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八章第二十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导论消化系统疾病导论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腺等器官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疾病,亦包括腹膜、肠系膜和网膜疾病。与其他脏器及全身性疾病密切相关,临床十分常见。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消化是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通过消化功能,使人体摄入的食物(包括维生素类 金属盐类及一些微量元素)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同化过程被肠道吸收,变成体内物质,供全身组织利用,其余未被吸收和无营养价值的残渣构成粪便被排出体外。消化系统由消化管道、消化腺以及肝胆、胰和神经血管组成。1 1、食管、食管 全长约25cm,门齿至贲门约40cm。有三个狭窄:咽与食管移
2、行处,距门齿约15cm。平直气管分叉处,距门齿约23cm。穿过膈肌处,距门齿约40cm。食管壁由粘膜层、粘膜下层与平滑肌层组成,缺乏浆膜层。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2 2、胃胃 分为贲门、胃底、胃体、胃窦四部分。胃底、胃体腺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碱性黏液 幽门腺有两种细胞组成,粘液细胞和G-细胞(分泌促胃液素)。壁细胞、主细胞分泌受神经体液调节 正常胃内PH值为 0.91.5,混合性食物由胃完全排空约需4-6h。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3 3、小肠、小肠 长约6m,从幽门至回盲部,包括十二指肠
3、、空肠、回肠,是消化吸收的最主要部位。混合性食物通过小肠约需3-6h。十二指肠:固定于腹膜后,呈“C”形弯曲,环绕胰头。分为球部、降部、水平部、上升部。屈氏韧带为上、下消化道的分界线。空肠:位于上腹偏左 回肠:位于下腹偏右和盆腔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4 4、大肠、大肠 全长约1.5m,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食物在大肠内停留时间约16-19h。功能:吸收水、电解质、少量葡萄糖、胆汁酸、气体,浓缩食物残渣成粪便,推进排出。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5 5、肝胆系统、肝胆系统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是新陈代谢的中心,功能
4、复杂。(1)制造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吸收;(2)蛋白质代谢:合成白蛋白、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部分球蛋白,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3)糖代谢:合成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4)脂肪代谢:参与脂肪动员和氧化,脂类在体内的合成;(5)水与激素平衡调节:分解糖皮质激素、醛固酮、性激素,维护体内水分和激素的平衡;(6)解毒保护作用: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过程,解除毒物毒性。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胆道系统包括胆管和胆囊,胆管运输和排泄胆汁,胆囊浓缩胆汁、调节胆流。肝细胞间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 左、右肝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
5、囊管 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6 6、胰腺、胰腺 位于上腹部、腹膜后,分为头、颈、体、尾四部分,主胰管与胆总管开口于Vater壶腹;外分泌功能:分泌胰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等);内分泌功能:胰岛有多种内分泌细胞 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B细胞分泌胰岛素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一、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 二、常见病因二、常见病因(1)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2)理化因素(3)大脑皮层功能紊乱(4)营养缺乏(5)代谢、吸收障碍(6)变态反应(7)自身免疫(8)先天性发育异常(9)外伤(10)遗传(11)医源性因素二、常见病因二、常见病因 (
6、一)症状(一)症状 1 1、吞咽困难吞咽困难 :多见于神经系统疾病和咽、食道器质性疾病 2 2、烧心烧心 :由于酸性或碱性反流物刺激,有炎症的食管粘膜而引起3 3、嗳气嗳气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4 4、胸痛、胸痛 :非心源性胸痛5 5、厌食或食欲不振、厌食或食欲不振 :6 6、恶心与呕吐、恶心与呕吐 (nausea and vomiting)(nausea and vomiting):病因广泛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7 7、反酸、反酸 :酸性胃液返流入口腔8 8、呕血、黑粪和便血、呕血、黑粪和便血 :呕血、黑粪提示上消化道处血,每日出血量超过50ml才会出现黑粪。便血多来自下消化道
7、,呈暗红色或鲜红色。9 9、腹胀:、腹胀:气、水、块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1010、腹痛、腹痛 :多由消化器官的膨胀、肌肉痉挛、腹膜刺激、血供异常等所致,亦可见于其它系统疾病。病因复杂。17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1111、腹泻、腹泻 :按发病机理分为(1)运动性腹泻 (2)分泌性腹泻(3)渗透性腹泻(4)渗出性腹泻 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1212、里急后重、里急后重 :提示直肠受刺激 1313、便秘、便秘 :分为器质性(直肠、肛门、结肠病变)和功能性(IBS、单纯性)1414、黄疸、黄疸(jaundice)(jaundice):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 (三)体(三)体 征征 全
8、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表情、口腔、表情、口腔、舌象、舌象、皮肤、淋巴结皮肤、淋巴结腹部检查:腹部检查:视诊:轮廓、蠕动波、静脉曲张视诊:轮廓、蠕动波、静脉曲张 触诊:腹肌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脾触诊:腹肌紧张度、压痛、反跳痛、包块、肝脾 叩诊: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肝区叩痛叩诊:移动性浊音、肝浊音界、肝区叩痛 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直肠指检直肠指检三、临床表现三、临床表现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 1、化验检查、化验检查(1 1)粪便)粪便 :常规、潜血、虫卵、脂肪滴、未消化食物 细菌培养(2 2)胃液分析:)胃液分析:了解胃的分
