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们仨读书心得细心观察周围,真正感到幸福的人并不多,大多数人都觉得活着好难,工作的不顺利,家庭的不和睦,加上特殊时期大环境的压力,漫漫人生路,越走越迷茫。老规矩,迷茫时在书中寻找答案,于是又一次翻开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记录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跌宕而平凡的日子。这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只有两页,通过“一个梦”拉开全文序幕;第二部分 我们仨失散了,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一家三口在人生最后阶段相依为命的深刻情感和女儿、丈夫先后离去的过程。前两部都和梦有关,读后更觉“人生如大梦一场”。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采用回忆录的写
2、法,从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下笔,记录了自1935年夫妻二人赴英国留学,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平凡而坎坷的历程。平凡生活的点滴中,我读出了婚姻幸福的真谛。杨绛先生的丈夫钱钟书,在小说围城中,辛辣地将婚姻比作围城,里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进来。他写道:“爱情多半是不成功的,要么苦于终成眷属的厌倦,要么苦于未能终成眷属的悲哀。”刻薄地道尽了男女间的那点心思,他读透人心,深谙人性惯于不知足和不珍惜。而写出围城的人,恰恰最不愿走出“围城”。杨绛和钱钟书,相遇清华校园,始于一见倾心,陷于相濡以沫,终于岁月长情。两人一辈子只有唯一一次的争吵,在小夫妻从巴黎留
3、学回国的船上,为了一个法文单词的读音。杨绛说钱钟书的读音带有乡音,钱钟书不服,两人都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最终两人讲和后,都觉得吵架很无聊,便讲定以后两人要共同商量,商量不妥,各持异议,不必求同。此后两人再也没有商量不通的事情了。杨绛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是一位老人,净说些老话。对于时代,我是落伍者,没有什么良言贡献给现代婚姻。只是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想提醒年轻的朋友,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相互欣赏吸引、支持鼓励,两情相悦。我以为,夫妻间最重要的是朋友关系,即使不能做知心朋友,也该是能做得伴侣朋友或相互尊重的伴侣。百岁老人,百字箴言,字字玑珠,句句真情。如果把婚
4、姻比做一所房子,感情是地基,理解是房子的一砖一瓦,没有感情的婚姻是空中楼阁,没有理解的婚姻,基础再稳,也早晚坍塌。多少夫妻,耗尽一生做彼此的差评师,像他们这样能够真正理解对方的价值,懂得相互尊重和体谅,并从来不吝惜赞美彼此,着实是难能可贵。在这对“文学伉俪”和“小棉袄”钱瑗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我读到了最幸福的亲子关系。无论是儿时他们对钱瑗的爱如珍宝,细心照料;还是成长中对她的适当放手,尊重选择;或是长大后钱瑗乌鸦反哺似的对他们贴心照顾,用心陪伴。所有的一切都给人以一种如春风拂面般的自然和温暖。书中有很多描写家庭生活的小细节,温暖感人。一次钱钟书从外地回到上海,女儿圆圆看到他感觉很陌生,晚饭后,圆
5、圆对爸爸钱钟书说道:“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钱钟书笑着对女儿圆圆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女儿圆圆回答道:“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这种温暖的逗趣儿不光存在于钱瑗的童年,一直到爸爸钱钟书84岁去住院前还一直在进行着。书中有这样的片段:84岁的爸爸钱钟书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57岁的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 娘!爸爸做坏事!当场拿获!”所谓的“做坏事”就是在女儿的房间捣乱。而这次的“捣乱”,钱钟书将一大叠的辞典放在了女儿的枕头上面,又在辞典上放了一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皮鞋里
6、插着女儿的各类用笔,另一只塞着扫床的笤帚把。这样“逗你玩”的小游戏,父女俩玩了半个世纪都没有厌烦。他们这一家三口的相处模式实在是让人羡慕。有这样一对满腹才华,又开明有趣的父母,钱瑗何尝不能学有所成。在满屋书香的浸染中,钱瑗视野开阔,识得万千世界,最终立于三尺讲台,是万人师表,桃李满天下。当今社会,大家都喜欢强调“原生家庭”的作用,我想“他们仨”应该就是“原生家庭”最好的正面教材吧!人生的幸福感,绝大多数来自于归属感和价值感。归属感来自被爱,价值感来自于被肯定。前者让人觉得心安,后者让人觉得有力量。杨绛先生一家三口相亲相爱,自然有满满的归属感。三口人认真工作,在各自的领域都颇有建树,各自实现了幸
7、福人生的价值感。钱钟书先生学贯中西,对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是中国现代学者、作家,被誉为“博学鸿儒”“文化昆仑”。出版长篇小说围城,他的管锥篇谈艺录宋诗选注等许多著作已成为公认的现代学术经典之作,在国内外学术界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杨绛先生巾帼不让须眉,是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翻译过堂吉诃德,出版过我们仨等多部文学作品,在去世前两年,还以103岁高龄,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洗澡之后。女儿钱瑗不似父亲那样有永垂不朽的著作,但她自学成之时就选择走上三尺讲台,将青春和生命都奉献给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严谨治学、诲人不倦。她精通俄语和英语,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前
8、往英国进修,回国后晋升教授,后担任博士生导师。这三口人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几十年。抗日战争、各种社会变革,都改变不了他们坚定的内心。无论是病中,还是本该颐养天年的年迈时光,不管环境多艰难,始终不曾放弃读书和工作。我想,认真工作,应该是实现幸福人生最简单的方式。1997年,杨绛失去女儿钱瑗,次年失去丈夫钱钟书。本书结尾,杨绛先生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样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守,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一人。”第一次读,我只在这本书里看到了悲伤,如今读第二次,竟多出来这些关于幸福的感悟。就像卢梭说的:“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一屋三人,五味四季,平淡而温暖的日子,认真对待生活中的一切,我想,这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