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专项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_(一)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阅读训练】1解释:(1)尝: (2)为: (3)若: (4)既: (5)俟: (6)已: (7)及: (8)或:2翻译:(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2)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二)郭进有才略,累
2、有战功。尝刺荆州,今荆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 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选自宋沈括梦溪笔谈)【阅读训练】1.解释:累: 刺: 坚完: 治: 齿: 固: 宜: 2.“其”“之”“此”在文言文中常作代词,请指出下面句中的“其”“之”“此”指代的具体内容。其厚六丈。 “其”指代: 聚族人及宾客庆之。 “之”指代: 此造宅者也。 “此”指代: 此卖宅者也。 “此”指代: 3.翻译: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
3、人及宾客庆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於东庑,群子之席於西庑。 (三)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上)【阅读训练】1.解释:奚: 何: 夫: 左右: 间: 以为: 乱:2.下列句中的加点字,与“树木而涂之”中的“树”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狼径去,其
4、一犬坐于前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乃使其从者衣褐 .众妙齐备3. 翻译: 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岺,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四)(2020全国I卷)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
5、“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阅读训练】1、 解释:(1) 语: (2)除丧: (3)徙知密州: (4)坐: (5)未几: (6)之: 1. 翻译: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五)(2020全国I卷)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6、。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阅读训练】1. 解释:(1) 见容: (2)拜: (3)易: (4)乃: (5)遂: (6)岁课: (7)虽: (8)皆: 2.翻译:(1)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六)(2019全国I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
7、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阅读训练】1解释:(1) 属文: (2)为: (3)征: (4)以为: (5) 是时: (6)不及: (7)固: (8)悉:2. 翻译:(1)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2)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
8、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七)(2019全国I卷)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
9、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训练】1解释:(1) 及: (2)于是: (3)之属: (4)为: (5)因: (6) 傅: (7)数: 2.翻译:(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2) 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3)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八)至多褐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
10、其相那利、羯猎颠帅( )众五万拒( )战。锋刃甫( )接,威引兵伪( )遁( ),龟兹悉( )众追之,行三十里,与继叔军合。龟兹惧,将却( ),继叔乘( )之,龟兹大败,逐北( )八十里。龟兹王布失毕既( )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逼之,布失毕轻骑西( )走。社尔拔( )其城,使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精骑追布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 ),保拨换城。社尔进军攻之四旬( ),闰月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那利脱身走,潜( )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孝恪营( )于城外,或( )告之,孝恪不以为意。那利奄( )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
11、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死于西门。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 )击之。那利经宿乃( )退,斩首三千余级,城中始定。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 )都城,继叔逆击( ),大破之。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 )之,以诣( )军门。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城开示( )祸福,皆相帅请降,凡( )得七百余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 )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叶护为主,龟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 )纪功而还。 (节
