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晟晟文业 文档编号:5213845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72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理论水杨桃?水杨桃?水蜜桃?水蜜桃?水杨酸反应水杨酸反应药理作用?药理作用?Happy new yearHappy new year(新年快乐新年快乐)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啊!是药三分毒啊!跟踪测试题跟踪测试题按照考纲复习知识点按照考纲复习知识点考题讲解考题讲解习题训练习题训练“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寄生虫寄生虫 某某某 化多为少化繁为简通俗易懂测试题类型一.单选题(每题1分)二.多选题(每题2分)三.名词解释四.简答题2.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研究药物与机体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的规律规律和和机制

2、机制(机理、原理机理、原理)的学科。的学科。药物药物 机体机体(含病原体含病原体)药效学药效学药动学药动学1.1.药物药物(drugdrug):是影响机体是影响机体细胞的细胞的生理生理功功能能、生化过程生化过程或病理状态,或病理状态,用以用以预防、治疗预防、治疗、诊断疾、诊断疾病的病的化学物质,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化学物质,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P2 第一节第一节 药理学的内容药理学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体内过程体内过程)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原理及作用原理3.药效学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

3、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4.药动学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谢、排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膜动转运(cytosis):药物容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再分布(redistribution):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成正比。有关超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寄生虫快代谢型药物快速灭活一

4、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对受体的激动或拮抗作用(受体学说)如GM(氨基糖苷类)引起的N性耳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同时应用(联合用药)时,药物间的相互影响及干扰,可改变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毒性。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四环素)菌群失调,二重感染(菌群交替症)真菌、耐药菌继发感染(肠道内敏感菌被抑制,不敏感菌大量繁殖,正常菌群紊乱)4 弱碱性药物在C內液(酸性)中浓度高(2)成瘾性:指使用麻醉药品如吗啡后,产生欣快感,停药后出现严重戒断症状(生理功能紊乱)。(吗啡流涎、流泪、出汗;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B.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

5、体的作用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及其作用原理的科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排泄)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影响)药理学的药理学的研究研究内容内容第1章 绪论.二、多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每题2分分)1.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B.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其动态变化的规律D.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 E.寻找和发现新药 主要

6、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运用数学原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理和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量变)。第第二二章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药动学)P5 学学习目标习目标1、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护理用药的指导意义、熟悉药物的体内过程及护理用药的指导意义2、掌握跨膜转运的方式、掌握跨膜转运的方式3、掌握药物消除的概念、方式;半衰期的定义及临床意义、掌握药物消除的概念、方式;半衰期的定义及临床意义知识点:知识点:跨膜转运、体内过程、药动学参数意义。跨膜转运、体内过程、药动学参数意义。药动学药动学定义:定义:

7、研究药物的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动态变化及其动态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规律的科学。体内过程体内过程包括包括(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一一.吸收吸收二二.分布分布三三.代谢代谢(生物转化生物转化)四四.排泄排泄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简称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体内过程体内过程 用药部位血液循环 组织、器官 药物代谢产物 体外 1.吸收吸收2.分布分布3.代谢代谢4.排泄排泄化学结构变化跨膜转运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进行转运的过程。药物通过生物膜进行转运的过程。药物的药动学,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药物的药动学,首先必须跨越多层生物膜,进行多次转运。行多次转运。转运:

8、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转运:药物吸收、分布、排泄的过程。药物药物药物药物药物的转药物的转运方式运方式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主动转运主动转运 特点:特点:逆差逆差,耗能耗能,需载体参与需载体参与 特点:特点:顺差顺差,不耗能不耗能,不需载体不需载体简单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扩散脂溶扩散):滤过扩散滤过扩散(膜孔扩散膜孔扩散)如尿素如尿素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膜动转运膜动转运 胞饮(吞饮、入胞)胞饮(吞饮、入胞)胞吐(胞裂外排、出胞)胞吐(胞裂外排、出胞)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两大类: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 t

