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11693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PPTX 页数:46 大小:2.7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环境可持续性与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区域发展发展的环境效应的环境效应区域经济学石敏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环境可持续性 公共资源与外部性 环境可持续性 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环境价值与环境政策 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 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 区域发展的环境负荷 资源环境成本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环境治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区域发展绿色转型公共资源与外部性公共资源与外部性 公共资源(common resource):不为特定的个人或集体所拥有、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利用的自然资源。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资源与公共产品都具有非排他性的特征。公

2、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而公共资源则具有竞争性的特征。公共池塘是典型的公共资源 外部性(Externality):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影响的成本或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y):指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 负外部性(negative externality):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公共资源利用的外部性公共资源利用的外部性 由于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公共资源利用会产生外部性。地方性公共资源(loca

3、l common resource)公共资源的使用权与所有权可以归属于特定的个人或集团,公共资源的不当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限于同一范围的个人或集团。全球性公共资源(global common resource)公共资源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不可能归属于特定的个人或集团,并且公共资源退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也不限于一定范围,往往是全球范围的影响。区域性公共资源(regional common resource)公共资源的使用期与所有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属于特定的个人或集团,但公共资源退化带来的不良影响不限于特定的个人和集团,有可能扩散到区域范围。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什么是可持

4、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布伦兰特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1987)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发展的可持续性。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时应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样的发展机会,同一代人中一部分人的发展不应当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人

5、类必须学会尊重自然、师法自然、保护自然,与之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需求”和对需求的“限制”满足需求,首先要满足人类特别是贫困人口的基本需要。对需求的限制,是指限制对未来环境所需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需求,未来环境所需能力(生产和更新能力)一旦被突破,将危及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如大气、水体、土壤和生物系统。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要可持续发展?原始社会:敬畏自然(图腾)农业文明:顺应自然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生态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征服自然的工业文明思维下,传统发展模

6、式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等各种困境和危机,开始危及人类的生存,人类为了克服和应对这些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就是可持续发展,引导人类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中国为什么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不可竭泽而渔、杀鸡取卵 资源环境问题有全球性,一国难以独善其身,更不能以邻为壑可持续性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可持续性(sustainability)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序间的平衡(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 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

7、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可持续性定义的不同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差异可持续性定义的不同隐含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差异 弱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weak sustainability)强可持续性强可持续性(strong sustainability)弱可持续性弱可持续性 弱可持续性的理念 扎根于新古典经济学思想,以索洛-哈特维克的研究为理论基础,认为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是可以替代的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是可以替代的。按照哈特维克准则,弱可持续性要求保持净储蓄或净投资大于等净储蓄或净投资大于等于零于零。由于自然资本和人造资本之间是可以替代的,只要自然资本和人造

8、资本的合计保持不减少,维持服务流量的能力就不会降低。如何度量可持续性?哈特维克准则:要求保持净储蓄或净投资大于等于零,弱可持续性的度量采用扣除资源环境成本的净储蓄,也就是真实储蓄或绿色国民储蓄。弱可持续性的度量弱可持续性的度量绿色核算绿色核算 绿色GDP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扣除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资源恢复与污染治理等资源环境的经常性费用支出后的最终成果。反映了扣除自然资本损失后的经济发展成果(GDP)存在问题 存量变化和流量平衡估算方法:核算特定时间经济产出的流量,无法核算国民财富的存量,存在着存量和流量平衡的问题 概念框架和评价单位难以统一:如用于环境保护

9、的支出作为中间消费品处理还是作为最终消费品处理?弱可持续性的度量:绿色国民储蓄弱可持续性的度量:绿色国民储蓄 绿色国民储蓄(Genuine Savings)用财富的变化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流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的能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可反映未来的持续消费能力。强调人力资本累积对财富增加的作用,认为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不是消费。不仅能衡量财富的存量,而且能够衡量财富的动态变化及其所显示的“储蓄率”的变化,可以进行地区之间和时间序列上的比较。政策含义明确,即持续负增长最终必将导致财富的减少。只有真实国民储蓄随时间的变化率大于等于0,经济发展才是可持续的。需要注意:真实储蓄为负值,表明

