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58546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PPT 页数:283 大小:2.7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3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命题探究考向分析1.诗歌中的形象有三类:一是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二是景物形象;三是事物形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产生了什么效果等。4.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题型分布(续表)1.鉴赏诗歌形象。(2)鉴赏景物形象;(1)鉴赏人物形象;(3)鉴

2、赏事物形象。2.鉴赏诗歌语言。(1)理解关键词语;(2)鉴赏语言风格。3.鉴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4.评价诗歌内容。5.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6.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高考演练1.(2020 年新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把君诗过日,念此别惊神。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为于耆旧内,试觅姓庞人。【注释】把:握,执。岘首山,在襄阳。耆旧:年高望重的人。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B.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

3、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C.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D.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解析:B 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答案:B(2)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2.(2020 年新高考海南卷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赠赵伯鱼(节选)韩驹荆州早识高与黄,诵二子句声琅琅。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注释】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D.诗中以禅

5、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解析:B 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故选 B。答案:B(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遍”“诸”字强调要下苦功,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由“一朝悟罢正法眼,信手拈出皆成章”可知作者强调“悟”,在学习前人之后要有自己对诗歌艺术真旨的领悟,“一朝悟罢”,一旦领悟到,“信手拈出皆成章”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6、。诗也就学成了。答案: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的学习。然后“一朝悟罢”,领悟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题型一选择题解题指津1.认真审读题干弄清楚要求选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题干上有没有关涉诗歌具体要素的关键词。2.明白选项陷阱设置点(1)一般来说,越是笼统的说法越不容易错,越是具体的阐释越容易出问题。(2)具体陷阱设置点: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意象分析不当;词句解释曲解原意;主题挖掘以偏概全;手法分析张冠李戴。3.认真审读选项,作出准确判断(1)对每个选项作信息切分的勾画圈点,把勾画到的词语作对应分析,比如内容(意象、形象及其特点)、主题、结构和语言及

7、这四个要素涉及的艺术手法。(2)结合诗歌解读对照分析。将选项对应原作品相应部分以及自己对原作品的解读比较分析是否有误。典题示例(2020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注释】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商崖:这里泛指山崖。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8、()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剖析:依题目可知,此诗是一首“次韵”奉和之作。“次韵”就是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与A 项中的“与外界不通音讯”矛盾。答案:A题许道宁画题型对练1.(2019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注释】许道宁:北宋

9、画家。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解析:本题考查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C 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一向广阔辽远的万里江山,如今尽入图画,浓缩于窗子大小的尺寸之间。并非“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故选 C。答案:C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2.(2019

10、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注释】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D 项“受恩必报”属于无中生有。“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

11、受等闲恩”的意思是“男子接受人家的恩惠应当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我平生就不随便接受人家的恩惠”,这是对别人施加恩惠的态度,并无“受恩必报”之意。故选 D。答案:D 题型二简答题考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解题指津人物形象“三着眼”及答题模板1.鉴赏人物形象的三个着眼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叹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全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结合诗句简要

12、分析。_剖析:李白的生平,我们并不陌生,他是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诗人。有了这个基本的认识,我们不难分析出:在敬亭山之上,诗人李白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十分突出;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哪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自由、闲适而又有点孤傲(性格特点)的诗人(身份)形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形象分析);“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

13、,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寄予的情感)。(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示例: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鹧鸪天酬孝峙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释】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_剖析:上片前两句以“发短”“髯长”“眉有棱”的细节刻画面容,写病态的容貌“突兀”,比

14、僧人还奇怪;后两句写自己的性格特征,以终南山石头中生长的藤蔓作比,将“霜侵”“雨打”视作寻常经历,表现出词人坚韧不拔的性格。前两句运用了白描和对比的手法,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案:上片刻画了词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韧不拔的自我形象。运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细节描写和对比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性格。(3)由表入里,体察写作意图。古人写诗时,通常用含蓄、双关、象征等手法,明言此而实言彼。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有时不能只就文字表面意思进行分析,还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身世际遇,展开联想,正确分析形象的意义或寄托的思想感情。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诉衷

15、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释】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词人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_剖析:我们可以分析词人的写作意图:通过叙述自身被弃置不用的失落,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所以,这首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词人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答案: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

16、建功立业的情怀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一个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2.答题模板形象特点(思想特点性格特点)形象分析形象意义或寄予的情感第一步:概括形象特征(什么形象)。第二步:分析形象特征(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第三步:明确形象意义(联系情感、主旨,分析诗歌塑造形象的作用或意义)。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_剖析:鉴赏人物形象时要注意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诗中的抒情主人

