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94220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儒家倫理的新發展:中篇 陳亦竺 林書安負責許雅棠修補一 新儒家的興起與禪宗的影響新儒家的興起新儒家的興起n新儒家(Neo-Confucianism)興起背景:1.唐代 佛教佛教是當時中國思想和信仰的主流,在一般人的日 常生活中,佔有一席之地。儒學儒學與中國人的日常生活脫節,淪為南北朝以來繁 瑣的章句之學的延續 儒學傳,禮樂成為虛名 新唐書。2.韓愈、李翱韓愈、李翱為倡導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其欲樹立 人倫日用的儒學,想要使儒學能重新全面 地指導中國人的社會生活。新儒教的濫觴新儒教的濫觴 和韓愈思想與禪宗的交融和韓愈思想與禪宗的交融n韓愈原道:夫所謂先王之教者,何也?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由是

2、而之焉之謂道,足乎己無待於外之謂德。其文,詩書易春秋;其法,禮樂刑政;其民,士農工賈;其位,君臣父子師友賓主昆弟夫婦;其服,麻絲;其居,宮室;其食,粟米果蔬魚肉:其為道易明,而其為教易行也。1.倡導的是人倫日用的儒學。2.儒家之道無孔不入、無所不包,唯有如此,道才能真正取佛教道教而代之。3.表現儒家的入世轉向,使其成為名符其實的世教n陳寅恪:韓愈直指人倫,掃除章句之繁瑣乃取法於新禪宗 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旨。韓愈以降的新儒家全力排斥佛教,陳氏卻說新儒家是繼承 禪宗的入世精神而發展出來,是否有矛盾?禪宗的入世精神禪宗的入世精神n世間所有森羅萬象,君臣父母,仁義禮信,此即世間法,不壞。是故經文:不

3、壞世法,而入涅盤。若壞世法,即是凡夫。大乘開心顯性頓悟真宗論 1.新禪宗沒有也不會改變對此世的基本態度:否定此世,捨離此世。2.新禪宗對於儒家最重視的人倫世界無法給予正面肯定 3.新禪宗所能達到的極限是不破壞世教而已。新儒教思想與禪宗新儒教思想與禪宗 -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 1n朱熹批評佛教:釋氏論理,其初既偏,反復譬喻,非不廣矣。然畢竟離於正道,去人倫,把世事為幻妄,後來亦自行不得。到得窮處,便說走路,如云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豈非遁辭呼?佛氏本無父母,卻說父母經。新儒家即在新禪宗止步之地,再向前跨越,全幅肯定人倫世事是真實而非虛妄 1.新儒家在終極歸趨的方面和新禪宗截

4、然不同。2.就歷史進程言,新儒家是受到新禪宗入世轉 向的衝擊而激發內在動力。新儒教思想與禪宗新儒教思想與禪宗 -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兩者入世思想的分野 2n韓愈原道劃分儒釋疆界 古之所謂正心而誠意者,將以有為也,今也欲治其心,而外天下國家,滅其天常;子焉而不父其父,臣焉而不君其君,民焉而不事其事。大學新的意義:1.正心、誠意為儒家治天下之根基,也是 佛教的根本重地。2.但是,佛教的治心是為了捨離此世,大學的 治心卻是為入世、經世做準備。新儒家的道統論新儒家的道統論 韓愈入新禪宗之室操其戈而來韓愈入新禪宗之室操其戈而來n新儒家的道統論:個人之間代代相傳的道統 原道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謂道也,

5、非向所謂老與佛之道也。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孔子傳之孟軻。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壇經衣將為信稟代代相傳;法以心傳心,當令自悟。n新禪宗對韓愈的影響淵源:陳寅恪言:韓愈年幼居韶州,新禪宗的發祥地,負值此學說宣傳極盛之時,退之在此學說濃厚的環境中接受感發。則然退之道統之說表面由孟子卒章之言啟發,實則因禪宗教外別傳之說所造成。韓愈師說的背景韓愈師說的背景 及其之於新儒學思想的意義及其之於新儒學思想的意義n唐代儒家師道衰微的背景:柳宗元師友箴 序今之世,為人師者眾笑之。舉世不師,故道益離。唐代只有章句之師無傳道之師,師為社會所鄙視。即便上層社會重

