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引言v为什么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什么在历次的教育改革中,总是一次性尝试的改革多,追踪研究的改革少?局部入手的改革多,整体规划的改革少?移植改革的方法多,探索创新的方法少?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化学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如何实施化学教与学的方法模式改革?如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类新的课程?v本课程将与您一起共同探讨。本课程将与您一起共同探讨。课程简介v本课程着重讨论国内外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动态、特征与发展趋势,并结合当前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中的课题及案例,对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与分析。课程教材: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概论 闫蒙钢著 安徽人民出
2、版社出版 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对国内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比较,以及对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动态、特征、重点、难点、发展趋势的专题研究与分析,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特征和当前课程改革的理念,初步学会总结和借鉴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改革成果与经验的基本方法,强化改革意识和创新意识。课程内容第一章第一章 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第二章第二章 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改革研究中学化学课程评价改革研究第三章第三章 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中学化学考试评价改革研究第四章第四章 中学化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第五章第五章 中学化学学习方
3、法与学习模式改革研究中学化学学习方法与学习模式改革研究第一章 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改革研究课程课程(Curriculum)教学进程教学进程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总纲课程标准总纲)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学科学科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分科课程标准分科课程标准)教材教材 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知识经济向学校课程的挑战知识经济向学校课程的挑战 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性课程改革的特征世界性课程改革的特征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趋势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第五节第五节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科书简
4、介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科书简介第六节第六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简介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简介第七节第七节 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第八节第八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讨第九节第九节 综合理科课程探讨综合理科课程探讨第一节第一节 知识经济向学校课程的挑战知识经济向学校课程的挑战(一)自(一)自20世纪世纪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的多种描述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的多种描述后工业经济后工业经济(美丹尼尔贝尔 1973年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信息经济信息经济 (美、托夫勒 1980年 第三次浪潮 高科技经济高科技经济(英福
5、菜斯特1986年提出)知识经济知识经济 (l996年OECD组织提出)(二)(二)内涵内涵 (三)特征(三)特征 1.1.以高科技为标志以高科技为标志 知识增速快:知识增速快:19世纪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每10年增加1倍,当前3-5年增加1倍。有的未来专家预测,今天的科技知识将只不过是2050年的1%。应用转化快:应用转化快:18世纪需100年,19世纪需50年,二战后需7年,当代微机6个月就有新一代。产品科技含量高:产品科技含量高:用单位重量价格比表示科技含量,20世纪50年代钢材每公斤不到1元,70 年代微机每公斤1000多元,80年代后软件几乎无重量。高科技:高科技:具有高智力、高
6、资金投入、高竞争、高风险、高效益、高潜能特点的微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六大科技群。2.2.以信息产业为中心以信息产业为中心 3.3.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五增五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五增五减 4.4.高素质人才是关键高素质人才是关键(一)带来了全新的教育产业观(二)改变了政府、社会、个人的教育投资观(三)人民群众教育投资消费观的重大变化教育成了最有 潜力的消费新热点(四)新教育投资政策实现了“三大转变”,取得了“四大成果”(五)呼唤全新的课程观和人才观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五个统一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五个统一基础性创造性发展性的统一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
7、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发展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统一自主精神与责任感的统一 既要使课程相对稳定,又要令其与科技进步保持一致并适当超前。既不能把所有科技成果都放到学校课程中,又不能把所有原来的基础知识都看成是老化了的知识,一概排除在学校课程之外。科技的变异性与课程的相对稳定性 科技发展的无限性与课程的限定性 学校课程的本体论与工具论第二节第二节 世界性课程改革的特征世界性课程改革的特征 调整培养目标,是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1)加强道德教育、重视人格培养 (
8、2)始终抓住基础课程,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3)重视发展智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基础知识的掌握 (2)基本能力的培养 (3)价值观、态度与道德修养 (4)体能和健康教育、公民教育 注重基础学力的提高 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 重视创造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 强调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 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 (1)课程设置和门类的多样化、综合化 (2)减少必修课门数、降低毕业要求 (3)必修课学科分为不同水平和不同门类课程,以满足学生 发展的不同需要 (4)选修课形式多样,类型丰富多彩 (5)缩小必修与选修课的比重,为学生的分化、分流提供保证 (6)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全面性、多样性五、面向
