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文化论著选读文化论著选读”课程拓宽视野、课程拓宽视野、提高修养、传承文化等目标,主要通过提高修养、传承文化等目标,主要通过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教学和考查得以达成。浙江省的教学和考查得以达成。浙江省考试说明考试说明中涉及中涉及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考查,主要表现在的考查,主要表现在“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下下“古诗文阅读古诗文阅读”中的总提示语中的总提示语“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能阅读浅显的古代诗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理解经典文化论著,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增加了,增加了“理理解经典文化论著解经典文化论著”的文字内容,并且增加了列编序号为的文字内
2、容,并且增加了列编序号为“10”10”的条目的条目“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正确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解读和批判继承”。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对。据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对 论论语语选读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有关文化意义上的批判继承,应的正确解读和有关文化意义上的批判继承,应该是高考的重点。该是高考的重点。320092009年高考浙江卷第年高考浙江卷第2424题关于题关于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考的考查,是我省新高考实施后首次出现的考查内容。题目的基查,是我省新高考实施后首次出现的考查内容。题目的基本形式是要求考生阅读本形式是要求考生阅读论语论语7.87.8章、章、17.1917.19章
3、两则语言章两则语言材料,然后回答两个问题,共赋分材料,然后回答两个问题,共赋分4 4分。选用的两则语言分。选用的两则语言材料都是孔子关于教学的论述,都出自材料都是孔子关于教学的论述,都出自学科教学指导意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见规定的规定的1010篇教读课文,其中篇教读课文,其中7.87.8章论述的是章论述的是举一反三举一反三原则,原则,17.1917.19章论述的是章论述的是自主学习原则自主学习原则。试题的第一个问。试题的第一个问题是要求考生写出一个出自所提供语料的成语,分值为题是要求考生写出一个出自所提供语料的成语,分值为1 1分。第二个问题是要求考生根据分。第二个问题是要求考生根据17.1917
4、.19章章(原题的表述为原题的表述为“根据孔子及子贡的对话根据孔子及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分值为评析,分值为3 3分;该问要求考生评析自主学习原则,考分;该问要求考生评析自主学习原则,考查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分析和探究的能力,查的重点是学生理解分析和探究的能力,4及新课程的理念十分吻合。及新课程的理念十分吻合。20102010年高考年高考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考查,还是安排在第的考查,还是安排在第2424题,但是出题形式有变化。首先,题,但是出题形式有变化。首先,语料由语料由课内拓展到课外课内拓展到课外,题目要求考生思考出自欧阳修,题目要求考生思考出自欧阳
5、修朋党论朋党论的一个句子,然后写出的一个句子,然后写出论语论语中意思相仿的中意思相仿的一句话,并且分析所表达的思想;其次,虽然还是两个问一句话,并且分析所表达的思想;其次,虽然还是两个问题,总分值却仍然是题,总分值却仍然是4 4分。分。20112011年高考年高考论语论语选读选读的考查,则安排在第的考查,则安排在第2323题和第题和第2424题,语料也是由课内拓展题,语料也是由课内拓展到课外,到课外,课外选择的是课外选择的是韩非子韩非子的一段文字,考查对两的一段文字,考查对两种为政观进行比较阅读、理解及分析。据此,种为政观进行比较阅读、理解及分析。据此,我们可以推我们可以推断,以后的考试方向,
6、也应该是课内外结合,题目数量一断,以后的考试方向,也应该是课内外结合,题目数量一般为两题,但也有可能增加到三题。般为两题,但也有可能增加到三题。5但是考题仍然紧扣但是考题仍然紧扣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精神,题意仍的精神,题意仍然落然落在在1010篇教读课文上篇教读课文上;并且把考查的重点从;并且把考查的重点从记背词句转记背词句转移到理解内在含义移到理解内在含义方面去,可以较好地实现迁移、巩固、方面去,可以较好地实现迁移、巩固、应用知识的目的。应用知识的目的。6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1201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
7、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7 1 1(1)(1)贵人贱马贵人贱马 人、马并重人、马并重(或或“先人后马先人后马”)(2)(2)答案略答案略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8 2 220112011浙江卷浙江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5(5分分)子曰: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
8、礼,有耻且格。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依靠)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依靠)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务法。(韩非子韩非子)(翻译翻译: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圣人治理国家,不是依赖人们自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觉为自己办事的善行,要的是那种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要是靠人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
9、;要是形成人们自觉地为自己办事的善行,国内找不出十几、几十个;要是形成人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们不敢做坏事的局面,就可以使全国整齐一致。治理国家的人需要采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用多数人都得遵守的措施,不能用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的办法,因此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不应该推崇德治,而应该实行法治)。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注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不什数: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不能用十来计算,即不到十个。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9 (1)(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