6、視的師生關係,也是科舉制度下座主與門生的關係,並非儒家之道。n韓愈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韓愈師說精神取法禪宗韓愈師說精神取法禪宗n師與道合而為一的傳道之師;新禪宗以心傳心。n韓愈反覆強調傳道、解惑;達摩偈語: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n無貴無賤;慧能是不識字的領南獦獠,得道後卻能得 到士庶的禮敬。無長無

7、少;印宗和尚年長慧能十歲,卻稱其師。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皆淵源於禪宗。n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見過於師,方堪傳授。、智慧過師。n受到新禪宗的刺激,新儒家為重立師道尊嚴,開拓了道路。新禪宗對宋代新儒家新禪宗對宋代新儒家 傳道方式的影響傳道方式的影響n百丈清規n宋代書院的規制與百丈的叢林制度有關:程明道公開表示他對禪林制度的傾服和欲仿效之意。明道先生嘗至禪寺,方飯,見趨進揖遜之盛,歎曰:三代 威儀,盡在是矣。南宋朱熹與陸九淵以書院為新儒學的根據地。陸子壽嘗言:古教小子弟,自能言能食,即有教,以至灑掃應對之類,皆有所習,故長大則易語。今自小即教做對,稍大即教作虛誕之文,皆壞其性質。某當思欲做

8、一小規,使人自小教之便有法,如此亦須有益。先生曰:只做襌苑清規樣做亦好。襌苑清規是北宋末盧宗頤,根據百仗原意重撰。朱子對此書曾詳加研究,朱、陸此南宋新儒家的兩大宗派,儒門學規就以 襌苑清規為範本。佛教入世轉向與新儒家的相通。二二、天理世界的建立天理世界的建立 -新儒家的彼世新儒家的彼世禪宗的心性功夫與儒家困境禪宗的心性功夫與儒家困境(一一)n在韓愈的時代,禪宗以心性功夫見長,求心見性提供俗世士大夫精神上最後歸宿之地,即安身立命。n新儒家要想從佛教手上奪回久已失去的精神陣地,就要發展一套自己的心性論。n李翱為新儒家的心性論開先河:企圖以中庸、易傳為根據,有復性書三篇,然其論點仍不能盡脫佛教影響。

9、新儒家的心性論要至宋代才臻成熟。n自南北朝以來,佛教徒以及一般士大夫幾乎都認定儒家只有此岸而無彼岸。以宋儒語言表示,即有用而無體,有事而無理。禪宗的心性功夫與儒家困境禪宗的心性功夫與儒家困境(二二)n孤山智圓和尚,宋代天台宗山名僧,自號中庸子,佛教為體儒學為用的兩分論:以修身、齊家、治國歸之於儒,獨以修心屬之於佛教。n智圓中庸子傳說:儒者飾身之教,故謂之外典也;釋者修心之教,故謂之內典也。蚩蚩生民,豈越於身心哉?儒乎?釋乎?豈共為表裏呼?世有滯於釋氏者往往以儒為戲。啟知夫非仲尼之教則國無以治,家無以寧,身無以安,釋氏之道何由而行哉?n從三界唯一心的觀點來說,儒家世界是虛妄的,是由一心而造,而唯

10、一真實的心卻落在佛教手中。此即宋代新儒家不得不努力建立自己的彼岸的基本原因。心性論的儒釋疆界心性論的儒釋疆界(一一)n新禪宗對新儒教最大影響不在此岸在於彼岸n佛教內部對心眾說紛紜,但都是歸於空寂的,因為佛教最後目的是捨此岸而登彼岸。新儒家的的彼岸一定要不同於佛教,必須是實有而非空寂,否則無從肯定此岸。n朱子:儒釋言性異處只是釋言空、儒言實,釋言無、儒言有。吾儒言雖虛而理則實;則釋氏則一向歸空寂了。所以新儒家最後建立的彼岸必然是理或形而上的世界。心性論的儒釋疆界心性論的儒釋疆界(二二)n程伊川:天地是理,聖人循而行之,所謂道也。聖人本天,釋氏本心。儒家不能採佛教立場把客觀世界完全看作由無明所生,

