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一个人听说山阴有一位道士养了十几只好鹅,就特地跑到道观去欣赏,并且不惜重金,希望道士把鹅卖给他。但是无论王羲之如何请求,道士就是不肯。后来道士说:“若你帮我写一部道德经,我就把鹅送给你。”王羲之听了,非常高兴,说:“这有什么困难,你为何不早说?”立刻进道观写字,完成后才欢欢喜喜地赶着这群鹅回家。他就是他就是-王羲之王羲之王羲之兰亭集序兰亭集序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
2、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作者介绍序序以以帖帖传传乎乎帖帖以以序序传传乎乎一一序序一一帖帖双双绝绝璧璧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兰亭集序(神龙本)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是一篇序言。“序言序言”简称简称“序序”,也叫引言、前言,属实用文体,也叫引言、前言,属实用文体,同同“跋跋”是一类。是一类。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
3、叫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他序除了介,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文体知识一、书序一、书序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对其进行说明。古代的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对其进行说明。古代的“序序”文,有时也写作文,有时也写作“叙叙”“”“引引”,也称,也称“题辞题辞”。李清照李清照金石录后序金石录后序、欧阳修、欧阳修五代史五代史伶官传序伶官传序二、赠别序二、赠别序古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有临别赠文以示推重赞许、劝勉嘱托的古人在亲朋师友离别之际,有临别
4、赠文以示推重赞许、劝勉嘱托的习俗。习俗。宋濂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韩愈、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送李愿归盘谷序三、宴集序三、宴集序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其来源也与临觞赋诗、为诗作序有关。多用以记宴饮盛会,其来源也与临觞赋诗、为诗作序有关。王勃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李白、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请找出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的词语。分组配乐朗诵分组配乐朗诵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乐乐悲悲痛痛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第第1 1自然段自然段uu介词结构介词结构“于会稽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山阴之兰亭”后置后置春季的末春季的末一个月一个月一种祭礼一种祭礼高高的竹子高高的竹子都都县名县名映衬、围绕映衬、围绕酒杯酒杯排列排列旁边旁边乐器乐器繁盛繁盛作诗作诗省略动词宾语省略动词宾语举行举行的的都都课文研读茂林修竹茂林修竹 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是日也,天
6、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之:定语后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置的标志和风和风用来用来放开、放开、敞开敞开穷尽穷尽实实在在自然万物自然万物值值得得这这第第2 2自然段自然段课文研读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这是一次怎样的集会?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人物:人物:环境:环境:目的:目的:活动:活动:感慨:感慨:天气:天气: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修禊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流激湍