12、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阅读训练】1. 解释划线的字词。2. 翻译:(1) 孝恪营于城外,或告之,孝恪不以为意。(2) 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击之。(3) 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都城,继叔逆击,大破之。(九)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公讳锡,字昌龄。曾祖钊,祖易从,父再荣,皆弗仕。公以天圣二年进士起家和州历阳、无为巢二县主簿。改镇江军节度推官。知杭州仁和县。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知舒州,发常平、广惠仓以活陈、许流人。计口量远近给食遣去,去者率钱买香焚之府门
13、以祝公,至或感泣。初,提点刑狱恐聚流人为盗,又惜常平、广惠仓,数牒止公,不听。佐属皆争曰:“不可。”公行之自若。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 (选自王安石宋尚书司封郎中孙公墓志铭) (1) 仕( ) 起( ) 发( ) 活( )去( ) 祝( ) 自若( ) (2)籍取凶恶,戒以不改必穷极案治,而治其余一以仁恕,故县人畏爱之。(3)比代去,州人阖城门留之,薄暮,与争门乃得出,遂以老告致事。(十)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换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
14、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伐魏。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印,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而魏随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日:“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卫鞅既破魏还
15、,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1. 解释:(1) 法: (2)卒: (3)法太子: (4)趋: (5)道不拾遗:(6)因: (7)恨: (8)之:2. 翻译:(1)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般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3)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4) 魏惠王兵数破于齐秦,国内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秦以和。(十一)刑赏忠厚之至论(2022浙江卷)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
16、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
17、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圣人不然,以为天下之人,不幸而有罪,可以刑、可以无刑,刑之,而伤于仁;幸而有功,可以赏、可以无赏,无赏,而害于信。与其不屈吾法,孰若使民全其肌肤、保其首领,而无憾于其上;与其名器之不僭,孰若使民乐得为善之利而无望望不足之意。呜呼,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盖欲其思而得之也。故夫尧舜、三代之盛,舍此而忠厚之化,亦无以见于民矣。 (选自宋苏辙苏辙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
18、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自为而召之也召:招致B.故宁委之于利 委:交付C.而无憾于其上 憾:遗憾D.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 劝:勉励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B.然后知吾之用刑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求人可使报秦者D.盖欲其思而得之也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解释划线的词语:(1)求胜: (2)无以: (3)临: (4)暴著: (5)爱: (6)刑: (7)孰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5分)(1)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2)知其有可以与之之道而不与,是亦志于残民而已矣。(2)
19、且彼君子之与之也,岂徒曰与之而已也,与之而遂因以劝之焉耳。故舍有罪而从无罪者,是以耻劝之也;去轻赏而就重赏者,是以义劝之也。(十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
20、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1) 少( ) 示( ) 素( ) 愿( ) 是( ) 除( ) 擢( ) 使( ) 假( )(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3) 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十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
21、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 (选自新五代史)(1) 幸( ) 乘( ) 莫若( ) 骇( ) 以( ) 几何( ) 奈何( ) 因( ) (2) 守殷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 (3)明宗扶髀叹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十四)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马默,字处厚,单州成武人。登进士第,调临濮尉,知须城县。县为郓治所,郓吏犯法不可捕,默趋