10、的为政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观。(1(1分分)孔子:孔子:_ 韩非子:韩非子:_ (2)(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4分分)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0 2 2(1)(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或或“以德、礼治国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及概括能力。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及概括能力。从论语从论语选文中,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孔子的为政观,即选文中,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孔子的为政观,即“为政以为政以德德”;而从韩非子选文中,学生可以筛选出;而从韩非子选文中,学生可以筛选出“不务德不务德而务法而务法”
11、的信息,可概括为的信息,可概括为“以法治国以法治国”。另外,学生也。另外,学生也大多知道韩非子为大多知道韩非子为“法家法家”的集大成者。的集大成者。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1 (2)(2)孔子认为孔子认为“法治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所以要“德治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应相互补充。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主旨的评析能力。本题考查对主旨的评析能力。本题并未要本题并未要求结
12、合具体生活,所以只需要对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即求结合具体生活,所以只需要对两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即可。孔子认为用可。孔子认为用“政政”“”“刑刑”来治国,百姓会缺乏羞耻感;来治国,百姓会缺乏羞耻感;所以应该用德治及礼法来感化他们。韩非子认为教人自我所以应该用德治及礼法来感化他们。韩非子认为教人自我完善只能针对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无法自律的,应该用完善只能针对少数人,而大多数人是无法自律的,应该用法治。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也各有不足,若是能将两者结法治。两种观点各有道理,也各有不足,若是能将两者结合,德治及法治并举,就更为全面了。当然,此题为开放合,德治及法治并举,就更为全面了。当然,此题为开放题型
13、,只需言之有理即可。题型,只需言之有理即可。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2 3 320102010浙江卷浙江卷 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语中及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响。请引用论语中及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后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4(4分分)“大凡君子及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及小人以同利为大凡君子及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及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欧阳修朋党论)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3 3 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论语
14、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及小人交中,即君子交友及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及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及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解析解析 第一问要求理解题干语段内容,明确这句话第一问要求理解题干语段内容,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君子和小人不同的阐述的是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义利观”。唤醒平日的。唤醒平日的背诵背诵积累积累,便可写出答案,便可写出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第二。第二问要求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是考查内容问要求分析它们所表达的思想,也
15、是考查内容理解理解。首先。首先明确这里的明确这里的“它们它们”应该指代应该指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和材料中欧阳修的话;然后分别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即和材料中欧阳修的话;然后分别阐述这两句话的内涵,即它们所表达的思想。要点出君子及小人的不同,明确他们它们所表达的思想。要点出君子及小人的不同,明确他们区别在哪里;还要揭示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区别在哪里;还要揭示出两句话之间的关系,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4即欧阳修在这句话中阐述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价值观即欧阳修在这句话中阐述的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交友价值观正是正是论语论语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喻
16、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思想的这种思想的一种体现。这个题目第二问,相对于一种体现。这个题目第二问,相对于20092009年的年的论语论语探探究题,有更大的限制性,第一问其实也是概括成语的变相究题,有更大的限制性,第一问其实也是概括成语的变相问法,所以掌握好教学指导意见上规定的问法,所以掌握好教学指导意见上规定的1010篇必读课的内篇必读课的内容是答好这类题的关键。容是答好这类题的关键。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5 4 420092009浙江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浙江卷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答问题。(4(4分分)子曰: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
17、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不复也。”子曰:子曰:“予欲无言。予欲无言。”子贡曰: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何述焉?”子曰: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何言哉?”(1)(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不愤不启启”“”“不悱不发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1分分)(2)(2)根据孔子及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根据孔子及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并加以评析。(3(3分分)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