10、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但真实储蓄为正,不一定能证明经济发展是可持续的,此时经济发展仍然有可能是不可持续的。mdegRnKCGDPGS)()(强可持续性强可持续性 对自然资本替代性的认识,强可持续性与弱可持续性存在差异。皮尔斯(Pearce,1989)、康斯坦萨(Constanza,1992)、戴利(Daly,1996)等生态经济学家 认为自然资本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是不可替代的,对于某些形式的自然资本,譬如与生命攸关的自然资本,应该保存自然资本的实际存量,对这些资源存量的使用不能超过其再生能力。强可持续性的度量除了要求绿色国民储蓄非负以外,还要求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存量的价值和的实际数量保持不变

11、。要求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变化呈现单调增长态势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提供地球生命支持功能的自然资本提供地球生命支持功能的自然资本:空气,水,全球气候,臭氧层等。没有空气和水,人类无法生存,空气和水对于地球生命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适宜生命的气温等全球气候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环境条件,臭氧层对于地球生命支持功能也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全球气候超过临界点,整个地球生命系统将会崩溃。独一无二的、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的自然资本独一无二的、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的自然资本 灭绝的物种不能再起死回生,生物多样性的毁坏是不可逆的过程。土地荒漠化会导致表层土壤侵蚀,土壤形成可能需要数千年甚至更长时间,一旦

12、流失就很难恢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环境健康环境健康 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和在环境中的积累会损害人体健康。本环境健康是无法用金钱和财富替代的自然资本。食品安全食品安全 从局部区域看,粮食可以从区外调入以满足消费需求,但从大范围区域和国家尺度看,粮食安全是涉及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问题,在全球尺度看,粮食是维持生命不可替代的能量和营养来源,全球粮食安全必须得到保障。水土资源是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自然资本。食品安全是人体摄入能量和营养的健康需要,也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本之一。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的产生市场失灵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市场经济成立的条件 产权:作

13、为交易对象的产品或服务可以特定为某人或集团所有 信息和交涉能力:参加交易的各个经济主体均被平等地赋予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平等地进行交涉的经济能力 环境问题的产生 外部不经济:企业或个人因其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而受到不利影响,但无法从造成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得到补偿的经济现象 产权不清晰:公共产品,无法界定所有权(空气、公共池塘);不可排他性,共享共用 信息不完全:环境污染信息,污染程度,损害程度,因果关系链 环境价值非显性化:难以货币化和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与环境问题的产生信息不对称与环境问题的产生 信息不对称性 污染者与受害者之间信息不对称 环境污染信息:污染程度,损害程度,因果关系链 信息不对称

14、带来的举证困难 交涉能力不对等 个体和企业之间 环境社会治理 环境信息披露 环境监督和举报 公众参与 河长制 民间河长环境价值:环境资源的价值属性环境价值:环境资源的价值属性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use value)直接使用价值(direct use value)间接使用价值(indirect use value)选择价值(option value)非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non-use value)遗赠价值(bequest value)存在価値(existence value)环境价值评价环境价值评价 环境价值评价:价值显性化 环境价值:没有在市场上显性化,难以进行市场交易 货币化:以货币单位衡

15、量环境价值 以支付意愿衡量环境价值 环境价值带来的消费者福利变化:补偿效用 以环境治理费用衡量环境价值 环境质量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所需的费用 以环境损害衡量环境价值 环境退化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损害DS1S2X1X2Xy若干基本概念若干基本概念 补偿变化(Compensating Variation,CV)价格下降时,为维持价格下降前的效用水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金额 等价变化(Equivalent Variation,EV)价格下降时,假设在原来价格的条件下,为维持价格下降后的效用水平,应该向消费者支付的金额 补偿剩余(Compensating Surplus,CS)环境恶化时,假设在维持

16、环境恶化前的效用水平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容忍环境恶化希望获得补偿的金额 等价剩余(Equivalent Surplus,ES)环境恶化时,假设在维持环境恶化后的效用水平的前提下,为避免环境恶化消费者愿意支付的金额环境价值评价方法环境价值评价方法 显示性偏好显示性偏好(Revealed Preference,RP)直接法和替代法 防护性支出法(Defensive-expenditure Method)旅行费用法(Travel Cost Method,TCM)享乐价格法(Hedonic Price Method,HPM)陈述性偏好陈述性偏好(Stated Preference,SP)虚拟市场评估法(

