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197043 上传时间:2023-02-1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期中考试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主要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内容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一章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二章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三章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章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五章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六章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七章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社会主义改革和

2、对外开放 第八章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九章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十章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十四章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中国

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特征特征:1.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经济决策权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决定

4、整个国家计划决定整个经济运行经济运行;2.企业是生产的基本单位企业是生产的基本单位,但不作为独立的但不作为独立的经济利益主体而存在经济利益主体而存在.没有经营自主权没有经营自主权,其其经营活动按照国家计划来进行经营活动按照国家计划来进行.3.市场对经济活动不起调节作用市场对经济活动不起调节作用,计划价格计划价格包括所有的商品包括所有的商品.71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依据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一是当时的国情决定的。随着国民经一是当时的国情决定的。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我们面临着全面进行社会主济的恢复,我们面临着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

5、百废待兴。但义经济建设的艰巨任务,百废待兴。但当时的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要进行当时的国民经济实力极其薄弱,要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有集中全国的力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只有集中全国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行高度集中的量,而要做到这一点,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则是基本的体制保证。计划经济体制则是基本的体制保证。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8 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实行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必然选择指导下的必然选择一、中国社会

6、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9苏联体制的示范效应 三是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三是苏联的实践对我们产生的示范性的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范性的影响。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苏联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仿效苏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使我们仿效苏联的体制具有现实合理性。联的体制具有现实合理性。因此,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进行全面经济建设的因此,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们在进行全面经济建设的时候,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时候,建立高度集

7、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就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0 2、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以后,在经济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以后,在经济建设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我国整个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们快速地展开了工业化建设,成我们快速地展开了工业化建设,成功地进行了功地进行了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8、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系,我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了重要的基础。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11发挥作用的原因发挥作用的原因(1)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2)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123、问题与弊端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一是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一是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二是计划难以解决利益矛盾。二是计划难以解决利益矛盾。三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三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发挥作用。高度

9、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弊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弊端:13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如何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对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体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4.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在理论上,以毛泽东的在理论上,以毛泽东的论十论十大关系大关系为代表为代表,就是当时对建就是当时对建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体制所立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体制所做的理论探索。做的理论探索。在实践上,探索了减少国家的在实践上,探索了减少国家的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更多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范围,更

10、多地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来办事的改革。要求来办事的改革。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总起来说,改革开放前,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路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应该走怎样的道路这一重大的理论问题。14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建设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5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16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对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要求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新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进行新的理论思

12、考。邓小平同志最先从理的理论思考。邓小平同志最先从理论上思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论上思考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在关系。在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选中,从最中,从最早的早的1979年到年到1992年,有年,有9个地方论个地方论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述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在这期间,我们党对这一问题题。在这期间,我们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的认识也不断深化。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17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十一届六中全会: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3、十二届六中全会;计划和市场的作用应该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820世纪90年代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了计经济活动调节的比重已经超过了计划的比重,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划的比重,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实践的发展使人们对市日益提高,实践的发展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观念场经济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在观念上不再排斥市场经济。上不再排斥市场经济。邓小平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

14、关系形成了比邓小平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考,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较完整的理论。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年在南方谈话中对这一问题做出了精辟的论述:19 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制度属性的传统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属性的传统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创新。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创新。“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是社会

15、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02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经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都是经济手段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也有自身的

16、不足和缺陷。(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起来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1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21 1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7、同发展。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232 2分配制度分配制度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分配制度上,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式并存。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243 3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人民的利益为出发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段的长处。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

18、经济体制的探索25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在市场经济前面加上社会主义四个字,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会主义四个字,这不是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不是要改变市场经度的结合,不是要改变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而济的一般规律和运行机制,而是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社是要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会主义的特征,这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所在。经济的区别所在。26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

19、索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7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28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

20、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91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按照传统观点的认识,非公有制按照传统观点的认识,非公有制经济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经济是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度的构成内容的。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实践中我们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下,实践中我们把非公有制经济排斥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作为

