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文档编号:502113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0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绝密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启用并使用完毕前 山东省威海市山东省威海市 20202020 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本试卷共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 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2、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 无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35 分分) ) ( (一一)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 (I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191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 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 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

3、。不过,在先秦儒 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 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 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 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 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 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

4、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 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从实践 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 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 形成已有 45 亿年,产生生命已有 42 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 300 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 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

5、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 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 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 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 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 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 人类要延续,这是

6、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 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 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 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成其为地球 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 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善待地球就要

7、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 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 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 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行的需要,一方

8、面, 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 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 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 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 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以前 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

9、人 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 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盲目膨 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取的轻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 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的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 不能只注重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 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 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

10、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 是有差别的。 B. 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 勃的地球生命。 C. 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 源”等都属此类。 D. 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能力。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荀子看来,

11、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超出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 理性的。 B. 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这与材料一中先秦 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C. 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了夺权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吸 灭二者命运与共。 D. 材料一中多处马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 材料支撑。 3. 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 “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

12、中的。” C.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 “君子之于食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4. 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度上有何不同。 5. 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 与自然的和谐其生。 【答案】1. C 2. B 3. D 4. 材料二,立足科学事实,围绕人与自然作为生命共同体的辩证关系,从正面展开论述。材料三,立足人 类未能摆正与自然的关系而导致危机这一角度,从反面论述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 5. 了解自然。加强对自然规律的了解,

13、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爱护尊重自然。爱护动物,尊重其本性 (善待地球,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 。适当利用和改造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杀伐以时”(控制自 我欲望,有节制地开发利用资源)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 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 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A 项,理解概念有误,文中“差等之爱”指对人的爱也有亲疏之别,并非 “对所有人一视同仁”。 B项,夸大人类对地球的作

14、用,错在“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这个地方,主要是“更”字的使用导致错 误。原文的表述是: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 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 原文“地球可以没有人类”,说明对地球而言,“人类的力量支持”绝非必要。 D 项,曲解文意,“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表述,对人类的界定错误。从材料三最后一句话可知: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做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 切关系的。言下之意,人类自以为是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

15、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 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 误。本题要求选择“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B项,分析不当,错在对二者观点异同的判断。事实上,二者是相同的。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是人与动 物的关系应和谐仁爱,其“尽物之性”是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是尊重了动物与人是有机整体的存在 关系。这与材料二所倡导的“生命共同体”是一致的。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 论点的过程。要梳理

16、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 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 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 观点的一项”。 D 项,材料二观点是“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选项孟子劝谏齐宣王施行仁政的话“君子之于食兽也,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这强调的是君子的恻隐之心,与材料二观点不符。 故选 D。 【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据和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能力。注意回答论据和论证方法有关题目时,先从内 容上考虑,看作

17、者是如何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的,即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再从论证角度考虑的思考:立 足点是什么,是正面论证,还是反面驳斥,然后指出论证的效果。题干要求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 述角度上有何不同。材料二的首句是: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即中心 论点是“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从“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 实”,说明立足点是“科学事实”,并且包含着两个“所指”。而材料三第一段的最后一句:人类意欲征 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摆正

18、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从反面来说,正是由于人 类肆意地破坏,遭到了自然界的惩罚,并指出根源就是没有摆正关系,自以为是主宰和统治者。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及探究文中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 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 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提取精要,独立 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探究要立足文本

19、,相关问 题的解决措施要有针对性。题干要求: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生。首先要从观念 上认识到: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次,作为人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自 然,了解自然规律,才能做到遵循自然规律;再次,懂得自然规律后,要尊重自然,热爱和保护自然。最 后,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真正做到趋利避害,变害为利。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 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 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

20、读(细读) 。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 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 逻辑关系。 ( (二二)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 II (II (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1616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夕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 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 “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 红岩村。 “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

21、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 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咿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成岗略带几 分激动。 “真的!到农村去,马上就要出发。”妹妹说得很兴奋,一双晶亮的眼睛珍珠般地闪耀着,她渴望去 参加农民起义,参加武装斗争,到山上打游击,过那种充满浪漫色彩的战斗生活。可是看到哥哥一直没有 回答她的话,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变得暗涩了:“你一定又说我年轻不懂事,不让我去” 成岗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妹妹的心事他已经猜透了,但他并不急于插话。“二哥,我们班上走了 三个,最近还要走我多么希望”“希望总是有的。但是希望不是幻想 。” 成瑶看了看二哥,她不太满意这种抽象的回答。她忽然想

