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认同体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以河西走廊为例CONTENTS01文化文化认同认同体验体验在在文化文化旅游旅游主题主题构建构建中中的的意意义义02对对河西走廊河西走廊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文化文化认同认同的的独特独特价值价值解解读读03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文化文化旅游旅游产业发展产业发展的的问题问题与与制约制约因素因素04基于基于文化文化认同认同体验体验的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文化文化旅游旅游主题主题建建构构文化文化认同认同与与区区域文化域文化与与国家国家认同认同相关背景途径。由于文化遗产或文化景观本身就代表着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上的文化成就。因而以此为依托的文化旅游能够起到弘扬本国文化。教育本国
2、人民,培育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作用。目前对旅游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族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采用人类学或文化认同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珠化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跨国流动,利用各种精神文化资源实现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韩镇,2010:106-113)。在世界范围内,政府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日益成为国家培养一个国民 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途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旅游发展过程中少数民族族群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进行研究(吴其付,2011:191198),对于在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区域文化
3、旅游主题构建研究则十分缺乏,少有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主题构建研究则十分缺乏,少有涉及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旅游主题构建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问题。本文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视角出发,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旅海主题进行重新探索和定位,研究其在中华民族认同这一大视野下的文化英道主属开发模式,井讨论河西走廊的文化旅游开发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本文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视角出发,对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旅游主题进行重新探索和定位,研究其在中华民族认同这一大视野下的文化旅游主题开发模式,并讨论河西走廊的文化旅游开发在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意义。文化文化认同是深植于历史文化认同是深植于历
4、史与文明根基之中的基础性认同。文化认同的产生与延续依赖于内在与外在力量的结合,要发挥文化的主导性、多元性、时代性与超越性,增强文化的凝聚力、说服力、传播力和渗透力。国家认同是文化认同的深层演进和开华,要从国家道路国家实力意识形态、国家制度等层面增进国家认同。认同的回归是人的发展,当代世界人的发展是多维度的发展,最终指向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072(2016)07-0001-07一文化认同体验在文化旅游主题构建中的意义文化认同何谓文化认同?简单地说,文化认同是对民族集体文化价值观的“同意”。文化认同包含了三个层次:首先是承认,承认一种文化的合理性、合法性,这种
5、“承认”本身既包含了对特定文化价值指向的认可;其次是接受,“接受”表明了个体与某一种文化价值之间的同一性;再次是融入,融入是文化认同的最高境界,为此而做出必要的文化改变,甚至是发挥积极的作用去创造(欧阳康,2010:1-7)。英国学者吉姆.麦克盖根认为,“认同是一种集体现象,而绝不仅是个别现象。它最频繁地被从民族主义的方面考量,指那些身处民族国家疆城之中的人们被认为共同拥有的特征”文化认同体验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追问和确认的体验过程。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不同文化的载体,但“我”所以认识到不同文化的“我”,是因为“我”以“他”为镜像,只有看到别的参照物才知道“我”的存在。(一)文化认同与文化认
6、同体验0402050301康,2010:1-7)。英国学者吉姆.麦克盖根认为,“认同是一种集体现象,而绝不仅是个别现象。它最频繁地被从民族主义的方面考量,指那些身处民族国家疆城之中的人们被认为共同拥有的特征”文化认同体验文化认同体验是对自我身份的一种追问和确认的体验过程。我们每个人无一例外地都是不同文化的载体,但“我”所以认识到不同文化的“我”,是因为“我”以“他”为镜像,只有看到别的参照物才知道“我”的存在。在施密特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五大模块构成的战略体验模型中(施密特,2004:60),文化认同体验既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行动体验”相关
7、,又能体现“关联体验”,通过文化的连通将个人的情感与个广泛 的民族文化共同体建立起内在关联,使个体在民族文化体验中超越个人的感觉而赋予群体共同的价值。(二)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二: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旅游体验是在旅游世界发生的,是旅游者在顺序地经验了不同的旅游情境之后所获得的主观情感(谢彦君,2005:189)。体验是旅游活动的本质。任何旅游活动都可以归结到游客从旅游过程中获得的主观经历、感受与回忆。旅游活动是一种寻找文化差异的体验过程,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旅游吸引力的重要构成,在旅游体验的初级阶段旅游者寻求和体验的主要是多元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体验的背