18、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6 4 4(1)(1)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2)(2)教学原则: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学生主体原则(或或“自主学习原则自主学习原则”亦亦可可),注重,注重(或或“无言之教无言之教”“”“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不教”亦亦可可)。解析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些本题重点考查在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问题进行探讨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 F级。第级。第(1)(1)小题要求理小题要求理解语段内容,根据题干中所给的示例,便可概括出解语段内容,根据题干中所给的示例,便可概括出“举一举一反三反三”。第。第(2)(2)小题概括教学原则,也是考查内容理
19、解。小题概括教学原则,也是考查内容理解。从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看出是可看出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同时要;同时要理解孔子说理解孔子说“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用意,的用意,他是用类比方式来委婉地表达他的教学原则,他是用类比方式来委婉地表达他的教学原则,以万物自主以万物自主生长来说明教学育人也是如此,从而概括出无言之教、教生长来说明教学育人也是如此,从而概括出无言之教、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不教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7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但是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中。但是考生要注意审清题干中“根据孔子根据孔子及及子
20、贡子贡的对话的对话”这一限制性要求,答案这一限制性要求,答案不可以写不可以写“启发式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学原则。评析教学原则,是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评析教学原则,是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是开放题,一般要求是开放题,一般要求。但要得高分,还。但要得高分,还要注意这类开放题本身的要注意这类开放题本身的限制性:评析时在正确理解语段限制性:评析时在正确理解语段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指出其现实意义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指出其现实意义;孔子;孔子“身教重身教重于言教于言教”“”“尊重学生主体性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及我们现今提倡的教学原则及我们现今提倡的教学原则是一致的,所以最好从正面指出其现实
21、意义;的教学原则是一致的,所以最好从正面指出其现实意义;表述语言要简洁、有逻辑性。表述语言要简洁、有逻辑性。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8 5 520092009浙江卷浙江卷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2(2分分)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论语论语)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19 5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能力层级为为A A级。级。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
22、语选段阅读20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关于文化论著选读及专题研讨的教学目标。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是: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修养。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文化专题研讨。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1 论语选读的15课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10课为教读课文,5课为自读课文。5课自读课文分别为待贾而沽求诸己出辞气远鄙倍学以致其道敬鬼神而远之。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考虑到学生
23、的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尚浅等问题,规定自读课文让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自学,建议不作为各类考试涉及的依据。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2 论语选读在浙江省被纳入高考范围的时间很短,所以考查那些超出大纲的偏难的和学术界有争议问题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复习论语时要注意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精华。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的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孝”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天命思想;教育思想。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3 从近两年的试题所传递的信息来看,高考论语选读部分的试题有两种考查方式:默
24、写题、探究题。默写题的范围仍旧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目。探究题强调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概括和评价。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4 论语选读教学指导意见是这门选修课的教学指导意见,也是复习指导意见。但教学及复习毕竟是有区别的,教学的目的不全是为了考试,复习主要就是为了考试。总之,论语选读的复习总体上要以论语选读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参考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中对论语选读复习提出的要求,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论语选读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浙江省高考命题解析中对论语选读复习提出的建议是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
25、语选段阅读25“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文化内涵的探究都要兼顾”,“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基础,文化内涵的探究是结果。主要评价学生对论著内容的理解和观点的把握”。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6 论语选读部分都是以10课教读课文为考查内容的,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要紧紧把握好这10篇课文的孔子思想的精髓。下面将10篇考查的教读课文中孔子的主要思想内容整理如下:为政以德:结合课文,说说孔子提出为政者的基本素质是什么。正确地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较深地领会孔子所提出的“均无贫”的含义。克己复礼:明确每一章的基本观点。明确礼及仁、礼及孝
