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9 页 南郑中学南郑中学 2017 届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试题届高一下学期生物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容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 础上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 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F2 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不是偶然的”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D.“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并且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属于假说内容 2.下
2、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是( ) 3.甲 AabbCc 与乙 AaBbcc 杂交(三对基因独立遗传),求后代中不同于双亲表现型的个体所占 比例( ) A.5/8 B.1/2 C.1/4 D.3/4 4.某育种专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自花受粉后获得 160 粒种子,这些种子 发育成的小麦中有 30 株大穗抗病和若干株小穗抗病, 其余的都不抗病, 若将这 30 株大穗抗 病的小麦作为亲本自交, 在 F1 中选择大穗抗病小麦再进行自交,理论上 F2 中能稳定遗传的 大穗抗病小麦占 F2 中所有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为( ) A.2/10 B.7/10 C.2/9 7/9 5.某种蝴蝶
3、紫翅(P)对黄翅(p)是显性,绿眼(G)对白眼(g)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生物小组同学用紫翅绿眼和紫翅白眼的蝴蝶进行杂交,F1 出现的性状类型及比 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9 页 A.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 PpGgXPPgg B.上述亲本的基因型是 PpGgppgg C.F1 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2/3 D.F1 紫翅白眼个体自交(基因型相同个体间的交配),其中纯合子所占比例是 1/2 6.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有两对(A、a 与 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 毛型, 否则为普通毛型
4、。 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 用已知基因型为 aaBB 和 AAbb 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 F1,F1 彼此交配获得 F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 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 F1 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 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 F2 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 7/16 C.若 F2 表现型为力克斯毛型免则基因型一定是 aabb D.若要从 F2 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 7.下列关于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实质体现在受精作用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等
5、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C.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D.一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两对或多对基因的遗传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在艾弗里及其同事利用肺炎双球菌证明遗传物质是 DNA 的实验中,用 DNA 酶处理从 S 型 菌中提取的 DNA 之后与 R 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 R 型肺炎双球菌生长。 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 A.证明 R 型菌生长不需要 DNA B.补充 R 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C.直接证明 S 型菌 DNA 不是促进 R 型菌转化的因素 D.与“以 S 型菌的 DNA 与 R 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
6、对照 9.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均不能证明的是( ) A.DNA 可以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C.DNA 可以控制生物的性状 D.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0.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分别用标记的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噬菌体在细菌体 内复制了三代,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含 32P 的子代噬菌体和含35S 的子代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1/4 和 0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 32P 的培养基和35S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上述过程噬菌体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RNADNA
7、RNA蛋白质 第 3 页 共 9 页 11.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 DNA、单链 DNA、双链 RNA、单链 RNA 四种类型。现发现一种新 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哪一种类型,应该(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例 B.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五碳糖类型 C.分析碱基类型,确定五碳糖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确定碱基类型 12.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体具有多样性或特异性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 DNA 分子基因的多样性 B.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 DNA 分子基因的特异性 C.一个含 2000 个碱基的 DNA 分子,其碱基对排列方式
8、就有 41000种 D.人体内控制-珠蛋白的基因由 1700 个碱基对组成,其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 41700种 13.噬菌体X174 是单链 DNA 生物,当它感染宿主细胞时,首先形成复制型(RF)的双链 DNA 分子。如果该生物 DNA 的碱基构成是:20%A,30%G,10%T 和 40%C。那么,RF 中的碱基构 成情况是( ) A.20%A,30%G,10%T 和 40%C B.15%A,35%G,15%T 和 35%C C.10%A,40%G,20%T 和 30%C D.35%A,15%G,35%T 和 15%C 14.从某种生物中提取出核酸样品,经科学家检测和计算后,碱基之间的
9、相互关系如 下:(A+T)/(G+C)=1,(A+G)/(T+C)=1。据此结果,可判断该样品( ) A.确定是双链 DNA B.确定是单链 DNA C.无法确定单双链 D.只存在于细胞核中 15.用 15N 标记细菌的 DNA 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 的培养基上连续繁殖 4 代,a、b、c 为三种 DNA 分子:a 只含 15N,b 同时含有15N 和14N,c 只含14N。下图中这三种 DNA 分子的 比例正确的是( ) 16.关于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转录时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B.真核细胞染色体 DNA 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 C.转录时 RNA 聚合酶能
10、识别 DNA 中特定碱基序列 D.细胞中有多种 tRNA,一种 tRNA 能转运多种氨基酸 17.合成一条含 1000 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需要转运 RNA 的个数、信使 RNA 上的碱基个数和 双链 DNA 上的碱基对数至少依次是( ) 第 4 页 共 9 页 A.1000 个,3000 个和 3000 对 B.1000 个,3000 个和 6000 对 C.300 个,300 个和 3000 对 D.1000 个,3000 个和 1000 对 18.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 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 mRNA 穿过核孔
11、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C.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D.DNA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 mRNA 为模板 19.一个基因型为 TtMm(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的卵原细胞,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如果 它所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TM,则由该卵原细胞分裂产生的下列细胞中,基因组成表 示正确的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TM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 B.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 C.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休为 TM 或 t