21、要被消灭的现象。外,作为要被消灭的现象。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显示的两条清晰的思路: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显示的两条清晰的思路:p一是减少计划的成分,逐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一是减少计划的成分,逐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中起基础性作用。p二是改变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二是改变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经济。党的十五大,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把公有制为党的十五大,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

22、义发展的实践证明,追求所有制结构的纯而又纯,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证明,追求所有制结构的纯而又纯,是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的,其结果是阻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实际的,其结果是阻 碍了生产力发展。碍了生产力发展。312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离开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离开这一点,就不是社会主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把握。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性质的把握。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

23、多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这一点,就脱离初级阶段的实种所有制经济,离开这一点,就脱离初级阶段的实际。这是对初级阶段的实际的把握。际。这是对初级阶段的实际的把握。第三,一切符合于第三,一切符合于“三个有利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服务。32把握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要点把握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

24、体体现,是我济制度之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们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把它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义性质的,就把它排除在基本经济制度之外。33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

25、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41 1正确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公有制经济正确理解和认识什么是公有制经济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一是公有制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一是公有制必须是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是平等的;二是对在生产资料占有上是平等的;二是对生产资料支配岁取得的收益必须服从生产资料支配岁取得的收益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他们的共同需要,也就是说,和服务于他们的

26、共同需要,也就是说,收益必须是共同占有收益必须是共同占有.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52 2对主体地位的认识对主体地位的认识 一一.要有量的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在要有量的优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在数量上占优势,这里的公有资产既包括国有经济和数量上占优势,这里的公有资产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资产。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资产。二二.是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对整个经济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三三.公有制经济以股份制作为主要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经济以股份制作为主要的实现形

27、式.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36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371 1对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认识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确立是在非公有制经济法律地位的确立是在1988年,年,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对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对宪

28、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82 2对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地位的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经济地位的认识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党的十五大对私营经济做出了新的经党的十五大对私营经济做出了新的经济定位: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济定位: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9、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构成内容。这一定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构成内容。这一定位从理论上解决了私营经济发展的两个位从理论上解决了私营经济发展的两个重大问题。其一,把私营经济从社会主重大问题。其一,把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外纳入到了制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外纳入到了制度内。其二,把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度内。其二,把私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393 3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在政治地位上的认识对非公有制经济业主在政治地位上的认识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六大报告指出:十六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变革在社会变

30、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者。”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0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p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它们依法经另一方面要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引导

31、它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营、照章纳税、诚实守信、保障职工合法权益。要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健康发展。p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一方面要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为非公有制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从而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

32、好的环境。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1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二、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三、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2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

33、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3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41 1如何认识按劳分配如何认识按劳分配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存在按劳中,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不存在按劳分配的问题。分配的问题。二是按劳分配的客观性在于所二是按劳分配的客观性在于所有制、生

34、产力、人们的思想认识水有制、生产力、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决定的,在这些既定的条件下,平决定的,在这些既定的条件下,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三是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按劳分配的三是要充分认识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特点,现阶段的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按劳分配有很大的不同,具所设想按劳分配有很大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5p第一,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第一,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社.(分配分配的范围不同的范围不同)p第二,按劳分配的第二,按劳分配的“劳劳”是被市场承认的劳动量,是被市场承认的劳

35、动量,而不是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而不是劳动者实际付出的劳动量。(衡量的标准不衡量的标准不同同)p第三,按劳分配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而不第三,按劳分配是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而不是实物形式。是实物形式。(分配的形式不同分配的形式不同)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62 2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问题如何认识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问题 u主要形式是联系基本经济制主要形式是联系基本经济制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在社会范度来认识这一问题,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是基本的分配围内,按劳分配是基本的分配方式,是大多数人取得收入的方式,是大多数人取得收入的主要形式。主要形式

36、。u主要来源是联系多种收入形主要来源是联系多种收入形式来认识这一问题,在人们的式来认识这一问题,在人们的各种收入中,按劳分配是最主各种收入中,按劳分配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要的收入来源,把握好这样两点:即主要形式和主要来源。把握好这样两点:即主要形式和主要来源。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47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481 1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的客观性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的客观性 二、多

