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肾脏的功能肾脏的功能(优选)肾脏的功能肾 脏(一)肾单位(一)肾单位(nephron)和集合管和集合管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第一节肾脏的结构特点和血液循环一、肾的功能解剖特点一、肾的功能解剖特点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体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近曲小管近曲小管降支粗段降支粗段髓袢细段髓袢细段远曲小管远曲小管升支粗段升支粗段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远球小管远球小管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滤液滤液(原尿原尿)滤过滤过肾小管肾小管集合管集合管 重吸收重吸收 分泌与排泄分泌与排泄终尿终尿降支细段降支细段升支细段升支细段髓袢髓袢相关英文词汇 肾单位
2、nephron 肾小体renal corpuscle 肾小管renal tubule 集合管collecting duct 肾小球renal glomerulus 肾小囊renal capsule 髓袢Henles loop 近球小管proximal tubule 远球小管distal tubuleFriedrich Gustav Jakob Henle (1809 1885)a German physician,pathologist and anatomist.(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二)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1、皮质肾单位(、皮质肾单位(cortical nephron):):分布
3、于外皮质和中皮质层,肾小体较小,髓袢较短,只达外分布于外皮质和中皮质层,肾小体较小,髓袢较短,只达外髓质层,入球髓质层,入球A口径大于出球口径大于出球A,比例可达,比例可达2:1。水代谢。水代谢 (猪 85%)2、近髓肾单位(、近髓肾单位(juxtamedullary nephron):):位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肾小球较大,髓袢长,可深入位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肾小球较大,髓袢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入球到内髓质层,入球A口径与出球口径与出球A口径无明显差别。尿浓缩口径无明显差别。尿浓缩(羊 70%)动物水代谢越强,其皮质肾单位数越多。反之则近髓肾单位数多。(三)肾小球旁器(三)肾小球旁器 近
4、球小体近球小体(juxtaglomerular apparatus):主要分布于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于皮质肾单位1.球旁细胞球旁细胞(近球细胞,近球细胞,juxtaglomerular cell):是一种牵张感受器,合成和分泌肾素是一种牵张感受器,合成和分泌肾素(renin)2.球外系膜(间质)细胞球外系膜(间质)细胞(extra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吞噬功能:吞噬功能3.致密斑致密斑(macula densa):远曲小管液钠离子浓度感受器远曲小管液钠离子浓度感受器二、二、肾血液循环及其调节肾血液循环及其调节1、血液供应极丰富:、血液供应极丰富:1200ml/mi
5、n 占心输出量的占心输出量的1/5 1/4 左右。左右。2、血液分布不均:、血液分布不均:皮质皮质 94%;外髓;外髓 5-6%;内髓;内髓 1%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肾小球(利于滤过)和肾小管周围(利于重吸收)肾小球(利于滤过)和肾小管周围(利于重吸收)4、直小血管成袢状与髓袢相伴:近髓肾单位的出球小动脉、直小血管成袢状与髓袢相伴:近髓肾单位的出球小动脉(一)肾的血液循环特点(一)肾的血液循环特点 腹主动脉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肾动脉肾动脉 肾静脉肾静脉叶间动脉叶间动脉 叶间静脉叶间静脉弓形动脉弓形动脉 弓形静脉弓形静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动脉
6、小叶间静脉小叶间静脉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肾小管毛细血管网 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一)肾的血液循环特点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filtration membrane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正常人一昼夜超滤液量=180L肾小球滤液中K+2/3在近球小管重吸收正常情况下 :不同程度浓缩尿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低渗)。肾小球毛细血管网 肾小管毛细血管网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同向转运(cotrans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 结合,以相
7、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vasopressin,VP)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二、肾血液循环及其调节NaHCO3重吸收回血液。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又称交换体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使肾血流量与肾脏泌尿机能相适应。非蛋白含氮化合物:尿素等 (二)(二)肾血流量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1、自身调节、自身调节:使肾血流量与肾脏泌尿机能相适应。使肾血流量与肾脏泌尿机能相适应。动脉血压动脉血压:80-180 mmHg,肾血流量相对恒定。肾血流量相对恒定。“肌源学说肌源学说”: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受到牵张刺激入球小动脉血管壁受到牵张刺激 血管平滑肌紧张性
8、血管平滑肌紧张性血管口径血管口径 血流阻力血流阻力 血流量血流量 肾血流量相对恒定肾血流量相对恒定 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180 mmHg 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平滑肌已达收缩极限 80 mmHg 以下,以下,180 mmHg以上:以上:*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肾血流量随动脉血压的变化而变化。肾血流肾血流GFR动脉血压动脉血压(mmHg)血流量血流量(ml/min/g肾重肾重)肾交感肾交感N近球近球细胞细胞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肾血管肾血管 收缩收缩肾血流量肾血流量NE、E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升压素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NO缓激肽等缓激肽等(+)()2 2、神经体液调节、神经
