1、南北朝乐府民歌南北朝乐府民歌主讲:常海南北朝乐府民歌 本章学习重点:1、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 2、北朝民歌的内容简析 3、木兰诗的历史文化意义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南北朝乐府民歌 一、南朝乐府民歌(一)南朝乐府民歌概述 1、组成:吴声歌西洲曲 2、吴声歌的概述 3、西洲曲的概说南北朝乐府民歌 二、北朝民歌(一)北朝民歌概述 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二)北朝乐府民歌的题材、战争题材 如企喻歌 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反映北方人民艰难困苦的生活 如紫骝马歌 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念郎锦裲裆,恆长不忘心。、反映爱情生活 如折杨柳歌 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
2、杀行客儿。、反映北方民族游牧生活和描绘北国风光 如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乐府民歌(二)木兰诗 1、木兰诗的成书 年代、作者及木兰的 身世考证南北朝乐府民歌 2、木兰诗赏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
3、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的反战情绪与民间立场()从创作手法来看 作为一首叙事诗,木兰诗的叙述手法是很有特点的,从其叙述的策略详叙/略叙之中,我们可以破译出它潜在的话语。诗歌的开头详细叙述
4、描写了木兰在织布机前的叹息与对话。南北朝乐府民歌 这一段详细剖析并渲染了木兰复杂的心 绪。她并不是一个天生就爱从军的女英雄,要不是父亲年事已高,家中又无成年的男丁,她绝不会走上战场。而且在做出决定之前她烦恼甚至是犹豫了很久,而绝不是自告奋勇、毫无顾虑。正所谓“将军女儿身,戎装雄且武。不是爱从军,代父心良苦。”(清杨文淳题木兰祠)南北朝乐府民歌 接着,诗歌又详细铺叙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以及一路上的依依不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四句话采用了夸张的铺排叙述。接下来,仅用六句就简要叙述了木兰征战沙场,立功而返的英雄经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南北朝乐府民歌 接下来一段叙述木兰谢绝做官,一心想着回家与亲人团聚。木兰的这一选择也充分说明了以她为代表的下层人民对功名利禄毫无兴趣,他们看重的是幸福、团圆的家庭生活。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他们是反对战争的。诗的最后又浓墨重彩地叙述、描写了木兰回家时的场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南北朝乐府民歌 全诗着墨最多的是这三个场景:织机前的叹息与烦闷;出征前的准备与路途上的思亲;归来时的热闹与回复女儿身的欢乐。而对战争生活的描写则几乎是一笔带过。这种有意的回避与省略,显然潜藏着作者对战争的否定态度。南北朝乐府民歌()从创作主
6、体来看 从木兰诗的创作主体来看,作为民歌,它无疑是来自于民间,代表着民间的理想与追求。木兰出征前的叹息、烦恼与犹豫、路途上思亲恋家等心理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极普通的人情、伦理,木兰辞官归故里的急切心情,家人团聚时充满祥和、温馨与亲情的场面,那种“磨刀霍霍向猪羊”式的民间喜庆气氛,木兰回复女儿之身及“对镜帖花黄”的细节,木兰与伙伴之间风趣的对话,都凸显出了民间的人情事态、家庭伦理、生活情趣、个性风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格与民间趣味。南北朝乐府民歌()从创作时代来看 木兰诗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南方相对较为安定,而北方则战乱频仍,先后经历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等几个朝代的更替,各朝之间互相攻伐,民
7、无宁日。在这种情况下,民间出现反战的倾向就再正常不过了。南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与花木兰比较分析南北朝乐府民歌(1)东西方文化哲学思想的不同 儒家的思想与西方的人性主义哲学观念(2)东西方女性观念的不同 东方女性观中的伦理道德束缚与社会地位的确认 西方女性观中的自由平等意识南北朝乐府民歌(3)国家观念的不同 东方家国为一体,“由重家庭到重宗族,由重宗族到重民族,最后延展为强烈的爱国精神,这种民族自尊感和爱国精神最终潜入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并随着民族的承继延绵着”(张国俊)西方文化对国家主义的理解“从历史根源上来看,国家主义是古代罗马人的英雄主义和功利主义在近代的重现,它的媒介是人文主义运动所培养的世俗精神和宗教改革所加强的民族意识”(赵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