22、起了什么,话头一转:“哟, 我的书包咧? 我的书包咧?”一边叫着,一边慌慌忙忙地离开了阳台。很快就转来了,带着神秘的语调说:“专给你带回 来的!只许你一个人看!” 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报?”他迟疑了一下, 沉下脸问:“把这拿回 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 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 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妹妹 像受了天大的委屈,激动地反驳着: “我没有碰到危险!”“你太冒失了。”成岗摇了摇头,“这不是勇敢 而是冒险!难道你没有看

23、见到处都在搜查挺进报?车站、码头,到处都有特务!” “危险?我是冒失鬼?”妹妹的脸蛋气得失去了血色: 怪不得人家说你当了厂长就变了!你胆小, 你害怕,你不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我不连累你” 泪珠沿着她痛苦的面颊往下涌流。地曾经那那样信任、尊敬二哥,可是现她难过了,失望,从 成岗手里夺回挺进报 ,几下撕得粉碎,一把塞进书包,转身冲进自己的小屋,失声痛哭 微带寒意的薄雾渐渐散开,远处的山峦在展曦中显现出起伏的淡影,迎着初升的旭日,鸟儿清脆地 叫着,飞尚远方。在一块神向江岸的悬岩上,成瑶已经坐了好久昨晚上她睡得不好,噩梦缠绕着她: 时而仿佛是大哥回来了,说要带她到延安去,时而是华为(重庆大

24、学生,双枪老太婆的儿子)周身流血、和 她同关在警备司令部,审问他们的正是那个特务魏吉伯;时而又挤在船上,二哥和她一道,那份挺进报 被別人发现了,她藏来藏去,不知怎的老是在书包里。天还没有亮,地就被梦中追上船来的戴黑眼镜的特 务惊醒了。 最近以来,她的心境很不平静,狂热的心使她特别容易兴奋,也容易激动。和二哥闹别扭的事,早 就像阳光下的鸟云一一样散去。成瑶感到内疚和羞愧:自己按着书包,心里还咚咚地跳着,怕特务检查,反 而说二哥是胆小鬼!二哥的话并没有错啊,勇敢不是冒险。她又渐渐回想到过去:是二哥给刚学扎发辫的自 己,讲八路军抗战,讲敌后游击队,讲毛主席和延安上高中那年,二哥有天深夜才回家,一进门

25、,就 悄悄告诉自己,在飞来寺中苏文协,他真的见到毛主席了,看见毛主席和周副主席从他面前走过,他忘记 了还有特务监视的危险,禁不住高声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那一回,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 不准她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跌伤了的。还有二哥生日那天,煮好 了面,他却不回来,妈妈说:“呃,又是在车间。”果然在车间里 找到了他,满身油污,和工人一起干活。 回家的路上,她高兴地告诉他:“二哥,你多么像个工人!怪不得别人都说你这个厂长没得一点架子。”可 是二哥的脸色立刻阴沉 下去了。以后,再也看不到他和工人在一起 许多往事的联想,使成瑶激动地感到自己忽然聪明了,猜到了

26、许多事情:她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 没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 是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 从对岸开航的早班渡轮靠了岸。过一会儿,轮渡划子又呜呜地叫了两声,开向对岸。这时天色大亮。 成瑶想着也许二哥正等着她咧,是该回家的时候了。 (摘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6. 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成岗用“希望不是幻想”表明态度:他并不希望成瑶跟她的同学们到农村去。 B. 第段二哥对成瑶的批评使她失去了理智,以至于口不择言,说了很多违心的话。 C. 第 段“立刻阴沉”,是因为成瑶的话使成岗意识到没有厂长架