12、m D.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极体为 TM 或 tm 20.下列叙述中属于人体组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共同特点的是( ) A.正常情况下同一细胞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一定相同 B.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均含有控制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C.分裂过程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D.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21.C1、C2、C3、C4 是某动物的 4 个细胞,其染色体数分别是 N、2N、2N、4N,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C1、C2 可能是 C4 的子细胞 B.C1、C3 不是 C4 的子细胞 C.C1、 C2、 C3、 C4 可能存在于一个
13、器官中 D.C1、 C3、 C4 的核 DNA 分子比例可以是 1:2:2 2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 是红 绿色盲致病基因,a 为白化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 第 5 页 共 9 页 23.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 ZW 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 ZW,公鸡是 ZZ。现有一只纯种雌 性芦花鸡与一只纯种雄性非芦花鸡交配多次,F1 中雄鸡均为芦花形,雌鸡均为非芦花形。 据此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芦花和非芦花性状的基因在 Z 染色体上,而不可能在 W 染色体上 B.雄鸡中芦花鸡所占的比例比雌鸡中的相应
14、比例大 C.让 F1 中的雌雄鸡自由交配,产生的 F2 中雄鸡表现型有一种,雌鸡有两种 D.让 F2 中的雄雄芦花鸡交配,产生的 F3 中芦花鸡占 3/4 24.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由 X 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一对红眼雌、雄 果蝇交配,子一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让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 眼的比例为( ) A.3:1 B.5:3 C.13:3 D.7:1 25.果蝇某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中一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其结果可能是( ) A.变成其等位基因 B.DNA 分子内部的碱基配对方式改变 C.此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D.此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
15、发生改变 26.5-BrU(5-溴尿嘧啶)既可以与 A 配对,又可以与 C 配对。将一个正常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 胞,接种到含有 A、G、C、T、5-BrU 五种核苷酸的适宜培养基上,至少需要经过几次复制 后,才能实现相胞中某 DNA 分子某位点上碱基对从 T-A 到 G-C 的替换( ) 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 27.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基因重组是生物体遗传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产生新的基因 B.同源染色体指的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两条形态大小一定相同的染色体 C.基因重组仅限于真核生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四分体时期
16、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28.滥用抗生素会使细菌出现耐药性,如果被这样的细菌感染,则人会因该种细菌能够抵抗 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抗生素的使用会引起细菌的定向变异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进化,产生新的“耐药性”病菌 D.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被优选出来,这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选择的结果 2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第 6 页 共 9 页 A.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 B.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17、基因频率的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 D.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30.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 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 维生素 K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若对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的环境中的褐 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rr Rr RR 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 K 依赖性 无 中度 高度 A.基因 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 B.抗性个体 RR:Rr=1:1 C.RR 个体数量增加,rr 个体数
18、量减少 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Rr 二.非选择题(40 分) 31.(9 分)某种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 A、a 和 B、b 控制。基因 A 控制红色素 合成(AA 和 Aa 的效应相同),基因 B 为修饰基因,BB 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 使红色素颜色 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1)这两组杂交实验中,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第一组: ,第二组: 。 (2)让第 1 组 F2 的所有个体自交, 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第 2 组 F2 中红花个体的基因型是 ,F2 中的红花个体与粉红花个体随机杂交, 后代开白花的个体占 。 (4)从第 2
19、组 F2 中取一红花植株,请你设计实验,用最简便的方法来鉴定该植株的基因型。 (简要写出设计思路即可) 。 32.(11 分)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 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 n 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 第 7 页 共 9 页 样。 噬菌体 细菌 DNA 或核苷酸 32P 标记 31P 细菌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 标记 35S 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 DNA 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素,各占 个和 个。 (2)子代哟菌体的 DNA 中,只含 32P 的有 个;只含中31P 的有 个;同时含有32P、31P 的有
20、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 体蛋白质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 33.(10 分)图 1、图 2 是两种不同遗传病的系谱图,图 1 中 3 号和 4 号为双胞胎,图 2 中 4 号不含致病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1 中若 3 号、4 号为异卵双生,则二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若 3 号、4 号为 同卵双生,则二者性状差异来自 。 (2)图 2 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遗传。若 8 号与 10 号近亲婚配,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 孩患病的概率为 。 (3)若图 2 中 8 号到了婚育年龄, 从优生的角度考虑, 你对她有哪些建议? 。 34.(10
21、分)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除草剂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 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 料,经过 EMS 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 EMS 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 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请回答: (1)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诱变育种和 育种技术。 (2)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 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 体;从 F1 中选择表现型为 的个体自交,F2 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 。 (3)深用自交法鉴定 F2 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 的 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合子;反之则为杂合子。 第 8 页 共 9 页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 , 将其和农杆菌的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然后借助 连 接,形成重组 DNA 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 植株。 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