9、ransport)P5 是指药物分子由高浓度一侧扩散是指药物分子由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过程的过程,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其转运速度与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成正比。成正比。(滑滑梯滑滑梯)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下山转运下山转运)特点特点:(1 1)药物顺浓度差转运药物顺浓度差转运(顺差顺差)(2 2)不需消耗不需消耗ATPATP(不耗能不耗能)(3 3)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载体参与参与(不需载体不需载体)(4 4)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无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包括:包括:简单扩散简单扩散 滤过扩散滤过扩散 易化扩散易化扩散被动转运被动转运(下山转运下山转运)1 1 简单扩散(脂

10、溶扩散简单扩散(脂溶扩散lipid diffusion):):脂溶性的药物可溶于脂质而通过细胞膜。是是大大多数多数药物的转运方式药物的转运方式被动转运的被动转运的影响因素: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差:膜两侧浓度差:药物在药物在生物生物膜的一侧浓度越高,扩膜的一侧浓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当膜两侧浓度相同时,扩散即停止。散速度越快,当膜两侧浓度相同时,扩散即停止。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脂溶性:脂溶性越大,药物扩散就越快。:脂溶性越大,药物扩散就越快。(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极性、分子量、解离度等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极性、分子量、解离度等)药物的解离度:药物的解离度:P5P5药物的药物的pKapKa与

11、与所在环境所在环境(体液体液)的的pHpH值值。决定药物的解离。决定药物的解离度。度。(pKapKa-解离常数的负对数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反映药物的酸碱性),反映药物的酸碱性)非非离子离子型药物型药物(分子型分子型)因其脂溶性大,能溶入脂质膜中,易于通过生物膜扩散。因其脂溶性大,能溶入脂质膜中,易于通过生物膜扩散。离子型药物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细胞膜,而被限制在膜的一极性大,脂溶性小,不易通过细胞膜,而被限制在膜的一侧,称为侧,称为离子障离子障。弱酸性药物 弱碱性药物则相反,药物药物在同性环境中不易在同性环境中不易解离解离 在异性环境中容易在异性环境中容易解离解离在酸性环境中不易

12、解离在碱性环境中易解离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解离在碱性环境中不易解离(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酸性药物在酸性体液中)(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碱性药物在碱性体液中)(酸性药物在碱性性体液中)(酸性药物在碱性性体液中)(碱性药物在酸性性体液中)(碱性药物在酸性性体液中)P5 P5 一、被动转运一、被动转运 分子分子型型药物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容易极性小,脂溶性大,容易通过细胞膜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离子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细胞膜。分子型药物分子型药物(极性小(极性小 脂溶性大)脂溶性大)离子型药物离子型药物(极性大(极性大 脂溶性低)脂溶性低)解离解离细

13、胞膜细胞膜 酸性酸性 碱性碱性 酸性药物酸性药物 药物容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药物容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离子型离子型极性大极性大脂溶性低脂溶性低分子型分子型 极性小极性小 脂溶性高脂溶性高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 P7(二)分布(二)分布 3.药物本身性质药物本身性质 弱酸性药物在C外液(碱性)中浓度高 pH 7.4 弱碱性药物在C內液(酸性)中浓度高 (药物在异性环境中易解离)药物药物容容易进入并易进入并停留停留于异性环境中于异性环境中。pH 7.0碱性药酸性药 2滤过滤过(filtration)又称水溶扩散水溶扩散(aqueous diffusion)是指直径小于膜孔的水溶性

14、药物,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带到低压侧的过程。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又称载体转运载体转运(carrier transport)是通过细胞膜上的某些特异性蛋白质(载体)通透酶(permease)帮助而扩散。不需要供应ATP(不耗能)。(兼有被动转运、主动转运的有关特点)如体内葡萄糖和一些离子(Na+、K+、Ca2+等)的吸收,其转运的速度比脂溶扩散(简单扩散)要快。是是特殊的被动转运形式特殊的被动转运形式是是顺浓度差顺浓度差、不耗能的载、不耗能的载体转运体转运(顺差顺差,不耗能不耗能,需载体需载体,)。P6 膜动转运膜动转运(cytosi