27、子可能带来的危险。 D. 选文在刻画兄妹二人时各有侧重,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后者侧重写其心路历程。 7. 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段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达了成岗对妹妹正在成长为一名革命者欣喜。“练羽”是指她尚待历练 成长。 B. 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旨在展现成瑶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焦虑与困惑,丰富了人物形象,补充了 小说内容。 C. 文中多处运用环境描写, “夕阳斜照”“旭日初升”“天色大亮”的时间变化, 对人物心理有暗示作用。 D. 文章大量运用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瑶,第段中两处有关眼神的描写,生动传达了她由兴奋 到失望的情绪变化。 8. 小

28、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6. C 7. B 8. 推动情节发展。书包里的挺进报引发兄妹争执,造成成瑶对二哥的误解,而梦中的书包也让成瑶模 糊意识到自己的冒失,进而理解了二哥的斥责;丰富人物形象。找书包、梦书包、按书包等情节反映了 作为学生的成瑶警惕性不足的特点,也衬托了成岗作为革命者的成熟沉稳和高度警觉。 9. 文章通过全知视角对兄妹二人进行了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二人冲突,其间又交替使用限知视角, 先是以成岗的眼睛观察成瑶的成长变化,后以成瑶的心理活动(噩梦及回忆反思等)讲述自己

29、和成岗的经 历等,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使叙事角度灵活多样,使叙述的对象更加生动立体,展示了成瑶逐渐成长成 熟的形象特点,也丰富了成岗勇敢、坚毅、睿智的革命形象。 【6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 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 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选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 括,正确的一项。 A 项,曲解文意,错在“他并不希望”这个地方。结合第段成岗的话“希望不是幻想”,这其实是暗示 妹妹光是想象没有用,要到农村

30、这个广阔的天地去必须要用行动,因此他其实内心是希望妹妹去的。 B项,曲解文意,错在“说了很多违心的话”这个地方。第段二哥希望成瑶不要冒失地把挺进报带回 家。成瑶由于不理解哥哥对她的批评,便直接说道,“这样很危险,你胆小,你害怕,你不 敢和过去的朋友来往! 你好,好!我不连累你”,这些并不是违心的话,而是她年幼不懂哥哥要求 理性、隐蔽战斗的重要性的道理。 D 项,分析不当,错在“前者侧重叙其革命经历”这个地方。从选文:成岗指着挺进报严厉地说道:“这 东西以后不准带回家来,给人发现了可不是好玩的事!”以及“二哥半夜里回来,满脸鲜血,二哥不准她 声张,洗净了血污,第二天照常去上班,却说是夜里走路自己

31、跌伤了的”等语句看出主要是通过动作、语 言、神态的描写表现成岗在地下工作中的沉着冷静、理智成熟的作风,而不是“革命经历”。 故选 C。 【7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 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小说选文艺术特点的 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人物的心理分析有误,文中插叙成瑶做噩梦的情节,从侧面反映出了她的些许焦虑紧张和不安,但 并没有“困惑”,从梦境的内容来看都是与特务作斗争,后文也有她的领悟:自己不是也保守着秘密,没 有把参加新青社的事告诉二哥吗?二哥一定和

32、自己一样,担负着秘密的工作任务,也许,他和大哥一样,是 个最勇敢的共产党员!说明她对参加的革命工作并不困惑。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小说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的关键细节的常见作用是:对上下文情节 的作用。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 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小说中多次提到的“书包”有何作用? 首先“书 包”是个事物名称,在文中起着串联故事情节的线索作用。文章第段“找书包”,第段“梦书包”, 第段“按书包”。这样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又丰富了人物形象。正是由于

33、成 瑶年轻、单纯,缺乏革命斗争经验,引发了兄妹俩的语言交锋,也正是由于哥哥批评她冒失,不懂斗争策 略,所以才有她晚上梦中“护书包”的情景。而通过对她的刻画,从侧面反映了哥哥在革命工作中的成熟、 冷静、干练。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全知视角”是在小说创作常用的叙述形 式,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像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 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而“有限视角”就是从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出发,作者的认知不能超越这个人物的 认知,也就是说,是“从这个人物的眼睛看出去的故事”,是当事人本身叙述。题干要求简要分析:小说