26、的关系。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及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及区别。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7 知其不可而为之:理解并默写相关词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知其不可而为之)。明确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初步了解古代隐士的处世方式和孔子对他们的态度。深刻领会孔子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情怀。仁者爱人:理解并默写相关语句(能近取譬;被发左衽;一匡天下;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明确“忠恕”的内涵。认清孔子的“仁爱”及墨子的“兼爱”的区别。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君子之风:理解孔子的
27、义利观。初步了解儒家价值学说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孔子积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君子自我修养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8 周而不比:探究“久而敬之”的“之”所指代的对象。结合实际,说出“周而不比”的主要表现。理解孔子关于察人、择友、处事、待人等方面的主要观点。诲人不倦:简要分析、评价孔子“述而不作”的主张。领会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高山仰止: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及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感受孔子渊博的学问、美丽的人格以及及弟子之间感人的关系。沂水春风: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感受孔子的教学风格以及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气氛。专题
28、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29 中庸之道:理解孔子的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中庸之道的精神实质,“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论语选读的复习应从语言文字入手,注重背诵及探究。1总结归纳,落实字词。由于受考试题型的限制,高考一般不会在这一块考字词及翻译,但并不是说以前上课时讲字词及翻译是没用的,复习时的整理及归纳是没必要的。语言文字的疏通是评析孔子思想的前提,否则任何评析均无法有效展开和具体落实。实词的落实、虚词的用法、词类的活用、句式的特点等的归类及总结是必要的,教学指导意见对每一课都有详细的要求,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0 要依据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查漏补缺
29、,逐一落实。字词这一块,高考完全有可能作为例句结合在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再说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其他知识点的积累也有助于学生文言文整体阅读水平的提升。论语选读的教学也应视作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这并不是说,论语选读的教学方法及其他文言文是一样的。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1 2能背会诵,一字不差。论语是中华文化经典,几千年来论语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它的许多基本观念成了整个社会的规范,渗透到政治、思想、文化、心理、习俗等各个方面,论语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复习论语选读要从它的特点出发,作为经典自然
30、首先要强调背诵。论语选读文字量不大,教师要以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要求学生把该背的全部背下来,除规定要背诵的文句外,其他的文句,特别是含有成语的文句也要烂熟于心。论语中的成语不少,对那些特别能代表孔子思想行为的成语,教师应该特别予以关注,如:名不正则言不顺、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2 是可忍孰不可忍、知其不可而为之、立人达人、能近取譬、一匡天下、成仁取义、深厉浅揭、箪食瓢饮、任重道远、周而不比等等。比如2009年及2010年浙江卷论语选读考的都是成语及名句。再说经典语句的默写,也有助于有关儒家思想的社科类实用文本的阅读理解,特别是也能为学生提供许多生动丰富的作文素材,丰富学生的
31、词汇,增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名句默写最大的问题是错别字多,教师要提醒学生特别注意。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3 开拓思维,启发思维。教师要有选择地深研十课中的重点难点段落,引领学生沿着字词句的意思走向孔子的思想天空,做到一能懂,二能释,三能评。要帮助并引导学生整理、掌握孔子的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和中庸观。同时,适当延伸到论语中其他篇章的内容,如为政以德孔子的理想社会,求诸己道德修养的关键,学以致其道孔子论学习等。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4 4模拟训练,掌握方法,触类旁通。作为复习课,模仿样卷及以往的高考卷
32、,针对性地选择整合一些好题,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及讲解,加强应试技能的训练,加强解探究题的格式规范化指导是十分必要的。教学指导意见上的问题及课后的练习固然是重点,但考试一般不会出一模一样的题目,要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条理性,突出关键词,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问题的设计及平时教学的问题相比要有所变化。针对论语阅读考查的几种形式,培养学生独立的解读能力,掌握一些答题的方法。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5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1.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问题。甲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
33、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1)请用一句话简述“礼”及“仁”的关系。36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乙论语中“礼”字共出现七十四次,但不见孔子对礼下过任何较有概括性的定义,那是因为孔子知道时代不同了,礼也是要有“损益”的,而不是僵硬不变的。我们今天学习论语,同时需要具备“损益”观。比如孔子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现在已经基本摒弃了,这就是“损”。但他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仍然适用于当今社会,而且值得大力倡导。(2)上面这段文字的说法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7 1 1(
