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世纪文学(19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2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前言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标题添加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3 19世纪90年代初至20世纪90年代末的100多年,是俄罗斯社会改朝换代、发生历史性急剧转变的年代,是俄罗斯文学纷繁复杂、精彩纷呈、百花齐放、曲折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一个大师和经典辈出的时代。历史地看,这一时期可划分为三大段,即世纪之初的白银时代文学、具有74年历史的苏维埃俄罗斯文学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文学。4白银时代文学()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的近30年间,是俄罗斯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通常被称为“白银时代
2、”()。这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由近代向现代转换的大时代,一个精神觉醒、思想活跃、文化振兴、创作繁荣的时代。20世纪俄罗斯杰出的思想家别尔嘉耶夫,曾以生动的文笔描述了这个“罕见的、才华横溢的、闪光的时代”,把它称为俄罗斯的“文艺复兴”()时代,或“文化复兴”()、“精神文化复兴”(-)时代。5代表作家 布宁(),全名:伊凡布宁(18701953),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俄国中部波罗涅日市一破落贵族世家。布宁的创作继承了俄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写作中短篇小说的高手。他的小说不太重视情节与结构的安排,而专注于人物性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语言生动和谐,富于节奏感,被高尔基誉为“当代
3、优秀的文体家”。代表作品:在大地的边缘()乡村()1903年以诗集落叶获莫斯科学术院的普希金奖。6 库普林()因不理解十月革命,1919年携家流亡国外,大部分时间侨居巴黎。1937年病重回国。创作以小说为主。早期中短篇小说莫洛赫()、奥列霞()、火转变等,有的暴露工厂主对工人的血腥剥削,有的讴歌纯洁少女的爱情悲剧,有的反映军旅生活。1905年发表长篇小说决斗,以尖锐的冲突表现沙俄军队的野蛮和腐败,是其代表作。此后的作品,以短篇小说石榴石手镯和长篇小说火坑较有名。前者写小职员的爱情悲剧,格调哀婉,富有诗意;后者以愤怒的笔触着力描写妓女的悲惨生活。流亡国外期间创作的长篇小说士官生取材于青年时代亲身
4、经历的军校生活,有浓重的感伤情调。7 20世纪初是诗歌的繁荣的时代,俄国文学中虽然没有出现大部头的长篇巨著和遐迩闻名的中短篇小说,但却涌现出足以代表这一时代的俄国现代主义()文学三大主流派-象征主义、阿克梅主义、未来主义,造就了勃洛克、阿赫玛托娃、马雅可夫斯基这样的诗歌大师。8 象征主义()源于法国,是在法国象征主义直接而有力的影响下产生的。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以勃留索夫为代表的一批青年诗人试图为“世纪末情绪”找到一种违背传统的创作方式,便把搜寻的目光投向了法国的象征主义,奉行其美学原则,将波德莱尔、马拉美、韩波、魏尔轮等法国象征主义诗人的作品大量译介并引进,为己所用。9 俄国象征主义诗人
5、通常被分为“老派”和“新派”。老派诗人指的是最早寻求法国象征主义的诗人,如勃留索夫、康.巴尔蒙特、费.索洛古勃()、梅列日科夫斯基和夫人吉皮乌斯()等。他们认为诗歌的目的是追求神灵,最终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不仅如此,他们还认为现实主义占据上风是俄国文学堕落的主要原因,“象征符号”“神秘的内容”才是新艺术之本。这些思想在勃留索夫的这是我、巴尔蒙特的让我们像太阳一样、索洛古勃的卑鄙的恶魔、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基督与反基督和吉皮乌斯的紊乱的心律等作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10 新派诗人指的是勃洛克(.)别雷(.)索洛维约夫(.)等,他们把哲学和神智学的探索提到首位,摒弃了老派诗人固有的忧郁寡欢和悲观论调