9、体液调节NE 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紧急情况下,通过神经体液的作用,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肾血流量减少,全身血液重新分配,保证心、脑等器官的血供,心、脑等器官的血供,“移缓济急移缓济急”。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在一般的血压变动范围内,肾脏依靠自肾脏依靠自身调节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身调节来保持肾血流量相对稳定,维持正常维持正常的泌尿机能。的泌尿机能。第二节第二节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二、有效滤过压二、有效滤过压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一、滤过膜及其通透性1、滤过膜的组成、滤过
10、膜的组成filtration membraneA.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B.基膜基膜C.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Podocyte*2、滤过膜的通透性、滤过膜的通透性1)机械屏障作用)机械屏障作用滤过膜阻止分子量滤过膜阻止分子量70000、有效半径有效半径4.2nm的大分子物质滤过。的大分子物质滤过。2)电学屏障作用)电学屏障作用滤过膜的三层中,每层都有带负电的糖蛋白。滤过膜的三层中,每层都有带负电的糖蛋白。阻止带负电的物质通过。血浆白蛋白带负电阻止带负电的物质通过。血浆白蛋白带负电荷,因此很难通过滤过膜。荷,因此很难通过滤过膜。二、有效滤过压二、有效滤过压(effec
11、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FP)肾小球滤过作用发生的动力,即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肾小球滤过作用发生的动力,即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称为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称为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EFP=动力动力-阻力阻力EFP=(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二、肾血液循环及其调节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血管紧张素(、)出球小动脉食物不含钾,尿中仍含有少量钾小管液:进入肾小管的原尿。二、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4)管周侧膜有ADH受体,与ADH结合后促进cAMP产生,cAMP激活蛋白激
12、酶,从而改变管腔侧膜对水的通透性,同时可增加钠离子和尿素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组织胶体渗透压)第五节 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NaHCO3重吸收回血液。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种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髓袢升支细段顺浓度差扩散出的NaCl血管紧张素(10肽)2011;178(3):1233-44水代谢 (猪 85%)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毛细血管血压:毛细血管血压:(1 1)压力较高)压力较高6.0kP6.0kP(45mmHg45mmHg)(2 2)入球端与出球端几乎相等)入球端
13、与出球端几乎相等*囊内压:囊内压:1.3kP1.3kP(10mmHg10mmHg)*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入球端:入球端:3.3kP3.3kP(25mmHg25mmHg)出球端:出球端:4.7kP4.7kP(35mmHg35mmHg)*入球端入球端 EFP=45-(25+10)=10(mmHg)*出球端出球端 EFP=45-(35+10)=0(mmHg)*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在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不断生成滤过液,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滤过液,血浆蛋白浓度就会逐渐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胶体渗透压也随之升高。因此,有效滤过压也逐渐下
14、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达也逐渐下降。当有效滤过压下降到零时,达到滤过平衡到滤过平衡,滤过停止。滤过停止。比较组织液的形成比较组织液的形成*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和影响因素: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毛细血管压 +组织胶体渗透压)组织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组织静压力)。组织静压力)。有效滤过压0时则有组织液生成,否则组织液被重吸收。原尿:原尿:肾小球滤液,除蛋白质含量极少外,其它成分与血浆基本一致,渗透压与酸碱度也相似,是血浆的超滤液。小管液:小管液:进入肾小管的原尿。进入肾小管的原尿。终尿:小管液在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经过终尿:小管液在
15、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最终形成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终尿。终尿。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滤过分数1、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单位时间内(单位时间内(min)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50kg 猪猪100ml/min一昼夜超滤液量一昼夜超滤液量=144L正常人一昼夜超滤液量正常人一昼夜超滤液量=180L2、滤过分数(、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正常值:正常值:0
