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3322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210 大小:94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病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1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作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笔)笔)内内 容:包括容:包括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素问素问和和黄黄帝内经帝内经灵枢灵枢两部分,共两部分,共1818卷,卷,162162篇。其篇。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成书年代:秦汉时期成书年代:秦汉时期作作 者:扁鹊(秦越人)者:扁鹊(秦越

2、人)内内 容:医学理论专著,容:医学理论专著,内经内经之辅翼,之辅翼,涉及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涉及生理、病理、经络、针灸、诊断、治疗等,不少方面充实了等,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内经的内容。的内容。成书年代:东汉末年成书年代:东汉末年作作 者:张仲景者:张仲景内内 容:继承了容:继承了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的学术思想,并的学术思想,并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应用于临床实践,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诊治原则,可谓创立了理、法、方、药一整套诊治原则,可谓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我国第一部中医临床专著。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成书年代:两汉

3、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作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内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一部药学专著。1、刘完素刘完素:发展了:发展了内经内经病机病机和运气学说,提出和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火热论”,治,治疗主张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疗主张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凉派寒凉派”。整体整体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指的是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联系性。整体

4、观念整体观念就是强调在观察就是强调在观察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须注重事分析和研究处理问题时,须注重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物本身所存在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联系性联系性。(3)机能活动:)机能活动:(1 1)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2 2)一天之内昼夜的变化)一天之内昼夜的变化(3 3)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恒动,就是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恒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动观念是指在分析研究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问题时,应持有运动的、变化的、发展的观点

5、,而不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而不拘泥一成不变的、静止的、僵化的观点。1 1、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自然界一切物质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中。动中。(1 1)生理上的恒动观)生理上的恒动观 (2 2)病理上的恒动观)病理上的恒动观 (3 3)疾病防治的恒动观)疾病防治的恒动观症、病与证的区别症、病与证的区别症:即症状,如头痛、腹痛等。可由不同的病症:即症状,如头痛、腹痛等。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基本性质可以完全不同。因引起,基本性质可以完全不同。病:即疾病的全过程。病:即疾病的全过程。证:有证:有“证据证据”之意,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之意,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

6、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内容(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收集的内容(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导下,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概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等,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选择和确立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实施治疗的过程。(1 1)同病异治:)同病异治:(2 2)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第一节阴阳学说(一)基本概念:(一)基

7、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三)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三)阴阳的相关性、普遍性、相对性和可分性和可分性 1、阴阳的对立制约(1)截然相反的属性(2)对立的双方相互制约(3)一方的太过不及可引起另一方的亢盛或减弱(1)阴消阳长、阳消阴长(2)阴阳皆消或阴阳皆长 (3)阴阳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四)用于疾病的诊断(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一)基本概念: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l(二)五行的特性(二)五行的特性l木的特性木的特性:“木曰曲直木曰曲直”。所谓。所谓

8、“曲直曲直”,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是以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木”。l火的特性火的特性:“火曰炎上火曰炎上”。所谓。所谓“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因是指火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的特征。因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此,凡具有温热、升腾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象,均可归属于“火火”。l土的特性土的特性:“土爰稼穑土爰稼穑”。“稼稼”指

9、播种,指播种,“穑穑”指收获。所谓指收获。所谓“稼穑稼穑”,指土地可,指土地可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延伸而言,凡供人们播种和收获农作物。延伸而言,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均可归属于“土土”。l金的特性金的特性:“金曰从革金曰从革”。引申为肃杀、。引申为肃杀、潜降、收敛等。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潜降、收敛等。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皆可归属于现象,皆可归属于“金金”。l水的特性水的特性:“水曰润下水曰润下”。所谓。所谓“润下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

