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08144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X 页数:199 大小:60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导论 1988年,75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集一堂,有记者问获奖者:“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沉思片刻回答道:“在幼儿园。”记者追问:“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重要的东西呢?”学者答道:“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表示歉意”学前教育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学前教育有什么特点?学前教育又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本章将带你一起了解和思考这些问题。问题情境:目目 录录 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第一节学

2、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的概念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活动(广义、狭义)。人的一生按年龄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学前教育 从出生到六岁儿童的教育,包括3岁前的婴儿教育和36岁的幼儿教育两个有机联系的过程。我国的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制度的基础阶段。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的种类1.学前家庭教育 以家庭为主要基地,以父母为主要实施者。主要特点:u时间上的首施性和延续性。u方式、方法上的个别性和多样性。u家庭教育具有生活性。u目标上的随意性和差异性。一、学前教育一、

3、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的种类2.学前社区教育 与学前家庭教育、学前机构教育并存的教育形式,主要是由社区组织、在社区中加以实施的。主要特点:u接纳对象的社会性。u具有娱乐性。u教育活动的群体性。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二)学前教育的种类3.学前机构教育 由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对学前儿童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主要特点:u受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约束和指导,是我国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u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旨在促进儿童的身心在原有水平上全面、和谐地发展。u有符合一定标准的房舍、设备及场地,能确保儿童最基本活动的展开。u由专业人员承担教育工作,机构中的各类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受过专业训练,尤其

4、是教师,大多是接受过师范教育或通过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的。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三)学前教育的重要性1.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 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对于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2.学前教育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3.学前教育对于家庭的价值 综上:学前教育非常重要,而学前教育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是学前教育诸多价值中最核心、最根本的,它对于教育事业、家庭和社会发展的价值都以其对于人的发展的价值为中介来实现。一、学前教育一、学前教育(四)学前教育的特点1.基础性 从教育体制的角度。从人的发展的角度。2.福利性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明确幼儿

5、教育事业领导管理职责分工请示的通知 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3.保教并重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表述:“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教育阶段不同:强调教中有保,保中有教。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一)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年龄分支科学。是研究从初生至六岁儿童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的主要内容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 学前儿童与教师 学前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 学前课程 学前教育活动 学前儿童游戏 学前教育环境 学前教育衔接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三)学前教育学的任务 总结我国的学前教育实践,借鉴

6、国外学前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经验,探讨学前教育的规律及发展趋势。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指导学前教育实践,提高学前教育科学水平。通过学前教育学研究,为国家制定相关教育政策、进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二、学前教育学二、学前教育学(四)学前教育学的方法 19世纪后期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欧洲出现,是一门新兴学科。应以相邻学科的基本理论及最新科研成果为科学基础,探讨学前教育理论及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新问题。注意联系托儿所、幼儿园实际,进行或参加一些调查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1

7、)文艺复兴运动人本主义思想 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捷克教育家,高度评价了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主张所有的儿童都应受教育,提出了普及教育。卢梭(J.J.Rousseau,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著有爱弥儿。欧文(R.Owen,1771-1858)在新社会观、新道德世界书、人类思想和实践中的革命等著作中,阐述了自己独到的学前教育思想。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2)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瑞士教育家,创办过孤儿院,著有林哈德和葛笃德、立

8、法与杀婴、幼儿教育书信。福禄贝尔(F.W.A.Froebel,1782-1852):德国教育家,曾实践于裴斯泰洛齐主义的学校。于1837年在勃兰根堡设立了一所幼儿学校,1840 年命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因此,他被称为“幼儿园之父幼儿园之父”。至此,西方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基本形成,学前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就应运而生。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1).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J.Dewey,1859-1952):美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对美国乃至世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教育即生长 教育

9、即生活 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驳斥了传统教育中的“三中心”,代表作有儿童与课程、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2)2.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M.Montessori,1870-1952):意大利儿童教育家、医生,曾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院临床助理医师,研究残疾和低常儿童的心理和教育。教育思想:教育的目的在于发现儿童“生命的法则”。教育的根本原则是使儿童获得自由。强调儿童感官训练和肌肉练习,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一系列教具。主要著作有适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

