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鉴赏教学的 方法与策略洪晓文课 标我做过什么?装饰艺术,设计“物”,研究表现形式。视觉传达,设计传达方式,研究视觉元素。“欣赏评述”领域是指学生通过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等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还应认知作品的思想内涵、形式与风格特征、相关的历史与社会背景,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造性的劳动,并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对象对象自然美 作品 现象 活动活动观察 描述 分析 (语言 文字 动作)享受享受审美愉悦 认知认知内涵 形式 风格 背景 作者 养成养成审美趣味 欣赏能力一、美术欣赏课教学
2、的特点一、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特点完成一堂美术课程教学,包括五个基本内容:1、分析教材;2、了解学生;3、撰写教案;4、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5、常用的美术教学方法。特点特点:美 育 非高考科目 感性能力培养 趣味体验 自由自由/边缘边缘 体验体验/认知认知 个性个性/养成养成 从认识上来说,艺术方面的知识是非常复杂的。它要求对人的想象力、感觉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要求对象具有关注细微差别关注细微差别的能力,具有在某个课程或主题的创作过程中利用偶然现象利用偶然现象的能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知道何时改变目标改变目标的能力。它是离离规则系统最远规则系统最远的东西。美国学校批评性思维发展的不足很多是由于对主题和
3、创作过程的某些强调,因为主题和创作过程并不能培养人的判断力和其他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艾斯纳:论以修养为基础的要素教育,邢莉译,中国美术教育1991年第6期)需要注意:需要注意:时代背景/内容情感 真实生活/艺术表现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产生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学会欣赏自然美和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初步了解中外美术的优秀成果。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能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做出评价感受并做出评价,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第三,逐步
4、形成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这里遇到的两难:语言永远无法彻底表达经验的丰富性,而经验不进入语言表达就不能成为可交流的经验、有人文意义的经验。只能是自我回味的经验。在与他人的交流、分享中,鉴赏的观点、判断得到表达,审美的愉悦得到更高提升,眼界得到启发开阔。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审美体验,才是具有人文价值、社会意义的审美经验。语言的言说语言的言说=对对经验的价值判断经验的价值判断 经典的语词经典的语词 、案例、案例 +个人的感觉个人的感觉 +言说的情景言说的情景象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亡方,以顾为最。喻之书,则顾陆比之钟张,僧繇比之逸少,
5、俱为古今之独绝。(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特点:人文情感+价值判断 教师学识、眼界 (积累)视觉体验+语言描述 启发观察、辨别、表达 (方法)问题:1、您在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2、提出哪些问题在这里研讨?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二、美术欣赏课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A.A.信息与兴趣信息与兴趣 信息信息设计:设计:“信息的结构不亚于信息本身”。为什么叫“紫禁城”?为什么是金黄色?为什么比较凡尔赛,故宫是个“大院子”?为什么凡尔赛宫以豪华装饰著名?关于课程信息设计的三个原则:1、与学生的身心经验衔接;2、与教材的基本内容衔接;3、与学生的生活环境衔接;学生 教 师 (平等
6、中的首席)教材 环境.比较比较方法案例方法案例(青岛六中杨健老师)(一)横向比较文化背景的比较:东西方的建筑、神像、园林 造型观念的比较:人物、静物、风景 风格流派之间的比较: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艺术家之间的比较:齐白石与潘天寿 (二)、纵向比较不同发展时期的比较: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艺术家不同成长特点的比较:伦伯朗 毕加索(三)、同与异 相同题材的比较:毕加索:格尔尼卡 陈坚: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不同“维纳斯”的比较:相同风格的比较:浪漫主义绘画与雕塑 自由引导人们与 马赛曲 相同画种的比较:写意 工笔 现代与古代 (四)比较教学的层次:一般层次:画种、内容、技法 较高层次:风