10、性和作用的事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和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水水”。l(三)事物的五行归类(三)事物的五行归类l1、直接归类、直接归类l凡事物具有木、火、土、金、水类似的特凡事物具有木、火、土、金、水类似的特性的,就将其分别归属性的,就将其分别归属l于木、火、土、金、水五行。于木、火、土、金、水五行。l2、间接推衍、间接推衍l对有些事物无法直接归类纳入五行中者,对有些事物无法直接归类纳入五行中者,采用间接推衍法归入五行。采用间接推衍法归入五行。1、五行相生、五行相生2、五行相克、五行相克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 4、相乘、相侮、相乘、相侮l是五行中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

11、事物有着是五行中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有着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l相生顺序是:木相生顺序是:木火火土土金金水水木,木,每一行都有每一行都有“生我生我”和和“我生我生”两方面,两方面,生我者为生我者为“母母”,我生者为,我生者为“子子”,故,故相生又称母子关系。相生又称母子关系。l是五行中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是五行中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消弱的作用。相克次序为:制、约束、消弱的作用。相克次序为:木木土土水水火火金金木,每一行都有木,每一行都有“我克我克”和和“克我克我”两方面关系,我克两方面关系,我克者为我所胜,克我者为我所不胜,故相者为我所胜,克我

12、者为我所不胜,故相克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关系。克关系又称所胜,所不胜关系。l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联系体现为这种联系体现为“生中有克生中有克”和和“克中有克中有生生”。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维持协调有。只有这样,自然界才能维持协调有序,人也能维护其生理稳态,这被称作序,人也能维护其生理稳态,这被称作“生克制化生克制化”。l1、相乘相乘:即乘虚相侵的意思,也就是说:即乘虚相侵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行中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过度克制。五行中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过度克制。其次序同相克次序。其次序同相克次序。l2、相侮相侮:就是恃强凌弱,也就是五行

13、中:就是恃强凌弱,也就是五行中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的反克。其次序的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的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与相克次序相反。l总之,五行的相乘、相侮是事物相互间失总之,五行的相乘、相侮是事物相互间失去正常的协调关系,是事物变化的反常现去正常的协调关系,是事物变化的反常现象。象。l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l2、阐释五脏的相互关系 1、相生关系的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母病及子母病及子子病及母子病及母2、相克关系的传变、相克关系的传变相乘相乘相侮相侮(四)指导临床治疗(四)指导临床治疗 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2、确定治则与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则与治法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则与治

14、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结合六腑、奇恒之腑,以精、气、血、结合六腑、奇恒之腑,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系统沟通形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系统沟通形体、官窍而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体、官窍而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一、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与系统连属1 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的主要生理功能(1)心主血脉心主血脉 (2 2)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心主神志(又称心藏神)2 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在志在志 在体在体 在窍在窍 在液在液1 1、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的主要生理功能(1 1)主气,司呼吸:)主气,司呼吸:(2 2)主宣发肃降)主宣发肃降(

15、3 3)通调水道:)通调水道:(4 4)朝百脉,主治节:)朝百脉,主治节: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 在志在志 在体在体 在窍在窍 在液在液1、脾的主要生理功能、脾的主要生理功能(1)脾主运化)脾主运化 运化水谷运化水谷运化水液运化水液(2)脾主升清)脾主升清(3)脾主统血)脾主统血 2 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在液、在体、在窍 1 1、肝的主要生理功能、肝的主要生理功能(1 1)主疏泄)主疏泄 对气机的影响对气机的影响 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对脾胃运化功能的影响 对情志的影响对情志的影响 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对男子排精、女子月经的影响 (2 2)肝主藏血)肝主藏血2

16、 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在液、在体、在窍1、肾的主要生理功能、肾的主要生理功能(1)肾主藏精:)肾主藏精:广义之精广义之精 狭义之精狭义之精 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2)肾主水)肾主水(3)肾主纳气)肾主纳气 2 2系统连属系统连属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在志、在液、在体、在窍胆的主要生理功能胆的主要生理功能1 1、贮存和排泄胆汁、贮存和排泄胆汁2 2、主决断、主决断1 1、主受纳与腐熟水谷、主受纳与腐熟水谷2 2、主通降、以降为和、主通降、以降为和1 1、主受盛化物、主受盛化物2 2、

