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兰 亭亭 集集 序序王羲之王羲之袒腹东床袒腹东床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雅量: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君往东厢,任意选之。之。门生归白郗曰: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卧,如不闻。郗公云:郗公云:此正此正好。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与焉。”关于王羲之的逸闻关于王羲之的逸闻第壹章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王羲之王羲之(303361),字逸少,
2、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作者介绍作者介绍王羲之的书法圆转凝重,王羲之被后代尊为“书圣”。王羲之作品真迹已难得见,我们所见皆摹本。王羲之楷、行、草等体皆能,如楷书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贴等。行楷兰亭集序最具代表性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是一篇序言。“序言序言”简称简称“序序”,也叫前,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言,属
3、实用文体,同“跋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末叫“跋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叫“自序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他序除了介绍,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文体知识文体知识文 体 知 识-序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4、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如兰亭集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如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353年)三月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据记载
5、,当时参与其会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 的的4141人中,人中,1212人各赋诗二首。王献之等人各赋诗二首。王献之等16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之将37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序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有文,这就是有“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集序之称的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的由来兰亭集序的由来写作背景两晋政治恐怖,司马氏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如“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不满当朝统治,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
6、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第贰章赏析文本赏析文本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峻岭,茂林,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
7、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按干支纪年属于癸丑年。春季的最后一个月。高山状语后置句临水嬉戏,祈福消灾。形作名:贤士全;都集会高高的映衬环绕;带:名作动:环绕古今;四周来作为使动用法:使.流曲水岸边;次:旁边文人风雅文人风雅流觞曲水流觞曲水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的名作动;饮酒深远高雅的情思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
8、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痛快
9、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和风定后标志万物;品:众用来.的尽实在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乐天气晴朗活动雅洁景色美丽聚会人多提问:南朝诗人谢灵运说:“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那在兰亭集序中是这样吗?:第一、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集会的时间、地点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信可信可乐乐也也”,因何而乐?,因何而乐?良辰良辰美景美景赏心赏心乐事乐事暮春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
10、、映带左右仰观宇宙、俯察品类,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游目骋怀、视听之娱游目骋怀、视听之娱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修禊修禊”之之乐乐贰大仁大智者都,青山可以净化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人浮躁的心重归于平静。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贰夫人之,一世。取,一室之内;或寄,之外。相互交往比喻时间短暂有的人古今;心怀同“晤”面对兼词:“之于”凭借所爱好的事物放纵、不受拘束: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舍,静躁不同,当其,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其所既倦,情
11、随事迁,感慨矣。同“取”各不相同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一时感到自得取独等到求得连接代词;这种变化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不能不之怀,修短随,终于尽!古人云:“死生矣。”岂不痛哉!发生、引起因为尚且何况自然注定是形作名;大事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引出引出“死生
12、死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感。这一人生最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悲痛之感。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抱负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志趣,(与朋友)在一室之内面对面交谈;有的人随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各人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各不相同,但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
13、到来;等到高兴,一时很自得,快乐而满足,竟不觉得衰老将要到来;等到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他对自己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兴趣的事,转眼之间,已成为陈迹了,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还不能不因此而引起心中的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造化,终归于尽。古人说:终归于尽。古人说:“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死和生是一件大事啊。”这怎么不叫人悲这怎么不叫人悲痛万分呢?痛万分呢?第三段作者由宴会之乐生发了怎样的一种人生感慨?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
14、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生活方式 不同快乐感受 一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所之既倦情随事迁人生无常 生命短暂 “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感叹死生”“人生之乐”“宴会之乐”痛人生苦短之痛“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世事无常之痛“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往事不再之痛“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生死难测之痛“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第三自然段所议论的问题是什么?死生亦大矣。第三自然段中,作者的议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接着作者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好的时光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
15、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好时光,即留恋于生之乐。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好的生活,多让人心痛,至此,作者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道家思想道家思想贰每昔人之由,若合一,未尝不文,不能之于怀。知死生虚诞,彭殇为。看到发生感慨意动用法:像符契一样面对叹息悲哀明白乃把.看作一样是意动用法;把.看成一样妄造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兴怀,其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一