17、公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诗人的思想充斥在整篇诗作中。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的内心独白。答案: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性格特点),具有出世归隐思想(思想特点)的仕人(身份)。类别举例不慕权贵傲岸不羁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

18、,而是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性格。3.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八类人物形象类别举例怀才不遇壮志难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续表)类别举例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现其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1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喜爱。(续表)类别举例送别友人思念故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爱恨情长情意绵绵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续表)典题示例(2017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释】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

20、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_剖析:题干问的是“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这是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首联中“云海”交代了二人的处境,即天各一方;“相望”说明二人情深义重;而从诗歌标题来看,苏辙即将远赴契丹,面对此情此景,“那因”二字道出诗人豁达的胸襟,哪里会因远别而泪沾巾!答案:表现了诗人旷达洒脱、持重隐忍的性格。苏氏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化用王勃

2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的诗句,表明这次虽是远别,诗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题型对练一(鉴赏人物形象)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韩琦尽室林塘涤暑烦,旷然如不在尘寰。谁人敢议清风价,无乐能过百日闲。水鸟得鱼长自足,岭云含雨只空还。酒阑何物醒魂梦,万柄莲香一枕山。【注释】大约作于韩琦晚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罢相退居北京(今河北大名)之后。北塘避暑诗歌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塑造了具有乐观旷达、不以挫折为念的宽阔胸怀的诗人形象。诗人身处环境幽静、清风拂面的林塘,以沐浴清风自娱,悠然自得,乐观旷达。塑造了具有知足常乐、不计尘世得失的思想境界的诗人形象。诗人以水鸟

22、得鱼自享其乐、岭云含雨来去自由为喻,表达了知足常乐、不计得失的思想。塑造了具有超凡脱俗、清廉高洁的气度的诗人形象。尾联以塘里万枝香莲、枕上几座青山来衬托自己的高洁。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陈留市隐黄庭坚陈留江端礼季共曰:“陈留市上有刀镊工,年四十余,无世家子姓;惟一女年七岁矣,日以刀镊所得钱与女子醉饱,则簪花吹长笛,肩女而归,无一朝之忧,而有终身之乐,疑以为有道者也。”陈无己为赋诗,庭坚亦拟作。市井怀珠玉,往来人未逢。乘肩娇小女,邂逅此生同。养性霜刀在,阅人清镜空。时时能举酒,弹镊送归鸿。【注释】刀镊工:理发师。“市井”句:老子有“是以圣人被褐怀玉”句。“时时”句:战国策载冯弹镊,

23、嵇康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诗句。在诗人眼里,刀镊工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答案:刀镊工是一位胸襟洒脱、品行高洁、隐身于街市的隐士。他把金玉本质隐藏起来,寄迹于刀镊,安于平淡生活,把小女儿搭在肩上,簪花微醉,怡愉自适。(二)鉴赏景物形象解题指津鉴赏景物形象“四角度”及答题模板1.景物形象鉴赏“四角度”(1)诗中赏画。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都具有“诗中赏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下面四个角度入手:示例:(2019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杜甫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登顿

24、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一川何绮丽,尽日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注释】此诗作于公元 762 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孔父:即孔子。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诗句的能力。概括时,首先要明确重点词语的含义,如“滋漫”在这里是“满溢”的意思。这两句诗的大意是:远远望去,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阳照在江面上,江水满溢,夕照增辉。诗句描绘的是一幅寥廓壮美的画面。作答时用简洁的语言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概括出来即可。答案:描绘了一幅

25、山色苍茫,空旷远寂,夕照增辉,江水满溢的寥廓壮美的画面。(2)画中品诗。画中品诗,即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的情感。一般而言,色调明丽、画面鲜活,诗人的情感就高昂乐观;色调阴暗、画面凄凉,诗人的情感就低沉伤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读诗,就容易抓住诗中营造的清新之美。示例: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杜别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

26、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试比较上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_剖析:第一首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的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象画面,境界辽阔,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诗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答案: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的形象在色调上截然不同,刘诗是奋发向上的,杜诗是伤感愁苦的。(3)缘景明情。诗歌中

27、的景即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品味意境就要借助意象。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_剖析:本题从环境描写的角度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莓苔”“白云”“闲门”“松色”“溪花”等意象,营造出隐居环境幽静的特点。答案: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