17、泌别清浊(分清别浊之意)、泌别清浊(分清别浊之意)传化糟粕。传化糟粕。l贮尿和排尿。贮尿和排尿。1 1、通行元气、通行元气2 2、运行水液、运行水液3 3、三焦部位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点、三焦部位划分及各自的生理特点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下焦如渎。1、主宰生命和精神活动、主宰生命和精神活动2、主感觉运动、主感觉运动 1、主月经、主月经 2、主孕育胎儿、主孕育胎儿广义:广义:狭义:狭义:来源:来源:作用:作用:(一)气的基本概念(一)气的基本概念(二)气的生成:(二)气的生成:(三)气的功能(三)气的功能(四)气的运动(四)气的运动(五)气的分布与分类(五)气的分布与分

18、类1 1、元气、元气 2 2、宗气、宗气 3 3、营气、营气4 4、卫气、卫气(一)血的概念(一)血的概念(二)血的生成(二)血的生成(三)血的功能(三)血的功能(四)血的运行(四)血的运行l(一)津液的基本概念:(一)津液的基本概念:l(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二)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l(三)津液的功能(三)津液的功能l一、精与气、血的关系一、精与气、血的关系l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气与血之间的相互关系l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l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三、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l气对津液的关系、津液对气的关系气对津液的关系、津液对气的关系l四、四、血与津液之间的相

19、互关系血与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l血对津液的关系、津液对血的关系血对津液的关系、津液对血的关系第一节第一节 病病 因因l(一)六淫(一)六淫l【概念【概念】l【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l外感性外感性 季节性季节性 地域性地域性 相兼性相兼性 转化性转化性l(1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易袭阳位:l(2 2)风善行而数变)风善行而数变l(3 3)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l(4 4)风性主动)风性主动l(1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l(2 2)寒性凝滞)寒性凝滞 l(3 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l(4 4)寒性清澈)寒性清澈l(1 1)

20、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l(2 2)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l(3 3)暑多挟湿)暑多挟湿l(1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损伤阳气l (2 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l(3 3)湿性粘滞)湿性粘滞l(4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l(1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l(2 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l(1 1)热为阳邪,其性炎上)热为阳邪,其性炎上l(2 2)热易扰心神)热易扰心神l(3 3)火易耗气伤津)火易耗气伤津l(4 4)热易生风动血)热易生风动血l(5 5)热易致肿疡)热易致肿疡l1 1、疫疠的

21、概念、疫疠的概念l2 2、疫疠的致病特点、疫疠的致病特点l3 3、疫疠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疫疠的发生与流行的因素l(一)七情(一)七情l七情的致病特点七情的致病特点l(1 1)七情致病直接损伤内脏)七情致病直接损伤内脏 l(2 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 l(3 3)影响病情变化)影响病情变化 l1 1、饮食不节、饮食不节l过饥过饥l过饱过饱l2 2、饮食不洁、饮食不洁l3 3、饮食偏嗜、饮食偏嗜l1、过劳、过劳l2、过逸、过逸l一、正邪相争一、正邪相争l正邪相争与发病正邪相争与发病 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正邪正邪盛衰与虚实变化盛衰与虚实变化l二、阴阳失调二、阴阳失调l阴阳

22、失调与发病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阴阳盛衰与疾病转归l三、气机失常三、气机失常l气滞气滞 气逆气逆 气陷气陷 气闭气闭 气脱气脱l四诊:是指中医诊察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一)全身望诊(一)全身望诊l1、望神、望神l1)得神得神:是精气充沛的表现,是精气充沛的表现,l2)少神少神:正气不足,常见于虚证:正气不足,常见于虚证l3)失神失神:又称无神,是精气亏损的表现又称无神,是精气亏损的表现l4)假神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性好转的假象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性好转的假象 1)常色:)常色:人体在正常