6、,代之以一种对新的历史时期带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期待与预感,展现给读者的是用永恒的、美的法则所创造的世界的美丽神话,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文字流畅,富有乐感,受到人们的欢迎,把俄国象征主义运动推向了成就的顶峰。11勃洛克()勃洛克(1880-1921),俄国19世纪末20世纪 初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圣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18岁时开始诗歌创作。1904年出版的美妇人诗集是他的成名作和早期代表作,充满神秘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勃洛克因此一跃成为当时俄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1905年的俄国革命促使勃洛克的创作发生了转折,他逐渐开始面向现实社会,发展成为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歌手。12代表作品
7、他的抒情诗歌既是柔情和细腻的“和谐之子”,又是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心理戏剧,极大地丰富了俄罗斯诗歌的表现力。其诗歌主题集中体现在代表诗人创作道路的三个特定阶段(前期、中期和后期)的三巨卷抒情诗中,分别收录了美妇人集()(第一卷:1898-1904)、城市白雪假面()(第二卷:1904-1908)、可怕的世界()报应()卡门()(第三卷:1907-1916)等大型诗组 革命期间,勃洛克敏锐而又巧妙地运用象征主义的诗歌手法再现剧变时的社会氛围,创作出了长诗十二个()成为新诗歌的奠基之作。13 阿克梅主义 古米廖夫(.)、戈罗捷茨基、库兹明(.)等早年的象征主义诗人在阿波罗杂志分别发表象征主义的遗产与阿
8、克梅主义(古米廖夫,1913)和当代俄国诗歌中的若干流派(戈罗捷茨基,1913)等两篇文章,宣告象征主义气数已尽,标志着阿克梅主义诞生。阿克梅派企图革新美学与俄罗斯象征派诗学,追求雕塑式的艺术形象和预言式的诗歌语言,反对迷恋于神秘的“来世”,反对热衷于使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提倡“返回”人世,“返回”物质世界,赋予诗歌语言以明确的含义。然而他们的创作表明,他们是从唯美主义观点出发来理解“人世”的。阿克梅派公开宣扬“为艺术而艺术”的创作原则,拒绝对现存的社会进行批评,主张通过对人的意志、本能的启迪使人逐渐“完善”。在创作中,阿克梅派个别代表人物,如古米廖夫,明显表现出反民主主义和反人道主义的倾向。1
9、4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古米廖夫、戈罗杰茨基、阿赫马托娃、曼杰利什坦姆、库兹明、津克维奇、纳尔布特、萨多夫斯基等。他们围绕着阿波罗杂志(19091917)集结在一起,成立“诗人车间”小组。15阿赫玛托娃阿赫玛托娃安娜安德烈耶夫娜,苏联俄罗斯女诗人。被誉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1912年出版诗集黄昏。1914年发表诗集念珠,曾引起轰动。二十年代初期出版诗集车前草(1921)和Anno Domini MCMX XI(拉丁文,意为耶稣纪元,1922)。她的诗多以短小精致的形式,袒露复杂的内心矛盾。二十年代中期开始研究普希金的创作技巧。卫国战争时期创作过爱国主义诗篇,如起誓(1941)、胜利(1942-1
10、945)等。战后继续写作抒情诗,1946年受到批判。五十年代后期恢复名誉。晚期的诗歌有没有主角的长诗(1940-1962)和光阴的飞逝。她和前夫古米廖夫同是阿克梅派的杰出代表。出版的作品有长诗没有主人公的长诗、组诗安魂曲等。1964年获意大利国际诗歌奖,196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诗人喜爱中国古典诗歌,曾译过离骚和李商隐的无题诗。荣誉:1964年阿赫玛托娃在意大利接受了“埃特纳陶尔明诺”国际诗歌奖,次年英国牛津大学授予她名誉博士学位。16爱情时而像蜷曲的小蛇 在人心灵深处变换魔法,时而像温顺的雏鸽 整日在窗台上咕咕低鸣,时而像在晶莹霜花上猝然一闪,恍若沉睡在紫罗兰的梦中 17未来主义
11、 未来主义与阿克梅主义几乎同时出现在俄国诗坛,都声称要与象征派决裂。所不同的是,未来主义诗人崇尚“艺术即游戏”的信条,迷恋形式的创造,主张摧毁旧世界,否认文化的传统,即否定普希金、陀斯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自称自己是唯一的艺术创造者,是照亮宇宙的未来人,是发出光线的新人种。未来主义诗人分成两大派:以谢维里亚宁为首的自我未来主义和以赫列勃尼科夫、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立体未来主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马雅可夫斯基。18马雅可夫斯基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著名的俄国诗人,代表作长诗列宁 从正面描写列宁的光辉一生,描写群众对列宁的深厚感情。他的喜剧讽刺了小市民及揭露了官僚主