22、府,取而杖之客次,阖府皆惊。后守张方平素贵,掾属来前,多闭目不与语。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治平中,荐为监察御史裏行,遇事辄言无顾。刑部郎中张师颜提举诸司库务,绳治不法,众吏惧摇,飞语谗去之。默力陈其故,曰:“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太平,官必先举其职。宜崇奖师颜,厉以忠勤,则尸素括囊之徒,知所劝矣。” 选自宋史马默传) (1) 趋( ) 取( ) 杖( ) 次( ) 素( ) 掾属( )辄( ) 提举( ) 绳治( ) 谗( ) 故( ) 厉( ) (2) 见默白事,忽开目熟视久之,尽行其言,自是诿以事。(3)恶直丑正,实繁有徒。今将去积年之弊,以兴太
23、平,官必先举其职。 (十五)阅读下面文言语段,翻译文中加标注的词句。雨川邱先生,字羲瑞,世为沙园所百户先生。父故贫,不听就外傅,时提其耳命之曰:“儿识字记姓氏而已,安用兀兀作老博士耶?”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时沿海寇舶出没,远近震骇。诸将领日集戟门下,议战守策。或唯或否,首鼠两端。先生时阑入,扺掌陈说,仰指天而俯画地,语剌剌若烛照数计。众皆目摄之,寻先生去。宿将不直之,曰:“酒徒耳,何足策成败事,奚以喋喋为?”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 (选自何白邱雨川先生传) (1) 故( ) 外傅( ) 安用( ) 兀兀( ) 震骇( )
24、日( )唯( ) 阑入( ) 扺掌( ) 摄( ) 宿将( ) 直( )策( ) 奚以( ) (2) 先生性不自检束,日逐少年握槊走马,或擘弓作霹雳声,招摇江市中。(3) 居无何,而先生所论画皆中的,于是众始知先生非忘世者。答案解析【题组一】(一)1解释:(1)尝:曾经; (2)为:担任; (3)若:如; (4)既:已经;(5)俟:等到; (6)已:停止; (7)及:等到; (8)或:有时2翻译:(1)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译文:(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2)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 译文:等到他长大了,读遍了古代书籍,见多识广,记忆牢
25、固。【参考译文】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二)1.解释:累:多次 刺:做刺史 坚固完整;完:完整 治:建造皆与:都一起参加 与:参加 设:安排 齿:并列 固:原本 宜:应该 2. 答:荆州
26、城城墙 郭进“治地即成”这件事 盖房子的工匠 自己的孩子3. 答案见后面译文。(三)1.解释:奚:什么,疑问代词 何:为什么,疑问代词 夫:那,指示代词 左右:身边的人 间:窥探,侦悉 以为:认为 (7)乱:使动用法,使乱,扰乱2. 答:C 3. 翻译见下文【参考译文】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担心什么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再给它涂抹上泥灰,老鼠(却)穿行在中间,挖洞托身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
27、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收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在内在外均造成他的重权,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的人是富有权势的。(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了国君以保有权势地位,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四)参考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县)人。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自教授苏轼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嘉祐二年(1057),参加礼部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见到苏轼的文章很惊喜,参加殿试考中了乙科,后来苏轼携书信拜见欧阳修
28、,欧阳修对梅尧臣说:“我要避开他,好让他出人头地。”苏洵去世后,朝廷追赠他为光禄丞。苏轼服丧期满,回到朝廷,任命他为判官告院,王安石创立施行新法,苏轼上书评论新法的弊病。新的政令一天天下达,苏轼在杭州任上总是利用新法中对百姓有利的内容造福百姓,百姓们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新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新法)。(五)【参考译文】苏轼怕不被他们所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
29、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平仓的米,做了很多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到各街巷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囊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历三次大赦,于是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的官职。苏轼从元祐以来,从未因每年考核政绩请求升迁。所以官职就停留在这里。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师从父亲苏洵学习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苏轼)曾经自己说:“
30、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诵读。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六)【参考译文】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担任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
31、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七)【参考译文】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