15、s):大分子物质的转运伴有膜的运动,称膜动转运。1胞饮胞饮(pinocytosis)又称吞饮或入胞。某些液态蛋白质或大分子物质,可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2胞吐胞吐(exocytosis)又称胞裂外排或出胞。某些液态大分子物质可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如腺体分泌及递质的释放等。二、二、主动主动转运转运 (逆流转运逆流转运)如:钠、钾、钙、氢、胺泵等。如:钠、钾、钙、氢、胺泵等。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active transport)特点特点:1 1.药物逆浓度差转运药物逆浓度差转运(逆差转运逆差转运)2 2.需要消耗需要消耗ATPATP(耗能耗能)3

16、 3.转运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转运需要细胞膜上的特异性载体蛋白参与参与。(需要载体需要载体)4 4.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有饱和限速及竞争性抑制5 5.缺氧或抑制能量产生的药物可抑制主动转运缺氧或抑制能量产生的药物可抑制主动转运 6 6.载体与药物结合有特异性载体与药物结合有特异性。作业:列表比较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特点作业:列表比较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的特点有饱和性有饱和性 竞争性竞争性 特异性特异性(不高不高)主动转运方式主动转运方式对对药物的排泄影响较药物的排泄影响较大,与药物的吸收关系不大。大,与药物的吸收关系不大。(大多数的药物吸收转运方式大多数的药物吸收转运方式简单扩散简单扩

17、散)如青霉素从肾小管的主动排泌等都属于如青霉素从肾小管的主动排泌等都属于主动主动转运类型。与丙磺舒合用时转运类型。与丙磺舒合用时(二者二者共用同一个载体共用同一个载体),可发生竞争性抑制,可发生竞争性抑制(延长青霉素作用时间延长青霉素作用时间)。一、吸收一、吸收 定义: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定义: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过程。静脉给药静脉给药(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药物药物直接进入血液,没有吸收过程。直接进入血液,没有吸收过程。第二节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 P6常用的给药途径:常用的给药途径:胃肠胃肠道给药道给药(口服口服)1、胃肠道给药(口服给药)经

18、济、方便、安全2、胃肠道外给药(1)注射给药(2)吸入给药(3)经皮给药(4)直肠给药(5)舌下给药注射给药包括:(1)静脉注射静脉推注(iv)静脉滴注(ivgtt)(2)肌内注射(IM)(3)皮下注射(IH)(4)动脉内注射影响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因素(胃肠道给药):药物方面1.2.3.1.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2.药物剂型:如水剂、注射剂就较油剂、混悬剂、固体制剂、缓释制剂、控释制剂易吸收。3.药物制剂:药物崩解度、添加剂、稳定性等。4.首关消除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P65.吸收环境(胃肠方面):6.其他:胃肠内pH,药物在胃肠中相互作用、食物等

19、肠内容物及酶对药物的影响。7.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F F)P12 六、药物制剂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单位时间内药物进入血循环的相对剂量和速率)。蠕动功能;吸收表面积、血流量、病理状态等。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胃肠道给药):4.首关消除首关消除(first-pass effect):P6 (又名:首关效应、首过消除、第一关卡效应)。定义定义:口服口服某些药物,由于由于肠壁和肝脏的代谢,而使而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例】硝酸甘油(首关消除92%生物利用度8%)药物口服肠道肠道门脉S肝脏肝脏腔V体循环 首关消除首关消除如何避免?如何避免?除口服口服给药外,其他给药途径均可避免首

20、过消除。临床较多选择舌下含服、直肠给药。(三)影响吸收的因素 P7 1、药物:脂溶性、pKa值、剂型 2、吸收部位的血流量 3、胃肠运动、胃肠内容物、胃肠病理状态 4、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片剂油剂混悬液崩解溶解较慢所以吸收较慢二、二、分布分布 定义定义:指药物:指药物从体循环从体循环转运至组织转运至组织器官的过程。器官的过程。药物药物作用快慢和强弱作用快慢和强弱取决药物分布进取决药物分布进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入靶器官的速度和浓度 药物药物分布分布(浓度、速度浓度、速度)作用作用(强弱、快慢强弱、快慢)消除的快慢消除的快慢取决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取决药物分布进入代谢和排泄器官排泄器官(肝脏、肾脏肝脏