12、义,并在戏剧艺术上有创新。由于长期受到宗派主义的打击,加上爱情遭遇的挫折,1930年4月14日,诗人开枪自杀,身后留下13卷诗文。19 除了上述三大流派外,这个时期的俄国诗歌中还有几位闻名遐迩的大师,如沃洛申(.)茨维塔耶娃(.)等,他们不属于任何流派,但成果斐然,造诣颇深,影响很大。这种精英辈出的情况空前绝后,是任何一个诗歌时代所无法比拟的。20 茨维塔耶娃玛琳娜伊万诺夫娜(),18921941年,俄罗斯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剧作家。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
13、人之一。生平:18岁发表了第一本诗集黄昏的纪念册(,1910),紧接着又出版了两本诗集魔灯(,1912)和选自两本书(,1913)。20年代出版了两本同名书里程碑(),其中收录了1914-1921年间的抒情诗。1922年移居布拉格,三年后转赴巴黎。在国外期间,发表过诗集俄国以后(,1928)等。1939年回国。1941年自杀身亡。21俄罗斯苏维埃文学 从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社会走过了74年漫长而复杂多变的岁月,风风雨雨,历经坎坷。文学界同样如此,风云变幻,错综复杂,起伏跌宕,在艰难困苦中寻求发展,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社会主义现实创作特点,成为世界
14、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2高尔基 玛克西姆高尔基(,英译Maksim Gorky,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作品长篇小说福马.戈尔杰耶夫、母亲()、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剧本底层小市民;海燕之歌();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23马雅可夫斯基()苏联无产阶级革命诗歌的奠基人。他的长诗弗.伊.列宁和好!是献给布尔什维克党和领袖,献给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人的颂歌,诗歌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了革命激情。2430年代,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主题 奥斯特洛夫斯基()19
15、29年,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25.托尔斯泰(.)阿托尔斯泰(18831945)是著名的俄国作家,他出生于萨马拉一贵族家庭。1901年进入彼得堡工学院,中途退学,投身文学创作。他早年醉心于象征派诗歌,1907年出版抒情集。在第二部诗集蓝色河流后面(1911)之后转向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出版过中篇小说集伏尔加河左岸(1911)和长篇小说跛老爷(1912)归国后写了粮食()俄罗斯性格()彼得大帝()代表作苦难的历程三部曲26肖洛霍夫()(1905-1984)肖
16、洛霍夫()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出代表,以描写顿河哥萨克的生活和命运而闻名于世。作品:静静的顿河()、新垦地()(旧译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被称为“战争散文”新阶段的奠基之作、他们为祖国而战()1965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27法捷耶夫 法捷耶夫,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于1901年12月24日出生 在加里宁州基姆雷市。1908年举家迁往远东。法捷耶夫在远东南乌苏里边区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家境贫苦。苏联国内战争结束后,法捷耶夫和富尔曼诺夫、肖洛霍夫、尼奥斯特洛夫斯基等年轻的一代进入文学界,成为新生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力军。1923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 逆流,1924年发表中篇小说
17、泛滥,20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毁灭()(最早由鲁迅翻译),青年近卫军(获1946年度斯大林奖金)描述了青年一代和全体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机智的、奋不顾身的斗争。1956年5月13日 自杀身亡。28特瓦尔多夫斯基 特瓦 尔多夫斯基是三次荣获列宁勋章、享有极大声誉的苏联诗人。特瓦尔多夫斯基曾两度出任大型文学杂志新世界的主编,是苏联文坛上力主改革的一个代表人物,对苏联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影响。作品:瓦西里.捷尔金作品塑造了一个勇敢质朴幽默的战士形象,这给他带来了巨大声誉。长诗春草国获1941年斯大林奖金,一举成名。著名长诗华西里焦尔金获1946年斯大林奖金。战后的代表作是长诗路旁人家,获1947年斯大林奖金。