9、五、面向2l世纪的尝试世纪的尝试 1.美国的勃勃雄心 2.英国的紧锣密鼓 3.日本、韩国、新加坡的步步紧逼 4.俄罗斯的跃跃欲试 5.中国的全面推进 巡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动向,不难发现这样的粗略轨迹:巡视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动向,不难发现这样的粗略轨迹:美、英:分散化分散化 集中化集中化 日、俄、中:统一性统一性 多样性多样性 其共同点就是努力使分散与集中、统一与多样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其共同点就是努力使分散与集中、统一与多样达到恰到好处的结合点。(分散(分散 )美、英美、英 日、俄、日、俄、中中 (集中)(集中)第三节第三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与趋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历程
10、与趋势势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八次课程教材改革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八次课程教材改革 (1)1950年 (2)1952年 (3)1956年 (4)1963年 (5)1978年 (6)1981年 (7)1988年 (8)1999年至今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历经五年的准备,在进行充分的国际比较、调查研究、经验研究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时中小学课程的某些弊端,以及社会发展对课程提出的新的需求,确定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总目标与六个具体目标。这一次课程改革是与当前国际上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潮流同步的。1.课程改革的准备与启动课程改革的准备与启动 研制(1993年)推出(1996年,12个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11、试验(1997年,山西、江西、天津)修改推荐(1999年11月)2000年秋10个省市试用高中新教材2001年扩大到24个省市区2002年扩大到全国2.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和六项具体目标 六项具体目标:课程功能 课程结构 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课程管理3.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程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日程表 第一阶段(准备酝酿阶段,1999年4月2001年6月)第二阶段(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6月2004年中)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秋季起)4.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组织与推进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实验及推广工
12、作 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研制工作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趋势 (2)从“双基”到“四基”的趋势 (3)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趋势 (4)课程综合化的趋势 (5)课程社会化和生活化的趋势 (6)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 (7)课程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8)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趋势第四节第四节 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我国中学化学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一、旧中国化学课程设置二、新中国化学课程设置三、义务教育法颁布后的化学课程设置第五节第五节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及实验教科书简介实验教科书简介
13、一、一、标准标准简介简介 (一)(一)标准标准目录目录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科学探究二、身边的化学物质三、物质构成的奥秘四、物质的化学变化五、化学与社会发展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设计思路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二)标准标准提出的化学课程改革新理念提出的化学课程改革新理念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
14、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三)(三)标准标准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 标准对目标要求的描述所用的词语分别指向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和体验性学习目标。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设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对同一层次的学习要求所采用的词语有对学习结果目标的描述,也有对学习过程目标的描述。体验、感受意识、体会、认识、关注、遵守初步形成、树立、保持、发展、增强从从低低到到高高知道、记住、说出、列举、找到认识、了解、看懂、识别、能表示理解、解释、说明、区分、判断从从低低到到高高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从从低低到到高高初步学习(如分离混合物、制取气体)初步学会(如取用药品、加热、选
15、择仪器、连接仪器、配制溶液、检验物质、使用化学用语、观察记录、简单计算)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四)(四)标准标准的课程目标的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五)内容标准(五)内容标准一级主题一级主题二级主题二级主题科学探究科学探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地球周围的空气身边的化学物质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金属与金属矿物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的多样性微粒构成物质认识化学元素物质组成的表示物质的
16、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认识几种化学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内容标准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详见右图)二、教科书简介二、教科书简介(一)(一)“人教版人教版”实验教科书实验教科书 1教科书的设计思想教科书的设计思想 2教科书改革的重点教科书改革的重点 3教科书的特点教科书的特点(二)(二)“上教版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分析实验教科书分析1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编写的指导思想 2上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内容体系上教版实