11、理上添一個天字即為保證世界為客觀實有而設。n程明道說: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禪宗和尚也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1.天地萬物必須是實有的,因為仁者是經世的儒 家,否則即滑入出世的禪師了。2.宋明新儒家對理的解釋皆無法丟開天。n契嵩批評韓愈:徒守人倫之近事,而不見乎人生之遠理,豈暗內而循外歟?宋代新儒家的理論建構便以展示人生之遠理為中心任務,以破 佛教為體,儒學為用之說。心性論的儒釋疆界心性論的儒釋疆界(三三)程朱與陸王學派程朱與陸王學派n陸王學派:主張心即理 將價值之源收歸於心,但不能真將理 與天切斷。上承孟子四端之心仍是天之所以與我者。陽明常說良知即天理或天理之良知,天的意義較為空靈。

12、n程朱學派:主張性即理 在天為氣者,在人為心;在天為理者,在人為性天是價值之源。n兩派皆欲建立一超越的理的世界,以取代新禪宗之道。其具體結果之一則是釋氏本心,聖人本天的判劃。天理是超越而又有用的世界,它為儒家的 人倫近事提供形而上的保證。n新禪宗窮極心的目的,是為捨此岸登彼岸。n新儒家因新禪宗的挑戰全面發展自己的天理世界:新儒家天理世界的建立新儒家天理世界的建立 -天理及人欲之間的緊張天理及人欲之間的緊張n儒家的此世確實以人間世為其主要內容,對自然界則較傾向去適應。但是儒家對 此世絕非僅止於適應,而是依據他們所持的道或理,採取積極改造的態度,目的在使此世從無道變有道,無理到有理。n因著儒家積極

13、改造的態度,天理及人欲之間的緊張在新儒家的倫理中才特別顯得嚴重。n聖賢千言萬語只是教人明天理、滅人欲。n何為天理人欲?問:飲食之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正當的生命慾望是天理(人欲中自有天理);過份的慾望稱作人欲私慾(壞的,應被消滅的)。n朱子說:人只有箇天理人欲。此勝則彼退,彼勝則此退,無中立不進退之理。凡人不進便退也。朱子把天理和人欲(私慾)的關係描寫成一種長期拉鋸的戰爭。新儒家彼世新儒家彼世、此世觀念此世觀念 的脫胎與再造的脫胎與再造n新儒家彼世與此世觀念的發展,能夠成為宋明理學的特殊型態,則是和佛教轉向的新禪宗分不開的。n形式上,新儒家借鏡佛教建立自

14、己的理世界和事世界。n實質上,新儒家是從內部根本的改造了佛教的兩個世界(彼岸及此岸):把佛教的空幻化為儒家的實有。1.此世:新儒家是理氣(天理與人欲)不相離、但理弱氣強的存有。佛教是由心的負面(無明)所生。2.彼世:新儒家不若佛教最後歸於空寂的心體,而是本於天的實體。3.方向:新儒家的彼世面對此世,與此世不相隔絕。佛教的彼世背離此世。n由於上述新儒家的兩個世界關係如此,才發展出一種積極入世作事的精神。三、敬貫動靜三、敬貫動靜-入世作事的精神修養入世作事的精神修養朱子謂敬貫動靜n新儒家進一步將理世界與事世界隔閡打通,落到修養論層次的敬字頭上。n敬不限於存心養性之上,亦是成就此世之事的精神憑藉。二

15、程語錄:君子之遇事,無巨細,一於敬而已。簡細故以自崇,非敬也;飾私智以為奇,非敬也。要之無敢慢而已。語曰:居處恭,執事敬,雖之夷狄,不可棄也。然則執事敬者,固為仁之端也。推是心而成之,則篤恭而天下平矣。n朱子說:二先生所論敬字,須該貫動靜看方得。夫方其無事而存主不懈者,固敬也;及其應物而酬酢不亂者,亦敬也。故曰毋不敬、儼若思,又曰事思敬、執事敬。豈必以攝心坐禪而謂之敬哉!敬成為入世作事的行動原則。n又朱子說:敬不是萬事休置之謂,只是隨事專一,謹畏不放逸耳。敬在入世活動中為一種全神貫注的心理狀態。後事中國社會強調的敬業精神由此而來,此為新儒家倫理中的天職觀念。新儒家倫理(勤勞)與 入世作事的精神