8、后深层次实际上是对文化的认同体验,文化认同体验是旅游体验的高级阶段。有学者将旅游体验归纳为6E模型,将旅游休验分为从表层到深层依次分为审美怀旧、文化教育、休闲娱乐、遁世逃避、社交生活和情感升华6个层次(刘家明、刘莹,2010:556564)文化认同体验是一种有关社交生活和情感升华的深度体验形式。同时,按照弗洛伊德关于“本我、自我与超我”的假设,个体的民族意识大部分时候处E本我”状态。特定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能够促使个体自觉地将自身其他的民族文化相互区分和相互比较,从与他者的对比中确证自身的存个体的民族意识大部分时候处于“本我”状态。特定的文化遗产、文化资源能够促使个体自觉地将自身与其他的民族文
9、化相互区分和相互比较,从与他者的对比中确证自身的存在价值,从而进入到“自我”状态。然而在文化认同体验中,通过文化的差异进入到文化认同,构建一种对全人类成全民族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认同体验,个体在这种文化认同体验中获得感悟和升华,激发起对不同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精神皈依(三)以文化认同体验构建文化旅游主题 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都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对本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打造,因而在我国应突出的是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体验。构建“中华民族认同体验”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对于增强国内不同民族和海外侨胞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培养民族凝聚力,促进和维护国家
10、统一,提升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都有重要意义。中华民族是由历史上多个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冲突与融合中形成的一个整体,不是某个单一的民族将中国“多元一体”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融入文化旅游的主题之中,从而强化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感要打造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体验,必须展现出中华民族内各民族不断融合并形成为整体的过程二、对河西走廊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解读 河西走廊地区位于甘肃西部,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南依祁连山和青藏高原,北连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狭长如走廊状 因位于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等五市横列其间。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沟通我国中原地区与西
11、域的交通要道,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留下了大量的可资利用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二、多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重要“锋线”三、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四、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一)、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汉民族文化的核心中原地区往西,南边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北边是茫茫的戈壁滩与沙漠,能够有效沟通中西的唯一大通道便是处于高原与沙漠之间的河西走廊。在中原文化达到鼎盛的汉、唐时期,世界上的其他几大古文明如古印度、古波斯、古罗马等,都位于中原地区的西部,由于当时的海上交通线尚未建立,故河西走廊上的经济文化交流十分频繁,成为当时中
12、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河西走廊上发生过的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事件层出不穷,如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佛教传入中国、玄奘西行取经、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游记等。这些事件在世界文明史上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同时也为中华文明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夜,对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多民族冲突与融合的重要“锋线”在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河西走廊这一文化区域是促进中华民族融合形成的重要力量来源之一-。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独特,虽然地处内陆的干旱型气候带,但南边有祁连山消融的雪水,水草丰美,既适宜农耕文明,又适宜游牧文明;同时,由于其独特的沟通中西的通道地位,使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一直处在不同
13、民族交锋与融合的最前线。从先秦至汉初,河西走廊上就分布有匈奴、月氏、乌孙等众多游牧民族;两汉时期,汉族与匈奴在此激烈交锋;魏晋南北朝,由于由不同民族构建的政权更替频繁,多民族在此逐渐融合;唐代包容的名民族政策促使了该地区多民族的进一步融合,至两宋时期又开始了诸民族与吐蕃、党项等民族的冲突与融合;元朝时期河西走廊地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民族大融合,明朝汉族与蒙古族在此对立,再经过清朝多民族的交融,形成了今天多民族共存的格局。因此,河西走廊地区是一部中华民族逐步融合并形成的历史活教材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形成地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必看的史诗级纪录片:河西走廊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神级的BGM,精美的画面
14、,红阔的历史视野,展示了河西走廊的自然历史、人文之美,每一集都被演绎的荡气回肠 (三)、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cape)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和具体的自然环境基础上,在人的作用下形成的地表文化形态的地理复合体。河西走廊地区西有着非常独特的文化景观,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长城、古堡、烽燧、石窟、寺庙等文化遗产与以雪山,绿洲、草原、湿地为代表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了河西廊的文化景观,这些文化符号正是中华农耕文化元素的典型的代表。化元本的典代表。著名文化史家冯天确先生认为:更上形成并面化的话文化事家中商藏的高于特色的构成要素。“中华著名文化史家冯天确先生认为:“文