7、格、内涵、创造(五)比较教学的形式:作品并列呈现 以课件形式 知识并列呈现 以表格形式 检测并列呈现 以表格形式文化背景文化背景作作 品品媒材媒材形式形式 表现的异同表现的异同中国北宋李嵩花篮图工笔画用线,以固有色渲染变化,对花形进行传神的刻画。意大利16世纪卡拉瓦乔水果篮油画用光、追求形体、色彩、质感与空间感的真实再现。画画 派派作品作品人物身份人物身份环境环境动态与表情动态与表情技法与色彩技法与色彩写实主义米勒拾穗者印象主义雷诺阿红磨坊街的舞会课题:西方静物画与中国花鸟画(东西方文化背景下的相同画种比较)写生的不同内涵:西方静物画:直接以实物为对象的绘画方式对静止形象进行深入 地观察与刻画
8、,展现逼真的视觉效果。(natur morte)中国花鸟画:写物之生意,要传其形似、贵其神似,对花鸟形象的生动感觉和作者审美联想的表达。(梅兰竹菊)构图方法:西方静物画:组合法,有目的的组合摆放 中国花鸟画:析技法。进行立意的组合 表现语言:西方静物画:形 色 光 空间 质感 中国花鸟画:书画同源 墨分五色审美追求:西方静物画:客观之真+理想之美 中国花鸟画:借物抒情+比兴言志.心智心智兴趣兴趣罗恩菲尔德把儿童的绘画发展分为六个阶段:涂鸦期,2-4岁。儿童在肆意涂抹的过程中不断获得动觉经验。前图式期,4-7岁。儿童在观察事物方面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特点,并开始对事物进行象征性描绘,将自己看不到
9、但知道的东西也画出来。图式期,7-9岁。喜欢用几何线条图形表现对象。突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部位,表现出空间感。写实萌芽阶段,9-11岁。转向对事物进行视觉的写实追求。喜欢用色彩进行绘画。拟写实阶段,11、12-14、15岁。力图逼真地表现事物形象,出现明暗、透视,且能根据远近和心境来运用色彩。开始审视成人或者艺术家的作品,开始模仿艺术品。评价中包括对艺术风格的感受。青少年艺术阶段(青春危机期),15-17岁。艺术敏感性和批判性增强,多数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少数人能继续向艺术的爱好发展。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在生存中表现出了相对独立的八种基本智能:言语-语言智能;音乐-节奏智能;逻辑-数理智能
10、;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知-自省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八种智能,但在每个人身上是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多样化的组合方式使得每个人的智能表现各具特点。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与制约。智能,强调个体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传统的智能理论重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更强调不同智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实践性表现效果。多元智能平等地看待多种能力,不赞成由一两种核心能力统领。1983年博士论文观赏的眼力:美感发展的测量,探讨了“美感的智力发展”问题,把面对艺术作品发生的美感经验归纳为五种不同的观赏者模
11、式:从局部切入的观赏者;主动建构的观赏者;分类的观赏者;诠释的观赏者;再创造的观赏者。(A.Housen.The Eye of the Beholder:Measuring Aesthetics Development.The Eye of the Beholder:Measuring Aesthetics Development.Boston:Harvard University.1983.)M.J.Parsons:1989年出版如何了解艺术。建构了一个从幼童到成年人的关于美术鉴赏能力发展的系统研究描述,用五个发展阶段进行概括:偏爱期;经验与写实期;表现期;风格和形式期;成熟期。(M.J.P
12、arsons.How We Understand Art.Cambridge University.1989.)美术鉴赏能力发展能力调查表 内内 容容 表表 现现媒材媒材形式形式风格风格 判判 断断偏爱期经验与写实期 X XXXX表现期XX XXX媒材形式风格期XXX XX成熟期XXXX X偏爱期偏爱期(favoritism):主观的,感觉的本能性大于社会性。不能主动区别他人与自己看法的差异。经验经验与写实期与写实期(beauty&realism):关注内容与表现的真实性。认为绘画的主要目的是再现世界。关心“这幅画到底在表达什么?”表现期表现期(expressiveness):由外观形象进入内
13、在感情体验。认为美术的目的在于表现感情,情感共鸣的效果愈强烈、愈有趣、愈好。心智成熟媒材、风格与形式期媒材、风格与形式期(style and form):将艺术视为人类文化的产物,而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成就。从历史的角度衡量作品的价值,理解其中的社会意义。通过讨论作品的媒材、形式和风格而把握其特点,并注意修正个人主观性的偏差。成熟成熟期期(autonomy):认可、掌握理解艺术的传统方法,认为艺术鉴赏的经验是个人的,也是社会的,最后仍以个人的艺术感受为主。小结:从学生身心成长的年龄特点、兴趣出发,设计鉴赏学习的内容、方法与活动形式。教师是组织者 (不要教条、要互动)从教材的平台出发,在中外艺术史中
