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术切口随访方法与技巧 门诊部 李晓燕 定义:手术是利用器械或手法,对组织和器官进行切开,切除缝合、整复等基本操作处置病伤,达到诊治病伤目的的医疗操作。追踪手术切口的目的 了解手术切口的感染率、危险因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达到有效控制感染的目的。手术切口的分类 根据卫生部规定,手术切口分为三类:类切口即无菌切口。如颅脑、视觉器官、四肢躯干及不切开空腔脏器的胸、腹部手术切口。类切口即可能污染的切口。即手术切口部位有污染的可能。如手术中必须切开或离断与体表相通连并有污染可能的空腔器疗的手术切口。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阴道等以及阴囊、会阴部等不易彻底消毒皮肤的切口。类切口即污染切
2、口。即在临近感染区域组织及直接暴露于感染物的切口。如各个系统或部位的脓肿切开引流,化脓性腹膜炎等手术切口均属此类。手术切口的分类 对于个别分类有困难的切口,一般定为下一类,即不能确定为“”者可以“”计,不能确定为“”者可以“”计。切口愈合分为三级 甲级:愈合优良,即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用“甲”字表示。乙级:愈合欠佳,即愈合有缺点,但切口未化脓。为了反应愈合欠佳具体情况,可备注说明,如血肿、积液、皮肤坏死、切口破裂等用“乙”字表示。丙级:切口化脓,并因化脓需要敞开切口或切开引流者。用“丙”字表示。访视的目的、方法 访视分术前、术中、术后的访视 术前访视的目的:取得家属的支持,家属是手术患者的
3、精神依靠,通过术前访视,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及家属支持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针对性的疏导及帮助。术后切口随访的方法:院内:第一种是对手术后住院患者在院内的随访。主要的观察对象是术后第一天和第三天、出院前的访视。如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在此期间在进行随访。第二种对体内有植入的患者,采取的方法是对体内植入的耗材明确登记,对切口的方式是术后第三天、第六天、切口拆线后、出院前访视并登记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院外 患者出院后的随访:电话随访 分两种不同时间:第一种常规手术患者,随访的时间是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电话了解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并做相关的健康常识指导。对回访中发现切口有问题的患者,了解切口的具体状况后,建
4、议去附近社区或来院复诊并反馈先关科室,对模糊的内容留先关科室电话,进行咨询。第二种对有植入物的患者,1、3、6、12月进行定期电话随访。重点患者前往家中现场检查记录切口愈合情况并留档,分类保存资料。术前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术前第一天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的手术、麻醉方式、术前准备工作,如灌肠、导尿、备皮等相关准备工作。患者术前8小时空腹,患儿至少术前2小时空腹。手术团队。切口类型。手术种类。对在院内回访或院外回访中发现问题的患者如何采取措施呢?第一,采样,为术者提供诊疗的依据,对症处理。第二,依据常规经验更换抗菌药物存在的风险:不对症,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手术切口标本采集的指证: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
5、等感染征兆、怀疑有切口感染时。护理人员采集时,使用消毒液消毒切口周围,去除表面分泌物后,无菌采集,用无菌的棉拭子采样或无菌注射器抽取,试管口用酒精灯火焰消毒,送检。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标本避免干燥。如采样为厌氧菌,要密封,避免与空气接触。采样前局部避免使用抗生素。如使用消毒液,待干燥后采样。采样后在2小时内送往检验科,如不能及时送检,在4冰箱内保存。卫生部对切口的种类进行明确编码分类。卫生部对不同切口的术前术后的用药也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下发卫生部三个文件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三个技术文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明确的规范。对部分问题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包括:一、外科手术切
6、口的分类 二、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三、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等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对手术中、手术后的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与要求。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要点等重点问题进行了阐述,其中对手术中、手术后的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均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与要求。愈合良好的手术切口 感染的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随访时使用的技巧 患者接受治疗与手术的时间。手术后患者的卫生习惯与条件。手术切口的种类、手术方式、手术时间的长短。切口愈合的时间、愈合的分级。患者的生活条件、环境卫生。现场查看,实地落实。切口随访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涉及诊疗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手术后机体恢复这段时间内,关注手术患者的切口,对医务人员的无菌操作、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消毒与隔离、手卫生措施的落实、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医疗废物的管理、诊疗环境的洁净度、病人及进入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管理等环节都涉及,为患者的治疗分析、医院感染管理等提供依据,对有可能发生患者环节疏漏,为医院管理及院感控制提供线索与依据。可有效降低医院的感染率,手术后的患者管理提供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