28、氛。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与景是水乳交融的。情感的把握,离不开对意象的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意象本身的特点,其次要注意与意象有关的修饰语,这对把握情感很有帮助。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请说明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剖析:从下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巢的归燕这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发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虽美好,

29、但终将消亡。而“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令人欣慰。答案:表达了词人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注: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归纳见本书配套资料制胜锦囊。(4)双层挖掘。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意,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2.答题模板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描图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应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

30、二步: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描绘时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完整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感伤”。典题示例(2018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后面的题。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释】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

31、路的典故。“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剖析:回答本题时抓住“平畴”“远风”“良苗”“怀新”几个意象,然后将“平”“远”“良”“新”等几个修饰词展开联想,描绘画面即可。答案: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题型对练一(鉴赏景物形象)3.(2017 年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太湖恬亭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注释】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

32、的画面,“日落断桥人独立”为叙述,“水涵幽树鸟相依”为写景。答题时先用概括性词语总述,从“幽”“人独立”“鸟相依”可以判断为“宁静”,再联系诗句,运用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画面。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4.(2016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金陵望汉江李白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六帝沦亡后,三吴不足观。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注释】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六帝:代指六朝。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

33、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解析:回答本题,首先应当读懂诗句大意,然后再归纳答案。诗的第一、二两句写汉江的迂回流长,支流繁多;第三、四两句写汉江横贯中国、气势磅礴的景象。分析这样写的用意应结合下文,分析这四句对表达作者感情、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前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三)鉴赏事物形象解题指津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及答题模板1.鉴赏事物形象“三注意

34、”(1)注意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我们要注意理解沉淀其中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野菊【注释】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政:通“正”。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_剖析:分析诗中野菊的形象要结合传统诗歌中的特定意象“菊”的特定意义和文化内涵。菊花之所以特别受到历代文人的喜爱,主要还是因为它在百花之后开放,具有耐

35、寒傲霜、不与群芳争艳的特点,正因为如此,菊花一直被人们用来象征一种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气质和品格。答案: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注意色彩、色调,辨析物象特征。关注时令色彩。古代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多流露出的喜悦之情;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如举例野菊中“重阳”一词就点明了是在秋天,野菊生活的环境是肃杀、萧瑟的。关注冷暖色调。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

36、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示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雨霖铃)剖析: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幕: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的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是一别可能成永别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3)注意表现手法,把握事物形象。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

37、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如举例野菊中就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的形象。2.答题模板诗中塑造了形象,(联系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抒发了之情(这是概括形象的意义,这一步骤不作强求)。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歌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典题示例(2020 年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苦陆笋游【注释】

38、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_剖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本诗采用联想手法,由物及人,诗人先写见到一对洁白鲜嫩的苦笋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进而三、四两句直接描写苦笋,并将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种的本性,“苦节”是与生俱来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洁自持;“苦节”指俭约过甚,后以坚守节操,矢志不渝为“苦节”。肯定赞美苦笋品性后,诗人自然由此联想到

39、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魏征,“我见魏征殊媚妩”一句是写唐太宗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所以,从本身外部特征来看,苦笋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进谏,而其言行有时着实令人难以接受。从内在气质来看,诗人赞美苦笋气节便是唐太宗赞魏征“妩媚”,苦笋性情“耿介”,天生“苦节”,与魏征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赏识之处。答案: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题型对练一(鉴赏事物形象)5.阅读下面

40、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咏刘萍绘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注释】葐蒀:指烟气纷纭之貌。讵:岂,难道。全诗表现了池萍的哪些特点?诗人对池萍表达了什么情感?解析:“可怜池内萍,葐蒀紫复青”中“可怜”即“可爱”,池萍在“可爱”之中,似乎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微根无所缀,细叶讵须茎?”意思是说: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只是因为太微小,你叫它怎样连缀池底?萍之无茎,好像是一种缺憾;但对它自身来说,那萍叶本就细小,又何须非得有茎?楚楚可人的绿萍让诗人油然生出深切的爱怜。末尾两句诗人发出深切的呼唤:可爱又可怜的浮萍,

41、再莫要过那漂泊难测的生涯!请就在这清波绿池之中,寄托你风姿美好的青春。答案:池萍的特点:美丽可人;细小纤弱;漂泊不定。诗人对池萍的情感: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喜爱并赞美池萍的美好。怜惜怜悯之情。诗人对池萍生出爱怜,希望池萍莫要过那漂泊难测的生活。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简要赏析。答案: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