34、1)“(1)“礼礼”是是“仁仁”的外在表现,的外在表现,“仁仁”是是“礼礼”的内核;依礼而行是实现的内核;依礼而行是实现“仁仁”的前提条件。的前提条件。(意思正确意思正确即可即可)(2)(2)正确。因为正确。因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反映的是封等反映的是封建社会无原则的等级名分观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的建社会无原则的等级名分观念,已经不适合我们今天的“礼礼”的标准,当然应该摒弃;但的标准,当然应该摒弃;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的“礼礼”在当今社会指的是社会生在当今社会指的是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行为规范等
35、,是一种社活中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行为规范等,是一种社会公德,即会公德,即“时代时代”已经赋予了已经赋予了“礼礼”新的内涵,当然必新的内涵,当然必须大力倡导。须大力倡导。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38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2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39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1)以上所节选的文字材料,反映出孔子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
36、?(2)结合上面的对话情景,请你谈谈对这一教育观的认识。402 2(1)(1)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师生平等的教育观。(或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或师生之间和谐相处)(2)(2)论语论语中的教育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实师中的教育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融洽,主要是其中的情感因素。一个老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融洽,主要是其中的情感因素。一个老师如果能够真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师如果能够真心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让学生畅所欲言,大家彼此真诚相待,就一定能够像孔子让学生畅所欲言,大家彼此真诚相待,就一定能够像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样感情笃厚。和他的弟子们一样感情笃厚。专题十
37、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41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及不足?百姓不足,君孰及足?”(论语)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1)从上述两段文字中,找出基本思想相通的两个句子。论语_ 战国策_ (2)这两段文字体现了儒家怎样的治国理念?请简要加以分析。42 3 3(1)(1)百姓不足,君孰及不足?苟无民,何以有百姓不足,君孰及不足?苟无民,何以有君?君?(2)(2)这两段
38、文字体现了儒家这两段文字体现了儒家以民为本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第的治国理念。第一段文字,有若要求哀公施行一段文字,有若要求哀公施行“彻彻”制,减轻赋税,真正制,减轻赋税,真正为民着想,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第二段文字,把老为民着想,以百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第二段文字,把老百姓的利益看成是根本利益,只有老百姓好了,才有国君百姓的利益看成是根本利益,只有老百姓好了,才有国君真正的好。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真正的好。否则,只能是舍本逐末。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43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4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39、,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1)这两个材料的基本观点是否一致?为什么?(2)结合当今社会,简要评析上面两则材料的基本观点。44 4 4(1)(1)一致。老子说,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来威胁一致。老子说,老百姓不怕死,你用死来威胁他们有什么用呢?在这点上,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他们有什么用呢?在这点上,孔子和老子的观点是一致的。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不要用杀戮来进行统治,而要用所以,孔子对季康子说,不要用杀戮来进行统治,而要用德行来进行感化。德行来进行感化。(2)(2)当今社会是一个多
40、元化的社会,单靠道德文明不能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单靠道德文明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而必须要加强法制建设。只有将道德文治理好一个国家,而必须要加强法制建设。只有将道德文明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明和法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使国家走上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都要硬,才能使国家走上稳定、健康、和谐的发展轨道。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45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5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问题。甲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1)这段语录讲了君子的什么表现?你怎样理解
41、孔子在这里所讲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含义?46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乙 孔子的教育思想,最注重的是人格教育。他认为教育要培养人做“君子”,以“圣人”为目标奋斗。他认为最理想的人格是“圣人”,其次是“君子”。“圣人”最大的特点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这确实是非常高的人格理想,如果人能达到这个境界,那么,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管理一个单位,还是做一个平民百姓,他做事就不会只是想着自己。人人都能这样,这个社会就会和谐。(2)从这两段文字看,孔子认为“君子”和“圣人”的区别是什么?47 5 5(1)(1)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有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