17、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CVM)联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CA)防护性支出法防护性支出法 防护性支出 为了防止负面环境物品带来的损失而花费的金额(追加的额外支出)噪音公害 双层窗户、隔音设置 大气污染 空气净化器、口罩、绿色植物 水源污染 净水器、矿泉水、软饮料旅行成本法旅行成本法(TCM)理论基础为消费者剩余法(consumer surplus method)弱互补性假设 环境质量的价值与旅行者的消费者支出呈弱互补性。旅行成本反映了观光地的价值 距离观光地越远,旅行成本越高,访问率就越低 主要用于对户外娱乐活动,如钓鱼、狩猎、划船及森林观光

18、等大众化的娱乐场所价值评估。紫金港一日游海南岛度假游富士山箱根+京都七日游享乐价格法(享乐价格法(HPM)非市场产品的价值通过代理市场的价格(例如,土地市场的地租或地价,劳动市场的工资等)来反映。享乐是根据产品各种各样的特性能够给人们带来hedonic pleasure(享受、快乐:效用)而来的(Court,1939)建公园、学校、商场、地铁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会影响到附近房地产的价格,通过实际地价的数据或住宅价格来进行评价。显示性偏好法与陈述性偏好显示性偏好法与陈述性偏好法法 显示性偏好法在应用中必须知道详细的市场数据,例如工资、地价、旅行费用等,如果没有这些数据,评价就很困难。显示性偏好法只

19、能评价环境资源的现在的使用价值。陈述性偏好法跟已有的市场数据的有无没有关系,理论可以对所有的产品进行评价。陈述性偏好法不仅可评价使用价值,也可评价非使用价值。虚拟市场评价法虚拟市场评价法(CVM)WTPWTA数量增加数量增加CSES价格降低价格降低CVEV数量减少数量减少ESCS价格上升价格上升EVCVCVM设计一个虚拟的市场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向被调查者描述虚拟市场中环境物品供应数量或质量的变化情况,询问其支付意愿金额(Willingness To Pay,简称WTP)或受偿意愿金额(Willingness To Accept compensation,简称WTA),据此评价环境资源的经济价

20、值。虚拟市场评价法的优缺点虚拟市场评价法的优缺点 优点 应用广泛 能够评价非使用价值 缺点 主观评价 存在偏差:CVM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减少偏差的过程CVM的评价模型的评价模型 开放式(Open-end)封闭式(Close-end)支付卡式(Payment Card)投标博弈式(Bidding Game)二分式选择(Dichotomous Choice):模拟市场交易两阶段二分式选择(Two-bounded Dichotomous Choice)环境政策环境政策 为什么需要环境政策?环境问题的预防和治理 处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 行政和法律手段 排放许可 排放标准 检查督察 环境经济政策 价

21、格杠杆:税收,补贴 PPP,Decoupling 排放权交易 环境社会治理 信息公开 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环境经济环境经济政策政策 外部性的内部化 污染者负担原则(PPP):环境税 点源污染:总量控制,末端治理 粗放化 农业面源污染:源头控制,减轻负荷 补贴:损失补偿 集约化 生态退化:少部分土地的集约利用,换取大面积土地的休养生息 补贴:技术进步,损失补偿环境税(Pigue tax)环境环境经济经济政策手段政策手段环境税环境税补贴补贴排放权交易排放权交易直接规制直接规制短期短期效果效果抑制抑制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抑制抑制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抑制抑制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通通过限制各个

22、企业污染过限制各个企业污染排放量排放量,达到抑制污染达到抑制污染物排放量物排放量最小程度最小程度减少减少社会社会成本成本最小程度最小程度减少减少社会社会成本成本最小程度最小程度减少减少社会社会成本成本长期长期效果效果促进污染物促进污染物减排减排技技术的开发术的开发促进污染物促进污染物减排减排技技术的开发术的开发促进污染物促进污染物减排减排技技术的开发术的开发促进部分企业退出促进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市场,达到减少污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染物排放的效果鼓励鼓励环保型企业的环保型企业的进入进入,达到减少污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染物排放的效果促进部分企业退出促进部分企业退出市场市场,达到减少污达到减少