10、方法、有吸收力的心智、童年的秘密等。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3)3.弗洛伊德和艾里克森的精神分析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 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艾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美国精神病医生,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教育思想:强调早期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健全人格的培养。以儿童的发展为前提开展道德教育,避免教条灌输。强调良好教育环境的创设。相关著作:儿童期与社会、同一性:少年和危机等。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

11、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4)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 班杜拉(A.Bandura,1925-):美国心理学家。把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中的有关观点结合在一起,以系统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形成其理论。主要论点:强调个人和环境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儿童通过直接体验和观察产生学习。强调教师和成人的素质。相关著作:青少年的攻击行为、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等。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5)5.皮亚杰的认知学派的学前教育思想 皮亚杰(J.Piaget,1896-1980):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理论核心:“

12、发生认识论”主要观点:强调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活动的重要性。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批判力。注重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游戏的作用。相关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道德判断。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西方学前教育学的发展(6)6.维果茨基的社会建构主意理论的学前教育思想 维果茨基(Vygotsky,1896-1934):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创始人。代表著作:思维和语言、学龄前期的教学与发展、学龄期教学与智力发展问题等。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

13、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1)1.发展适宜性教育实践(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内涵:年龄发展适宜性 个体发展适宜性 文化适宜性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2)2.瑞吉欧学前教育模式(Reggio Emilia Program)主要特点:社会支持和父母参与 学校的民主管理与合作 弹性课程与研究式教学 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 合作学习与反思实践 开放的教学环境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西方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三)西方学前教育学的新进展(

14、3)3.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s)和多彩光谱方案(Project Spectrum)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彩光谱方案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课程和评估方案之一。由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和塔伏茨大学的费尔德曼(K.H.Feldman)教授率领哈佛大学零岁方案和塔伏茨大学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完成(1984-1993年)。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促使中国学前教育学形成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前后留美回国的陶行知、陈鹤琴等人对我国学前教育

15、理论的形成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一方面,他们充分地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批判和反对束缚儿童的封建礼教。另一方面,他们开展了对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1)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7年):我国初步建立了具有社会主义特性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第二阶段(1958-1976年):我国学前教育在曲折中前进。第三阶段(1977年至今):我国学前教育在改革中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中国近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前教育学的发展(2)理

16、论发展: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构架上,逐步摆脱苏联“学前教学”理论的束缚。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学前教育及其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的现实“发生”。学前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关键概念关键概念 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基本要点基本要点 学前教育概念、重要性、特点 学前教育学概念 学前教育学主要内容 学前教育学任务 西方学前教育理论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理论问题与思考问题与思考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有哪些形式?学前教育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学前教育很重要?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学前教育学的内容和任务是什么?如何学习学前教育学?简述对学前教育学的诞生具有重要贡献的几位学前教育先驱的教育思想。比较杜威

17、和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阐述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学习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是什么?近三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做做 中中 学学 组织一场辩论赛,辩论“学前教育是否重要”。讲述一个你喜欢的学前教育家的教育故事。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的基础“我不知道怎么管教天天了,他又抓破婷婷的脸了”任教不到3个月,这已经是刘老师第3次跟年级组长求救了。今年9月,小刘毕业后来到一所收费颇高的私立幼儿园任教。在她班里的孩子大多家境优越,但孩子多半是由爷爷奶奶或是保姆带,有行为问题的孩子不少,天天就是较典型的一个。他总是手脚不停,不是去抢

18、其他小朋友的东西,就是对别人抓拖推拉,不停地有孩子来告他的状。有的家长甚至威胁说,如果再不解决天天的行为问题,他们就会让孩子转学。刘老师就这一情况和天天家长进行了交流,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可家长却认为这是孩子的调皮,没有必要太紧张;还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交到幼儿园就是希望老师帮助解决孩子的各种行为。面对这种情况,刘老师该怎么办呢?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既有儿童自身发展方面的,也有外部环境方面的。要寻找到有效的方法,必须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育行动方案。学前教育的有效实践既基于对学前儿童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基于与社会各要素建立起恰当的关系