18、规模宏大的长诗山外青山天外天,获1961年列宁奖金。29帕斯捷尔纳克()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全名鲍利斯列奥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苏联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58年,他因小说日瓦戈医生受到严厉谴责,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1960年5月3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30 索尔仁尼琴 ;1918年11月12日2008年8月3日)。俄罗斯作家。生于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克市。1924年,随寡母迁居到顿河上的罗斯托夫市。在这里,他读完了中学,考入罗斯托夫大学的物理数学系,194
19、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与此同时,因酷爱文学,他还在莫斯科文史哲学院函授班攻习文学。31 作品:处女作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古拉格群岛()、玛特辽娜的家、1962年发表描写苏联集中营生活的中篇小说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小说叙述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这个小人物在前苏联劳改营中的生活,成为“大墙文学”的开山之作,1965年曾受到过大规模的批判。索氏的中篇小说文笔精当,描写细致,构思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性。32 60年代以来,苏联作家的文学创作日趋繁荣和多样化,其内容既写英雄业绩,正面人物,也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它的首要成就表现在出版了一些线索多、范围广、具有一定深度的全景图式的长篇
20、小说,如西蒙诺夫的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最后一个夏天();恰科夫斯基的长篇政治小说围困(共五部)和胜利(共三部);普罗斯库林的两部曲命运()和你的名字()等33战争题材的作品 肖洛霍夫一个人的遭遇 瓦西里耶夫()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作者将前线日常生活和主人公的英雄精神结合起来。邦达列夫热的雪()从全景角度表现战争的长篇小说。卡利宁严峻的战场 阿纳尼耶夫坦克成菱形前进34农村题材作品 特点:一些本来出生于农家或者长期在农村体验生活的作家对现代集体农庄的日常生活和农村人的性格特点有着准确的了解,对农村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着透彻的艺术分析,对故乡的优美的自然风景和充满诗意的农村劳动以及对基于劳
21、动的道德价值有着深刻的体会35作品 舒申克被称为当代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代表作:古怪人()、师傅()、一封信()阿勃拉莫夫()三部曲普里亚斯林一家()克鲁季林()利皮亚吉人()多罗什()乡村日记()36历史小说 历史小说这颗记忆的大树在6080年代也开始茁壮成长,其中包括记叙俄国沙皇和公爵的历史小说,作品有:皮库利笔与剑、铁血宰相的战斗、宠臣 巴拉绍夫诺夫哥罗德大公先生、小儿子、大公宝座、权利的重担、高傲者西米昂 利哈乔夫古代俄罗斯文学诗学,专门研究俄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不仅是俄国文学史和文艺学的经典作品,而且被誉为“俄罗斯精神文化的百科全书”37 1985年至1991年苏联解体,随着戈
22、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和公开性政策的逐步升温,俄罗斯文学一步步突破各种禁锢,进入“自由”发展时期。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是:过去被禁止出版的各种文学作品开始陆续发表,如皮利尼亚克的永不熄灭的月亮、普拉东诺夫的小说切文古尔、地槽和格拉多夫城、杜金采夫的白衣 另外,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等人们早已翘首以盼的经典名作终于出现在书店和书摊上,不仅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和阅读需要,而且大大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宝库。一些反应灵敏的作家及时抓住难得的宽松环境和创作机遇,很快推出了自己关于改革的第一批作品,如拉斯普京的中篇小说火灾、阿斯塔菲耶夫的忧郁的侦探小说等,这些作品尖锐深刻,直奔主题