16、修養n張載論勤學:學須以三年為期。至三年,事大綱慣熟。學者又須以自朝及晝至夜為三節,積累功夫。更有勤學,則於時又以為限。不只是泛論勤學,而是具體指示學者要將一天分為三節,不間斷地積累功夫。朱子亦如是說,分早間、午間、晚間做工夫積累。n蘇頌說:人生在動,勤則不匱。戶樞不蠹,流水不腐,此其理也。擴大勤的範圍,使其成為整個人生的基礎,從勤則不匱來看,不限於勤學,而包括士、農、工、商各階層。n新儒家對勤勞實有更深刻之體認。新儒家倫理(惜時)與 入世作事的精神修養n石介嘗以愛日勉諸生曰:白日如奔驥,少年不足恃。汲汲身未立,忽焉老將至。子誠念及此,則晝何暇乎食,夜何暇乎寐。n朱子:光陰易過,一日減一日,一

17、歲無一歲。只見老大,忽然死著。思量來這是甚則?劇恁地悠悠過了。新儒家把浪費時間看成人生最大的罪過,其中朱子亦反對閒,尤反對懶。他說:某平生不會懶,雖甚病,然亦一心欲向前。做事自是懶不得。今人所以懶,未必是真箇怯弱。自事先有畏事之心,纔見一事,便料其難而不為。(一日不作,一日不食)n范仲淹:吾遇夜就寢,即自計一日食飲奉養之費,及所為之事。果自奉之費及所為之事相稱,則鼾鼻熟寐;或不然則終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稱之者。n朱子:在世間喫了飯後,全部做得些子事,無道理。n新儒家的倫理是針對一切人而發的,欲將此種倫理推廣到全社會去,此些倫理對後世產生莫大的影響。新儒家倫理與 入世作事的精神修養n新儒家的

18、心性修養不是為了個人的解脫,而是為自任以天下之重(朱子語)做精神的準備。n范仲淹與朱子的做事非就生產勞動,指所做的是對全社會有益之事,且取予相稱,則接受奉養可無愧。n由倫理貫串(勤勞、惜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其中,入世做事並不是消極的、不得已的應付或適應此世。相反地,做事伴隨主敬-認真把事做好,呈現是一種積極的、動態的入世用世精神。新儒家倫理與 喀爾文教派(清教徒)的異同n韋伯強調的清教倫理中的要項,諸如不可浪費光陰,不可說閑話、問閑事,不可懶惰,要夙興夜寐等等,與新儒家的社會倫理若合符節。n新儒家重視此世的成就,但不以事的成敗為判斷理之有無的標準。反觀清教徒的選民前定論則流於以事業的成功為

19、德的表徵四、以天下為己任四、以天下為己任 -新儒家的入世苦行新儒家的入世苦行從北宋的士大夫以天下為己任開始(朱子語)n朱子論范仲淹: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時便以天下為己任,無一事不理會過。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許多事業。獨以范仲淹振作士大夫之功為多。n歐陽修撰范公神道碑:公少有大節慨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n新儒家以先覺自居,其社會身分是士(士如果作了官便是士大夫)。n宋代新儒家中范仲淹是最先標舉先覺精神的人,提出了一新的士的規範。n萊特(Arthur F.Wright)曾提出一有趣見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來自大乘佛教的菩薩行。先憂後樂便是菩

20、薩行的俗世翻版,先後之說與之精神相近。宋代新儒家的特殊精神面貌n為什麼會單單出現在宋代?n外在因素 社會變遷,尤以中古門第的崩潰為最重要的關鍵。n內在因素 古代儒家思想的再發現,ex: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和東漢士大夫以天下風教是非為己任的精神對宋代的新儒家有心的啟發。n佛教的入世轉向。新禪宗與宋代新儒家風貌的關係n王安石的抱負n惠洪冷齋夜話:朱世英言:予昔從文公定林數夕,聞所未聞。曰:成周三代之際聖人多生吾儒中,兩漢以下聖人多生佛中。此不易之論也。又曰:吾止以雪峯一句語作宰相。世英曰:願聞雪峯之語。公曰:這老子嘗為眾生作什麼?n王安石明白承認他肯出任宰相是受了新禪宗的精神感召,嘗為眾生作