17、验教科书的内容体系3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特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特点4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上教版实验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6“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维度的课程目标在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落实7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特点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特点8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习题设计上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习题设计第六节第六节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简介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及实验教科书简介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一、
18、课程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四、关于目标要求的说明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标准标准目录目录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 一、必修课程(A1、A2)二、选修课程(B1B6)1化学与生活(B1)2化学与技术(B2)3物质结构与性质(B3)4化学反应原理(B4)5有机化学基础(B5)6实验化学(B6)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u 课标第一部分课标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u一、课程的性质一、
19、课程的性质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1.设计思路设计思路 2.2.课程结构课程结构 3.3.各课程模块的内容和目标简介各课程模块的内容和目标简介 4.4.课程模块选择建议课程模块选择建议选修课程(选修课程(B类)类)B1(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B4(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B2(化学与技术)(化学与技术)B5(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B3(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B6(实验化学)(实验化学)高高中中化化学学课课程程必修课程(必修课程(A类)类)A1 A2u 课标第二部分课标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u一、知识与技能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二、
20、过程与方法一、一、必修课程(必修课程(A1、A2)必修课程模块必修课程模块A1 主题1 认识化学科学 主题2 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3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必修课程模块必修课程模块A2 主题1 物质结构基础 主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3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二、选修课程(二、选修课程(B1B6)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生活(B1)主题1化学与健康 主题2生活中的材料 主题3化学与环境保护化学与技术(化学与技术(B2)主题1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主题2 化学与材料的制造、应用 主题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u 课标第三部分课标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内容标准物质结构与性质(物质结构与性质(B3)主题1 研究物质结构的价
21、值 主题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主题3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主题4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反应原理(B4)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 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学基础(B5)主题1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主题2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题3 糖类 氨基酸和蛋白质 主题4 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实验化学(实验化学(B6)主题1化学实验基础 主题2 化学实验探究u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二、评价建议 1实施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根据课程模块的特点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 3有关学分制管理及学
22、分评定的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几种版本课本目录二、高中化学新课程几种版本课本目录(一)必修(一)必修 化学化学1(人教)(人教)化学化学2(人教)(人教)化学化学1(上教)(上教)化学化学2(上教)(上教)化学化学1(北师大)(北师大)化学化学2(北师大)(北师大)(二)选修(二)选修 化学与生活(人教、北师大、鲁教版)化学与生活(人教、北师大、鲁教版)化学与技术(上教、北师大)化学与技术(上教、北师大)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上教、北师大)物质结构与性质(人教、上教、北师大)化学反应原理(人教、北师大)
23、化学反应原理(人教、北师大)有机化学基础(人教、上教、北师大)有机化学基础(人教、上教、北师大)实验化学(北师大)实验化学(北师大)三三、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专题探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专题探讨(一)(一)高中化学课程为什么要改革?高中化学课程为什么要改革?(二)(二)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课程目标 2.课程结构 3.课程内容 4.学习方式 5.课程评价(三)(三)如何走进化学新课程?如何走进化学新课程?教师的角色改变?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教师需要新的技能?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成长?新的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教学策略将发生哪些变化?在化学教学中应
24、该努力做到?第七节第七节 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国内外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比较研究一、一、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一)国内外初中化学课程编写的指导思想(一)国内外初中化学课程编写的指导思想 1.日本日本 2.美国美国 3.我国我国l 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体系结构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体系结构l 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l 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体例国内外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体例二二、国内外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国内外高中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一)国内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一)国内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 1.1.各教材总体概览各教材总体概览 2.