19、。因而,探究学前教育与早期儿童发展及社会发展之间有着什么样的互动关系,是我们科学把握学前教育原理与规律的重要基础。问题情境:目目 录录 第一节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二节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一节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一节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一)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具有以下几方面:遗传特性影响着儿童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感受和反应。遗传对行为的影响只是可能性的,它们只是增加特定特征出现的可能性,但不直接导致这些特征的出现。遗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与环境共同发生作用的,遗传因素并不能单独决定儿童的发展

20、。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二)自身特征与行为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自身的特征与行为影响着他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探求影响其身心发展 儿童的选择可以影响其所处的环境 自我调节的发展影响儿童对环境的适应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一、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分析(三)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自然是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第一环境要素。自然资源对儿童的健康与性格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家庭与社区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社区是儿童成长的文化摇篮。3.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幼儿园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

21、场所。幼儿园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幼儿园在早期儿童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一)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基础性与易感性 基础性:早期儿童发展的基础性表现在生命机能发展的可塑性会随着机体的成熟而不断降低。易感性:儿童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既容易朝着积极方向快速发展,也容易朝着消极方向快速发展。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从“发展性转变”的角度看,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主要经历着以下几个阶段:0-3岁、3-5岁、5-7岁。0-3岁:最主要是身体的发展。3-5岁:金色童年,能够

22、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地玩耍。5-7岁:学会大量词汇,喜欢说话,有自己看法。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二、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三)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普遍性:年龄特征、文化与时代意义 差异性:行为风格、性格、能力、能力结构各因素组合特色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一)学前教育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表2-1 0-7岁儿童的感官滋养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一)学前教育要注意保护儿童的感官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

23、则(二)学前教育要适应并引导儿童的身心发展 儿童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水平,这些不同的发展水平标示着他们不同的学习准备状况。正确的做法是在适应的基础上促进儿童的发展。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的整体发展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四)学前教育要因时、因境与因人施教 因时而教:教育要因应儿童发展成熟的时间,适时施教。因境施教:不同的儿童成长于不同的环境之下,其成长影响的因素各不一样,其所需要的教育帮助也不一样。因人施教:因不同个体的特性而施教

24、,这是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的需要。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三、基于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五)学前教育应以活动为基本的方式与途径游戏与活动是学前儿童的天性。通过游戏与活动:儿童表现出他的发展状况以及他与生活环境的关系。儿童培养自身的意志、情感与思考能力,发展与世界的关系。第二节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第二节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学前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作为一种实体化的教育形式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往往受制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社会经济发展与

25、学前教育的关系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手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学前教育目标与任务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内容与手段。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社会经济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三)学前教育的社会成本效益与财政投入 关于学前教育的成本效益研究 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趋势 我国2010年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政治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的社会性质与领导权受社会政治

26、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影响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模式与方向。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政治、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社会文化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社会文化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目标与内容。学前教育具有传递和创新社会文化的作用。三、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三、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关于早期儿童发展的科学研究影响着公众的学前教育信念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表明,早期经验、教养关系和环境无可争议地对儿童发展产生着显著影响,引起了公众对学前教育的普遍关心。但在公众开始关心学前教育的同时,也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科学研究成果不加批判

27、的接受与误用。三、三、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科学研究的发展丰富着学前教育的理论基础,影响着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的确定 当科学研究还没有充分发展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养育经验或是成人的学习经验就是学前教育的基础。自卢梭提出要根据儿童的需求与特点来设计教育以来,发展了各种理论。包括成熟论、心理动力学理论、认知发展理论、行为学习理论、进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社会文化历史理论、人生全程发展理论等。四、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一)家庭的变迁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与任务 家庭结构的变迁影响学前教育的规模。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影响学前教育的任务。四、四、家庭、社区

28、、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二)社区支持影响着学前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社区是学前教育的重要资源与力量之一。社区对学前教育的支持表现为积极与丰富的社区文化为儿童提供的丰富交往与学习机会。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宽教育途径,丰富教育形式。四、四、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三)人口规模与政策影响学前教育发展 人口规模与政策与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密切联系。社区人口数量的多少,出生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规划、机构的设置及收托儿童的数量。人口基数大或城市社区人口密集,宜按实际需要设立托儿所、幼儿园。关键概念关键概念 儿童发展 遗传 遗传素质 年龄特征 因境施教 因人施教基本要点基本要点 早