23、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染物排放的效果优点优点和长和长处处可以可以确保政府措施确保政府措施所需财源所需财源可以可以确保政府措施确保政府措施所需财源所需财源可以可以紧急紧急抑制抑制污染物排污染物排放量放量可以可以同时进行收入同时进行收入再分配再分配缺点缺点和短和短处处计算环境税率的困计算环境税率的困难难推定推定补贴额的困难补贴额的困难污染物排放量的核污染物排放量的核算和监测成本较大算和监测成本较大可能出可能出现现生生产率低的企产率低的企业过大生产业过大生产,生生产率高的产率高的企业过小生产的情况企业过小生产的情况征收征收环境税需要成环境税需要成本本需要需要确保补贴的财确保补贴的财源源促进抑制污染物排放技

24、促进抑制污染物排放技术的开发的激励不够术的开发的激励不够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治理 全球环境治理 1962年卡森寂静的春天:指出农药的生态危害,引发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92年环境与发展大会21世纪议程:深化了可持续发展理论认知 应对气候变化:从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 京都议定书(1997):共同而有区别的原则 后京都时期全球气候谈判: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大会,德班会议 巴黎协定(2015)公平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及各自能力原则“自下而上”的减排模式:各国提出自主贡献目标,不再强制性分配温室气体减排量

25、 按照升温幅度2的目标,全球碳排放量应控制在400亿吨以内 各国提交的自主贡献目标:全球碳排放量合计超过500亿吨 各国的减排力度仍需加大,中国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 直接消耗 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物排放,碳排放 间接消耗 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 完全消耗=直接消耗+间接消耗 生态足迹,水足迹,碳足迹 完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物完全排放 产品生命周期:Life Cycle Analysis区域发展的区域发展的环境负荷环境负荷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的省份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和沿海发达地区。从单位面积污染物排放量看,东部地区最高,自东

26、向西逐级降低。东部地区二氧化硫排放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氮氧化物排放密度为全国的4倍。2017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达标城市比例上升到29.3%;23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超标,仍占70.7%。区域区域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量排放密度排放量排放密度(万吨)(吨/平方公里)(万吨)(吨/平方公里)北京北京7.9 4.8 15.1 9.2 天津天津20.9 17.6 28.2 23.7 河北河北119.0 6.3 151.3 8.0 上海上海18.8 29.9 33.3 52.8 江苏江苏90.5 8.8 123.3 12.0 浙江浙江57.

27、4 5.6 68.8 6.8 福建福建35.6 2.9 41.2 3.3 山东山东159.0 10.1 159.3 10.1 广东广东73.0 4.1 112.2 6.2 海南海南3.3 0.9 9.5 2.7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585.4 6.3 742.1 8.0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464.1 4.5 497.2 4.8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741.0 1.1 620.5 0.9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183.9 2.3 218.2 2.7 全国全国1974.4 2.0 2078.0 2.2 能源消费造成环境污染加剧能源消费造成环境污染加剧沿海和中部18个省区能源消费量是西欧北欧18国的一倍多。沿海地区

28、经济密度过大,导致资源环境负荷总量过大,单位面积的污染物排放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甚于欧美国家。区域区域国土面积国土面积单位面积单位面积SO2排放量排放量单位面积单位面积NOx排放量排放量万km2吨/km2吨/km2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 10.02 15.0316.66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 7.38 20.1522.55京津冀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 18.25 9.4910.75山东半岛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 7.38 10.368.24城市群城市群69个城市个城市 146.01 10.569.94中国全国中国全国9.418.17西西欧北欧北欧欧十八十八国国346.250.732.15美国

29、美国937.260.731.42区域区域SO2浓度浓度(ug/m3)NO2浓度浓度(ug/m3)PM10浓度浓度(ug/m3)单位单位GDP电耗电耗发达国家发达国家15.3347.5024.233083.15中国城市中国城市39.4839.1290.031062.31区域区域人口密度 人均用电量人均生活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率发达国家发达国家3832.8510022.31145.2199.43中国城市中国城市721.145978.2965.9580.86区域区域国土面积国土面积 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量单位面积能单位面积能源消费量源消费量万KM2万吨吨/KM2江浙沪江浙沪21.07 56,687 2,

30、690 广东广东17.79 28,480 1,601 京津冀鲁京津冀鲁37.25 81,224 2,181 黄河中游黄河中游171.19 69,875 408 长江中游长江中游70.42 50,238 713 京津冀鲁京津冀鲁+黄河中游黄河中游208.44151,099 725 沿海沿海+中部中部18省区省区333.25298,757 896 西西欧欧北欧北欧十八十八国国346.25143,442 414 美国美国937.26220,272 235 区域发展的环境负荷区域发展的环境负荷 城市发展、产业集聚和人口增加加剧了水环境污染物排放。2012年,我国15个城市群的COD与氨氮排放密度均高于