25、2.概念理论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概念理论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二)国外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二)国外高中化学教材的研究 1.1.几种代表性教材的研究几种代表性教材的研究 (1 1)学术中心课程取向)学术中心课程取向 美国CBA化学 美国的CHEMS化学 (2 2)社会中心课程取向)社会中心课程取向 社会中的科学与技术(SATIS)社会中的化学(Chemistry in the Community)英国的索尔特化学(Salters Chemistry)2.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几种国外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几种国外高中化学教材的分析三、我国高中化学新旧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三、我国高中化学新旧教学大
26、纲的比较研究(一)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演变(一)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演变 1.建国后我国中学化学课程设置 2.我国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演变 3.我国中学化学课本的演变(二)(二)新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之比较新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之比较 1.目录比较 2.引言比较 3.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比较 4.课程安排比较 5.教学内容比较 6.教学设备和设施比较 7.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比较 8.教学评价比较 9.新大纲的主要特点(三)新旧教材的比较(三)新旧教材的比较 1.新旧教材的目录比较 2.新旧教材的栏目比较 3.新教材特点分析(四)(四)新大纲、新教材对教学的要求新大纲、新教材对教学
27、的要求第八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讨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一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产生背景(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二)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1.整体性整体性 2.2.实践性实践性 3.3.开放性开放性 4.4.生成性生成性 5.5.自主性自主性(三)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目标(三)综合实践活动理念与目标 1.组织线索 2.内容活动范围 3.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原则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比较(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类型 1.关于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名称的课程名称 (1
28、)美)美 国国 自然与社会研究 设计学习 社会参与性学习(2)英国和法国)英国和法国(3)日)日 本本(4)我国台湾省)我国台湾省 家政与生活科技活动 乡土艺术活动 辅导活动课程 团体活动2.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国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1)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主题探究或课题研究(2)社会实践学习)社会实践学习 自然现象或问题的研究 社会研究 社会服务活动 社会考察活动 社会公益活动 生活技能的训练活动 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设计(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设计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 (1)英美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
29、 (2)日本中小学“综合学习时间”的总体目标 (3)新加坡的实践课程的总体目标 (4)我国台湾省“综合活动”的总体目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分类与分层设计 (1)家政与生活科技课程目标 (2)乡土艺术课程目标 (3)辅导活动课程目标 (4)团体活动课程目标1.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1)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2)制定研究性学习方案 (3)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4)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的总结 2.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活动 (1)设计学习 (2)应用学习 3.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以社会
30、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 (1)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内容 (2)社会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 4.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 (1)社区服务活动 (2)公益活动 (3)生产劳动1.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最核心的课程价值观2.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或活动领域综合实践活动的项目或活动领域3.学习活动方式学习活动方式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和原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和原则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意义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原则 3.
3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 (1)参与原则 (2)过程原则 (3)综合原则 (4)自主原则 (5)激励原则(二)(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内容 (1)对学校管理的评价 (2)对活动质量的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 (4)对学生的评价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方法 (1)成果展示法 (2)自我评价法 (3)他人评价法 (4)师生民主评价法 (5)档案袋评价法 (6)问卷调查评价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操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操作 (1)实施前
32、评价 (2)实施过程评价 (3)实施总结评价第九节 综合理科课程探讨一、综合课程研究一、综合课程研究(一)关于课程的综合化(一)关于课程的综合化(二)综合课程的多种设计模式(二)综合课程的多种设计模式 1.相关的分科式设计相关的分科式设计 (1)科际联系、科际渗透与科际配合 (2)各科内部的综合化(小综合)(3)STS(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设计 2.广延的分科式设计广延的分科式设计 3.合科式设计合科式设计 4.其他综合化设计模式其他综合化设计模式二、综合理科课程改革二、综合理科课程改革(一)综合理科课程产生的条件(一)综合理科课程产生的条件(二)综合理科的主要类型(二)综合理科的主要类型 1.
33、以概念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综合理科 2.以生活经验单元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综合理科 3.以主题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的综合理科 4.以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过程中为心组织课程内容的综合理科(三)综合理科课程的特点(三)综合理科课程的特点 1.基础性 2.全面性 3.适切性(四)我国综合理科课程现状分析(四)我国综合理科课程现状分析 1.我国综合理科课程建设概况 2.我国综合理科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五)对(五)对21世纪综合理科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世纪综合理科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1.综合理科课程的功能定位 2.正确理解课程编制的含义 3.加大综合理科课程实施及保障的力度论文作业综述: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成就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