23、生理状态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是的面色。是的面色。2)病色:)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时人体在疾病状态时的面部色泽。的面部色泽。l青色:青色:主寒病、痛证、瘀血、惊风。主寒病、痛证、瘀血、惊风。l赤色:赤色:主热主热 l黄色:黄色:主虚、湿、黄疸主虚、湿、黄疸 l白色:白色:主虚、寒、失血主虚、寒、失血l黑色: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主肾虚、水饮、瘀血1)胖瘦:2)浮肿 3)瘦瘪 l1)动静:l2)咳喘 l3)抽搐 l4)偏瘫 l5)萎痹 l1、望头面:、望头面:l2、望五官:、望五官:l1)望眼(眼神、色泽、眼态)望眼(眼神、色泽、眼态)l2)望耳)望耳 l3)望鼻)望鼻l4)望口唇)望口唇 l5)

24、望齿龈)望齿龈 l瘿瘤瘿瘤l瘰疬瘰疬l项强项强l鸡胸鸡胸l腹部深陷、腹部深陷、l腹部青筋暴露腹部青筋暴露l1、望外形、望外形 l2、望斑疹、望斑疹l3、望痈毒疔疖、望痈毒疔疖l色泽、分布、有无脱落等。l1、望痰、涎、涕、唾、望痰、涎、涕、唾 2、呕吐物、呕吐物l3、望大便、望大便l4、望小便、望小便l1、望小儿指纹、望小儿指纹l2、观察方法、观察方法l1、望舌神、望舌神l2、望舌色、望舌色l(一)望舌质(一)望舌质l(1)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淡白舌:主虚证、寒证。l(2)红舌:主热证红舌:主热证l(3)绛舌:主邪热炽盛、瘀。绛舌:主邪热炽盛、瘀。l(4)青紫舌: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青紫舌:

25、青舌主阴寒、瘀血;紫舌主气血壅滞、瘀血。主气血壅滞、瘀血。l(1)老嫩:老嫩:l(2)胖瘦胖瘦l(3)芒刺芒刺l(4)裂纹裂纹l(5)齿印齿印l(6)舌疮舌疮l(7)舌下络脉舌下络脉l(1)痿软痿软l(2)强硬强硬l(3)震颤震颤l(4)歪斜歪斜l(5)卷缩卷缩l(6)吐弄吐弄l(7)麻痹麻痹l(8)舌纵舌纵l1、苔质、苔质l(1)厚薄l(2)润燥l(3)腐腻l 2、苔色、苔色l(1)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l(2)黄苔:主热证、里证黄苔:主热证、里证l(3)灰苔:主痰湿、里证。灰苔:主痰湿、里证。l(4)黑苔:主里证。黑苔:主里证。l1、舌质与舌苔的关系l2、望舌质与

26、舌苔的临床意义l(1)判断正气的盛衰l(2)辨病位深浅l(3)区别病邪的性质l(4)推断病势的进退l(5)测知病情的预后l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l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l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l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l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l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出(恶寒发热同时出现)现)表证表证l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里寒证l实寒证(阴盛则寒)实寒证(阴盛则寒)l虚

27、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l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里热证l4 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寒热交替出现)(寒热交替出现)l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 l1、表证辨汗、表证辨汗l 汗出伴恶寒发热汗出伴恶寒发热表热证表热证l无汗伴恶寒发热无汗伴恶寒发热表寒证表寒证l 2、里证辨汗里证辨汗l自汗自汗:动则加剧,伴气短、乏力、畏寒:动则加剧,伴气短、乏力、畏寒等等气虚、阳虚。气虚、阳虚。l盗汗盗汗: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睡眠时出汗,醒后汗止阴虚。阴虚。l3、局部辨汗、局部辨汗 l疼痛的性质:疼痛的性质:l1、胀痛、胀痛气滞(气机不畅)气滞(气机不畅)l2、刺痛、刺痛瘀血瘀血l3、隐痛、隐痛虚证虚证

