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先秦,高考历史,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二农业、手工业和商业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出现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泽被后世。2.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2)商周时期的井田制: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本质是王代表整个贵族占有土地。(3)土地私有制a.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b.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
2、济(1)时间:春秋战国。(2)条件:生产技术的进步;土地私有制的确立。(3)内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4)地位: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5)评价: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小,农民遭受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承担沉重的赋役,因而十分脆弱,多数农民家庭容易陷于贫困,失去土地或破产流亡。4.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2)商朝时已
3、烧制出原始瓷器。(3)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缫丝,商朝时已有织机。5.古代商业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2)商鞅首倡“重农抑商”。a.内容:农业是本业,工商业为末业,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b.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考点三“百家争鸣”及科技文化一、“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士”阶层活跃,受到统治者重用,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私人讲学出现,平民开始接受教育;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2.
4、诸子百家,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思想构成了2 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的理论武器。,二、科技与文学艺术,1.先秦时期中国历史的阶段特征先秦时期,即从远古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全国。,例1(2017江苏六市3月,1)周人奉行“同姓不婚”的原则,禁止同姓之间通婚。周王室必须和异姓诸侯通婚。各级贵族也是如此,必须和异姓的贵族通婚。周人的这一制度?( D )A.体现王权衰落的趋势B.利用分封维系家族亲情C.凸显了西周中央集权D.有利于巩固周
5、王统治?解析由题干中“同姓不婚”原则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原则有利于扩大周王统治区域,巩固周王的统治,D项正确。,2.综合分析小农经济的影响小农经济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要影响。分析其影响,有助于深化对小农经济这一概念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全方位认识。,例2著名史学家王家范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对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B)A.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小农
6、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小农经济特征:工具+劳动力+土地=简单再生产生命力顽强?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小农经济属于简单再生产,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故选B项。,3.综合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掌握思想文化这一部分内容的“钥匙”。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的产生、发展都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注意挖掘出思想文化发展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例3(2016安徽江淮十校一联,1)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D)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
7、注现实,解析材料的大意是说一个人如果对如何与人相处都不清楚,连现实生活都无法正确对待,又如何能够处理与虚幻的鬼神以及死亡的关系呢?即孔子要求人们首先要关注现实。故选D项。,本文档仅为【2019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全套资料之一】欢迎点击下方按钮链接,下载全套资料!,请点此到下载本文全套资料,1.雅言 据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普通话“雅言”是以周朝的国都镐(今西安西北)地区的语言为基础的。孔子在鲁国讲学,他的三千弟子来自四面八方,孔子正是用“雅言”来讲学的。论语述而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尔雅,它是中国古代的词典。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其
8、中“尔”是近正的意思,“雅”是“雅言”,是某一时代官方规定的规范语言。“尔雅”就是使语言接近于官方规定的语言。尔雅是后代考证古代词语的一部重要著作。,2.天子天子,是古代社会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自称“天子”。他们还宣扬自己生下来时就有许多瑞徵,还有所谓“天子气”。人们还把他们比作龙,称其为“真龙天子”。封建社会宣扬天子“受命于天”,是上天委任的在人间的代理人,受天命约束。3.天下为公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后代指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礼记礼运篇:“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
9、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意思是说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为大家所共有,只有实现天下为公,彻底铲除私天下带来的社会弊端,才能使社会充满光明,使百姓得到幸福。,4.周孔之道周公,名旦,姬姓,亦称叔旦。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他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被后世尊为“元圣”。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是孔子最崇敬的古代圣人。孔子以周公事业的继任者自居,终其一生都致力于恢复“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孔子自己讲:“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孔子晚年,迭经坎坷,身心俱疲,伤感地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
10、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人们常以周孔并称,故有“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的说法。,5.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指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被认定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初期,青铜器具在使用工具中所占比重较小,甚或以石器为主;进入中后期,比重逐步增加。青铜器的使用及推广,使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渐渐丰富多彩。青铜器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青铜铸造业是商和西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由此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6.“春秋”名称的来历鲁国史官把所知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于是这部编年体史书就被称为春秋。孔子对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