21、、肾脏)的速度。的速度。影响分布的因素影响分布的因素:P7 一、一、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二、组织血流量组织血流量和和药物与组织亲和力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三、三、药物本身性质药物本身性质 药物药物pKapKa值值和体液的和体液的pHpH值也是影响值也是影响药物分布药物分布的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药物药物容容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 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液(偏酸偏酸pHpH值值7.07.0)浓度较高,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偏碱偏碱pHpH值值7.47.4)浓度较高。浓度较高。四、四、体内特殊屏障体内特殊屏障 1.1.

22、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2.2.胎盘屏障胎盘屏障pH7.0碱性药pH7.4酸性药影响分布的因素:影响分布的因素:一一.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P7 P6 图2-1 药物 +蛋白质 复合物 特点特点(游离型药物游离型药物)(结合型药物结合型药物)暂时储存;暂时无活性;暂时储存;暂时无活性;结合可逆;有竞争,可置换;结合可逆;有竞争,可置换;结合型药物的特点结合型药物的特点(意义意义)P7 结合型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药物)的分子量变大,不能通过capcap暂时储存于血液中。(游离型药物可通过细胞扩散,分布到组织中)结合型药物药理活性暂时消失(暂时无活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 当两个

23、药物同时应用时,可能产生竞争性,发生置换现象。(有竞争,可置换)(甲苯磺丁脲与华法林-血浆蛋白结合率99%,置换后至98%,游离型药物增加一倍,1%2%)有饱和性,有特异性。暂时储存;暂时无活性;暂时储存;暂时无活性;结合可逆;有竞争,可置换;结合可逆;有竞争,可置换;有饱和性有饱和性 竞争性竞争性 特异性特异性(不高不高)二、组织血流量和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P7(1)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再分布再分布(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亲和力越大,分布越快、越多。(碘-甲状腺)再分布再分布(redistributionredistribution):吸收后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首先分布到血流量大

24、的器官,然后再向血流量小的组织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再分布。三、三、药物本身性质药物本身性质药物药物pKa值值和体液的和体液的pH值也是值也是影响影响药物分布药物分布的的重要因素重要因素。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液液(偏酸偏酸pH值值7.0)浓度较高,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弱酸性药物在细胞外液(偏碱偏碱pH值值7.4)浓度较高。浓度较高。药物药物容容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易进入并停留于异性环境中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进行解毒。巴比妥类巴比妥类(酸性酸性)中毒时,静注碳酸氢钠中毒时,静注碳酸氢钠(碱化血碱化血液、尿液液、尿液),可促进药物的排

25、泄。,可促进药物的排泄。四四、特殊特殊屏障屏障 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BB):(特殊特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基膜外有星状细胞包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基膜外有星状细胞包围)具有具有保护脑组织保护脑组织生理屏障作用。生理屏障作用。2.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无特殊无特殊)胎盘绒毛胎盘绒毛膜膜与子宫与子宫底蜕膜底蜕膜血窦间的屏障。血窦间的屏障。绝大部分绝大部分药物都能药物都能通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血循环血循环,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只是程度和快慢不同。妊娠期间妊娠期间(特别是前特别是前3个月内个月内早孕期早孕期)禁用一切可能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禁用一切可能影响胎儿发育

26、的药物。四四、特殊特殊屏障屏障 1.血脑屏障血脑屏障(BBB):(特殊特殊)2.胎盘屏障:胎盘屏障:(无特殊无特殊)3、血血-眼屏障、眼屏障、4、血血-关节囊屏障关节囊屏障血管壁与神经胶质血管壁与神经胶质(星状星状)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外液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间的屏障和由脉络膜丛形成的血浆与脑脊液间的屏障。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分子大、极性高的药物不能通过,治疗脑病可选用脂溶性治疗脑病可选用脂溶性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药物。流脑时流脑时SDSD易通过。易通过。三、药物的代谢三、药物的代谢(生物转化生物转