28、l4、灼痛、灼痛热证热证l5、冷痛、冷痛寒证寒证l6、重痛、重痛湿证(湿性重浊)湿证(湿性重浊)l胸痛胸痛心肺病变心肺病变l胃脘痛胃脘痛脾胃病变脾胃病变l腰痛腰痛肾脏病变肾脏病变l四肢痛四肢痛肌肉、关节、经络的病变肌肉、关节、经络的病变l头痛:头痛:前额痛前额痛阳明经头痛阳明经头痛里证;里证;l 两侧痛两侧痛少阳经头痛少阳经头痛半表半里证;半表半里证;l 后头痛后头痛太阳经头痛太阳经头痛表证;表证;l 头顶痛头顶痛厥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 l1、食欲与食量、食欲与食量l2、口渴与饮水、口渴与饮水l口渴;喜冷饮;喜热饮;渴不多饮;口渴;喜冷饮;喜热饮;渴不多饮;但欲漱口不欲咽。但欲漱口不欲咽。l3、

29、口味、口味l口苦;口淡;口酸;口咸;口腥;口苦;口淡;口酸;口咸;口腥;口臭;口腻;口甜。口臭;口腻;口甜。l1、失眠、失眠l2、嗜睡、嗜睡l1、小便、小便l2、大便、大便l便秘便秘l泄泻泄泻l痢疾痢疾l远血远血l近血近血l1、小儿:、小儿:l出生情况、预防接种、饮食、惊吓传染病接触史出生情况、预防接种、饮食、惊吓传染病接触史l2、月经:、月经:l月经先期月经先期 月经后期月经后期l月经先后期月经先后期 经量过多经量过多l经量过少经量过少 闭经闭经l3、带下、带下l一、脉诊一、脉诊 l(一)脉诊的形成原理与脉诊的临床意义l(二)脉诊的部位与方法l(三)正常脉象l(四)常见病脉与主病l1、浮脉:

30、、浮脉:l脉象:轻取即得,重按稍弱(举之有余,按之不足)。主表证l2、沉脉、沉脉l脉象:“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主里证l3、迟脉:、迟脉:l脉象:脉来迟缓,一息不足四至。寒证l4、数脉、数脉l脉象:来去急促,一息五至以上。热证l5、虚脉:、虚脉:l脉象:寸关尺三部举之无力,按之空虚。l6 、实脉:、实脉:l脉象:寸关尺三部举按均有力。7、弦脉:、弦脉:l脉象:端直而长,直起直落,“如按琴弦”。l8、涩脉涩脉:l脉象: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l9、滑脉:、滑脉:l脉象: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中走珠。l促脉促脉:脉来急数而有间歇(间歇无规律)l主病阳热亢盛、气滞血瘀、痰食停滞l结脉结脉:脉来缓

31、慢而有间歇(间歇无规律)。l 主病阴盛气结,寒痰瘀血。l代脉代脉:脉来缓慢而有间歇(有规律间歇)l 主病脉气衰微,风证、痛证,跌打损伤。l 第一节 八纲辨证l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l l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的两个纲领。l(一)表证l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的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恶风、舌苔薄白、脉浮为主,常兼见头身痛、鼻塞、咳嗽等症状。l(二)里证l表示病变在脏腑的证候。可由表邪不解,内传入里,侵入脏腑而产生;或邪气直接侵入脏腑而发;或由其他原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则一脏腑的证候为主,病程长、不恶风寒、脉

32、象不浮。l(三)表证与里证的关系l1、表里同病:表证与里证同时在一个人身上出现。l2、表里转化:由表入里;由里出表。l(一)寒证l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抑制或衰减的证候。表现有:恶寒或畏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迟。l(二)热证l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表现的机体功能活动亢进的证候。表现有: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等。l(三)寒证和热证的鉴别l根据病人的面色、寒热喜恶、四肢冷暖、口渴与否、二便情况、舌象、脉象等的变化,进行鉴别。l1、寒热错杂:寒证与热证同时存在。上

