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学内容 从现代到后现代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与简约的设计倾向2、重点、难点 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与简约的设计倾向3、教学基本要求 对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有一个初步了解一、从现代到后现代 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建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明显不同于在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的、并在战后得到广泛传播的现代建筑的思想和实践。在开始的十余年里,西方有学者将建筑领域这种新的思潮叫做后现代主义。二、后现代主义1、兴起:、兴起:20世纪60年代兴起,中心在美国、后向欧洲扩展2、特点:、特点:乐
2、于吸收各种历史建筑元素、并运用讽喻手法的折 衷风格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文图里、约翰逊4、代表作品:文图里母亲的住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代表作品:文图里母亲的住宅、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 楼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 楼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大楼 美国电话电报大楼是1984年落成的,建筑师为约翰逊,该建筑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区繁华的麦迪逊大道。约翰逊把这座高层大楼的外表做成石头建筑的模样。楼的底部有高大的贴石柱廊;正中一个圆拱门高33米;楼的顶部做成有圆形凹口的山墙,有人形容这个屋顶从远处看去象是老式木座钟。约翰逊解释他是有意继承十九世纪末和
3、二十世纪初,纽约老式摩天楼的样式。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 1982年落成的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是美国第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大型官方建筑。楼高15层,呈方块体形。外部有大面积的抹灰墙面,开着许多小方窗。每个立面都有一些古怪的装饰物,排列整齐的小方窗之间又夹着异形的大玻璃墙面。屋顶上还有一些比例很不协调的小房子,有人赞美它是“以古典建筑的隐喻去替代那种没头没脑的玻璃盒子”。三、新理性主义(威尼斯学派)1、兴起:、兴起:20世纪60年代后期兴起,中心在意大利、后向欧洲其他国家扩展2、特点:强调古典主义几何形式的应用。但并不是极力地挽留、特点:强调古典主义几何形式的应用。但并不是极力地挽留历史、重复历史,而是
4、客观地认识历史,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历史、重复历史,而是客观地认识历史,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在历史与现代工业秩序之间寻找有机的纽带,并创造了一种史。在历史与现代工业秩序之间寻找有机的纽带,并创造了一种融合过去的设计手法。融合过去的设计手法。带有怀旧特征。3、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罗西、博塔、克里尔兄弟4、代表作品:米兰的格拉拉公寓、博尼芳丹博物馆、美国旧金、代表作品:米兰的格拉拉公寓、博尼芳丹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天窗 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是马里奥博塔最早设计的博物馆,也是他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整个建筑外立面铺有红褐色调
5、的面砖,有着巨大天窗的圆塔,像是把建筑物中央的圆柱体斜着切开一样,(自然光线从这里泻入建筑内部),仅在该圆柱体部分用黑白相间的斑马条纹来加以强调,完全对称的正里面洋溢着古典建筑中才能见到的那种沉稳情调。由于博物馆所处的地块三面被高层建筑包围,这使得他的作品在周围一群灰白色的物体中显得尤为突出。当初在设计成功时,一度引起了很多争议。这个建筑本身并不是非常难看,但是它对于一个博物馆来说,设计就很不恰当了。很多建筑师认为,作为一个博物馆,设计过于华丽,反而降低了博物馆的内涵,有喧宾夺主的味道。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现代建筑的经典。馆的内涵,有喧宾夺主的味道。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现代建筑的经典。
6、四、新地域主义代表人物:.莫奈奥 西班牙 C.佩里(1926年)阿根廷裔美国建筑师代表建筑:莫奈奥马德里银行大楼;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佩里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塔大厦路易斯巴拉干艾格斯托姆住宅,迈耶住宅柯里亚金普尔市博物馆国家罗马艺术博物馆 博物馆的设计避免了对罗马式建筑的完全复制,它是倾向于引导观光客进行游历的尺度,一种极其开敞自由的空间尺度。这样,充满古罗马文化气息的马德里无疑被推上了它的全盛时期。当然,设计者对原本的罗马建筑形制也给予了适度的借鉴,事实上是委托方要求他们要尽可能地使新建筑接近掩埋在其下的罗马残骸。曾经是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直到2003年10月17日被台北101超越,但仍是目前世