27、化)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定义: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改变的过程过程。代谢的场所代谢的场所:肝脏肝脏、肠、肾、肺。、肠、肾、肺。大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部分药物也可在其他组织大多数药物主要在肝脏,部分药物也可在其他组织 被酶被酶(肝肝药酶药酶)催化而进行化学变化。催化而进行化学变化。【药物代谢的意义】【药物代谢的意义】在于:在于:代谢代谢解毒解毒 使药理活性改变使药理活性改变。活性药物活性药物无活性的代谢物无活性的代谢物转化转化称称灭活灭活(绝大部分绝大部分)无活性无活性或或活性较低的药物活性较低的药物有活性有活性或或活性较强的药物活性较强的药物称称活化活化(少部分少部分)转化转化2

28、、药物、药物代谢代谢的类型的类型(个步骤,个方式)(个步骤,个方式)药物在体内代谢的步骤,常分为两组;其反应方式为:第一第一相相:有有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反应反应。这步反应多数药物灭活,但少数仍有活性如地西泮。这步反应多数药物灭活,但少数仍有活性如地西泮。:为:为结合结合反应反应。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使药物活性降低或灭活并使极性增加。1、代谢代谢的场所的场所肝脏(主要)肝脏(主要)药物转化的方式、步骤药物转化的方式、步骤 第一第一相相:药物药物氧化、还原、水解氧化、还原、水解代谢产物代谢产物(葡萄糖醛酸葡萄糖醛酸等等)硫酸、乙酸、氨基酸硫酸、乙酸、氨基酸结合结合 第二第

29、二相相:药物或代药物或代谢物谢物 结合产物结合产物(活性消失或降低、水溶性增加易于排出)3、药物代谢酶系、药物代谢酶系 P8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简称肝药酶简称肝药酶)。定义定义:组成组成:特性特性:专一性专一性(选择性选择性)低低 (能同时催化能同时催化数百种脂溶性药物的数百种脂溶性药物的代谢代谢)个体差异大个体差异大。易受遗传、年龄、疾病等多易受遗传、年龄、疾病等多种内在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种内在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个体差异。酶活性有限,酶活性有限,在药物间在药物间易发生竞争性抑制。易发生竞争性抑制。变异性大变异性大,易易受受药物等外界因素的药物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影响

30、而出而出现增强或减弱现象。现增强或减弱现象。(诱导、抑制诱导、抑制)肝药肝药酶酶:(细胞色细胞色素素P-450P-450酶系统酶系统)存在于肝细胞微存在于肝细胞微粒体内、粒体内、能能促进促进(催化催化)药物等外源药物等外源性物质代谢的酶性物质代谢的酶系统,简称肝药系统,简称肝药酶酶(微粒体酶微粒体酶)。细胞色素细胞色素P-450.P-450.细胞色素细胞色素b5.b5.辅酶辅酶。专一性低专一性低(选择性选择性低低)个体差异个体差异大大。酶酶活性有限活性有限,在药物间在药物间易发生易发生竞争竞争性性抑制抑制。变异性大变异性大,易受影响易受影响(诱导、抑制诱导、抑制)选择性选择性低低 个体差异个体

31、差异活性有限活性有限 竞争抑制竞争抑制 变异性大变异性大 易受影响易受影响 药酶诱导剂: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肝药酶活性,加速自身或其它药物代谢的药物(如苯巴比妥)(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利福平、甲丙氨酯、水合氯醛等)。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下降,并可产生耐受性,应增加其他药的剂量。药酶诱导作用(induction of microsomal enzyme activity)可解释连续用药产生的耐受性、交叉耐受性、停药敏化现象、药物相互作用、遗传差异、个体差异及性别差异等。药酶抑制剂: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的药物(如西咪替丁西咪替丁、氯霉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保泰松等能抑制肝药酶活性(inhibi

