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及其实例碳循环1对物质循环的理解:(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_、P、S 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_的循环过程。物质循环又叫_。(2)循环的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生物群落(3)循环过程:无机环境_。(4)特点:_。全球性循环流动,物质可被_利用。反复C、H、O、N无机环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化学元素2碳循环:二氧化碳(1)循 环 形 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_的形式进行。(2)过程(见图 5-3-1):图 5-3-1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温室效应:CO2碳循环化学燃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_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_的平衡。
2、危害:加快_的融化,导致_上升,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极地和高山冰川海平面探究与学习 地球一小时倡导每年 3 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 熄灯一小时,来表明自己对低碳节能环保的支持。请根据你所知道的知识,指出日常生活中的碳分别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往返的途径又是什么?(1)无机环境中:_、碳酸盐等。(2)生物群落中:_。(3)答案:(1)CO2(2)有机物(3)光合呼吸分解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区别形式以_为载体基本化学元素特点_、逐级递减往复_范围生态系统的_生物圈(全球性)联系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
3、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2)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_(3)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往复循环的_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动力有机物单向流动循环各营养级载体探究与学习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的循环利用离不开能量的利用,但能量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答案D物质循环
4、的概念和特点1对物质循环的概念的理解:(1)物质循环所指的物质主要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而不是指由这些元素组成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具体形态的物质。(2)物质循环所指的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离不开能量的流动。2碳循环传递的过程:(1)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2)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学燃料的燃烧。注:碳循环在无机环境与生产者之间是双向的,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无机环境与群落的桥梁。【例题】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无机环境。
5、图中能正确代表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名师点拨:甲与乙、甲与丙之间是单向传递的,甲与丁之间是双向循环的,乙和丙产生的 CO2 返回丁中。答案:B【变式训练】施用农药 DDT 的地区,虽然占陆地面积一小部分,可是在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物体内也发现了 DDT,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 是挥发性物质BDDT 已经加入全球性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C考察队将 DDT 带到了南极D南极动物也偶尔到施用农药的地区觅食答案B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体验过程】1实验原理: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这些微生物通过分泌细胞外酶,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分子,然后再吸收。案例 1案例 2实验假
6、设微生物能分解落叶使之腐烂_实验设计实验组对土壤_处理A 杯中加入 30 mL 土壤浸出液对照组对土壤_处理B 杯中加入 30 mL 蒸馏水自变量土壤中是否含有微生物土壤中是否含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实验现象在相同时间内实验组落叶的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加入碘液A1_B1_加入斐林试剂A2_B2_结论_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2探究过程及结论:高温不做任何微生物对土壤有分解作用微生物能分解淀粉不变蓝变蓝产生砖红色沉淀不变色【提炼方法】1此实验中的对照组不做处理,保持自然状态;实验组要进行灭菌处理。2控制变量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3实验中要确保各组的无关变量相同,如落叶的种类、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含水
7、量、pH 等)、埋入土壤的时间等。【典例】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疑问,并猜测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的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_ 原则和_原则。(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 A、B 两组。实验时 A 组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 组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 的恒温箱中灭菌1时。B组处理的目的是_。(3)上题(2)中实验的自变量是 _、_,因变量是_,无关变量是_是 _(至少写出两点)。(4)如果同学们的猜测是正确的,若干天后(2)中 B 组的落叶_。腐烂的落叶的含量,请根据预期结果和图 5-3-2 中 D 组的曲线,绘出 C 组的曲线。图