29、期儿童发展特点 影响儿童发展的核心要素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学前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学前教育发展与政治、文化 学前教育发展与科学发展 学前教育发展与家庭、社区、人口问题与思考问题与思考 简述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影响的特点,学前教育应当如何正确对待遗传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儿童自身特征与行为如何影响着他的发展?幼儿园影响早期儿童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简述早期儿童发展的特点。根据早期儿童发展特点,学前教育应当确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举例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对学前教育的影响。举例分析科学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简述家庭变迁对学前教育的影响。简述人口规模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

30、。做做 中中 学学 在班级内进行一次分享报告,请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介绍他们的家乡,并分享他们的幼儿园生活经历。从这些分享中讨论来自不同经济地区的同学所受的幼儿园教育的差异。如有可能,可以继续了解家乡学前教育事业的新发展。到幼儿园做几次观察,记录并分析你所看到的幼儿的发展特点(可以选取发展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观察)。第三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中班张老师正在按事先制订的活动计划组织儿童开展美术活动,此时,活动室外飘起了雪花。对南方的孩子来讲,下雪是比较少见的。不少孩子开始按捺不住,不时往外张望,甚至个别孩子离开座位跑到了活动室外。张老师看到这些之后,明确要求儿童必须在活动室画画,不能往外看,更不准跑出

31、去。就这样,很多儿童心不在焉地画完了画。但此时,外面的雪停了,孩子们非常沮丧。另一个中班李老师有一次组织儿童开展户外活动,其中一个孩子看到了地上自己的影子,并吸引其他孩子一起玩起了有趣的影子游戏,有的用脚踩别人的影子,有的想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别人的影子户外活动结束,儿童回到活动室。李老师正想按原定计划开展语言活动,但当她发现班里孩子都在兴趣盎然地谈论着刚才的影子游戏时,便决定放弃原来的活动安排,顺应班里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影子”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并由此生成了一个“影子游戏”的单元主题活动。上述两个案例中,张老师、李老师在面对儿童兴趣和需要发生转变时,分别是如何处理的?通过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

32、式,你能看出张老师、李老师对儿童不同的态度和看法吗?张老师、李老师和儿童互动的方式又存在哪些差异呢?你倾向于哪种方式?让我们一起开始本章的学习,希望大家能从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问题情境:目目 录录 第一节儿童观 第二节教师观 第三节师幼关系第一节儿童观第一节儿童观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一)儿童观的内涵儿童观的概念: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或者说,是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对儿童的认识。儿童观的价值取向:国家本位、家族本位与个人本位。儿童观是儿童教育的基础:认识儿童是儿童教育的起点。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一、儿童观的内涵与形态(二)儿童观的形态1.三种形态的儿童

33、观 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2.三种形态儿童观的关系 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或一致,或矛盾,彼此相互影响与交织在一起。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对其他形态的儿童观(特别是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又受其他形态的儿童观(特别是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的影响。二、儿童观的演变二、儿童观的演变(一)西方儿童观的演变1.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孕育:传统的、旧的儿童观及其批判 教会统治的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7世纪洛克“白板说”2.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端:儿童的发现 卢梭爱弥儿3.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奠基:“儿童中心”普莱尔儿童的精神4.西方现代儿童观的发展:儿童的世

34、纪二、儿童观的演变二、儿童观的演变(二)中国儿童观的演变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主流是工具主义的。2.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3.中国当代的儿童观 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研究者在介绍与借鉴西方相关研究成果的同时,也对儿童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三、儿童观的现代化三、儿童观的现代化(一)现代儿童观的内涵 儿童是全方位不断发展中的人。儿童期具有独立存在和为成人期作准备的双重价值。儿童有其独特的文化。儿童是富有差异的存在。儿童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儿童应该受到平等对待。儿童有权享有幸福的童年。三、儿童观的现代化三、儿童观的现代化(二)儿童观现代化的途径历史反思:

35、儿童观现代化的基础立法保障:儿童观现代化的必要保障深化研究:儿童观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宣传普及:儿童观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重视转化:儿童观现代化的关键环节第二节教师观第二节教师观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一)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从社会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定位主要是由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的,同时又受制于社会的政治、文化、经济及人们对教师目标期待等多种因素。从个体的角度看,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问题。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二)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演变 从保姆到专业人员 从传统到现代