34、在叙述时交替使用了全知视角和限知视角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找出文章使用全知视角的语段和有限视角的 语段。全知视角主要集中在第七、八两个自然段,兄妹俩为挺进报一事发生冲突,语段以全知视角的, 详细地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了刻画。比如:成岗从书包里翻出一叠粉红色的打字纸,“挺进 报?”他迟疑了一下, 沉下脸问:“把这拿回来干啥?”“给你看的。”成岗摇摇头,声音里带着妹妹 难以理解的责难:“谁叫你带回来的?”成瑶惶惑地望着成岗。她满腔的热情,被迎头的冷水浇灭了。全知 视角的存在,使人物的呈现更有镜头感、立体感。而有限视角比如具体刻画成瑶的心理活动,对二哥批评 她的不解到后面的反思、领悟,充分地塑造

35、了她在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成长、成熟。两种视角的交替使用, 既使得叙述方式灵活多样,又丰富了文中人物形象,也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环境、主题等内容和手法进行考核。 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 析文意要读懂文章,备选选项主要是内容、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及手法的 作用概括不当,其中手法集中在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 结尾的作用等。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命制往往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36、,在答题 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 3535 分分) ) (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5 5 小题,小题,2020 分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拜住,安童孙也。五岁而孤,太夫人教养之。稍长,宏远端亮有祖风。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先 时,近侍传旨以姓名赴中书铨注者六七百员,选曹为之壅滞。拜住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奸。 刑曹事有情可矜者宽恕之,贪暴不法必不少容。帝常谕左右曰:“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 不汝恕也。”延佑间,朔漠大风雪,羊马驼畜尽死,人民流散,以子女鬻人为奴婢。拜住以兴王根本之地, 其民宜加赈

37、恤,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养。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 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请令内外官议拯治之。有言佛教可治天下者,帝问之,对曰:“清净寂灭,自治 可也。若治天下,舍仁义,则纲常 乱矣。”帝并善之。至元十四年,始建太庙于大都,至是四十年,亲享 之礼未暇讲肆。拜住奏曰:“古云礼乐百年而后兴,郊庙 祭享此其时矣。 帝悦曰:“朕能行之。”预敕有 司,以亲享太室仪注礼节,一遵典故,毋擅增损。二年春正月,始备法驾,拜住摄太尉以从,致斋大次, 行酌献礼,升降周旋,俨若素习,中外肃然。冬十二月,进右丞相、监修国史。帝欲爵以三公,恳辞,遂 不置左相 ,独任以政。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

38、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 不肖为重务 三年春二月,将进仁宗实承 ,先一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 丞相哈刺哈孙定策功,惟书越王秃刺勇决从容。谓史官曰:“无左丞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大之劳,而略 发踪指示之人,可乎?”立命书之。其它笔削未尽善者,一一正之,人皆服其识见。 (选自元史列传二十三 ,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B. 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

39、不肖重务 C. 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D. 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佳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不次/用才唯恐少/后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纲常,“三纲五常”的简称,由汉代董仲舒提出,是传统儒家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B. 郊庙是指古代帝王祭天地的郊宫和祭祖先的宗庙。此处有特指前文“太庙”之意。 C. 左相即左丞相,与右丞相同属皇帝身边的重要官职。从文中看元朝当以右丞相为上。 D. 实录是记载皇帝在位时期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 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

40、。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拜住公正严明,严格铨选制度。任中书左丞相时,他奏请搁置了积压官署的六七百人名单,完全按照程 序选拔人才,遏制了不正之风。 B. 拜住体恤民情,重视学校教育。他曾将流离失所的百姓收归自己的官署中,并多加抚恤;他关心学校教 育,请内外官员一起商讨治理方法。 C. 拜住尊崇仁义,熟悉祭祖礼仪。他认为佛教只可用于自我管束,若是治理天下,则须依靠仁义;他帮助 皇帝遵循古礼完成祭祖仪式,严整有序。 D. 拜住虑事周密,见解颇为独到。监修国史时,他亲自到国史院核查,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并要求史 官对史书不完善的地方全都改正。 13. 把文中

41、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辈慎之,苟陷国法,我虽曲赦,拜住不汝恕也。 (2)拜住每以学校政化大源,似缓实急,而主者不务尽心,遂致废弛。 14. 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怎样的方式晓谕他们? 【答案】10. C 11. D 12. B 13. (1)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2) 拜住常常认为学校是为政教化的根本源头, 看起来似乎可以缓办实际上必须抓紧,但主办者不肯用心, 结果造成学校教育衰败。 14. 史官记事有偏颇, 他没有记录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 只记录越王秃剌从容不迫、 勇于决断的事迹。 拜住用“只记鹰犬

