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土中国整本书教学设计:第四课时乡土社会格局(一)【学习目标】1.理解各篇核心概念,提炼各篇中心论点;理清论证思路,辨析两章之间的逻辑关系。2.对比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不同,客观评判书中对比分析的方法。3.学以致用,能够运用文中观点结合社会文学现象。4.结合实际,理解作者观点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理解核心概念,用对比分析法理解“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的区别及两个团体道德体系的特点。【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客观评判书中对比分析的方法。【教学过程】任务一:阅读两篇文章,明确观点,整体把握思路。任务二:梳理、对比核心概念,填写表格。任务三:理清两篇文章逻辑关系,创作思维导图。任务四:联系实际,拓
2、展思维。1.读下面的文字,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了谁?为什么?透过这个故事,思考: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什么特点?你是否听闻过相似的例子?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市。参考答案: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中选择了父亲,是因为在她看来,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在以雍姬为中心的差序格局中,父亲在更靠近中心的一圈。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都会因为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2.观看视频:贾
3、雨村攀附贾家后得以官复原职,在应天府任上审理薛蟠打死冯渊的命案,得知薛蟠属于“护官符”上的四大家族,便胡乱判了此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传统社会中并没有超越团体的法律道德。3.陈心想认为,差序格局概念对研究东西方社会关系有价值;该概念属“理想类型”概念,是为分析方便而提出,不必苛责。苏力认为,以差序格局描述中国乡土社会格局,不成立,因为这是人类社会普遍特点;差序化不仅是人类生物本能所致,而且也是地缘的选择;并且历代思想家努力克服也无法消除;从历史角度考察,公共职业道德的出现弱化了差序化,这说明差序化应当不是中西区别的标准而是古今区别的标准。对于“差序格局”这个概念,苏力与陈心想明显对
4、立,你更认同哪位的观点?示例一:更认同陈心想的观点。差序格局状况固然中西都存在,但是因为中国长期处于农耕社会,至本书写作时大部分农民没有走出乡土社会,而西方城市化、工业化较早,走出乡土的农民较多,转型较早,因而差序格局在中国更为普遍;并且为了探讨方便,因而没有细致区分中西的差异,是可以理解的。示例二:更认同苏力的观点。苏力从生物学、地缘关系分析,例二 从人类的本性出发,说明中西相似,都有差序化想象;又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指出两类社会都有转型变化。只是到近代,西方转型更彻底而已。4. 如何在公共领域打破差序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作业布置】1.绘制家族男女有别思维导图,要求:设计美观,内容完整,逻辑清楚。2.拓展阅读:读彼得海斯勒(中文名何伟)寻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