7、界最 高的双塔楼,也是世界第三高的大楼。楼高452米,共地上88层,由美国建筑设计师西萨佩里所设计的大楼表面大量使用了不锈钢与玻璃等材质,并辅以伊斯兰艺术风格的造型,反映出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文化传统。石油双塔大厦五、解构主义五、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 彼德埃森曼 伯纳德屈米 库哈斯代表建筑:伯纳德屈米拉维莱特公园 埃森曼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哥伦布会议中心 库哈斯海牙国立舞剧院 李伯斯金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扎哈哈迪得维特拉消防站拉维莱特公园拉维莱特公园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柏林犹太博物馆,也称柏林犹太(人)纪念馆、柏林犹太(人)历史博物馆等,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第五大道和92街交界处,现在已经成为柏
8、林的代表性建筑物。该馆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人历史博物馆,其目的是要记录与展示犹太人在德国前后共约两千年的历史,包括德国纳粹迫害和屠杀犹太人的历史,而后者是展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包括对于大屠杀(Holocaust)的追念,其展品以历史文物与生活记录为主,多达3900件,其中1600多件是原件。博物馆多边、曲折的锯齿造型像是建筑形式的匕首,为人们打开了时光隧道,全面展示了德国犹太人两千年的生活历程,他们对德国艺术、政治、科学和商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及在20世纪经历的那段悲惨历史。该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投资1.2亿马克,设计者为丹尼尔里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初建于199
9、2年11月9日,1998年底竣工,全部设施到2000年10月才安装完毕,2001年9月9日正式开馆。许多人认为这个建筑本身就是一个无声的纪念碑,作为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建筑无论从空中,地面,近处,还是远处,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博物馆不再是照片展览的代言词,而是更多通过建筑的设计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震撼和感受。然而博物馆也曾被指出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没有足够的厕所、入口设计不合理和空调系统无法正常工作等。建筑平面呈曲折蜿蜒状,走势则极具爆炸性,墙体倾斜,就像是把“六角星”立体化后又破开的样子,将犹太人在柏林所受的痛苦、曲折,表现于以六角的大卫之星切割后、解构后再重组的结果,展现在建筑上,使建
10、筑形体呈现极度乖张、扭曲而卷伏的线条。但是建筑中依然潜伏着与思想、组织关系有关的二条脉络,即充满无数的破碎断片的直线脉络和无限连续的曲折脉络。建筑折叠多次、连贯的锯齿形平面线条被一组排列成直线的空白空间打断,航空俯视照片让人清楚地看到锯齿状的建筑平面和与之交切的、由空白空间组成的直线,这些空白空间代表了真空,不仅仅是在隐喻大屠杀中消失的不计其数的犹太生命,也意喻犹太人民及文化在德国和欧洲被摧残后留下的、永远无法消亡的空白。陈列着犹太人档案的展廊沿着像锯齿型的建筑展开下去,而穿过展廊的空空的、混凝土原色的空间没有任何装饰,只是从裂缝似的窗户和天窗透出模糊的光亮。博物馆外墙以镀锌铁皮构成不规则的形
11、状,带有棱角尖的透光缝,由表及里,所有的线条、面和空间都是破碎而不规则的,人一走进去,便不由自主地被卷入了一个扭曲的时空,馆内几乎找不到任何水平和垂直的结构,所有通道、墙壁、窗户都带有一定的角度,可以说没有一处是平直的。设计者以此隐喻出犹太人在德国不同寻常的历史和所遭受的苦难,展品中虽然没有直观的犹太人遭受迫害的展品或场景,但馆内曲折的通道、沉重的色调和灯光无不给人以精神上的震撼和心灵上的撞击。其中,一条走廊通向一个沉重的金属门,打开后是一个黑暗的、有回声的塔的基层,里柏斯金为塔取名“大屠杀塔”,以纪念成千上万被屠杀的人,沉重铁门,阴冷黑暗的狭长空间,微弱的光线,使参观者无不感受大屠杀受害者临
12、终前的绝望与无助,藉由此混乱的图形表达出欧洲集体意识中最痛苦回忆之可怖。另一条走廊通向霍夫曼公园,也称“逃亡者之园”,位于外院的一块倾斜的平面上,由49根高低不等的混凝土柱体构构成,表现犹太人流亡到海外谋生的艰苦历程,由于斜坡地面及不垂直的空间感觉,使人感到头昏目眩,步履艰难,使人联想到犹太人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沉重经历。每根混凝土排柱顶上均植有树木,表示犹太人生根于国外,充满着新生的希望。最后一条走廊末端是在一个高高的陡峭的楼梯旁,从那里可以去一般展厅。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柏林犹太人博物馆六、新现代主义六、新现代主义代表人物:迈耶美国 贝聿铭代表建筑:迈耶美国亚特兰大的海尔艺术博物馆 史密斯住宅 盖蒂中心贝聿铭巴黎卢浮宫扩建安藤忠雄光之教堂七、高技派代表人物:R罗杰斯(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设计者)福斯特英国代表建筑:罗杰斯劳伊德大厦;欧洲人权法庭福斯特香港汇丰银行新楼;雷诺公司产品配送中心让努维尔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蓬皮杜艺术与文化中心八、“简约”的设计倾向代表人物:.鲍森代表作品:鲍森纽约麦迪逊大街CK分店 德穆拉波尔图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