32、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这些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担任)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
33、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八)至多褐城,龟兹王诃黎布失毕及其相那利、羯猎颠帅(率领)众五万拒(抵御;抵抗)战。锋刃(借指兵器)甫(刚刚;刚)接,威引兵伪(假装;佯装)遁(逃跑;逃离),龟兹悉(全;都)众追之,行三十里
34、,与继叔军合。龟兹惧,将却(退却),继叔乘(乘机;找机会;此处可译为“掩袭”,及乘敌不备而袭击之)之,龟兹大败,逐北(追击败兵)八十里。龟兹王布失毕既(已经;之后)败,走保都城,阿史那社尔进军逼之,布失毕轻骑(单骑)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走。社尔拔(攻下;攻取)其城,使安西都护郭孝恪守之,沙州刺史苏海政、尚辇奉御薛万备帅精骑追布失毕,行六百里,布失毕窘急(困迫危急;困难紧急),保拨换城。社尔进军攻之四旬(一旬为十天),闰月丁丑,拔之,擒布失毕及羯猎颠。那利脱身走,潜(偷偷地;悄悄地)引西突厥之众并其国兵万余人,袭击孝恪。孝恪营(安营扎寨)于城外,或(有的人)告之,孝恪不以为意。那利奄(突然
35、;忽然)至,孝恪帅所部千余人将入城,那利之众已登城矣,城中降胡与之相应,共击孝恪,矢刃如雨,孝恪不能敌,死于西门。城中大扰,仓部郎中崔义超召募得二百人,卫军资财物,与龟兹战于城中,曹继叔、韩威亦营于城外,自城西北隅(角落)击之。那利经宿乃(才)退,斩首三千余级,城中始定。后旬余日,那利复引山北龟兹万余人趣(通“趋”,趋向;奔赴)都城,继叔逆击(迎击),大破之。那利单骑走,龟兹人执(捉拿;逮捕)之,以诣(到去;前往)军门。阿史那社尔前后破其大城五,遣左卫郎将权祗甫诣城开示(指明)祸福,皆相帅请降,凡(总共)得七百余城,虏男女数万口。社尔乃召其父老,宣国威灵,谕(明白;了解)以伐罪之意,立其王之弟
36、叶护为主,龟兹人大喜。西域震骇,西突厥、于阗、安国争馈驼马军粮,社尔勒石(刻字于石,也指立碑)纪功而还。(九)参考答案 (1)仕(做官)、起(被起用)、发(打开)、活(使活命)、去(离开)、祝(为祈福)、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2)孙公按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关键词:籍(名状,按照名册)、取(抓捕)、凶恶(形名,行凶作恶的人)、戒(告诫)、案(审查)、一(全)、故(所以)(3)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关键词:比
37、(等到)、阖(关闭)、薄暮(傍晚)、乃(才)、遂(就、便)、致事(退休)参考译文孙公名为锡,字昌龄。曾祖叫孙钊,祖父叫孙易从,父亲叫孙再荣,都没有做官。孙公凭借天圣二年进士的身份被起用做和州历阳、无为巢县二县主簿。后来改任镇江军节度推官。担任杭州仁和县知县。孙公按照名册抓捕行凶作恶的人,告诫他们不改变一定极其严厉地核查惩治,但是对于其他事务都用仁爱宽容的态度治理,所以县里的百姓都敬畏爱戴他。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发粮,使陈、许两县的流民活了下来。根据流民的人口数量、路途远近分发粮食打发他们回乡,离开的人都用钱买香火在府门前烧香以为孙公祈福,有的人甚至感动得流泪。起初,提点刑狱害怕聚集
38、的流民会成为盗贼,又爱惜常平、广惠仓的粮食,多次派送文牒制止孙公的做法,但孙公没有听从。下属官员都争着说:“不可以这样做。”但孙公依然如故。等到被替代离去,州里的百姓关闭城门挽留他,傍晚时,与百姓争抢着才出了城门,便用告老还乡的方式退休。(十)【参考译文】秦孝公立即任用卫鞅,卫鞅准备变法,但秦孝公担心天下非议自己。卫鞅说:“行动迟疑不决就不会成名,做事犹豫不定就不会成功。圣人如果可以强国,就不袭用成法;如果可以利民,就不遵循旧礼。”秦孝公说:“好。”“治理社会不只一条道路,有利国家不必效法古代。所以商汤、周武不循古道而缔造王业,夏桀、商纣不改礼制而亡国。违反古道的不可以否定,而因循旧礼的不值得
39、赞美。”秦孝公说:“好。”用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决定变法的命令。 法令在百姓中实行一年,秦国百姓到国都来说新法不适宜的人数以千计。在这时太子触犯法令。卫鞅说:“法令不能实行,是由于上面的人触犯法令。”准备依法惩处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便对太子傅公子虔行刑,并对太子师公孙贾处以黥刑。第二天,秦国百姓都服从法令了。实行新法十年,秦国百姓皆大欢喜,路上不捡拾他人遗物,山中没有蟊贼强盗,家家富裕,人人满足。于是秦孝公任用卫鞅为大良造。经过五年,秦人国富兵强,秦孝公派遣卫鞅领兵攻伐魏国。卫鞅事先埋伏穿戴盔甲的武士而袭击俘虏了魏公子印,乘势(趁机)攻击他的军队,全部打垮魏军而返回秦国。魏
40、惠王因军队屡次败于齐国、秦国,国内十分空虚,日益衰落,非常恐慌,于是派遣使者割让河西之地奉送给秦国以求和解。而后魏惠王就离开安邑,迁都到大梁。魏惠王说:“我悔恨当初不听公叔座的话啊。”卫鞅击败魏军归来,秦孝公封给他於、商之间的十五个邑,从此号称商君。(十一)1.C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C项,“憾”,意思应为“怨恨”。2.B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以”,前者是连词,用来;后者是介词,凭借。B项,“之”均是结构助词,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者”,前者是代词,用在数词后,方面;后者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而”,前者是连词,表顺承关系;
41、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关系(或并列关系亦可)。3.解释:(1)压制;(2)没有用来的,无从;(3)治理;(4)暴露(著:显明) (5)吝啬;(6)名词作动词,用刑;(7)不如;4.答案 (1)那么(人们)将认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吝惜(赏赐)爵位俸禄啊。(2)知道(上面)那些情况有可以给予百姓(刑赏忠厚)的道理却不给予,这也是存心伤害百姓罢了。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这两句话翻译的关键点有:(1)“则”,连词,那么;“忍”,形容词,狠心的;“爱”,动词,吝惜。(2)“其”,代词,上面那些情况;“与”,动词,给予;“残”,动词,伤害;“而已矣”,罢了。(十二)【参考译文】 古代的君子立身于天下,不是想要压制百姓。制定刑罚来对待天下的罪恶过失,却唯恐百姓落入刑罚之中而不能脱离;制定恩赏来对待天下的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