23、,无情鞭笞社会道德的弊端和人性的沦丧,在整个苏联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38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1942年,苏联根据原著小说拍摄了一部同名的电影。39安 魂 曲 (19351940)安娜阿赫玛托娃不,不是在异国的天空下,也不是在陌生的翅膀下,彼时彼地,我和人民在一起,和遭遇不幸的人民在一起。1961
24、年代序在叶若夫主义肆虐的恐怖年代,我在列宁格勒的探监队列中度过了十七个月。某一次,有人“认出”了我。当时,一个站在我身后的女人,嘴唇发青,当然从来没听说过我的名字,她从我们都已习惯了的那种麻木状态中苏醒过来,凑近我的耳朵(那里所有人都是低声说话的)问道:“喂,您能描写这儿的场景吗?”我就说道:“能”。于是,一种曾经有过的笑意,掠过了她的脸。1957年4月1日列宁格勒40献辞面对这种痛苦,高山弯腰,大河也不再奔流,但监狱的大门紧闭,而背后是“苦役犯的洞穴”和致命的忧悒。清新的风儿为某人吹拂,夕阳正给某人以温柔我们不知道,到处是同样的遭际,听到的只是钥匙可厌的咯吱响,以及士兵沉重的脚步声。我们动身
25、,仿佛赶着去做晨祷,走过满目荒凉的首都,在那里见面,比死人更缺乏生气,太阳更压抑,涅瓦河更迷蒙,但希望依然在远方歌唱。一纸判决眼泪顷刻间迸涌而出,我从此便与世隔绝,仿佛心头忍痛被掏除了生命,仿佛被粗暴地打翻在地,但还得走踉跄着独自一人我凶险的两年里结识的女友们,失去自由的你们,如今在哪里?在西伯利亚的暴风雪中梦见了什么?在月亮的光环中又窥见了什么?我向她们送上最后的问候。1940年3月41序曲事情发生的时候,惟有死人在微笑,他为彻底的安宁而高兴。列宁格勒像一个多余的尾巴,围绕着自己的监狱摆动。那时,走来已获审判的一群,由于痛苦而变得痴呆,火车拉响了汽笛,唱起短促的离别之歌。死亡之星在我们头顶高
26、悬,在血迹斑斑的大皮靴下,在玛鲁斯囚车黑色的车轮下,无辜的罗斯不住地痉挛。黎明时分,你被带走,我跟在你身后,仿佛在出殡,孩子们在黑色小屋里哭泣,神龛旁的蜡烛在流淌。你的嘴角是圣像的冷漠,额头是死亡的汗液不能忘记!我要效仿火枪手们的妻子,到克里姆林宫的塔楼下悲号。1935年秋 莫斯科42静静的顿河静静地流淌,澄黄的月亮走进了屋子。歪戴着帽子走进来,澄黄的月亮见到了一个影子。这是一个病恹恹的女人,这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丈夫进坟墓,儿子入监狱,请为我做一做祈祷吧!不,这不是我,这是另外一个在受难。我再也不能苦撑下去,而发生的一切,让他们用黑色的帷幕遮掩吧,干脆把路灯也移走吧夜。你受尽了朋友的宠爱,
27、皇村学校快乐的违规者,愤世嫉俗的人,我要告诉你,你生活里发生的一切探监的行列,你是第三百号,站在“十字架”监狱的大门口,你流下自己滚烫的泪水,去烧穿那新年的坚冰。监狱的白杨在那里摇晃,阒无声息可是,有多少无辜的生命在那里终结43我大声呼喊了十七个月,为的是让你能回家,我扑倒在刽子手的脚下,你是我的儿子,我的劫数。一切都已永远混淆不清,如今,我也不再能够分辨,谁究竟是野兽,谁究竟是人,等待刑罚还要多久。惟有华贵的鲜花,香炉的声响,通向虚无的某些个蛛丝马迹。一颗巨大的星星直愣愣地看着我的眼睛,用逼近的毁灭威胁我。一周又一周轻轻地飞走,没等我弄明白发生什么事。好儿子,一个又一个白夜是怎样在张望着这监
28、狱,它们是怎样再一次望着你,瞪大了猫头鹰火热的眼睛,怎样在谈论你的死亡,谈论你高竖的十字架。1939判决哦,石头一样的判决词,落在我苟延残喘的胸口。没关系,我早已作好了准备,不论怎样我都能够承受。今天,我有很多事情要办:我要连根拔除记忆,我要让心儿变做石头,我要重新学习生活。哦,不是那样夏季灼热的簌簌声,仿佛我的窗外有一个节日。很久以前,我已经预感到这晴朗的白昼和空荡荡的屋子。1939年夏44致死神你迟早都要来何必不趁现在?我一直在等你过得很艰难。我吹灭了蜡烛,为你把门打开,你是那样的普通又神奇。装扮成你觉得合适的面目,像一颗毒气弹似地窜进来,像老练的盗贼,手拿锤子溜进来,或者用伤寒症的病菌毒
29、害我。或者你来编造一个故事,众人感到滥熟到生厌的故事,让我看到蓝色帽子的尖顶和房管员吓得煞白的脸色。如今,我都无所谓。叶尼塞河在翻滚,北极星在闪亮。我钟爱的那双眼睛的蓝光遮住了最后的恐惧。疯狂已经张开翅膀,罩住了灵魂的一半,大口灌进火辣的烈酒,引向黑色的峡谷。我明白,我应该给它让出我的胜利,仔细谛听自己的声音,仿佛听到的是别人的梦呓。它什么事都不允许,什么都不允许我携带(不论我怎样在乞求,不论我怎样苦苦地哀告):哪怕是儿子可怕的眼睛那化石一样的痛苦,哪怕是风暴来临的那一天,哪怕是探监会面的时刻,哪怕是双手可爱的凉意,哪怕是菩提树焦躁的影子,哪怕是悠远、轻细的声音都是最后安慰的话语。1940年5