7、,映带左右流觞曲水流觞曲水,一觞一咏一觞一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时节难得时节难得聚地清雅聚地清雅欢欣之事欢欣之事名士相聚名士相聚环境优美环境优美活动有趣活动有趣气候宜人气候宜人悦目赏心悦目赏心信可乐也。第一、二段:信可乐也!因何而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8、,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岂不痛哉!助词,引起下文助词,引起下文取消句子独立性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俯一一俯一仰之间仰之间之于之于通通“晤晤”有的人有的人通通“趋趋”趋向趋向不一样不一样一时一时高兴的样子高兴的样子满足满足对对事情事情到达到达等到等到到、及到、及过去过去附着附着因因指指“向之向之”句句自然自然第第3 3自然段自然段课文研读“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岂不痛哉岂不痛哉”,试
9、分析这一过程,及作者痛心,试分析这一过程,及作者痛心之由。思考为何会有此变化。之由。思考为何会有此变化。欣于所遇欣于所遇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这满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就在这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况修短随化,终
10、期于尽。生命短暂,在死亡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无法抗拒死亡,也无生命短暂,在死亡面前显得渺小而脆弱;无法抗拒死亡,也无法回避对法回避对“死亡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死亡”的观照中,再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感受到人生之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曹操短歌行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曹植赠白马王彪曹植赠白马王彪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阮籍咏怀诗阮籍咏怀诗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处一世,奄忽若飚尘。人生处一世,奄忽若飚尘。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
11、十九首古诗十九首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第三段:岂不痛哉!第三段:岂不痛哉!因何而痛?因何而痛?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12、于斯文。感于斯文。符契。两半,符契。两半,可合在一起可合在一起面对面对悲伤悲伤明白明白本来本来未成年而死去的人未成年而死去的人无根据无根据情趣情趣一个个一个个纵使纵使第第4 4自然段自然段课文研读这本是一个畅快、雅致、欢乐的集会,为何让作者悲从中来,乐极生悲了呢?伟大的波斯王克谢尔克谢斯,率领波斯历史上最大的一支远征军向希腊进军,在阿比多斯海湾,他检阅全军。他的陆军遮天蔽日,他的水军布满海湾,他感到荣耀,感到幸福。但随后他又伤感起来,而且潸然泪下,对他叔父说:“当我想到人生短暂,想到再过一百年后,这支浩荡的大军中没有一个人还能活在世间,便感到一阵悲哀”古希腊 希罗多德第四段:悲夫!第四段:悲夫
13、!为何悲?为何悲?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时东土饥荒,羲之辄开仓振贷。然朝廷赋役繁重,吴会忧甚,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羲之每上疏争之,事多见从。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自军兴以来,征役及充运死亡叛散不反者众,虚耗至此,而补代循常,所在凋困,莫知所出。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在凋困,莫知所出。上命所差,上道多叛,则吏及叛者席卷同去。又有常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课捕。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复亡叛。百姓流亡,户制,辄令其家及同伍课捕。课捕不擒,家及同伍寻复亡叛。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源在此。又有百工医寺,死亡绝
14、没,家户空尽,差代无所,上口日减,其源在此。又有百工医寺,死亡绝没,家户空尽,差代无所,上命不绝,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弹举获罪无懈息而无益实事,何以堪之!命不绝,事起成十年、十五年,弹举获罪无懈息而无益实事,何以堪之!连年的战争,被征作战和充当运夫的死亡逃散不返者不计其数,连年的战争,被征作战和充当运夫的死亡逃散不返者不计其数,人口消耗巨大,可上方照常大规模征集百姓补充兵员和役夫,各地人人口消耗巨大,可上方照常大规模征集百姓补充兵员和役夫,各地人丁稀少,真不知从何而出。那些去服役的百姓在路上纷纷逃亡,押送丁稀少,真不知从何而出。那些去服役的百姓在路上纷纷逃亡,押送的官吏也畏罪逃走。接常规,要让