36、 传统:一是知识的传授者。二是指导者和控制者。三是裁决者。新的时代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期待:做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促进者。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一、幼儿园教师及其角色演变(三)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 传统的观点: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新时代背景下:生活照顾者 行为观察者 课程建构者 活动指导者 资源整合者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职业:伴随着收入,完成一项社会分工的连续性活动。职业的本质:“重复”某一个行业的基本操作行为,并不需要过多的“心智”劳动。专业 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造。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幼儿

37、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幼儿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专业伦理:指适用于某些专业领域的行为规范。专业知识和技能: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专业参与:所有公认的专业一般都有一个强大的专业组织。专业创新:创新是一种具有价值意义的改变。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新手教师 熟练型新手教师 胜任型教师 业务精干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四)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教育途径 自我实现途径 实践反思、实践研究、结合实践的专业进修再辅之以各种专业参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有了切实的保证。第三节师幼

38、关系第三节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师幼关系的概念 师幼关系(师幼互动),“指发生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内部的、教师与孩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及过程”。师幼关系的要素 外显要素 内隐要素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一、师幼关系的内涵及其发生条件(二)师幼关系的发生条件客观条件 教师与儿童必须同时在场,相互之间不需要借助任何中介(如材料或第三者)就能直接进行面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客观条件。主观条件 教师与儿童的行为中至少有一个是相互指向性行为,这是主观条件。二、优质师幼关系二、优质师幼关系(一)师幼关系的转变“

39、我与它”的师幼关系“我与你”的师幼关系 从“我与它”到“我与你”的转变二、优质师幼关系二、优质师幼关系(二)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 优质师幼关系的核心是以尊重、对话为基本特征的“我与你”的关系。基本特征:平等性 助长性 民主性 对话性 互动性二、优质师幼关系二、优质师幼关系(三)优质师幼关系的培育策略 树立现代儿童观是关键 转变教育观念是根本 提高教育技能是保证 营造良好环境是基础 完善管理制度是保障关键概念关键概念 儿童观 儿童观的价值取向 儿童观的形态 现代儿童观 幼儿园教师角色 幼儿园教师角色演变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师幼关系 优质师幼关系基本要点基本要点 儿童观 儿童观价值取向及形态 中西

40、方儿童观演变 幼儿园教师角色 师幼关系 优质师幼关系问题与思考问题与思考 试述儿童观的含义及其价值取向与形态。试述中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试述儿童观现代化的内涵及其途径。试述幼儿园教师角色及其演变。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及其实现途径有哪些?师幼关系的含义、要素及其发生条件是什么?优质师幼关系具有什么特征,应怎样培育?做做 中中 学学 找出自己的一次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分析其体现了怎样的儿童观。分析这种儿童观的利与弊,找出这种儿童观和现代儿童观的异同,并谈谈如何才能不断改善自身的儿童观进而能真正树立现代儿童观。观察幼儿园教师组织的一次教育活动,分析这次活动中师幼关系的特点,和优质师幼关系相比又存在哪

41、些差距?并尝试提出改善策略。在剖析自己和观察他人的幼儿园教育实践活动中思考我们像个“专业的”幼儿园教师吗?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丰老师组织中()班的半日开放活动。除了日常生活、游戏环节外,家长和本园的一些教师还观摩了丰老师的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丰老师给每个小组三个刚摘下的玉米棒,让孩子两个人一组仔细观察玉米的样子,有什么新发现可以记录下来。中间儿童在谁先观察等问题上出现了一些争执。一些孩子开始剥玉米的“外衣”,惊奇地发现了玉米的须。有的孩子在玩这些须,有的孩子在数玉米粒,还有的孩子抠下玉米粒品尝。接着,丰老师让儿童说说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有些孩子描述玉米外壳的特点,有些描述玉米