32、tion of microsomal enzyme activity)。合用时,使其他药效力增强,并可产生中毒,应减少其他药的剂量。氯霉素与苯妥英合用,可使苯妥英在肝内的代谢减慢,血药浓度升高,甚至可引起毒性反应。四、排四、排 泄泄 定义定义: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物被排出体外的过程。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排泄途径:主要途径:主要途径:肾脏肾脏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其他途径:其他途径:胆汁胆汁乳腺乳腺汗腺汗腺唾液腺唾液腺泪腺泪腺 四四.排泄排泄(一一)肾排肾排泄泄1 1、排泄排泄方式:方式:2 2、影响肾影响肾排泄的因素排泄的因素尿液的尿液的p p

33、H H值值竞争性分泌系统竞争性分泌系统(PG)(PG)(二二)胆汁排泄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三三)其他其他 药物可从药物可从 中排泄。中排泄。滤过滤过重吸收重吸收分泌分泌肺肺肠液肠液胆汁胆汁乳乳腺腺汗腺汗腺唾液腺唾液腺泪腺泪腺二、胆汁排泄二、胆汁排泄 P8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某些药物经肝脏某些药物经肝脏代谢代谢后,分泌入胆汁中,后,分泌入胆汁中,随胆汁排入小肠,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随胆汁排入小肠,部分药物可被再吸收,称之为肝肠循环。称之为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有明显肝肠循环,洋地黄毒苷、地高辛等有明显肝肠循环,使使t t1/21/2延长延长(作用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延长)。三、其他

34、排泄途径:通过 等排泄。乳汁乳汁pHpH略低于血浆略低于血浆,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吗啡、阿托吗啡、阿托品品)可随乳汁排泄可随乳汁排泄,从而影响婴儿。应注意。从而影响婴儿。应注意。胃液的胃液的pHpH很低很低(酸性酸性),),某些生物碱某些生物碱(如吗啡如吗啡)即使是注射给药即使是注射给药,也可向胃液内扩散也可向胃液内扩散,中毒时中毒时可通过洗胃加速其排泄。可通过洗胃加速其排泄。肺肺乳乳腺腺汗腺汗腺唾液腺唾液腺泪腺泪腺第三节 药动学的基本概念与参数 P9 一、时量关系:(一)时-量关系:(二)时-量曲线的意义 时时-量曲线量曲线:以时间作横坐标,血药浓度作纵坐标,绘制出一条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动

35、态变化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动态变化的曲线。的曲线。(潜伏期潜伏期显效时间显效时间药峰时间药峰时间持续期持续期残留期残留期)P9 图2-2体内药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过程。二、消除动力学二、消除动力学(药物消除类型药物消除类型)药物消除药物消除:指:指代谢代谢和排泄的统称。和排泄的统称。消除类型消除类型有:有:1.1.一级动力学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特点特点:药物消除速药物消除速度度与【血药与【血药浓度浓度】成正比】成正比。1.即【血药】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当【血

36、药】降低后药物消除速率也成比例下降10050 25 12.56.25 大多数药物在治疗剂量治疗剂量时的消除,呈恒比消除(机体消除功能正常,体内药量未能超过机体的最大消除能力)t t1/21/2不因【血药不因【血药浓度浓度】高低而变化】高低而变化(恒定恒定)2.零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恒量消除):3.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始终以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始终以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4.特点特点:5.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浓度】无关】无关6.机体消除功能低下或用药剂量过大超过机体的7.最大消除能力时,机体消除达饱和,此时药物8.按恒量消除9.10090 807

37、0605010.t t1/21/2随剂量增加而延长随剂量增加而延长(不恒定不恒定)定义定义药物消除速率与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血药浓度浓度】t t1/21/21.1.一级动力学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恒比消除)大多数药物在治疗治疗剂量剂量时的消除,呈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按血药浓度的恒量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定比例进行消除。(机体消除功能正常,体内药量未超过机体的最大消除能力)成正比成正比。即【血药】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多,当【血药】降低后药物消除速率也成比例下降恒定恒定(t t1/21/2不因【血药不因【血药浓浓度度】高低而变化】高低而变化)2.2.零级动力