30、月4日45钉上十字架当我入殓的时候,别为我悲恸,母亲。1天使们合唱同声赞美伟大的时刻,天穹在烈火中逐渐熔化。对父亲说:“为什么将我抛弃!”对母亲说:“哦,别为我悲恸”2玛格达琳娜颤栗着悲恸不已,亲爱的信徒如同一具化石,母亲默默地站立的地方,谁也不敢向那里看上一眼。尾声1我知道一张张脸怎样憔悴,眼睑下怎样流露惊恐的神色,痛苦如同远古的楔形文字,在脸颊上烙刻粗砺的内容,一绺绺卷发怎样从灰黑骤然间变成一片银白,微笑怎样在谦逊的唇间凋落,惊恐怎样在干笑中颤栗。我也并非是为自个儿祈祷,而是为一起站立的所有人祈祷,无论是严寒,还是七月的流火,在令人目眩的红墙之下。462祭奠的时刻再一次临近,我看见,我听见
31、,我感到了你们:那一位,好不容易被带到窗前,那一位,再也无法踏上故土一步,那一位,甩了一下美丽的脑袋,说道:“我来到这里,如同回家!”我多么希望一一报上她们的姓名,但名单已被夺走,更无从探询。我用偷听到的那些不幸的话语,为她们编织一幅巨大的幕布。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追忆她们,哪怕陷入新的灾难,也决不忘记,倘若有人要封堵我备受磨难的双唇,它们曾经为数百万人民而呼喊,那么,就在我忌辰的前一天,让她们也以同样的方式来祭奠我。而未来的某一天,在这个国家,倘若要为我竖起一座纪念碑,我可以答应这样隆重的仪典,但必须恪守一个条件不要建造在我出生的海滨:我和大海最后的纽带已经中断,也不要在皇家花园隐秘的树墩旁
32、,那里绝望的影子正在寻找我,而要在这里,我站立过三百小时的地方,大门始终向我紧闭的地方。因为,我惧怕安详的死亡,那样会忘却黑色玛鲁斯的轰鸣,那样会忘却可厌的房门的抽泣,老妇人像受伤的野兽似地悲嗥。让青铜塑像那僵凝的眼睑流出眼泪,如同消融的雪水,让监狱的鸽子在远处咕咕叫,让海船沿着涅瓦河平静地行驶。47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在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在人间描绘阿廖沙岁走向社
33、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
34、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4849无题如今我死了。我成了书中的字句书就捧在你的手上爱的锁链已从你肩头卸下,而我的骨灰还很烫。从今往后,每逢忧虑不安的时刻你可以把此书浏览。可在你的人生路上却将永远保留我留下的印迹。外婆把我自己安葬在了由我的诗行组成的坟墓里,可你听你是否听到小鸟儿的呼唤?它还活着我的诗!请你不要像窘困的玛格达丽娜似地走开我的坟墓并不空旷在唯一的瞬间只须唯一的一次让我们的唇与唇相吻。50小说共分三卷,第一卷发表于1930年,主要描写了彼得为争取权力而进行的斗争
35、,描写了宫廷贵族之间的 阿托尔斯泰作品倾轧,描写了彼得为促进国家西欧化而采取的最初一些措施。第二卷出版于一九三四年,描写了彼得为夺取水域而进行的斗争,描写了西欧各国之间的冲突,描写了彼得为准备“北方战争”而从事的外交和军事活动。第一、二卷仅仅是第三卷的一支序曲,而第三卷才是长篇小说最主要的部分。它将描写彼得大帝的立法工作和改革活动,描写俄国军队保卫尤里耶夫和纳尔瓦城的英勇斗争,还将描绘国际上的叱咤风云和西方一些国家法国、波兰和荷兰的绚丽多姿的图景。51 主人公达维多夫的扮演者是值得称道的,他给人一 种善良,有文化,温文尔雅的印象,因此使影片的集体化主题,没有成为残酷的阶级斗争的主题,而成为建设
36、富有人情味的新生活的主题。达维多夫体现了道德标准和人的理想。他使人们对这部建立集体农庄而进行斗争的影片感到亲切。但扮演达维多夫的演员对主人公的塑造不够理想,从他所创造的人物身上感受不到作为受过锻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代表所应表现出来的坚强意志和力量。一九三年,苏维埃全国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达维多夫奉命来到顿河地区,组织那里的农民建立集体农庄。在与旧势力的反复斗争中,格列妙奇村的集体农庄终于冲破重重困难和阻碍,逐步得到了稳固和发展,使原本贫苦的农民在被开垦的处女地上建设起自己的新家园。52小说书名取自俄国古经圣母的苦难的历程,点出了这部史诗的主题:通过卡嘉、达莎和她们所爱的人捷列金和罗欣所经历的彷
37、徨、苦闷、探索、追求,最后走向革命的苦难历程,揭示了知识分子只有与苏维埃俄罗斯相结合才会有出路和幸福的真理,用作者的话来说,他的苦难的历程也就是知识分子“失去了祖国而又重新得到了她”的历程。小说广泛地描写了在旧世界崩溃和新世界诞生这一历史转折时期俄罗斯的生活,真实地再现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的历史性胜利,并且着重展现了俄国知识分子在大时代的血与火的考验中,逐步走向革命的曲折道路。小说也是作者本人所经历的长期而又复杂的精神探索的艺术反映。小说语言朴素,情节生动,心理刻画细腻,结构具有史诗风范。53散布在顿河沿岸的鞑靼部落里,有一位名叫葛利高里麦列霍夫的年轻人,爱上了邻居阿斯塔霍夫的妻子阿
38、克西妮娅,他俩的狂恋很快地传遍整个部落。其父为了遏止这种行为,便替他娶了一位富农之女娜塔莉亚为妻,而贤淑的娜塔莉亚,也受到全家人的喜爱。但是,葛利高里已完全沉迷于阿克西妮娅的热情,他无法满足于娜塔莉亚,而重回到畸恋中。其父在盛怒中与儿子起了冲突,葛利高里便不顾一切偕阿克西妮娅私奔。他暂时在李斯特尼斯基将军的府里工作。娜塔莉亚在失望之余企图自杀,但未成功。不久,葛利高里即被征召入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当他在前线出生入死时,在后方的阿克西妮娅却在少主人的诱惑下,开始与他陷入缠绵的热恋之中。受伤返乡、得知此事的葛利高里,在愤怒之余便回到顿河岸的父亲家里。当他获得十字勋章,又重回战场时,娜塔莉亚已生