15、化元素”指历史上形成并演化着的诸文化事象中蕴藏的富于特色的构成要素。“中华文化元素”,约指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历史进程中(包括在与外城文化的交会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四)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冯天瑜,2012)。河西走廊的文化最观无不承载着农耕时代的中华民族的历史印痕,赋予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诗性意象,构成了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主题形象的文化底蕴。河西走廊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 (四)、由于独特的通道地位和多民族间不断冲突与融合的重要场所,河西走廊地区一直到今天都保存有独特的多民族文化体系在此和谐共存。因而,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体验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多
16、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宝库。同时也是了解中华民族形成、融合与发展的最佳历史活教材,成为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绝佳区域。在这一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地理最观建构了一种“精神容器”:“涵容与负载着人关于自身存在意义的理性觉知、文化认同、心灵归属与情感寄托。”(庞立生,王艳华,2009:8-11)对于中华民族的个体而言,这一特定 文化地理区域蕴含着族群的历史源流和自我识别的意义。三、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一)、河西走廊文化旅游资源富集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滞后 河西走廊地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是甘肃省对外最突出的文化形象之一。甘肃省最重要的文化资源都集中
17、在河西走廊地区,武威、张掖、敦煌等3城占了甘肃全省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分之三。甘肃省 武威 张掖颜色五彩斑斓,简直就是一场视觉盛宴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画敦煌莫高窟国家四大线性文化遗产中的两条长城、丝绸之路即在河西走廊之上 在甘肃全省的7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四市占了28处,超三分之一。因而,提及甘肃,最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吸引力的就是河西走廊。然而目前,甘肃省的旅游产业发展在全国还比较滞后,2011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人数仅9万人次,在全国31个内地省、市、自治区中排倒数第三;同时也缺乏较为响亮的文化旅游品牌,广大的河西走廊核心地区还处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盲区
18、”。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二)、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是河西走廊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资源承载力有限,尤其是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严重,制约了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和工业发展。二、是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多为历史上留存下来的长城、古城、石窟、寺庙等遗迹,而古城遗迹又以夯土结构居多,风化十分严重,其他遗迹中留下的许多精美文物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三、是河西走廊地区深处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其所在的甘肃省和周边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我国中东部地区还有所滞后,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薄弱,距离主要市场也较远。因而,在河西走廊地区应致力于发展生态型的现代农业、林业和文化
19、旅游产业,走一条生态产业和文化旅游共同带动的发展道路,文化旅游产业应该成为甘肃省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四、基于文化认同体验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主题建构 (一)、基于消费者感知体验的河西走廊文化符号系统 一个区域的文化旅游主题首先在于其鲜明的文化符号系统。文化系统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识,是一个企业、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文化符号包含了物质基础表现、思想制度感知和核心文化体验三个层次(万雪芹、安塔娜,2001:2124)是区域文化旅游主题的核心要素。消费者在对商品和旅游目的选择过程中,文化符号起着十分基础的作用,是消费者最原始,也是最深刻的
20、感知体验。因而,一个区域对外展示其文化旅游主题形象,必须首先基于鲜明的文化符号系统。河西走廊地区有着鲜明而独特的文化景观,是构成其文化符号系统,基础。在语言文化符号中,运用大家熟悉的古典诗词和语句,结合河西走廊独特的文化意象,凝练出鲜明而又通俗的文化旅游宣传语句,并突出寻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主题,如“河西生态走廊,中华文明长廊”等。在视觉文化符号中,把河西走廊所具有的独特文化景观抽象化和符号化为中华文化元素,如长城、古堡、雪山、大漠、绿洲等都可以提炼出抽象的文化符号,再组合成号,再组合成河西走廊的视觉文化符号或logo(标志)。在音乐文化符号中,基于河西走廊地区具有地域特征和多元文化特色的音
21、乐作品,创作出河西走意自己的音乐文化符号。通过语言、视觉、听觉等各种感官,构成河西走廊鲜明而独特的文化符号系统,形成“寻找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对外文化旅游主题形象。(二)、民族认同体验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创新 河西走廊地区是文化遗产的富集地带,拥有大量的地面文物,同时也有许多文物和遗址因为长期的风化而极其脆弱,因而必须创新河西走廊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博才武、陈庚,2010:93-98),在遗产保护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体验性、文化性和生态性,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模式的创新再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对于河西走廊地区的大量古遗址,考虑到其脆弱性,采用遗址公园模式对其进行保护和利