16、.180.20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表明:流经肾脏的血浆约1/5形成原尿形成原尿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三、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1、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压)肾小球毛细血管压 (2)囊内压:)囊内压:输尿管结石、肿瘤压迫等 (3)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快速大量静脉快速大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注射生理盐水血浆蛋白血浆蛋白浓度相对浓度相对 血浆胶渗压血浆胶渗压 EFPEFP GFRGFR 尿量尿量 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血尿血尿蛋白尿蛋白尿2 2、滤过膜、滤过膜(1)通透性)通透性(permeability)滤过膜结构受损滤过膜结构受损通透性通透性 机械屏障作用机械屏
17、障作用 红细胞进入滤液红细胞进入滤液带负电糖蛋白带负电糖蛋白 电学屏障作用电学屏障作用 通透性通透性 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血浆白蛋白进入滤液髓袢Henles loop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二)肾血流量的调节远曲小管液钠离子浓度感受器 入球小动脉处的牵张感受器单位时间内(min)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小管液:进入肾小管的原尿。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vasopressin,VP)NaHCO3重吸收回血液。3、形成两次毛细血管网,血压差异大:近球小管proximal tubule1、皮质肾单位(cortical nephron):(1)与两种感受器有关:NaHCO3重吸收回血液。1、肾髓质
18、的高渗梯度血Na+浓度肾小球滤液中K+2/3在近球小管重吸收(2 2)面积)面积急性肾小急性肾小球肾炎球肾炎肾小球毛细肾小球毛细血管口径血管口径 血流量血流量 活动的肾活动的肾小球数目小球数目 滤过面积滤过面积 GFRGFR 尿量尿量(少尿)(少尿)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3、肾血浆流量、肾血浆流量 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用。只有从入球小动脉端到滤过平衡这一段才有滤过作用。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滤过平衡越靠近入球小动脉端,有效滤过面积就越小,肾小球滤过率就低。小球滤过率就低。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细肾血浆流量加大,肾小球毛
19、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减慢,滤过平衡就靠近出球小动脉端,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端,肾小球滤过率将随之增加。决 定决 定因因 素素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滤过膜滤过膜肾血浆肾血浆流量流量(滤过(滤过平衡平衡))毛细血毛细血管血压管血压血浆胶血浆胶体渗透体渗透压压囊内压囊内压致 异致 异因素因素 少见少见(动脉(动脉血压在血压在8 0 180mmhg,自,自身调节身调节至正常至正常iv生理生理盐水盐水尿路结尿路结石石肾小球肾小球肾炎肾炎缺氧、缺氧、中毒、中毒、休克休克交感神交感神经兴奋经兴奋效果效果尿量不尿量不变变尿量尿量增加增
20、加尿痛尿痛尿量减尿量减少少尿量减尿量减少少蛋白尿蛋白尿尿量减尿量减少少第三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作用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远球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方式 重吸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水和溶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液中。转运方式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转运途径跨细胞、旁细胞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方式1 1、被动转运:扩散、渗透、易化扩散。、被动转运:扩散、渗透、易化扩散。2 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
21、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同向转运(cotrans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同向转运体运体 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结合,以相同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的转运;逆向转运逆向转运(antiport):是指两种物质与细胞膜上的逆向转运体又称交换体结合,以相反方向通过细胞膜的转运。重吸收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为细胞进入管周毛细血管血液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微绒毛或刷状缘微绒毛或刷状缘(Microvilli or
22、Brush border)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各种物质重吸收部位部位部位 水的重吸收水的重吸收近球小管近球小管 65-70%髓袢髓袢 10%远球小管远球小管 10%集合管集合管 10-20%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各种物质的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全部:葡萄糖,氨基酸氨基酸大部:大部:67%水,水,Na+,K+,Cl-,85%HCO3-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部分:硫酸盐,尿素,尿酸部分:部分:Na+,Cl-,水,水部分:部分:Na+,HCO3-,水,水部分:水,钠盐,尿素部分:水,钠盐,尿素(一)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重要)(一)葡萄糖和氨基酸的重吸收(重要)在近球小管(尤其前半段)全部重吸收。在近球小管
23、(尤其前半段)全部重吸收。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与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同向转运密切相关。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血糖血糖 160180mg/100ml尿中见糖尿中见糖肾糖阈肾糖阈(renal glucose threshold):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尿中不出现葡萄糖时的最高血糖浓度。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约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约300mg/min同各转运体的结合位点达饱和时同各转运体的结合位点达饱和时葡萄糖吸收极限量葡萄糖吸收极限量氨基酸的重吸收 与葡萄糖重吸收机制相同 肾小管对各种AA的重吸收速度具有选择性如H、I和