31、全国水平,其中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的COD与氨氮排放密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2018年,1613个水质断面中,类占5.0%,类占43.0%,类占26.3%,类占14.4%,类占4.5%,劣类占6.9%。类类合计占73.3%,类劣类合计占26.7%。城市群城市群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经济密度经济密度COD排放密度排放密度氨氮排放密度氨氮排放密度(人/平方公里)(万元/平方公里)(吨/平方公里)(吨/平方公里)长三角长三角93086912.820.18珠三角珠三角82166124.500.38京津冀京津冀47028451.670.16山东半岛山东半

32、岛60042891.100.1015个城市群合计个城市群合计45026551.690.13其他城市其他城市812480.860.09全国全国1366231.370.12碳足迹碳足迹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的碳排放量:碳足迹=碳排放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除了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还包括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中隐含的间接碳排放如果碳足迹的概念局限于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直接排放量,那么排放责任就集中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能源密集型部门,而建立在这些能源密集型部门基础之上的汽车制造、机电设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高端制造业部门的排放责任就难以得到全面的反映。随着消费主义盛行,生产的

33、驱动力从追求利润逐步转向满足消费欲望,当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客观地评价消费驱动的生产或服务的环境效应。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消费者的环境责任,应该强调从满足消费的视角去分析生产或服务的完全碳排放。碳足迹的概念除了直接的碳排放,同时也应该包括间接的碳排放。省区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流向省区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流向省区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流向省区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流向 省区之间隐含碳排放转移的特点 区域性。隐含碳排放的省区间转移主要发生在大区内部的省份之间。如:北京、天津与河北、山西、内蒙古之间,河北、山西、内蒙古之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之间,江苏、浙江、上海之间,安徽、山东、河南之间,广东、广西、湖南之间的

34、隐含碳排放转移。多层次。大规模的碳排放转移(500万吨以上)主要发生在华北和东北,资源富集省份向发达省份的转移。较大规模的碳排放转移(300500万吨)有5类转移:一是华北和东北的省区之间的转移;二是华东沿海省份之间的转移;三是中部省份向长三角的转移;四是山东向经济规模大的周边省份的转移;五是华东和中部省份向广东的转移。中等规模的碳排放转移(100-300万吨)一是山东和广东等发达省份与周边省份之间的转移;二是河南、安徽、湖北、湖南、陕西等中部省份与周边省份之间的转移;三是西北地区内部和西南地区内部的转移。省区间碳排放转移省区间碳排放转移我国存在着从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向经济发达区

35、域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区域的碳排放空间转移。隐含碳排放为净调出的省份,一类是我国能源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如山西、内蒙古、宁夏、安徽、贵州等,它们大量输出能源和重化工产品,为沿海区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另一类是经济总量规模大的区域,如江苏、山东、辽宁、河北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产品调出比例较大。隐含碳排放为净调入的省份,一类是人均GDP高的发达区域,如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浙江等,电力、钢铁、水泥等高碳产品对调入的依赖较大;另一类是欠发达区域,如陕西、黑龙江、江西、甘肃、青海、云南等,由于产业结构不完整,许多投资品和消费品不得不依赖调入来满足最终需求。省区间碳排放转移具有区域性和

36、多层次的特点。首先,隐含碳排放的省区间转移主要发生在大区内部的省份之间。其次,碳排放转移的流向表现出多层次的特点。碳排放空间转移与减排责任分担碳排放空间转移与减排责任分担 经济总量规模较大省份的排放责任较大,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的碳足迹也较大,但由于这些区域的碳排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和产业结构不完整的欠发达省份提供电力、原材料等高碳产品所致。如果仅从生产端考虑碳排放责任,就难以体现下游产业和消费端的排放责任,减排责任的区域分解需要考虑碳排放空间转移的因素,适当减轻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工基地分布区域的减排责任,或使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承担一定的责任,向能源富集区域和重化