22、用,积极申报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严格保护遗址原状,新建旅游设施应保证游客与遗址的物理隔离,同时引导游客更好地了解遗址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区域可在遗址保护范围之外,仿照遗址原有建筑风格新建旅游设施,开发参与体验式、生态式的文化旅游产品,使游客亲身体验遗址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河西走廊地区还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划拨专项经费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网时采用节庆活动。演艺、影视等模式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项目结合起来,丰富文化旅游产品的内题和表现形式,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娱乐性和吸引力。(三)、民族认同体验式文化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河西走廊地区的中华民族认同体验以遗产为载体,包括线性文化产载体、点
23、式文化遗产载体和自然遗产载体。以长城和丝绸之路为代表的线性文化遗产载体最能体现出河西走廊地区的文化特质,通过长城可以清晰地体验到不同历史时期民族交锋的锋线,丝绸之路代表着东西方文化沟通的桥梁。河西走廊地区教布着大量的点式文化遗产,如古堡、石窟、寺庙等。它们也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冲突、融合过程中在某个区域集中留下的历史印记。河西走廊地区的自然遗产,如雪山、大漠、草原、湿地、农业景观既形成了河西走廊地区独特的景观和视觉形象,又是河西走廊文化遗产存在的背景环境,自然与文化在此已紧密地交融。因而,河西走廊地区民族认同体验式文化旅醉规划的总体思路为明确认知这三类遗产的特性,以自然遗产为环境依托,通过线
24、性文化遗产构建区域旅游线路,以点式文化遗产为旅游节点,使其最终形成为面、线、点紧密结合,自然与文化充分交融的文化旅游产品系列,统合提炼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载体,是形成河西走廊独特文化旅游品牌的有效途径。(四)、民族认同体验式旅游线路组织创新整体规划河西走廊区域中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以兰州作为主要旅游集散地,从兰州出发,经乌鞘岭、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最后至敦煌,形成一条完整的河西走廊文化旅游线路。在这条旅游线路中,突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主题,以考察横亘在河西走廊上的历代长城、烽燧、古堡等军事遗迹为主,感受和体验那个时期的边塞豪情,民族之间的激烈冲突与
25、逐渐融合,思考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渊源。感受藏族、蒙古族、回族、裕固族等多民族的文化与风情 领悟中华民族由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特性 培育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在“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核心旅游线路之外,同时穿插其他附属文化旅游线路。首先是丝绸之路,重走张骞通西域之路和马可波罗进入中国之路,寻找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在河西走廊地区共同留下的历史遗迹,感悟那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其次是“佛教文化传入中原线路”,沿途包括敦煌莫高窟、张掖大佛寺、马蹄寺、天水麦积山石窟、甘南卜楞寺等汉传及藏传佛教寺庙,重走玄奘西天取经道路,体会佛教文化传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路线。再次是“河西生态
26、走廊”路线,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开发河西走廊的生态旅游产品,包括祁连山雪山冰川风光、湿地绿洲、森林草原、丹霞地貌、戈壁荒漠等多种地理地质景观,以及葡萄园等生态观光农业产品,欣赏河西走廊地区多样的自然风光,感悟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这三条附属的文化旅游线路与核心文化旅游线路互为补充,共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的主题。(五)、研究结论 第一,河西走廊的文化资源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具有独特性。河西走廊作为文化地理意义上的“文化旅游主题”,已经突破了-般文化旅游项目所具有的“文化表层”的范畴,与隐藏在文化表层之下的深层文化结构联系在一起,使21世纪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
27、因此,河西走廊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旅游主题的建构具有了国家战略意义,必须是一种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第二,文化地理意义上河西走廊具有强化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独特价值,是21世纪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性资源。21世纪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首先是文化崛起,在参与世界民族多元文化竞争中,能够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精神文化资源正是国家的核心利益所在,特别值得国家和民族广泛注意和珍视。第三,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民族的群体意识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体,具有“超我”的特征,能够为文化旅游产业中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价值。以“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体验”为主题,进行河西走廊地区的整体文化旅游开发。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形成黄金旅游线路,既是推动甘肃省等西部地区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贯彻落实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具体实践。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