16、一记叙.的原因意态,情趣这篇文章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每当我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本来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
17、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思想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命这件大事吧。于生命这件大事吧。这段中哪句话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后之览者,亦将有感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生和死是两件大事,悲悲古人
18、“兴感之由 若合一契”悲后人“后之视今 亦犹今之视昔”悲今人“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千古同心,千古同慨,作者的思绪从有限转入无限,又归结到兰亭集的撰集上,既点出了作序的缘起,又留下了无穷的回味。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生命也终有尽期。作者在伤感之余,转为积极旷达。把庄子之言斥为“虚诞”和“妄作。”不能学太上之忘情,忘掉生和死的界限。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魏晋士人的生死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汉末)曹操短歌行(汉末)曹操短歌行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汉魏)
19、徐干室思(汉魏)徐干室思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魏)阮籍咏怀(魏)阮籍咏怀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刘伶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使人荷锸而随之,云:云:死便据地死便据地以埋以埋”晋书晋书刘伶传刘伶传魏晋士人的生死观魏晋士人的生死观成因成因社会极剧动荡社会极剧动荡内部互相倾轧内部互相倾轧崇尚老庄,崇尚老庄,大谈玄理大谈玄理魏晋玄学 东晋玄学兴盛,原因何在?徐公持认为,面对事实上的国家残破,山东晋玄学兴盛,
20、原因何在?徐公持认为,面对事实上的国家残破,山河分崩,两都毁弃,异族入侵,东晋士大夫无论如何通达夷泰,亦难摆脱河分崩,两都毁弃,异族入侵,东晋士大夫无论如何通达夷泰,亦难摆脱精神上的困扰与失落。而玄学以其精神上的困扰与失落。而玄学以其崇尚虚无崇尚虚无的本质特征,正好给士大夫提的本质特征,正好给士大夫提供了精神解脱、实现心理平衡的良方。玄学的冲虚静退精神,正适合于偏供了精神解脱、实现心理平衡的良方。玄学的冲虚静退精神,正适合于偏安政治及门阀世族闲适生活之需要,而谈玄成为东晋士大夫阶层思想文化安政治及门阀世族闲适生活之需要,而谈玄成为东晋士大夫阶层思想文化的风尚,历百年而不衰。西晋玄学家多不习文事
21、,文学之士亦少习玄学,的风尚,历百年而不衰。西晋玄学家多不习文事,文学之士亦少习玄学,因而造成文学与玄学的疏离。东晋玄学家与文学家的界限已逐渐泯灭,玄因而造成文学与玄学的疏离。东晋玄学家与文学家的界限已逐渐泯灭,玄学家而兼为文学家者甚众,因而玄学渗透到文学的诸多方面。学家而兼为文学家者甚众,因而玄学渗透到文学的诸多方面。魏晋玄学 玄学影响当时的文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玄学影响当时的文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学的内容、情调、风气方面,东晋文学(尤其是诗)的内容、情调、风气方面,东晋文学(尤其是诗)缺乏遒劲缺乏遒劲的风气,气质上弱于建安;没有美丽的词采,藻饰不及西晋。的风气,气
22、质上弱于建安;没有美丽的词采,藻饰不及西晋。二是促进了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之弊,在于以诗谈玄,抽二是促进了玄言诗的产生。玄言诗之弊,在于以诗谈玄,抽象枯燥,淡乎寡味,诗将不诗。故玄言诗之兴盛,实为诗歌象枯燥,淡乎寡味,诗将不诗。故玄言诗之兴盛,实为诗歌发展史上的一段歧途。然而,在充分认识玄言诗弊端的同时,发展史上的一段歧途。然而,在充分认识玄言诗弊端的同时,亦应看到,玄言诗对东晋诗歌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性质,亦应看到,玄言诗对东晋诗歌的影响并非全是负面的性质,至少促进哲理诗之逐渐成熟和诗歌清虚恬淡风格之形成。至少促进哲理诗之逐渐成熟和诗歌清虚恬淡风格之形成。王羲之面对魏晋士人对待生死的消极态度
23、,进行了深王羲之面对魏晋士人对待生死的消极态度,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用刻的思考,用“虚诞虚诞”“”“妄作妄作”来表明自己对待生死的态来表明自己对待生死的态度。生死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不要让生命轻易消逝,度。生死既然不能改变,那么就不要让生命轻易消逝,在在深沉的感慨中流露出的是对深沉的感慨中流露出的是对“生生”的眷恋执着与追求。的眷恋执着与追求。【总结】12 12 写写宴会之乐宴会之乐 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叙事、写景,先叙述集会的时间、地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34 34 叹叹生命之痛生命之痛 抒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抒
24、情、议论,由欣赏良辰美景、流觞畅饮,而引发出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乐与忧、生与死的感慨。为什么说这是一篇书序?作诗的理由作诗的理由作诗的情形作诗的情形成书的经过成书的经过成书的意义成书的意义借题发挥借题发挥(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后之览者,亦有感于斯文)(修禊事也,群贤毕至)(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诗人的生死观)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王羲之对生死的深刻思考(人生态度)第叁章总结提升总结提升全文线索乐天地痛人生悲古今叁总结:文章的情感变化乐(相聚之乐)痛(死生之痛)悲(今昔之悲)(兰亭集会)-(人生感慨)-(作序目的)消极其表,执着其里感情基调:表面沉郁、悲凉(寄情山水)内心
25、执着(反思生命)提问: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是消极的吗?1 1、立意高远,蕴藉深长(议论)、立意高远,蕴藉深长(议论)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上显得不同凡响。2 2、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文笔洗练,自然有致 本文仅本文仅325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而后就死生问题发表议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
26、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情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1 1)写景)写景 如以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写水,短短的1616个字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使人心旷神怡。(2 2)叙事)叙事 如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记的是亭中游宴
27、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语,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3 3)抒情)抒情 如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临文嗟悼嗟悼”,也也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
28、的共同体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兰亭集序兰亭集序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态度三种不同心境三种不同心境一篇奇文传世一篇奇文传世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总结】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
29、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第肆章文学知识文学知识二王二王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钟王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初唐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唐草书的杰出代表唐草书的杰出代表“颠张醉素颠张醉素”张旭和怀素张旭和怀素 颜柳颜柳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唐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颜筋柳骨”之称。之称。二张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苏黄米蔡苏
30、黄米蔡宋宋“四大家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董赵董指元代赵孟頫,明之董其昌指元代赵孟頫,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邢张米董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元宵:元月十五,赏灯吃汤圆。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修禊:三月三日,临水宴饮、洗涤不祥。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寒食:约在清明节前一、二日,禁火寒食。端午:五月五日。端午:五月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七夕:七月七日。中秋:八月十五日。中秋:八月十五日。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重阳:九月九日,登高、赏菊、饮酒、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