37、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存在的情况,一定有多种在的情况,一定有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这多分配方式的存在,这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才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才能够使多种经济成分不能够使多种经济成分不断地得到发展。断地得到发展。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92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 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是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按生产要素的所有权进行分配。要使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所有要使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把所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必须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必须使他们能够在经济上得到回报。回报。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

38、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03 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 u第一,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第一,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参与分配。u第二,是以劳动以外的生产第二,是以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u第三,是以知识形态的生产第三,是以知识形态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1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

39、保障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21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深化分配制度改革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n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先富先富”与与“共富共富”的关的关系。系。n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第二,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止两极分化。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32 2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1)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安置等内容,也包括一些作为补也包括一些作为补充形式的事业保险和社会互助形充形式的事

40、业保险和社会互助形式。式。(2)社会保险的性质具有三大)社会保险的性质具有三大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不以赢特征:一是强制性,二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三是由政府举办利为目的的,三是由政府举办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54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主要是面临这样两大任务:p一是对城镇来说,主要是进一一是对城镇来说,主要是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步完善养老、医疗、失业等方面的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的覆盖的制度,进一步扩大保障的覆盖面。面。p二是对广大农村来说,主要是二是对广大农村来说,主要是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要逐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问题。当然,这是难度很大,需要有一当

41、然,这是难度很大,需要有一个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个逐步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55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二、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6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

42、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57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二、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统筹区域发展四、统筹区域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积极扩大就业六、积极扩大就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581 1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新型工业化究竟新在哪里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新型工业化就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就是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工业,但更要考虑在工业化过程中如工业,但更要考虑在工业化过程中如何经济其消

43、极的后果。如何提高工业何经济其消极的后果。如何提高工业化本身的效益。所以,新型工业化就化本身的效益。所以,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工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工业的道路。业的道路。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9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的。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

44、国情来看,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发的。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再走传统的工业化道路,既难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使我国的资源、环境无法承受。路,既难以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使我国的资源、环境无法承受。n一是突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工业一是突出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即工业化是和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现代工业化是和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现代工业发展的趋势,强调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发展的趋势,强调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实现二者的互动关系。实现二者的互动关系。n二是突出工业化发展的效益、质量,以及与资二是突出工业化发展的效益、质量,以及与资源

45、、能源、环境的关系,把这作为与传统工业化源、能源、环境的关系,把这作为与传统工业化相区别的重要特征,防止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严重相区别的重要特征,防止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602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着力点是要推进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着力点是要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标是形成以高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全面发展的

46、产业格局。高新技术产业以信息产业为代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以信息产业为代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渗透及带动作用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的渗透及带动作用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基础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动力。基础产业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制造业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本物质条件。制造业处于工业的中心地位,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1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二、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

47、家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四、统筹区域发展四、统筹区域发展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积极扩大就业六、积极扩大就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621 1解决解决“三农三农”问题的新思路问题的新思路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现阶段解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现阶段解决决“三农三农”问题的新思路。问题的新思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艰巨任务是要解决好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艰巨任务是要解决好“三农三

48、农”问题,问题,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是解决好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是解决好“三农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问题的根本途径。63 “三农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低下、农业薄弱、问题的实质是农民收入低下、农业薄弱、农村落后。农村落后。“三农三农”问题之所以成为当前比较突问题之所以成为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历史的原出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农业、农村自身特点的原因,也有市场因,也有农业、农村自身特点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当然还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解决好的原因,当然还有政策方面的原因。解决好“三三农农”问题,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建问题,对于国民经

49、济发展全局,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全面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4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乡风文明、村容整

50、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内涵丰富,要求主。这五句话内涵丰富,要求明确,全面体现了建设社会主明确,全面体现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整体风貌和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整体风貌和美好图景。美好图景。按照这一战略思想,我国党在现阶段解决按照这一战略思想,我国党在现阶段解决“三农三农”问题的基本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就是: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多予少取放活”。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65第四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二、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三、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马克思第八章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