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之乡土本色教学目标1.把握乡土本色的主要内容,理解核心概念和核心观点,理清文章思路。2.尝试运用“五步六法”阅读本篇内容,掌握阅读学术著作的基本方法。3.能运用文中的观点解释现实生活和文学现象。任务一 任务一:与名人话“乡土”。读名人笔下的“乡土”,谈谈你的感受。1.陈忠实: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这是斑鸠。虽然久违这种鸟叫声,却不陌生,第一声入耳,我便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竟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2、显然是雄斑鸠在向雌斑鸠求爱,颇为绅士,像西方男子向所爱的女子鞠躬致礼,咕咕咕的叫声类似“我爱你”的表白。这是我回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看见的情景。一个始料不及的美妙的早晨。与名人话“乡土”。2.鲁迅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汽中扑面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声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3.莫言十五年前,当我作为一个地
3、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贫瘠的土地上辛勤劳动时,我对那块土地充满了仇恨。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我的生命,我们面朝黑土背朝天,付出的是那么多,得到的是那么少。所以,当我坐上运兵的卡车,当那些与我一起入伍的小伙子们流着眼泪与送行者告别时,我连头也没回。我有鸟飞出笼子的感觉。我觉得那儿已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留恋了。4.贾平凹你生在那里,其实你的一半就死在那里,所以故乡也叫血地。5.叶圣陶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就萦系着不能割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
4、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么?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系着罢了。若无所牵系,更何所恋念?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系,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所恋在哪里,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了。任务一:“乡土”常识知多少?任务二:与作者话“本色”。1、略读文段,圈划关键词句,总结段意。第1段开宗明义,概括性地提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这一观点。第2段分析了乡土的“土”基本意义是指“泥土”,指出乡土社会“土性”的第一个特点:人与土地不可分割。第3段举例论证泥土对于农业文明国家的重要性。第4段对比农业、游牧业和工业在土地对人的束缚上的力度,强调农业不流动性的成因和特点。1、略读文段,
5、圈划关键词句,总结段意。第5段论述了乡土社会“土性”的第二个特点:农民粘着土地,不变动。第6段说明虽然农民粘着土地,但个别时期有一些人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但这样的开辟仍以土地为中心。第7段为过渡段,由不流动的社会特性引出“村落”的概念。第8段指出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特点。1、略读文段,圈划关键词句,总结段意。第9段从四个方面解释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第10段作者提出“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的观点,并阐释乡土社会“地方性”这一概念内涵。第11段进一步解释上文的“地方性”,并提出乡土社会“土性”的第三个特点:熟人社会。第12段指出社会的两种形态,并说明中国的乡土社会是
6、一种礼俗社会。1、略读文段,圈划关键词句,总结段意。第13段进一步论述熟人社会。作者引用论语中的句子,解释说明中国乡土社会是一个由熟人组成的礼俗社会,社会成员学习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以达到在社会中“从心所欲不逾规矩”的自由。第14段段深入论证熟人社会。在礼俗社会中,因为人与人之间互相熟悉,所以人际间的交往规范就是社会约定俗称的“礼俗”。1、略读文段,圈划关键词句,总结段意。第15段段呼应了“土气”,并描述了乡土社会中“熟悉”所达到的程度。第16段论述熟人社会的内涵,指出经验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第17段阐述了乡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复杂的思想情感:一方面,眷恋者乡土社会;另
7、一方面,又理性地明白乡土社会终究要被现代社会代替。2.略读文章,圈画关键字词、句子,辨析重要概念并做批注。乡土性:土即泥土,乡土性,指的的是乡下人离不了泥土,靠种地谋生而带来的社会属性。孤立和隔膜:村子与村子之间,因为黏在土地上,人们缺乏流动,因此每个村子就是一个小集团,不太需要和外界的沟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熟人社会:指在人口、文化稳定的聚居地,人与人自出生即熟悉并长期共同生活的社会。2.略读文章,圈画关键字词、句子,辨析重要概念并做批注。乡土社会: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乡土社会从对彼此的熟悉中得到信任,是来源一种规矩。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
8、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礼俗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是“有机的团结”。法理社会:一种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是“机械的团结”。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追因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他们不被视为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血缘和地缘P136方言,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方言,是我们对乡土的依恋,是最真实的乡土本色。乡土本色任务一:“乡土”常识知多少?任务三:与同伴话“中国”。1.出示材
9、料一: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土壤样本返回地球,不少网友就关心起一个重大问题了月球土壤能不能种菜?对此,专家指出,月壤不含任何有机养分,而且非常干燥,不能种菜。请结合乡土本色中的内容解释材料中网友为何关注这个问题?种地是中国人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泥土生存的人最能明白泥土的可贵;种地的习惯一直刻在中国人的基因里,无论是到牧区,还是到西伯利亚,甚至飞上月球,中国人都关注着月壤能否种地的问题;中华民族与泥土难以分开,从体力长出过光荣的历史,也受到土地的束缚,即使飞上天,夜依旧关注月壤的“种地”功能。材料二:有观点认为,根据涂尔干的理论,“机械团结”是指民间文化受合意和传统社
10、会角色的约束,它强调社会身份的不变性,即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长期不变且稳定的,如同机械内部工作的零件。而“有机团结”是指现代社会秩序受文化上协商的社会联系的约束,其特征是专业化与劳动分工。那么,农村作为礼俗社会更像机械团结,城市作为法理社会也更像有机团结。请思考: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中,是否把“有机团结”和“机械团结”用反了?请谈谈你的批判性阅读体会。示例一:用反了。费孝通把“有机团结”等同于礼俗社会,“机械团结”等同于法理社会。根据涂尔干的理论,“机械团结”是指民间文化受合意和传统社会角色的约束。在这里,“机械”是形象化的比喻,以机械比喻来指代民间文化,而非现代化工业社会。而“有机团结”指的
11、是,现代社会秩序受文化上协商的社会联系的约束,其特征是专业化与劳动分工。材料三: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那医生的门前,挂着很大的招牌,那招牌上画着特别大的有量米的斗那么大的一排牙齿。所以那牙医生,挂了两三年招牌,到那里去拔牙的却是寥寥无几。后来那女医生没有办法,大概是生活没法维持,她兼做了收生婆。后来为了维持生计兼做了收生婆。(萧红呼兰河传)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乡土社会的信任和信用都是建立在“熟悉”的基础上,而这个牙医是个“洋医生”,她对于呼兰河这样的乡土小城的人们来说是陌生的,因而人们无法对她产生信任,即便是大大的广告也无法建立起她在这个小城的信用。任务一:“乡土”常识知多少?任务四结语 经典分享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赖以表达的字符。也正是对土地的眷恋和心有所属,他的文字才能从容不迫和富有个性。作业 1.推荐阅读:费孝通自述最后的士绅:我的家族往事2.通读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