39、下一对孪生姊妹。后来,俄国发生大革命,哥萨克们都离开部队,回到自己的家乡,只有葛利高里却加入红军,担任连长,与白军作战,但又再度受伤返回乡下。内战风暴逐渐逼近顿河沿岸,哥萨克认为红军和革命动摇了自己的利益,于是在白匪的蛊惑下反叛,葛利高里加入叛军。自此起,顿河即陷入持续展开的血腥战斗中,葛利高里的命运也象被顿河的强风吹拂般,无法安定下来。战后,在倾废的村庄中,他与阿克西妮娅重逢,两人也再度绸缪在一起。不久,他以叛军师长的身分,率军与红军对抗。此时已怀身孕的娜塔莉亚得知丈夫的心又回到阿克西妮娅身上时,企图堕胎,却失败而死亡。后来,红军的势力如排山倒海般很快地控制了整条顿河,身为叛军的葛利高里只好
40、带着阿克西妮娅,混在逃难的人群里逃亡,但逃至海边的时候,他决定为自己以前的所做所为还债(他内心同情红军和革命,但在战斗中杀死了不少红军战士)最后,当葛利高里由叛军退伍,回到在逃难途中因患伤寒而返回鞑靼村的阿克西妮娅身边时,却因他以前曾有反革命行为,而传出要逮捕他的风声,至此,他不得不逃亡加入匪徒组织,再度与红军对抗。可是此时的匪徒们已军纪散漫,在无可忍受之余,他决定带阿克西妮娅离开,寻找属于两人的新天地。他俩想趁着暗夜,骑马逃走,不料被红军发现,阿克西妮娅被子弹击中,失去生命。此时的葛利高里也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他辗转流落各地,最后,终于身心疲惫地回到顿河岸的家。父母、兄嫂、妻女,均已去世,他
41、唯一拥有的就是年幼的儿子米夏洛而已。541956年最后一天和1957年的第一天,苏联的党报真理报连载了一篇小说,作者是写过静静的顿河的肖洛霍夫,小说的名字叫一个人的遭遇。小说立即震动全世界,因为它发表的地方不同寻常,它发表的时间不同寻常,它的作者不同寻常,更因为它的内容不同寻常。但是令今天的人不解的是,恰恰是因为作家写出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情,才造成了这部小说的“不同寻常”。伟大的卫国战争后第一个春天,冰雪融化,道路泥泞。“我”坐在河滩的篱笆上,等待渡船。一大一小两个流浪汉走过来。大人叫索科洛夫,小孩叫凡尼亚。搭讪几句之后,这个极其普通的男人讲述了自己不幸的命运。他是1900年生人,曾参加过红军
42、。在1922年的大饥荒中,他的亲人都饿死了。后来他当了钳工,和伊林娜结婚以后,他开始有了幸福,妻子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姑娘,温柔体贴。十年间,他们有了一子两女,盖了一座房子。但是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第三天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他永远忘不了告别妻子的一幕,他把哭哭啼啼的伊林娜从身边推开。在前线他负过两次伤,在一次往火线送弹药的时候,他的军车被击中,他成了战俘,送往德国集中营服苦役,倍受折磨。一天,他说了一句抱怨的话,被告密,于是,德国人喊他去,他的勇敢救了他一命。因为他是司机,被指派给德军的一个战地工程师开车,他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德军工程师带回苏联。回家探亲时,他才知道,他的妻子和女儿一起被德军炸死。
43、他又回到部队,得知儿子也参军了,而且表现很好,做了军官。但是,就在攻克柏林的战斗中,他的儿子也牺牲了。战后,这位功臣,重操旧业,给集体农庄开车,收养了一个无人照看的战争孤儿。但是,一次他开车撞了农庄的一头牛,结果被开除了公职,他只好带着收养的孤儿到处流浪55本书是苏联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计划写作的三部曲长篇小说。遗憾的是,肖洛霍夫在世时没有完成这部长篇巨著,甚至连一卷也没有写成。根据米肖洛霍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影片鲜明而真实的表现了1942夏季苏军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一支团队在撤退途中,奉命占领一个小村后面的十字路口的高地。影片的主人公在战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战争使他们聚