33、寒下热、上热下寒、表热里寒、表寒里热等。l2、寒热转化:先表现寒证,后出现热证,热证出现,寒证消失。l3、寒热真假:l(1)真寒假热:l(2)真热假寒 虚实是概括正气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l(一)虚证:是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区别。l1、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唇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人月经量少,延期或经闭,舌质淡,脉细无力。l2、气虚: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自汗,动则诸症状加重,舌淡脉虚弱。l3、阴虚:午后潮热,盗汗,颧红,咽干,手足心热,小便短黄,舌红少苔,脉细数。l4、阳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神疲乏

34、力,自汗,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弱。l(二)实证l邪气盛、脏腑功能亢盛所表现出来的证候。一般可见:发热,形体壮实,声高气粗,精神烦躁,胸胁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或热痢下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实有力。l(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l1、虚实夹杂:虚证与实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l2、虚实转化:虚证转为实证少见。l阴阳是概括疾病类别的一对纲领。可以概括整个病情,也可以分析具体的症状。是八纲辨证的总纲,可以概括其他三对纲领,表、热、实属阳;里、虚、寒属阴。l阴证是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临床可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

35、,脉迟弱。l阳证是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临床可见: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口渴喜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等。l亡阴证:是体内阴液大量消耗,而出现的阴液衰竭的病变:汗出而粘,呼吸短促,身热,手足温,烦躁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l亡阳证:是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的阳气虚脱的病变: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精神淡漠,身畏寒,手足厥逆,气息微弱,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脉微欲绝。l 每一纲都有各自的内容,但他们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的,辨表里必须与寒热、虚实联系。因此在运用八纲辨证时既要掌握八纲各自不同的辨证、证候特点,又要注意八纲之间的相兼、

36、转化、夹杂、真假,这样才能对疾病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一、心与小肠病辨证(一)心气虚、心阳虚证候共有症状:心悸,气短,活动时加重,自汗,脉细弱或结代。心气虚兼见面白无华,体倦乏力,舌淡苔白。心阳虚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舌淡胖,苔白滑。l(三)心火炽盛l证候心胸烦热,失眠,面红口渴,舌尖红赤,苔黄,脉数,或见口舌生疮,舌体糜烂疼痛,或吐血衄血,甚或狂躁谵语等。l(四)心血瘀阻l证候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暗或肩瘀斑瘀点。脉细涩或结代;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l(五)痰迷心窍l证候面色晦滞,脘闷作恶,意识模糊,语言不清,呕吐痰涎或喉中痰鸣,甚则

37、昏迷不醒人事,苔白腻,脉滑;甚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神志痴呆,喃喃自语,举止失常。l(六)痰火扰心l证候发热,面赤气粗,口苦,痰黄,喉间痰鸣,狂躁谵语,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失眠心烦,或神志错乱,哭笑无常,狂躁妄动,甚则打人骂人。l(七)小肠实热l证候心中烦热,口渴喜冷饮,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尿道灼痛,尿血,舌质红苔黄,脉数。l(八)小肠虚寒l证候面色淡白,神疲乏力,畏寒肢冷,口淡不渴,腹痛绵绵或时有隐痛,喜暖喜按,肠鸣泄泻,小便频数不爽或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l(一)肺气虚l证候咳喘无力,动则气短,面色白光白无华,体倦乏力,声音低微,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舌淡脉细弱。l(二

38、)肺阴虚l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颧红,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l(三)风寒束肺l证候咳嗽气喘,痰稀色白,鼻塞流清涕,或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细。l(四)风热犯肺l证候咳嗽,咳吐黄稠痰而不爽,恶风发热,口渴咽干痛,目赤头痛,鼻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l(五)燥邪犯肺l证候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唇舌口鼻干燥,或身热恶寒,头痛或痛咯血舌干红苔白或黄,脉细数或细数。l(六)痰热壅肺l证候咳嗽气喘,呼吸急促甚则鼻翼煽动,咯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或咯吐脓血痰有腥臭味,发热,胸痛,烦躁不安,口渴,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