21、什麼為菩薩行的精神。n王安石的此一思想亦可在他的詩詞中或印證,ex:題半山赤壁二首之二的末兩句云:眾生不異佛,佛即是眾生。望江南歸依三寶讚第一首曰:歸依眾,梵行四威儀。願我遍遊諸佛土,十方賢聖不相離。永滅世間癡。新禪宗對新儒家的影響n范仲淹和王安石是北宋新儒家的典範人物,他們都間接或直接地受到佛教入世轉向的激動。來源不只大乘菩薩行的一般影響,而是新禪宗對菩薩行的入世化。n宋代的新禪宗有極大的影響力,且比唐代更入世了。北宋禪師契嵩和南宋大慧宗杲甚已更進一步肯定事父事君。n至宋代,新禪宗和新儒家已二流匯合,以入世苦行的精神而言,已愈來愈不容易清楚地劃分界線。南宋新儒家則推新儒家倫理於民間n宋代的新

22、儒家已不復出自門第貴族,他們的天下和眾生是指社會上所有的人而言,包括士、農、工、商四民。士仍是四民之首,但像南北朝以來士庶區別,國之章也已不存在。n從新儒家的理論說,四民只代表職業上的分化,不足以表示道德品質的高下。以天民之先覺自居的新儒家對於四民中之未覺者是一視同仁的。n新儒家立教須以四民為對象,即所有的人,是和佛教的挑戰有關。由於佛教在中國社會是無孔不入的,朱子說:佛氏乃為逋逃淵藪。今看何等人,不問大人、小兒、官員、村人、商賈、男子、婦人,皆得入其門。最無狀是見婦人便與之對談。如杲老與中貴、權要及士大夫皆好。湯思退與張魏公如水火,杲老與湯、張皆好。又云:杲老乃是禪家之俠。新儒家倫理的普遍性

23、 重建社會秩序(經世)n程、朱以大學為初學入得之門,用意是要首先確定革新世界的規模。因為大學從格致誠正一直到修齊治平,對天下之事無一件放過。朱子曰:新者,革其舊之謂也。n新儒家的經世與喀爾文教派重建神聖社羣的積極精神相近。n新儒家的經世在北宋表現為政治改革,南宋以後則日益轉向教化,尤以創建書院和社會講學為其顯著的特色。由此轉變,新儒家倫理才逐漸深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而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五五、朱陸異同朱陸異同 -新儒家分化的社會意義新儒家分化的社會意義 前言前言n新儒家各派經世理想是一致的:都想在此世全面的建造一個儒家的文化秩序。同樣以天民之先覺自居,把覺後覺看做當人不讓的使命。n進行覺後覺的

24、具體程序,各家存在嚴重的分歧。但是從分歧中卻促成儒學通俗化的結果。n以下以朱子與陸象山主張之異同來分析。朱子與陸象山的差異朱子與陸象山的差異 家庭背景和社會經驗家庭背景和社會經驗n陸象山 商家出身家素貧,無田業,自先世為藥肆以養生。吾家合族而食,每輪差子弟掌庫,某適當其職,所學大進。學問不完全從書本得來。n陸派缺乏社會組織支持,難以大行其道,直至明代王陽明,此派才能與程朱派分庭抗禮,甚至威脅程朱正統地位。n朱子 出身於士大夫家庭n 曰:只經營衣食亦無甚 害。陸家亦作舖買賣。流露他對以利存心的戒懼心理。n南宋是士階層居領導地位的社會,而程朱一派在士階層求發展,成為新儒家的正統。朱陸異同朱陸異同