44、集到了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支团队完成了占领高地的任务,保卫住了团队的旗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十分严重,一共只剩27人 影片鲜明而真实地表现了1942年夏季苏军在顿河草原上的保卫战:一支团队在撤退途中,奉命占领一个小村后面的十字路口的高地。主人公在战前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战争使他们聚集到了一起。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这支团队完成了占领高地的任务,保住了团队的旗帜,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伤亡十分严重。561919年夏秋之间,共产党员莱奋生领导的一支游击队活动在西伯利亚滨海苏昌地区。一天,莱奋生派矿工出身的传令兵莫罗兹卡去送信。莫罗兹卡本想去军医院看望妻子瓦丽亚,因而有些不乐意。但他意识到自
45、己的责任,同意执行命令。送信途中,莫罗兹卡救了一个被白匪军打伤的年轻人密契克,将他送往军医院。归途中,莫罗兹卡违纪偷了田里的瓜。莱奋生召开大会对他进行教育。不久,莱奋生接到游击队参谋长的信,得知游击队主力在城里受到日军袭击,伤亡惨重。后来派往城里的队员又带回上级的指示: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必须保存部队的实力,“因为将来要以它们为核心”。莱奋生明白,他们应尽一切力量把这支部队作为战斗单位保存下来,于是他向队员们发出准备转移的命令。密契克在医院养伤时,瓦丽亚对这个“白面书生”产生了好感,密契克也爱上了她,但又不敢向她表白。莫罗兹卡为此事同妻子吵架。他要求调回杜鲍夫的矿工排,决心今后做一名好战士。密契克
46、伤愈出院后被分配到库勃拉克排,队员们嘲笑他的知识分子习气。他在外表上虽然逐渐变得跟大伙一样,但思想深处仍和大家格格不入。莱奋生眼见形势日益严重,决定组织一次夜间紧急集合,以检查战备的情况。这时,乌苏里江一带已被敌人占领,日军的侦察兵多次同莱奋生的巡逻队遭遇,莱奋生只好把部队撤到森林里隐蔽。游击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且战且退,由150人减员到120人。英勇的游击队员麦杰里察外出侦察时不幸被俘,惨遭杀害。莱奋生率领部队赶来,击退了哥萨克骑兵连,占领了村子。半夜,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前来袭击,游击队仓皇撤回森林,但敌人跟踪追击,沼泽地又挡住了游击队的去路,情况十分危急。这时,莱奋生高举火把走在队伍的前面,
47、指挥队员们砍下柳条树枝,在沼泽地上铺路,使部队突围脱险。在通往士陀一瓦卡的大道上,已疲惫不堪的游击队又一次遇到敌人的伏击。被派担任巡逻任务的密契克在发现敌人后私自逃跑了,紧跟在他后边的莫罗兹卡发现敌情后却鸣枪报警,当即被敌人打死。莱奋生率领队员们奋力战斗,终于摆脱了敌人,来到大路边的打麦场旁。这时,全队只剩下19个人了。莱奋生默默地扫视了一下远处打麦场上的人们,他想,他应该很快地把打麦场上的这些人变成自己人,就像默默地跟在他身后的18个人一样。他想:他必须活着,并且尽自己的责任。57 日戈瓦医生描写了纯洁的日瓦戈医生一直难以找到自己的生活位置和精神归宿,最后倒毙在莫斯科街头。小说揭示了俄罗斯知
48、识分子与现实相碰撞时的软弱、彷徨、无奈,乃至毁灭。5859故事发生于1942年5月。准尉华斯科夫“无奈”接受了上级指派来两个班的“兵力”虽然是一些“不喝酒的”,却一一是穿短裙的年轻女兵;他要指挥她们守卫171会让站设施。一时间女兵们驻扎下来,就在尚未习惯这野战生活的当口,出乎意料地碰上一股德国法西斯侦察兵。她们本可以放过这些鬼子,守住阵地设施就可以了。然而正义和敏感要她们既守住了阵地设施,又以五个姑娘战士加指挥员的力量与敌人的周旋,进行殊死的战斗 作者以真实而生动的画面,亦庄亦谐的文笔,活泼风趣的艺术语言,再现了那些才从和平岁月里走出来的天真欢快的年轻人,一旦迫使他们面对残酷的战争时,为保卫国
49、土,可牺牲爱情,可别家离子,可以生命为代价的浪漫主义情怀和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60古拉格群岛()是由苏联作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写的一部最有力和最有影响的反映苏联奴隶劳动和集中营故事的书。实际上前苏联并没有古拉格群岛这个地理名称,它是索尔仁尼琴的一种比喻说法,索尔仁尼琴把整个苏联比作海洋,在这个海洋上处处皆是监狱和集中营的岛屿,他把这些岛屿称为古拉格群岛。作者亲自在古拉格集中营中生活过,并且是书中事件的目击者和第一手材料的获得者,出狱后采访了270位人士,为书中所写的事提供了证词。本书创作于1962年至1973年间,于1973年在西方出版。古拉格群岛堪称苏联列宁和斯大林时期法制历史最精炼的描摹。
50、全书既以“群岛居民”的经历为线索,又穿插了苏联劳改制度发展史中的大量资料,结构宏大,卷帙浩繁,充分显示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驾驭材料的能力。书中有激昂的控诉,愤怒的谴责,也有尖锐的嘲讽,深切的诉说,是深刻理解苏联政治体制重要的参考著作61 高尔基写的海燕是一篇有巨大影响的散文诗。这篇著名的作品,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然取得胜利的前景,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本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