42、须的特点,有些描述玉米棒本身的特点,还有些描述生玉米粒的味道。儿童发现每组的玉米外壳、须和玉米棒都有点不一样。很多孩子提出能不能吃玉米,丰老师说已经在煮玉米了,要等一会。在等待阶段,丰老师给每组一些工具,如皮尺、直尺、盘秤、纸、笔、剪刀、胶水等,允许儿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希望能选择做一件事,最多做两件事,每件事都要坚持做完。其间,丰老师给一些有需要的儿童提供了启发和帮助。等大部分儿童做完,让儿童洗手吃玉米。家长和老师们讨论的时间里,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教师就问丰老师,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促进了儿童哪方面的发展?教师到底对儿童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学到东西,还有的家长说为

43、什么不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玉米棒问题情境:目目 录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 第三节学前儿童的德育 第四节学前儿童的美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第一节学前儿童的体育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 体育 广义: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狭义: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是“身体的教育”的简称。学前儿童体育: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中基础而关键的组成部分。广义:依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维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一切活动。狭义:指教师为养护学前儿童,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前儿童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动作和增

44、强体质的教育活动。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一、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和意义(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 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育、增强学前儿童体质.体质指人体的质量,由身体各方面的综合表现组成,包括了体格、体能、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等各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改善个体素质,进而提高民族的素质。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一)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1.0-3岁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处于人生第一个快速生长的高峰。总的来说,0-3岁的儿童将会持续稳定地生长。一般而言,学前儿童每年增高6厘米左右,体重每年增

45、加大约2千克。2.3-6岁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 新陈代谢比较旺盛 对外界适应能力和对疾病抵抗能力较弱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二、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特点及体育的目标与内容(二)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任务与内容1.学前儿童体育的目标与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我国幼儿园健康领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为实现以上目标,学前儿童体育的基本任务包括五方面。2.学前儿童体育的主要内容 学前儿童身体练习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 学前儿童体育教学活动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一)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身体养护为基本前提 肢

46、体运动为主要内容 体育游戏为主要形式 户外环境为主要场地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三、学前儿童体育的实施(二)学前儿童体育的指导原则科学性 必须遵循学前儿童的一般运动规律和身心特点安全性 学前儿童体育活动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安全问题适宜性 必须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运动发展的能力,并且找到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以促进儿童发展趣味性 学前儿童大脑兴奋过程占有明显的优势,易疲劳也易恢复;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也难以持久。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智育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 学前儿童的智育主要指向于儿童的智能发展。智能(Intelligence)是

47、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学前儿童智育是指根据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以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前儿童智能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一、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与意义(二)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 通过智育,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能的不断发展。通过智育,可以满足并不断激发学前儿童的求知欲。通过智育,可以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智育的意义还体现在它是儿童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审美、体育和社会交往等活动无不需要儿童良好的智能作为基础。通过智育,可以有力地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

48、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一)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 对学前儿童正确实施智育的必要前提是了解与掌握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规律和特点:学前期是儿童智能急剧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智能的稳定性逐渐加强。儿童智能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经过多个发展阶段,总的发展趋势是逐步由低向高。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二、学前儿童智能的发展与多元智能理论(二)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认知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三方面突破:智能不再只是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而是解决

49、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智能不再是可以跨越时空用同一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需要特定文化背景激活的潜能。智能不再是单一的能力或是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而是各自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的组合。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一)发展学前儿童的感知觉和初步的动手能力 保护学前儿童的感觉器官。发展学前儿童的各种感知觉,帮助儿童掌握社会感知经验标准。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力。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二)培养学前儿童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 重点是培养他们运用口头语言交往的能力。对话性语言和叙述性语言。了解文字符号的交际功能与意义。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三)增进

50、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 学前儿童所认识的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增进儿童关于数学的初步知识。内容:学前儿童认识的范围虽然广泛,但却内容浅显,以直接接触的周围环境和感性经验为基础;而学龄儿童的学习则是更为系统的学科学习。方式:学龄儿童以书面学习为主,学前儿童主要运用口头语言学习,采用游戏或通过直观教具、实地观察等方式来获得知识经验,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和形象化。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三、学前儿童智育的内容(四)培养学前儿童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 儿童主动探索的兴趣、创造的兴趣等都属于有益的兴趣。求知欲在学前儿童身上首先表现为强烈的好奇心。需要注意的是,儿童有益兴趣和求知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学前教育学》讲义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