39、苔黄腻,脉滑数。l(七)痰湿阻肺l证候咳嗽痰多,色白而粘容易咳出,胸部满闷,或见气喘,喉中痰鸣,舌淡苔白腻,脉滑。l(八)大肠湿热l证候腹痛,泄泻秽浊,或有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l(九)大肠液亏l证候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舌唇干燥,咽干口臭,头晕,舌红少津,脉细。l(十)大肠热结l证候大便干结,身热口渴,腹部胀满,疼痛拒按,日哺热甚,口舌生疮,尿赤,舌红苔黄而干起芒刺,脉沉实兼滑。l(一)脾气虚l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l(二)脾阳虚l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冷疼,喜温喜按,畏寒肢冷,

40、面色萎黄,口淡不渴,或肢体困重,或因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或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l(一)脾气虚l证候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脘腹胀满,便溏,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缓弱。l(二)脾阳虚l证候纳呆食少,脘腹胀满冷疼,喜温喜按,畏寒肢冷,面色萎黄,口淡不渴,或肢体困重,或因身浮肿,大便溏薄清稀,或白带量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l(三)脾气下陷l证候脘腹有坠胀感,食后益甚,或便意频频,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则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浑浊如米泔。伴头晕目眩,少气乏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l(四)脾不统血l证候便血,尿

41、血,肌衄,鼻衄,齿衄或妇人月经过多,崩漏,伴有食少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l(五)寒湿困脾l证候脘腹痞满,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粘乏味,头身沉重,面色晦黄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妇人白带过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l(五)寒湿困脾l证候脘腹痞满,食少便溏,泛恶欲吐,口粘乏味,头身沉重,面色晦黄或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妇人白带过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l(七)胃阴虚l证候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燥咽干,干呕呃逆,形瘦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l(八)胃火炽盛l证候胃脘灼热疼痛,吞酸嘈杂,或食入即吐,渴喜冷饮,消谷善饥,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口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

42、红苔黄,脉滑数。l(九)食滞胃脘l脘腹胀满或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酸腐饮食,吐后腹痛得减,厌食,矢气酸臭,大便溏泻,泻下物酸腐臭秽,舌苔厚腻,脉滑。l(十)胃阳虚l胃脘隐痛,吐清水,喜温喜按,得食痛减,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脉弱。l(十一)胃腑气滞l胃脘胀满,疼痛连胁,嗳气频作,呃逆呕吐,食少嘈杂吞酸,郁闷不畅烦躁易怒,舌苔薄黄,脉弦。l(一)肝气郁结l证候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胁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胁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涩。l(二)肝火上炎l证候头胀痛,眩晕,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不眠或恶梦纷纭

43、,胸胁灼痛,耳鸣耳聋,尿黄便秘,或吐血、衄血,或目赤肿痛,脉弦数。l(三)肝血虚l证候眩晕耳鸣,面白无华,爪甲不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夜盲,肢体麻木,筋脉拘挛,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质淡,脉细。l(四)肝阴虚l证候头晕、头痛,耳鸣,胸胁隐痛,两目干涩,视物模糊,烦躁失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弦细数。l(五)肝阳上亢l证候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口苦咽赶,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l(六)肝风内动l1、肝阳化风l证候眩晕欲扑,头痛而摇,项强肢麻,肢体震颤,语言不利,步履不稳,舌红,脉弦细,若见猝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喉中痰鸣

44、,则为中风证。l2、热极生风l证候高热,烦渴,躁扰不宁,抽搐,两目上翻,甚见角弓反张,神志昏迷,舌红苔黄,脉弦数。l3、血虚生风l证候手足震颤,肌肉润动,关节拘挛不利,肢体麻木,眩晕耳鸣,面色无华,爪甲不荣,舌质淡,脉细。l(七)肝胆湿热l证候胸胁胀痛,口苦纳呆,呕恶腹胀,小便短赤,大便不调,苔黄腻,脉弦数;或兼见身目发黄,发热,或见阴囊湿疹,睾丸肿大热疼,外阴瘙痒,带下黄臭等。l(八)寒凝肝脉l证候少腹胀痛,睾丸坠胀遇寒加重;或见阴囊内缩,痛引少腹,面色,形寒肢冷,口唇青紫,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弦。l(九)胆郁痰扰l证候惊悸不寐,烦躁不安,口苦泛恶呕吐,胸胁胀满,头晕目眩,耳鸣,舌黄苔腻