42、喜爱山。有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有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捷而又德的人长寿。有智慧的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灵活迅捷而又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变动自如,其特点有似于水;而有仁德的人坚守道义,稳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这里说重安定有似于山,所以这里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2)“君子君子”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达于修身的境界,做个好人;“圣人圣人”则则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达于益众的境界,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
43、语选段阅读48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6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问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49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及?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上述文字中那一句话
44、最能体现孔子的“仁爱”思想?(2)依据上述对话,你认为孔子的“仁爱”思想表现出那些重要特点?50 6 6(1)(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2)一是一是“一以贯之一以贯之”的的“忠恕忠恕”,二是由己及人、博,二是由己及人、博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施于民、能近取譬等,三是注重“仁爱仁爱”的实践性和实效的实践性和实效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性,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推动社会进步。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51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7阅读甲、乙两组文字,完成问题。甲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
45、适也,无莫也,义之及比。”子曰:“不得中行而及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狂者”及“狷者”各是指什么样的人?结合材料,谈谈孔子对“礼”及“和”关系的看法。52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乙 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然而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都以此为保护盾,在日常生活中明哲保身,圆滑处事,左右逢源,即便对于别人的谬误、争吵,也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言。他们觉得这样做遵循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之道的运用。(2)上述这些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53 7 7(1
46、)(1)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富有进取狂者: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的人,富有进取之心;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的人,清高而不做坏事。之心;狷者:性情褊急而孤介自守的人,清高而不做坏事。孔子认为,孔子认为,“礼礼”是方法手段,是方法手段,“和和”是目的。是目的。“礼礼”的推行及运用要以的推行及运用要以“和和”为原则。凡事都要讲和谐,只是为原则。凡事都要讲和谐,只是为为“和和”而而“和和”却不受却不受“礼礼”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的约束也是行不通的。(2)(2)不正确。不正确。“中庸中庸”的精神实质是做事适度,在矛的精神实质是做事适度,在矛盾中求统一,强调处事有盾中求统一,强调处事有“度度”,过
47、犹不及。但绝不是无,过犹不及。但绝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反对乡原式的好好先生。原则的调和,反对乡原式的好好先生。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54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1)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和孟子在义利观上存在一定差异,请简要加以概括。(2)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
48、义利观。55 8 8(1)(1)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应该重义轻利,追求财富孔子和孟子都认为人应该重义轻利,追求财富应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要去追求。但孟子喻应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要去追求。但孟子喻“义义”为为“人之正路人之正路”,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定不移地捍,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定不移地捍卫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绝不能丧失气节,背卫自己的理想,不惜为之献出生命,绝不能丧失气节,背“义义”而生,这已把义利观提高到了人生的根本高度。而生,这已把义利观提高到了人生的根本高度。(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2)(2)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会出现金钱当今社会,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
49、发展,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义”字当头。合于字当头。合于“义义”的的“利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义”之事,获得利益。之事,获得利益。(意对即可意对即可)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56专题十五专题十五论语选段阅读论语选段阅读 9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有子曰:“礼之
50、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1)以上材料阐述了哪些做人的基本原则?(2)结合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做人应当注意些什么?57 9 9(1)(1)礼仪为重,礼仪兼用;尊重自己的人格。礼仪为重,礼仪兼用;尊重自己的人格。(2)(2)做人要讲究礼,礼是疏通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做人要讲究礼,礼是疏通关系、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做人在于敬其德,友其亲,贵其尊。礼以严身润滑剂。做人在于敬其德,友其亲,贵其尊。礼以严身份,和以通情分。做人既要坚定原则,又要灵活运用策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