24、W较易,而G、R和K吸收较困难 蛋白质的重吸收蛋白质的重吸收滤液中微滤液中微量蛋白质量蛋白质肾小管上皮肾小管上皮细胞吞饮作用细胞吞饮作用重吸收重吸收 (二)(二)Na+、Cl-、H2O的重吸收的重吸收1、近球小管前半段:、近球小管前半段:Na+的重吸收机制:的重吸收机制:Na+和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和葡萄糖、氨基酸同向转运 H+-Na+交换交换 水被动重吸收水被动重吸收2、近球小管后半段:、近球小管后半段:Na+与与Cl-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通过细胞旁路被动重吸收 H+-Na+交换交换Cl-HCO3-逆向转运体逆向转运体3、髓袢升支粗段:、髓袢升支粗段:“Na+:2Cl-:K+同向转运模式
25、同向转运模式”Na+重吸收是主动转运,重吸收是主动转运,Cl-和和K+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水不被重吸是继发性主动转运。水不被重吸收(小管液低渗)。收(小管液低渗)。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中起重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要作用。4、远球小管后段和集合管:、远球小管后段和集合管:含两类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含两类细胞:主细胞和闰细胞 闰细胞:主要分泌闰细胞:主要分泌H+主细胞:重吸收钠和水,分泌钾主细胞:重吸收钠和水,分泌钾 (Na+主动重吸收)主动重吸收)*在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水的重吸收量随着体内水的出入情况而变化,收量随着体内水的出入情况而变化,受受抗利尿激素抗利
26、尿激素调节。调节。*Na+、K+的转运受醛固酮的调节。的转运受醛固酮的调节。(三)(三)K+的重吸收的重吸收65-70%在近球小管重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在近球小管重吸收。是一个主动过程。25-30%在髓袢重吸收,远球小管可重吸收钾,亦可分在髓袢重吸收,远球小管可重吸收钾,亦可分泌钾。泌钾。K+是唯一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泌的离子。是唯一既可被肾小管重吸收,又能被分泌的离子。(四)(四)HCO3-重吸收重吸收80-85%在近球小管重吸收在近球小管重吸收以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形式进行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分泌: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新陈代谢,将所产生
27、的物质排入到小管液中去的 过程。排泄:排泄:肾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某种 物质直接排入到小管液中去的过程。2、H+的分泌:的分泌:(1)在近曲小管:)在近曲小管:通过通过H+Na+交换分泌交换分泌H+每分泌一个每分泌一个H+,即有一个即有一个 NaHCO3重吸收回血液。重吸收回血液。H+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的分泌是肾脏排酸保碱的过程。(2)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闰细胞闰细胞(暗细胞暗细胞)分泌分泌 H+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转运逆电化学梯度的主动转运2、K+的分泌的分泌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K+的分泌与的分泌与Na+的主动重吸收(互相促进)有密的主动重吸收(互相促
28、进)有密切关系,是顺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过程。切关系,是顺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过程。K+的进出平衡 肾小球滤液中K+2/3在近球小管重吸收 肾主要排出 粪便占排出量的10%食物不含钾,尿中仍含有少量钾 多进多排,少进少排,不进也排3、NH3的分泌的分泌 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要发生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对维持血浆的上皮细胞。对维持血浆 NaHCO3的浓度,进而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的浓度,进而维持酸碱平衡起重要作用。作用。泌泌NH3与泌与泌H+相互促进。相互促进。4 4、其它物质的排泄、其它物质的排泄肌酐、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酚红、肌酐、对氨基马尿酸、青霉素、酚红、大部分利尿药都能由肾小管
29、排泄。大部分利尿药都能由肾小管排泄。尿液渗透压尿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300mOsm/kgH2O)浓缩尿浓缩尿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尿的颜色尿的颜色:淡黄淡黄尿的尿的pH:5.0-7.0 素食呈碱性素食呈碱性成分成分血浆(血浆(g%)原尿原尿(g%)终尿终尿(g%)水水90-939995-97蛋白质蛋白质7-9微量微量-葡萄糖葡萄糖0.10.1-尿素尿素0.030.032尿酸尿酸0.0020.0020.05肌酐肌酐0.0010.0010.15氯化物氯化物0.370.370.6钠钠0.320.320.35钾钾0.020.020.15氨氨0.00010.00010.14第六节 尿的排放一、基
30、本性质二、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 尿量尿量(500ml)膀胱内压膀胱内压(10cmH2O)膀胱壁压膀胱壁压力感受器力感受器 盆盆N传传入冲动入冲动 脊髓排尿中枢脊髓排尿中枢 (腰骶部腰骶部)大脑皮层排尿中枢大脑皮层排尿中枢盆盆N传出冲动传出冲动 (副交感副交感N)腹下腹下N传出冲动传出冲动 (交感交感N)阴部阴部N传出冲动传出冲动 (躯体躯体N)膀胱逼尿肌收缩膀胱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舒张内括约肌舒张外括约肌舒张外括约肌舒张排尿排尿(+)(+)()(+)(+)三、排尿反射膀胱内尿量很少膀胱内尿量很少 (10余余ml)排尿反射排尿反射排尿次数排尿次数(尿频尿频)膀胱炎症膀胱炎症(充血充血 水肿水肿)刺激刺激膀胱壁膀胱壁膀胱壁膀胱壁敏感性敏感性 腰骶部脊髓受损腰骶部脊髓受损低位中枢功能障碍低位中枢功能障碍反射活动反射活动 膀胱中尿液不能排出膀胱中尿液不能排出尿潴留尿潴留Lin W et al.Am J Pathol.2011;178(3):1233-44 脊髓受损脊髓受损(截瘫截瘫)低位中枢与高位中枢失去功能联系低位中枢与高位中枢失去功能联系排尿失控排尿失控(尿失禁尿失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