38、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恒量消除)单位时间内体内药单位时间内体内药量始终以恒定的数量始终以恒定的数量进行消除量进行消除无关无关不恒定不恒定(t(t1/21/2随剂量增加而随剂量增加而延长延长)药物消除类型药物消除类型的特点比较的特点比较表表10050 25 12.56.2510090 80706050药物的消除药物的消除途径途径:1.代谢(转化)2.贮存 3.排泄 彻底消除途径药物的消除药物的消除方式方式(类型类型):1.零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2.一级动力学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药物消除药物消除:概念概念 指指代谢代谢和排泄的统称。和排泄的统称。药物的药物的消除

39、类型消除类型(消除消除方式方式):1.零级动力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恒量消除)2.一级动力学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恒比消除)药物的药物的消除消除途径途径:1.代谢(转化)2.贮存 3.排泄 彻底消除途径三、半衰期半衰期(half-life time,t1/2)P10 通常指血浆半衰期。1.定义:定义:指指血浆药物浓度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要的时间,用用t1/2表示。表示。t1/2是药物消除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t1/2=0.693/k 一般是指消除半衰期。半衰期的意义半衰期的意义(恒比消除的药物)P10 )P10 4 4点点 1.单次给药后经过5个t t1/21/2,药物基本

40、消除(97%)。估计体内药物的残存量。(如阿托品t1/22.5h)2.任何途径定时恒量反复给药,经过5个t t1/21/2,药物在体内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Css、坪值)推测药物达到坪值的时间。3.以t t1/21/2为给药间隔时间,首剂加倍,即可在1个t t1/21/2内迅速达到坪值。(SMZ-复方新诺明)4.根据t1/2来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个t1/2)。5.是药物分类的依据。(短效、中效、长效)1.估计体内药物的残存量。(推测药物基本消除时间-5个t1/2)2.推测药物达到坪值的时间(Css稳态血药浓度、坪值)5个t t1/21/2,。3.首剂加倍,迅速达坪。(在1个t t1/21/2内)4

41、.确定给药间隔时间(个t1/2)。5.是药物分类的依据。(短效、中效、长效)2.3.可合并为1点 五、五、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steady state plasma concentration,Css)(坪值坪值(plateau concentration)以以t t1/21/2为给药间隔时间为给药间隔时间,给药次后给药次后,【血药【血药浓度浓度】达到一个恒定水平】达到一个恒定水平,这一恒定水平称为坪值这一恒定水平称为坪值 峰浓度max 谷浓度min 意义意义:Css的高低与给药总量成正比 Css的波动幅度与给药间隔成正比 达到Css的时间与t t1/21/2成正比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多次

42、给药的药时曲线0 01 11 12 22 23 34 45 56 6血血药药浓浓度度时间时间CmaxCmaxCminCmin六、六、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F F)(bioavailabilitybioavailability)P12P12 药物经过吸收并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药物经过吸收并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的相对分量和速度。(F=A/DF=A/D)药物制剂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药物制剂能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是指血管外给药时,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相对数量。对数量。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与通常用吸收百分率表示,即给药量

43、与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的比值。F=A/D F=A/D100%100%A A为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为吸收进入体循环的药量,D D为服药剂量。为服药剂量。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科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熟悉药物熟悉药物量量-效关系效关系、药物剂量与护理用药的、药物剂量与护理用药的关系。关系。2.掌握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类型、不良反应。、作用类型、不良反应。3.掌握掌握药物与受体药物与受体作用的基本概念。作用的基本概念。【知识点】【知识点】药物的选择性;二重性;安全、强度概念;受体学说

44、。药物的选择性;二重性;安全、强度概念;受体学说。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P13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一)防治作用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二)不良反应(7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P13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对机体机体(包括病原体)功能功能活动的影响。药物作用都是在机体原有原有生理生化功能功能的基础上产生的。1.兴奋作用兴奋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增强增强 ()苏醒:使中枢低下的功能恢复正常。亢进:机体机能高于正常的状态。抽搐、痉挛、惊厥:中枢过度兴奋导致肌肉不自主的收缩。反跳:抑制解除后出现的比正常机能更为亢进的现