45、,脉弦数。l(一)肾阳虚l证候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泻,面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脉沉弱。l(二)肾气不固l证候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小便频数清长,遗尿,小便失禁或余沥不尽,夜尿多,滑精早泄,白带清稀,胎动易滑,舌淡苔白,买沉弱。l(三)肾虚水泛l证候全肾水肿,腰以下为甚,按之没指,腹胀满,小便少,腰膝酸软,形寒肢冷,或见心悸,气短,喘咳痰鸣,舌淡胖嫩有齿痕,苔白滑,脉沉细。l(四)肾不纳气l证候喘促,气短,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动则喘息益甚,自汗神疲,声音低怯,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l(五)肾精不足l证候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性机

46、能减退,小儿发育迟缓,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动作迟缓,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可见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l(六)肾阴虚l证候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赶口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经闭,不孕或见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l(七)膀胱湿热l证候尿频,尿急,排尿灼热疼痛,小便短赤,涩少,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尿浊,或腰痛,少腹拘急胀痛,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濡数。l(一)心脾两虚l证候心悸健忘,失眠多梦,饮食减少,腹胀便溏,倦怠乏力,面色萎黄,或皮下出血,妇人月经量多色淡,或崩漏,或经少,经闭,舌淡,脉细弱。l(二)肝脾不调l证候胸胁胀闷疼痛,善太

47、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苔白腻,脉弦。l(三)肝胃不和l证候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吞酸嘈杂,郁闷或烦躁易怒,苔薄黄,脉弦。l(四)肝肾阴虚l证候头晕目眩,视物迷糊,耳鸣,胁痛,腰膝酸软,咽干,颧红盗汗,五心烦热,遗精,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l(五)脾肾阳虚l证候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腰膝或下腹冷痛,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或面浮肢肿,小便不利,甚则出现腹水,舌淡胖大,脉沉弱。l 一、卫分证l证候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l 二、气分证l(一)气分大热l证候大热、大汗,大渴

48、,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l(二)热结肠道l证候日晡潮热,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l 三、营分证l(一)热伤营阴l证候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l(二)热入心包l证候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舌红绛,脉细数。l 四、血分证l(一)血热妄行l在营分证的基础上出现躁扰不安,斑疹透露,吐血、便血、尿血,血色鲜红或深红,舌质深绛,脉细数;常兼见全身壮热,口渴引饮,多汗等气分见证者为气血两燔证。l(二)肝热动风l发热,心烦,口渴,头痛眩晕,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l(三)血热伤阴l低热不退,夜热早凉,五心烦热

49、,口燥咽干,神疲,耳聋,舌红少苔,脉细数。l 第一节 防治原则l一、预防为主l(一)未病先防l1、调养正气,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精神愉快、锻炼身体、适应环境、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l2、注意防止邪气的侵袭:讲究卫生、防止环境、水源、食物的污染、避免六淫、疫疠等致病因素的侵袭,调摄七情、饮食与劳逸。l3、养生保健:运动保健、饮食保健。l(二)既病防变l1、早期诊治:l2、先安未受邪之地。l 二、治病求本l(一)正治与反治l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的治疗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l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l

50、(二)标本缓急l1、急则治其标:l2、缓则治其本:l3、标本兼治:l三、调整阴阳l(一)损其偏盛:热者寒之;寒者热之。l(二)补其偏虚:l 四、扶正祛邪l扶正: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l祛邪:即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的毒害作用。l五、同病异治、l l同病异治:l异病同治: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l l (一)因时制宜l (二)因地制宜l (三)因人制宜l一、汗法:也叫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以开泄腠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治疗大法。l二、吐法: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治疗大法。l三、下法: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医学基础知识》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