15、逃亡者的家人及同伍人予以捕捉。的官吏也畏罪逃走。接常规,要让逃亡者的家人及同伍人予以捕捉。一旦逃亡者捕捉不回,家人及同伍乡邻也席卷而逃。百姓流亡,户口一旦逃亡者捕捉不回,家人及同伍乡邻也席卷而逃。百姓流亡,户口日减,其根源正在此。还有那些工匠医师僧人,死绝门户,无从补充,日减,其根源正在此。还有那些工匠医师僧人,死绝门户,无从补充,可上方仍不断下令补充工匠医士以应付官差,这种积弊十多年来一直可上方仍不断下令补充工匠医士以应付官差,这种积弊十多年来一直未消除,虽弹劾治罪接连不断,可毫无益处,长期下去,怎么得了!未消除,虽弹劾治罪接连不断,可毫无益处,长期下去,怎么得了!魏晋玄学 东晋玄学兴盛,原
16、因何在?徐公持认为,面对事实上东晋玄学兴盛,原因何在?徐公持认为,面对事实上的国家残破,山河分崩,两都毁弃,异族入侵,东晋士大的国家残破,山河分崩,两都毁弃,异族入侵,东晋士大夫无论如何通达夷泰,亦难摆脱精神上的困扰与失落。而夫无论如何通达夷泰,亦难摆脱精神上的困扰与失落。而玄学以其崇尚虚无的本质特征,正好给士大夫提供了精神玄学以其崇尚虚无的本质特征,正好给士大夫提供了精神解脱、实现心理平衡的良方。玄学的冲虚静退精神,正适解脱、实现心理平衡的良方。玄学的冲虚静退精神,正适合于偏安政治及门阀世族闲适生活之需要,而谈玄成为东合于偏安政治及门阀世族闲适生活之需要,而谈玄成为东晋士大夫阶层思想文化的风
17、尚,历百年而不衰。西晋玄学晋士大夫阶层思想文化的风尚,历百年而不衰。西晋玄学家多不习文事,文学之士亦少习玄学,因而造成文学与玄家多不习文事,文学之士亦少习玄学,因而造成文学与玄学的疏离。东晋玄学家与文学家的界限已逐渐泯灭,玄学学的疏离。东晋玄学家与文学家的界限已逐渐泯灭,玄学家而兼为文学家者甚众,因而玄学渗透到文学的诸多方面。家而兼为文学家者甚众,因而玄学渗透到文学的诸多方面。魏晋玄学 玄学影响当时的文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玄学影响当时的文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的内容、情调、风气方面,东晋文学(尤其是诗)在文学的内容、情调、风气方面,东晋文学(尤其是诗)缺乏遒劲缺乏遒劲的风气
18、,气质上弱于建安;没有美丽的词采,的风气,气质上弱于建安;没有美丽的词采,藻饰不及西晋。二是促进了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之弊,藻饰不及西晋。二是促进了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之弊,在于以诗谈玄,抽象枯燥,淡乎寡味,诗将不诗。故玄在于以诗谈玄,抽象枯燥,淡乎寡味,诗将不诗。故玄言诗之兴盛,实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段歧途。然而,在言诗之兴盛,实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段歧途。然而,在充分认识玄言诗弊端的同时,亦应看到,玄言诗对东晋充分认识玄言诗弊端的同时,亦应看到,玄言诗对东晋诗歌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性质,至少促进哲理诗之逐诗歌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性质,至少促进哲理诗之逐渐成熟和诗歌清虚恬淡风格之形成。渐成熟和诗
19、歌清虚恬淡风格之形成。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嵇康)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石散一名寒食散。只有一样不必冷吃的,就是酒。吃了散之后,衣服要脱掉,用冷水浇身;吃冷东西;饮热酒。这样看起来,五石散吃的人多,穿厚衣的人就少;比方在广东提倡,一年以后,穿西装的人就没有了。因为皮肉发烧
20、之故,不能穿窄衣。为预防皮肤被衣服擦伤,就非穿宽大的衣服不可。现在有许多人以为晋人轻裘缓带,宽衣,在当时是人们高逸的表现,其实不知他们是吃药的缘故。一班名人都吃药,穿的衣都宽大,于是不吃药的也跟着名人,把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吃药之后,因皮肤易于磨破,穿鞋也不方便,故不穿鞋袜而穿屐。所以我们看晋人的画像或那时的文章,见他衣服宽大,不鞋而屐,以为他一定是很舒服,很飘逸的了,其实他心里都是很苦的。更因皮肤易破,不能穿新的而宜于穿旧的,衣服便不能常洗。因不洗,便多虱。所以在文章上,虱子的地位很高,“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许多人只会无端的空谈和饮酒,无力办事,也就影响到政治上,弄得玩“空城计”,毫无实际了。在文学上也这样,嵇康阮籍的纵酒,是也能做文章的,后来到东晋,空谈和饮酒的遗风还在,而万言的大文如嵇阮之作,却没有了。刘勰说:“嵇康师心以遣论,阮籍使气以命诗。”这“师心”和“使气”,便是魏末晋初的文章的特色。到东晋,风气变了。社会思想平静得多,各处都夹入了佛教的思想。再至晋末,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文章便更和平。代表平和的文章的人有陶潜。他的态度是随便饮酒,乞食,高兴的时候就谈论和作文章,无尤无怨。所以现在有人称他为“田园诗人”,是个非常和平的田园诗人。他的态度是不容易学的,他非常之穷,而心里很平静。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