8、5-3-2(5)如果同学们用带有相同量同种植物落叶的冻土苔原和热带雨林的等量土壤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原生态系统的无机环境条件进行 C 组和 D 组的实验,定期抽样检测样品土壤中未解答提示:绘制曲线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两曲线的起点相同,由于 D 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比 C 组强,所以C 组曲线比 D 组曲线下降慢。答案:(1)单一变量对照(2)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3)土壤微生物的有无落叶的腐烂程度土壤温度、含水量、pH、落叶的种类和大小等(合理即可)(4)腐烂程度小于对照组(5)如图 5-3-3 所示图 5-3-31从碳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A
9、食物中的碳B大气中的 CO2C燃料中的碳D非生物环境中的碳酸盐答案B2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既能使 CO2 进入生物群落,又)能使 CO2 释放到大气中的生物是(A绿色植物B植食动物C肉食动物D营腐生生活的真菌答案A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解析物质在群落各营养级之间不能循环,是单向流动的。答案D4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的实验中,自变量是()A有无淀粉B有无土壤微生物C溶液颜色的变化D有无还原糖答案B5(双选)下列关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循环过程中,无机
10、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生态系统中,先进行物质循环,后进行能量流动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随着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流动D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相互依存答案AD6图 5-3-4 表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 5-3-4(1)碳元素从B 流向A和从A流向C是以_形式进行的。(2)A 为 _,B 为 _。C 为_,其作用是_,若缺少了这一环节,则会出现_。(3)A、B、C 均 可 通过 _ 作用将 _ 分解成_返回大气中。(4)若 B 为绿色植物,则进行 a 的主要场所是_,进行 b 的主要场所是_。答案(1)同化有机物(2)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
11、机物生态系统崩溃(3)呼吸有机物CO2(4)线粒体叶绿体随着年岁的叠加,我们会渐渐发现: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是谦虚,因为昂头的只是稗子,低头的才是稻子;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高贵,因为真正的富裕是灵魂上的高贵以及精神世界的富足;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因为优秀从来不是与生俱来,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随着沧桑的累积,我们也会慢慢懂得:成功的路,其实并不拥挤,因为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实在太少;所有优秀的人,其实就是活得很努力的人,所谓的胜利,其实最后就是自身价值观的胜利。人到中年,突然间醒悟许多,总算明白:人生,只有将世间的路一一走遍,才能到尽头;生活,只有将尘世况味种种尝遍,才能熬出头。这世间,从来没有最好,
12、只有更好。每天,总想要努力醒得比太阳还早,因为总觉得世间万物,太阳是最能赐人力量和能量的。每当面对喷薄的日出,心中的太阳随之冉冉腾起,生命之火熊熊燃烧,生活的热情就会光芒四射。我真的难以想象,那些从来不早起的人,一生到底能够看到几回日升?那些从来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活到最后到底该是多么的遗憾与愧疚?曾国藩说: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尼采也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光阴易逝,岂容我待?越是努力的人,越是没有时间抱怨,越是没有工夫颓丧。每当走在黎明的曙光里,看到那些兢兢业业清洁城市的“美容师”,我就会由衷地欣赏并在心底赞叹他们,因为他们活得很努力很认真。每当看见
13、那些奔跑在朝霞绚烂里的晨练者,我就会从心里为他们竖起大拇指,因为他们给自己力量的同时,也赠予他人能量。我总觉得:你可以不优秀,但你必须有认真的态度;你可以不成功,但你必须努力。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谁比谁更优秀,只有谁比谁更努力。我也始终认为:一个活得很努力的人,自带光芒万丈;一个人认真的样子,比任何时候都要美好;一个能够自律自控的人,他的人生也就成功了大半。世间每一种的好,从来都只为懂得努力的人盛装而来。有时候,我真的感觉,人生的另一个名字应该叫做努力,努力了就会无悔,努力了就会无愧;生活的另一种说法应该叫做煎熬,熬过了漫漫黑夜,天就亮了,熬过了萧萧冬日,春天就来了。人生不易,越努力越幸运;余
14、生不长,越珍惜越精彩。人生,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越认真越深刻;生命,是一条无名的河,越往前越深邃。愿你不要为已逝的年华叹息,不要为前路的茫茫而裹足不前愿你相信所有的坚持总能奏响黎明的号角,所有的努力总能孕育硕果的盛驾光临。愿你坚信越是成功的人越是不允许自己颓废散漫,越是优秀的人越是努力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会很容易被眼前的障碍所蒙蔽,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时候,如果能从当前的环境脱离出来,从一个新角度去解决问题,也许就会柳暗花明。一个土豪,每次出门都担心家中被盗,想买只狼狗栓门前护院,但又不想雇人喂狗浪费银两。苦思良久后终得一法:每次出门前把WiFi修改成无密码,然后放心出门
15、每次回来都能看到十几个人捧着手机蹲在自家门口,从此无忧。护院,未必一定要养狗换个角度想问题,结果大不同。一位大爷到菜市场买菜,挑了3个西红柿到到秤盘,摊主秤了下:“一斤半3块7。”大爷:“做汤不用那么多。”去掉了最大的西红柿。摊主:“一斤二两,3块。”正当身边人想提醒大爷注意秤时,大爷从容的掏出了七毛钱,拿起刚刚去掉的那个大的西红柿,潇洒地换种算法,独辟蹊径,你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生活中,我们特别容易陷入非A即B的思维死角,但其实,遭遇两难困境时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就会明白:路的旁边还有路。一个鱼塘新开张,钓费100块。钓了一整天没钓到鱼,老板说凡是没钓到的就送一只鸡。很多人都去了,回来
16、的时候每人拎着一只鸡,大家都很高兴!觉得老板很够意思。后来,钓鱼场看门大爷告诉大家,老板本来就是个养鸡专业户,这鱼塘本来就没鱼。巧妙的去库存,还让顾客心甘情愿买单。新时代,做营销,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孩子不愿意做爸爸留的课外作业,于是爸爸灵机一动说:儿子,我来做作业,你来检查如何?孩子高兴的答应了,并且把爸爸的“作业”认真的检查了一遍,还列出算式给爸爸讲解了一遍不过他可能怎么也不明白为什么爸爸所有作业都做错了。巧妙转换角色,后退一步,有时候是另一种前进。一个博士群里有人提问:一滴水从很高很高的地方自由落体下来,砸到人会不会砸伤?或砸死?群里一下就热闹起来,各种公式,各种假设,各种阻力,重力,加速度的计算,足足讨论了近一个小时 后来,一个不小心进错群的人默默问了一句:你们没有淋过雨吗 人们常常容易被日常思维所禁锢,而忘却了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路有两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一起到广州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