37、工区域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扶持,帮助这些区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轨迹:中国经济绿色转型的轨迹:2005-20102005-2010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成本2005-2010年间增加了16807亿元(2010年价格),年均增速8.7%,占同期GDP增量的10%。资源消耗成本增加15710亿元;环境污染成本增加2225亿元;生态退化成本减少1128亿元资源环境成本占GDP的比例从2005年的13.5%下降至2010年的12.3%,下降1.2个百分点。环境污染成本和生态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分别降低0.4和0.6个百分点,资源消耗成本占GDP的比例基本稳定生态退化有所好转

38、,环境污染继续恶化,对资源消耗的依赖仍未减轻资源环境成本(2010价格)占GDP的比例2005-2010年资源环境成本增减资源环境成本构成2010200520102005增减量年均增速占GDP增量比例20102005资源环境成本49471.2632664.5712.3%13.5%16806.69 8.7%10.1%100.0%100.0%资源消耗损失36348.5320638.539.1%9.1%15710.00 12.0%9.5%73.5%63.2%环境污染损失8397.316172.172.1%2.5%2225.14 6.4%1.3%17.0%18.9%水污染损失3901.333323.0

39、2578.31 3.3%0.3%7.9%10.2%空气污染损失4495.982849.151646.83 9.6%1.0%9.1%8.7%生态退化损失4725.425853.871.2%1.8%-1128.45-0.7%9.6%17.9%水土流失损失4531.665662.97-1131.31-0.7%9.2%17.3%沙漠化损失193.77190.902.87 0.0%0.4%0.6%中国经济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资源环境的依赖仍未减轻的依赖仍未减轻 中国经济仍未从根本上减轻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生态损失大,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突出短板。2016年,中国

40、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为14.84%(世界银行);中国能源消费量占全球的23%(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我国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对能源的旺盛需求仍将持续。我国化石能源供给安全风险趋大,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加深。新能源尚难以挑起大梁。北方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水危机一触即发,对跨流域调水的依赖不断加深。缺水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关键限制因素。2017年,全国338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只有99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占29.3%。沿海大都市区资源环境负荷已接近极限、甚至超过资源环境承载力,部分区域环境压力还在不断加大。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

41、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简称EKC)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环境污染程度较轻,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环境恶化程度随经济增长而加剧;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到达某个临界点后,环境污染又会由高趋低,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程度逐渐减缓,环境质量逐渐得到改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达到拐点之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就实现了脱钩(decoupling)。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脱钩(decoupling)环境库兹涅茨曲线达到拐点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就实现脱钩。EKC拐点因污染物指标的不同而异,大多数国家在人均收入8000美元前

42、达到拐点。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公众对环境质量的关注会增强,政府会执行更严格的环保标准,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清洁技术应用。EKC成因的解释:三种效应 规模效应:经济发展规模扩大,导致环境负荷持续增加,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剧;技术效应:技术进步和清洁技术应用推动环境效率不断提高,使得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负荷有所减轻;结构效应:伴随着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会实现转型升级,污染型产业的比重会趋于下降,从而使得伴随经济增长的环境负荷有所减轻。三种效应此消彼长,推动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呈现出倒“U”型曲线。随着经济增长,环境污染先不断加剧,超过临界点后,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渐减缓。环境库兹涅茨环境

43、库兹涅茨曲线曲线在中国在中国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之间的关系大多呈现出倒“U”型曲线,基本符合EKC假说;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峰值已经出现。峰值之后,有的污染物排放量逐渐减少,有的进入平台期,有的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东部地区环境压力开始趋于减轻;环境污染物排放峰值大部分出现在2005年或2006年,这表明,环境政策是促使环境污染物排放出现拐点的重要因素。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人均GDP(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05010015020025030

44、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人均GDP(元)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小结小结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公共资源利用会产生外部性,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存在强可持续性与弱可持续性两种发展理念的分歧,体现在政策层面,表现为不同的政策导向。市场失灵导致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治理是通过制度和政策设计,治理和防治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的政策手段主要有命令-控制型的环境规制和基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型和激励性环境规制,前者主要是行政和法律手段,后者是环境经济政策。区域发展导致局部地区环境负荷过大,甚至超过环境承载力,导致环境质量退化。城市和区域发展面临环境可持续性的严峻挑战。中国也可以观察到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所揭示的现象。东部地区环境污染物排放量峰值已经出现,环境压力开始趋于减轻,环境政策对于东部地区跨过环境污染物排放拐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区域经济学-课件第十二讲:环境可持续性与区域发展的环境效应.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