42、捕获猎物的功劳,不记发号施令的人”来作类比,指出史官做法的不当之处。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 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 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浪线句的译文: (他)首先推荐张珪,重新任命为平章政事;召回已经退休的老臣,在俸禄、品秩上给予优 待,让他们到中书省议事。破格选拔人才,唯恐抓得不紧,时时以进

43、用人才排除没有才干的人为重要任务。 “平章政事”是个官职名,不能分开,故而排除 B项;“召用”的宾语是“老臣”,所以在“老臣”后断 开,从而排除 D项。“优其禄秩”是召用老臣的待遇,对他们的俸禄和品秩进行优待,故在“优其禄秩” 后断开,从而排除 A项。“议事中书”是“议事(于)中书”的省略;“不次用才”的意思是不按固有的 次序选拔人才,即提倡破格重要人才,所以“不次用才”前后要断开,这一处只有 C 项断得正确。“唯恐 唯恐少后”意思是只是担心误了人才的选拔,“日以进贤退不肖为重务”选贤与能的具体表现。 故选 C。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

44、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 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 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错在“仁宗实录所记为当朝皇帝的国事”这个地方,从文中“英宗登极,拜中书左丞相”等文 字可知:“当朝”皇帝为英宗,而不是“仁宗”。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 地点、人物、时间

45、、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在细节上做文章。同时防止命题陷阱,如:张冠 李戴、曲解文意、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项,曲解文意,错在“收归自己官署中”这个地方,原文“请立宗仁卫总之,命县官赎置卫中,以遂生 养”,是指命县令出钱赎回被出卖的子女,安置在宗仁卫中。 故选 B。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 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 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

46、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 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 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 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 完善。 第(1)句采分点:“汝辈”,你们;“苟”,如果;“曲赦”,宽恕;“拜住不汝恕也”是宾语前置句, 正常语序是“拜住不恕汝也”。 第(2)句采分点:“每”,常常;“以”,认为;“务”,致力于;“遂”,于是;“致”,导致。 【14 题详解】 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47、的能力。此类试题一般是概括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物象的特征的分析等, 注意找到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简述大意,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进行归纳 提炼。题干要求回答: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犯了什么错误?拜住用怎样的方式晓谕他们?首先在原文找到描 述翰林国史院的史官的相关语句:诣翰林国史院听读。首卷书大德十一年事,不书左丞相哈刺哈孙定策功, 惟书越王秃刺勇决从容。这句话的意思是(拜住) 到翰林国史院听人朗读。第一卷记大德十一年的事情, 不记左丞相哈剌哈孙的决策功劳,只记越王秃剌从容不迫、勇于决断。也就是作为史官没有秉笔直书,而 是有所偏重,显得不公允。所以,拜住晓谕他们:无左丞

48、相,虽百越王何益?录鹰大之劳,而略发踪指示 之人,可乎?意思是没有左丞相,即使有一百个越王也没有用。只记录鹰犬捕获猎物的功劳,却不记发号 施令的人,行吗?他用打比方的方式告诉史官一定要秉笔直书、公正客观,这于今天也非常有启发意义。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 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 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

49、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 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 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 ,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 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拜住,安童的孙子。五岁便成为孤儿,母亲抚养和教育他。长大以后,志向宏远品格端亮,有祖父的 作风。英宗登上帝位,任命他为中书左丞相。在此以前,通过近侍传旨凭借姓名前往中书省考选登录的有 六七百人,选拔官吏的过程因此堵塞。拜住上奏,将这些名单搁置,授官任职完全接照选拔标准的次序, 办事的吏员无法作弊。刑部工作中的问题凡是情有可原的都加以宽大,贪暴枉法的决不饶恕。皇帝经常对 身边的人说:“你们要小心谨慎,如果违犯国家法律,即使我想要特别赦免,拜住也决不会宽恕你们。” 延祐年间,北方沙漠遇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高考模拟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山东省威海市2020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