14、选择有效用的信息进行教学。教师是拓展者。(不断学习、不断改进)传统教师:课程、教材内容的传播者传播者与执行者执行者 现代教师:课堂教学、知识学习的组织者组织者和发展者发展者B.B.比较与阐发比较与阐发 1、美术作品是视觉的,比较可突出特点。单看一件作品,观者必然会与自己以往的经验进行联系,而每人的“前理解”又是不同的,这就产生了审美鉴赏的仁智之见差异。但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学的目标、内容是有特定指向的。用比较法,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选择比较的样本,从而明确地将课程需要的鉴赏重点体现出来。2、美术鉴赏作为感性的审美活动,比较可凸显不同观点的异与同。审美没有惟一的、恒古不变的衡量尺度,却有多元的、流
15、风易俗的趣味差异。通过比较鉴赏,正可以凸显艺术家、鉴赏者在同一主题下表现出的不同文化背景、审美视角、趣味爱好的多样性。分析、阐释、讨论这些差异,在比较中体现性格、形成对话,是在开放的语境中理解艺术活动的重要途径。3、比较法,可凸显对美术作品形象、形式、色彩、媒材等艺术语言因素的理解,感受作品艺术创造性表现的具体特点。4、比较法可以在跨文化的审美对话中,促进不同文化观念、艺术语言的互相理解。比较研究为平等对话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避免从单一视角做孰高孰低的简单认识。5、通过比较,可以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中主动地、自主地观察、体验作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条件。例如,孤立地看一件作品,学生往往不知
16、从何处着手,如果把两件有一定可比性的作品并置,就容易发现不同作品的特点所在,鉴赏话题可以先从哪儿开始同时,美术鉴赏最忌从概念出发又回到单一结论。而“比较”则可以从“视觉发现”起步,以不同发现、看法之间的讨论而整合多样的看法,使鉴赏、评判的过程充满反思、辨析的活力,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孔新苗:美术鉴赏与批评,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版)C.C.直觉与质疑直觉与质疑 “逻辑是后天容易培养的,直觉是后天容易泯灭的”,“不仅逻辑是可以后天培植的,直觉也是可以后天培植的。只不过,后者更困难。”(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隐喻隐喻故事故事:教师讲述教师讲
17、述/学生体会学生体会 现代教育学家提出:课堂讲述多使用“隐喻”“故事”,少使用定义、结论式表达的原则。“好的故事应具有足够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以诱使读者参与到对话中来。如艾斯尔所言,是不确定性成分促使文本与读者交流,然后激发读者参与到故事之中。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以一定的描叙方式讲解课程,从而鼓励学生与我们共同探究,通过与文本对话探讨各种可能性。”(小威廉姆 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王红宇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为了智慧的教学过程为了智慧的教学过程 “人们只是在知识很少的时候才有准确的知识,怀疑会随着知识一道增长”(德歌德:转引自孙正聿:哲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想象力,是美育
18、的核心关怀。研究艺术教学,多会谈论想象力与创新、情感。但这些是目标,不要用目标代替达到目标的行动方式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法与课程教学设计,正是美术教师的学科智慧所在。特别指出:1、任何方法、策略,都是与具体实践情景密切相关的,没有普世通用的方法,也没有脱离情景要求的策略。都需要在具体教学环境中进行考量、选择与修正。2、再周密的教学过程设计,也会在课程进行中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可能有时恰恰是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的新契机。关键,是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课堂经验及课堂掌控力。这三点做好每一点都相当难。但又相当有趣,因为它是创造性的;是为了人的。讲座要点小结:a.在了解学生的身心发育阶段特征、学校所在地的地理、人文环境情况的基础上,围绕教材进行课堂教学信息的结构设计。即教学设计与兴趣关注研究;b.美术欣赏基本方法学习与审美感性培育融合。即比较、阐发、隐喻、故事等教学方法、手段的应用与效果反思研究;c.使欣赏教学成为提升学生感受、提问能力的过程。即关注学生的观察、直觉、质疑能力在过程中的培养研究。三个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