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禹锡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字梦得,汉族,唐朝彭城,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人,祖籍洛阳,唐朝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王叔文政治改革集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诗豪”之称。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之一。后来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失败被贬为朗
2、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汉寿城春望城春望”。人物生平人物生平 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刘柳”。与白居易合称。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白”。贞元九年,擢进士第,。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登博学宏词科博学宏词科,从事,从事淮南淮南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幕府,入为监察御史。王叔文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
3、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连州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倚其声作竹枝词竹枝词十馀篇,十馀篇,武陵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复出刺播州。裴度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
4、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都。度仍荐为礼部郎中,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白居易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此。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5、。卒年七十二,赠户部尚书。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刘禹锡诗风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
6、度和力度。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学阮公体三首其二其二)、“马思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病上高台”(始闻秋风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
7、、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七言绝句,也是别3具特色,如: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浪淘沙词九首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杨柳枝枝。”(杨柳枝词九首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
8、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
9、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
10、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刘禹锡诗集 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刘禹锡的乌衣巷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
11、,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但是,离奇怪诞的是,有人曾从此诗本事上偷梁换柱,别出奇说。刘斧青琐摭遗引宋张敦颐六朝事迹云:“王榭,金陵人,世以航海为业。一日,海中失船,泛一木登岸,见一翁一妪,皆衣皂。至所居,乃乌衣国也,以女妻之。既久,榭思归,复乘云轩泛海。至家,有二燕
12、栖于梁上,榭以手招之,即飞来臂上,取片纸书小诗,系于燕尾,曰:谈到华胥国上来,至人终日苦怜才;云轩飘去无消息,洒泪临风几百回。及来春,燕复飞来,榭见身上有诗云:昔日相逢皆冥数,如今睽远是生离;来春纵有相思字,三月天南无燕飞。至来岁,燕竟不至。因目榭所居为乌衣巷,故刘禹锡有诗云乌衣巷口也。”这样,以“木”字偏旁换“言”字偏旁而以榭代谢,则分明是王姓,谢姓两家族族姓便轻松地变成“王榭”一人;加之又塞进了子虚乌有的燕翼传书,使原本寄帅古兴怀感慨的诗意彻底变了味,变成了刘禹锡追恋旧欢的情歌。倘此偏偏又被素有诗豪称谓的刘禹锡闻见,真不知其感慨又将如之何?奈之何?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
13、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旧日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在字面上,朱雀桥又同乌衣巷偶对天成。用朱
14、雀桥来勾画乌衣巷的环境,既符合地理的真实,又能造成对仗的美感,还可以唤起有关的历史联想,是“一石三鸟”的选择。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草长花开,表明时当春季。“草花”前面按上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僻的气象。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一向行旅繁忙的朱雀桥畔,这就使我们想到其中可能包含深意。记得作者在“万户千门成野草”(台城)的诗句中,就曾用“野草”象征衰败。现在,在这首诗中,这样突出“野草花”,不正是表明,昔日车水马龙的朱雀桥,今天已经荒凉冷落了吗!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的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句中作“斜照”解的“
15、斜”字,同上句中作“开花”解的“花”字相对应,全用作动词,它们都写出了景物的动态。“夕阳”,这西下的落日,再点上一个“斜”字,便突出了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本来,鼎盛时代的乌衣巷口,应该是衣冠来往、车马喧阗的。而现在,作者却用一抹斜晖,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但作者没有采用过于浅露的写法,诸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孙元宴咏乌衣巷)、“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无名氏)之类;而是继续借助对景物的描绘,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出人意料地忽
16、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为了使读者明白无误地领会诗人的意图,作者特地指出,这些飞入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厅堂的檐檩之上的旧燕。“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居民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晋傅咸燕赋序说:“有言燕今年巢在此,明年故复来者。其将逝,剪爪识之。其后果至焉。”当然生活中,即使是寿命极长的燕子也不可能是四百年前“王谢堂前”的老燕。但是作者抓住了燕子作为候鸟有栖息旧巢的特点,这就足以唤起读者的想象,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乌衣巷在艺术表现上集中描绘乌衣巷的现况;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