9、泌功能、运 动功能及胃液 中又无病理性成份(3 3)血液检查)血液检查 :血常规(CBC)、血沉(ESR)肝功能、TBIL、T、A/G、PT 淀粉酶、脂肪酶 肝炎病毒标记物(乙肝七项、抗HAV、抗HCV)肿瘤标记物(AFP、CEA、CA19-9、CA125)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4 4)尿液检查:尿液检查:尿三胆、尿淀粉酶、BT-PABA试验(苯甲酰酪氨酸-对氨苯甲酸试验)(5 5)腹水检查:)腹水检查:腹水常规、抗酸染色、生化、ADA、LDH,病理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6 6)小肠吸收功能检查:)小肠吸收功能检查:D-木糖吸收实验、维生素B12吸收实
10、验、脂肪平衡功能试验、呼气试验(14C-甘氨酸呼气试验、氢呼气试验)(7 7)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检测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2 2、内镜检查:内镜检查:优点、缺点 胃镜、食管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乙状结肠镜、直肠镜 小肠镜、胶囊内镜、腹腔镜、超声内镜、放大内镜、无痛内镜3 3、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优点、缺点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4 4、X-X-线检查线检查 消化道造影:上消、小肠、钡灌肠 禁忌:穿孔、梗阻、大出血2周内 腹部透视或平片 胆囊及胆道造影 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
11、、实验室和辅助检查5 5、计算机、计算机X X线断层摄影(线断层摄影(CTCT)和磁共振显像()和磁共振显像(MRIMRI)6 6、放射性核素检查、放射性核素检查7 7、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内镜下取材、细针穿刺取材、手术标本、脱落细胞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8 8、脏器功能试验:脏器功能试验:五肽胃泌素试验、木糖试验、脂肪平衡试验、BT-PABA试验9 9、胃肠运动功能检查、胃肠运动功能检查1010、剖腹探查、剖腹探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五、诊断方法五、诊断方法认真收集临床资料,全面分析与综合1.病史:诱因、发病情况、发展经过、主要症状、伴随症状、个人情
12、况(职业、饮食习惯、烟酒嗜好、个人性格、精神状态、疫源接触、遗传因素等)五、诊断方法五、诊断方法2.症 状 体征从常见症状中了解其主要的临床意义,除进行全身系统检查外,应重点检查口腔 腹部 皮肤站膜 旺门直肠等部位。3.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对不同部位的不同疾病,可采取最能确诊疾病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方法。如采用甲胎蛋白测定 肝B超检查 肝CT加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确诊原发性肝癌等疾病。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尽早治疗,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综合治疗: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一)一般治疗(一)一般治疗 1、饮食:暂禁食、流质、半流质饮食、普食
13、 2、营养、支持治疗 3、生活安排与精神心理治疗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二)药物治疗(二)药物治疗消化内科常用药物1 1、抑酸剂:、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雷贝拉唑和埃索美拉唑。受体拮抗剂(-receptor antagonist,H 2 RA)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能减少 24 小时胃酸分泌 50%70%。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2 2、制酸剂:、制酸剂:胃舒平 3 3、黏膜保护剂:、黏膜保护剂:硫糖铝、枸橼酸铋 4 4、胃肠动力药:、胃肠动力药: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 5 5、解痉止痛药:、解痉止痛药:抗胆碱能药物阿托品、普鲁本辛、颠茄、6
14、54-2 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6 6、助消化药:、助消化药:胃酶合剂、多酶片、复方消化酶7 7、止吐药:、止吐药:胃复安、吗丁啉8 8、止泻药:、止泻药:思密达、复方苯乙哌啶、易蒙停9 9、通便药:、通便药:果导、车前草1010、肠道微生态制剂:、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制剂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1111、抗菌药、抗菌药1212、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核苷类似物1313、止血药:、止血药:局部、全身、血管活性药物1414、保肝药、抗肝纤维化药物:、保肝药、抗肝纤维化药物: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1515、中药、中药六、防治原则六、防治原则 (三)手术或介入治疗(三)
15、手术或介入治疗 1.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对经内科治疗无效 疗效不佳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消化系统疾病 手术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三)手术或介入治疗(三)手术或介入治疗 2.2.内镜治疗内镜治疗 可在内镜下进行以下治疗 食管狭窄扩张术 食管支架放置术 消化道息肉切除术 早期胃癌和早期食管癌茹膜切除术 止血治疗 如食管胃底静脉由张皮圈套扎止血术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局部药物喷洒 局部药物注射 微波 激光 热探头止血和血管夹钳夹等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胆管碎石和取石术 胆管内 外引流术 经皮内镜下胃造瘦术等。3 3、DSADSA下介入治疗下介入治疗 肝动脉栓塞化疗(TAE)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脾栓塞术 狭窄血管支架植入术 出血血管栓塞术 (三)手术或介入治疗(三)手术或介入治疗(三)手术或介入治疗(三)手术或介入治疗 3.B3.B超引导下穿刺进行引流术或注射术超引导下穿刺进行引流术或注射术 此术式治疗囊肿、脓肿及肿瘤亦得到广泛应用。以往需外科手术的许多消化系统疾病可用创伤较少的介入治疗替代或介入治疗与外科手术互相配合,从而大大地开拓了消化系统疾病治疗的领域。高等教育出版社Higher Education Press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