25、朱子朱子 覺後覺的方式覺後覺的方式n士為施教的直接對象。朱子的直接聽眾是從士到大臣以至皇帝的 上層社會。然後透過他們去教化三民。n讀書窮理為朱子傳習儒教的基本教法。蓋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窮理之要必在於讀書,讀書之法莫貴於循序而致精,而致精之本又再於居敬而持志,此不易之理也。朱文公文集 他的理欲之辯、義利之辯和讀書以窮理的方法只能對士及士以上的人說,也只有他們有能力了解。對於不識字的人便是毫無意義的。朱陸異同朱陸異同 -陸象山陸象山 覺後覺的方式覺後覺的方式 1n對士也對一般民眾立教,但注意力還是集中在士的身上。惟陸象山會經常直接向社會大眾傳教。n兩次著名的公開演講:1.應朱子之請,在白鹿洞書院

26、對士訊誡,講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2.在群眾大會上的講話,對象除官員、士人與吏卒,還有百姓五六百人。主講自求多福。這場演講透露其主要哲學理論,要人復其本心。若其心正、其事善,雖不曾識字亦自有讀書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雖多讀書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耳!象山先生全集 他內心感到士大夫儒者視農圃間人不能無愧。同馬丁路德深信一個不識字的農民遠比神學博士更能認識上帝。朱陸異同朱陸異同 -陸象山陸象山 覺後覺的方式覺後覺的方式 2陸象山的講學特色n面對社會大眾,進行易簡之教 時鄉曲老亦俯首聽誨。每詣成邑,環座率二三百人,至不能容膝寺觀。縣官為設講習於學宮,貴賤老少溢塞途巷。從游之盛,未見有此!。

27、象山先生全集n講學以真摯動人的情感取代理性思辯 說得來痛快,至有流涕者。元晦深感動,天氣微冷而汗出揮扇。有感於中,或為之泣。吾之與人言,多就血脈上感動他。故人之聽之者易。以傳教方式講學與朱子讀書窮理形成鮮明對比,其真實性已在群眾的情感反應上獲得無數次的證驗,非朱子先博後約的理智取向所能撼動。n陸象山強調只要人信得及先立其大者便已優入聖域。多讀書不丹無用,反增罪惡。批朱子學不見道,枉費精神。到了明代到了明代,王陽明新儒家倫理則王陽明新儒家倫理則更貼近一般人民更貼近一般人民n致良知教 1.簡易直接為其特色。2.其思想非承襲陸發展而來,思想中良知二字是從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論實習奮鬥而得。二十一歲格竹子

28、失敗,嘆聖賢是做不得的,無他大力量去格物。三十七歲由格物致知而頓悟始知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3.致良知之說也是要繼續儒家未竟的經世大業王陽明時代王陽明時代 儒家倫理的新傾向儒家倫理的新傾向 n王陽明以士大夫背景,受時代影響,同時要以四民(士農工商)為立教對象。他說:你們讓一個聖人去與人講學,人見聖人來,都怕走了,如何講的行?須做得箇愚夫愚婦,方可與人講學。傳習錄 故講學他提倡簡易直接。他又說:我這裏言格物,自童子以至聖人皆是此等工夫。但聖人格物,便更熟得些子,不消費力。如此格物,雖賣柴人亦是做得。雖公卿大夫,以致天子,皆是如此做。n明代致良知教風靡天下的原因:既滿足士階層

29、談本體、說工夫學問上的要求,也適合了社會大眾的精神需要。王陽明新儒家倫理的成果王陽明新儒家倫理的成果n秦州學派創始人王艮,初為灶丁,後又從父經商。經商之人能在儒學中別樹一幟,前所未有(陸象山本人並未經商)。而其門下的儒生有樵夫、陶匠、田夫。說明王陽明以來新儒家倫理已深入民間,不再為士階層所專有。n以化俗為任,隨機指點農工商賈,從之遊者千餘。秋成農隙,則聚徒談學。一村畢,又之一村。以農工商賈為基本聽眾的大規模佈道,歸功於王陽明良知說簡易直接的教法,通俗化和社會化的處理,因而打破朱子讀書明理之教與一般大眾產生的隔閡。表示儒家入世承當的倫理已非士階層所獨有,而已普及於社會大眾。n余謂紫陽(指朱熹)之學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陽明之學所以教天下之小人。良心者,良心之謂也。雖愚不肖、不能讀書之人,有以感發之,無不動者。陽明之學提供通俗化的一面,直接通向社會大眾。新儒家的倫理也因為陽明學的出現走完社會化的歷程。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王阳明新儒家伦理的成果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