42、孤鸿”的神态和心理。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误区警示误区 1:不懂意象,难赋深情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后面的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第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_误答:刻画了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主人公形象。“山月不知心里事”意思是说没有人知道和了解他,自己只好寄情山水,与山风、山月、山花为伴。分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

43、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词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词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正解: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无知无觉,更无怜惜,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误区 2:理解肤浅,牵强附会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镜湖女陆游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_误

44、答:相貌美丽,勤劳善良的渔家女。分析:理解肤浅,牵强附会地去凑答案。应该注意以下容易忽视的地方:镜湖女的身份和形象特点,如年轻美丽(外貌)、活泼可爱(性格)、热爱生活(态度)等。作品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如用描写和叙述的手法塑造形象、浅显直白的语言使人物形象更具有生活气息、以清新的景色烘托镜湖女的清丽等。对于“镜湖女”这样一个年轻美丽、活泼可爱、热爱生活的船家女子,我们既可以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还可以从“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也可以从肖像描写、“乱荷叶”的动作描写,尤其是“约西邻女”明日看赛神的叙述,更可以从清丽的景色烘托的角度进行赏析。鉴赏角度虽多,但只有在真正读懂作品的前提下,才能尽情

45、发挥。正解:作品塑造了一位湖边船家女子的形象,突出她乐观积极、热爱生活的人生态度。诗中从“妆面花样红”的视觉形象,“菱歌缥缈”的听觉角度,描写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考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一)炼字解题指津“炼”字“四角度”及答题模板1.“炼”字的四个角度(1)修辞角度。剖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破”“来”“弄”三个字写出三种连续的动态:云破而有月来,月来而有花影,花影引出弄字,有弄而有花枝随风摇动、抚弄花影的幽雅姿态。云横皓月、风弄花影,构成了一幅幽美朦胧的画面。云、月、花都拟人化了,被赋予丰富的情感和生命,同时使静的画面有了动感。剖析:“溅”“惊”二字,同属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用字新鲜,而且

46、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苦痛。(2)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读起来平平仄仄,音韵和谐。咏怀五百字)将“冻”换成“饿”,好不好?请分析。悲情。剖析:“冻”字比“饿”响亮,更具铿锵气势,更见冲天剖析:叠词最具声韵效果,它不仅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更有强化作用。用叠词,不但摹景有神,而且音调抑扬,气韵流畅。(3)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剖析:一个“肥”字,既写出了动态,又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羞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剖析:“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变红,变绿,把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

47、为可以捉摸的形象,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4)语境角度。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的重要依据。示例 1:韩愈据“笃笃笃,清脆的敲门声,衬托得山里的夜晚更加寂静”替贾岛选择了“敲”字,传为佳话,而近人大胆质疑:如果是主人,进自家大门何须敲?轻轻推门而入,岂不更见宁谧、和谐、温情?以语境为据,也不无道理。示例 2:郑谷把齐己的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2.答题模板(点手法)释字义描景象析作用(点意境、表情感)第一步:释义析理,字不离词。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此时最忌讳只解释字典义而忽视

48、语境义,应结合诗句解释其含义。第二步:还原画面,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再简要地把含有该字词的诗句解释或翻译一下。第三步:明确重心,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具体有什么妙处。这一步是重点环节,是得分点,回答时一定要准确简练。劳停驿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_剖析:荒,荒凉冷落;瘦,贫瘠。(字的本义)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

49、,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放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作用效果:“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在感情上所起作用)考生若能准确解读诗歌(借助注释),按老师平时所教方法来对炼字型题目进行答题,与答案应该没有多大出入。答案:“荒”在诗中是“荒凉”的意思,“瘦”在诗中是“贫瘠”的意思,描写出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至极的景象,衬托出作者孤独和凄凉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之情和被贬蛮荒的失意之情。“荒”“瘦”二字,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

50、自然而工稳,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词类解说动词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诗歌中的动词,一是一般动词;二是活用动词,即由其他词性的词活用过来的动词。如宋祁的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出了杏花盛开的艳丽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动的活泼神情。3.“炼”字需关注的五大词类词类解说形容词如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描写茫茫沙漠,“大”字状其景观;烽火燃起,“孤”字状其醒目;“直”字突出无风而劲拔,沙漠毫无遮拦;“长”字状其视野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语文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