45、象。2.抑制作用抑制作用药物使机体原有功能活动减弱减弱 ()兴奋和抑制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CNS过度兴奋惊厥持续惊厥抑制(衰竭)死亡 衰竭:过度兴奋转入的抑制现象(危重)肌肉收缩心率加快酶活性增强肌肉松弛心率减慢酶活性降低二、药物作用的主要类型 P13 (药物作用的方式)1.按药物作用范围分:(1)局部作用: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前在用药部位(局部)所呈现的作用。()(2)吸收作用:药物进入血循环后分布到组织器官所产生的作用,也称为全身作用。()酒精、碘酒皮肤黏膜消毒;局麻药局麻;口服碳酸氢钠中和胃酸硝酸甘油抗心绞痛;阿司匹林解热镇痛2.按药物作用选择性分 P13(1)

46、选择作用 定义: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只选择性地对某一个或几个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发生作用或作用不明显,称为选择作用。机体组织对各种药物的敏感性不同,其差异性称为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进入机体后,对某些组织器官所呈现的特别明显的作用,称为选择作用。()(2)普遍细胞作用强心苷心脏;呋塞米肾脏药物作用的选择性(selectivity):1.定义定义多数药物在多数药物在治疗治疗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剂量时,只对少数器官或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组织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器官或组织的作用较小或不发生作用。小或不发生作用。特点特点:选择性高的药物大多药理选择性高的药

47、物大多药理活性较强,活性较强,作作用针对性强;用针对性强;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选择性低的药物,应用时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针对性差,不良反应较多,但作用范围广。但作用范围广。(阿托品)(阿托品)2、药物作用选择性产生的原因 (1)药物与各组织器官的亲和力(较强)(机体生化功能及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的差异,如碘);(2)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3)药物的化学结构、机体(包括病原体)组织细胞结构的差异如P-G;选择性越高针对性越强()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与用药剂量大小有关选择性是相对的,与用药剂量大小有关 P14 意义:药物的选择作用 是药物分类的依据 是临床选药的基础 强心苷增强心肌收缩力;

48、缩宫素兴奋子宫平滑肌强心苷治疗剂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大剂量CNS毒性:视觉障碍;咖啡因治疗剂量兴奋大脑皮层;大剂量广泛兴奋CNS脊髓兴奋惊厥(2)普遍细胞作用 普遍细胞作用(原生质毒、细胞原浆毒)选择性较低的药物(对多个组织器官产生作用)临床应用时不良反应较多 药物进入机体后,对所有组织器官均呈现相同的作用。(面面俱到)()如:抗恶性肿瘤药对 均有杀伤作用;消毒剂酚对 蛋白均可使其变性肿瘤细胞正常细胞细菌人体组织3.按药物作用先后分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直接(原发)作用:指药物被吸收后对机体首先产生的作用。(洋地黄增强心肌收缩力)(2)间接(继发)作用:通过 机制引起远隔器官功能改变。(

49、洋地黄利尿消肿、减慢心率)神经反射或体液调节4.按用药结果分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见后P14 三、)(1)防治作用 (2)不良反应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P14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一)防治作用 1.预防作用 2.治疗作用 (1)对因治疗 (2)对症治疗 (二)不良反应三、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1、防治作用:符合用药目的并产生防治效果的作用(1)预防作用:提前用药以防止疾病或症状发生的作用。()(2)治疗作用:药物针对治疗疾病的需要所发生的作用。对因治疗(治本):消除致病因子(消除病因的治疗;彻底治愈疾病)(如PG治疗G+菌感染)对症治疗(治标):减轻或消除疾病

50、症状(用药目的在于缓解、消除疾病的症状;只能解除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只能解除症状,不能消除病因。)如:青霉素用于脑膜炎,目的在于消灭脑膜炎双球菌。青霉素用于脑膜炎,目的在于消灭脑膜炎双球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发热,发热,催眠药催眠药失眠;失眠;降压药降压药高血压高血压在疾病发生之前用药,以防止疾病症状的发生。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2.不良反应 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drug induce disease):由于用药所引起的、较严重、较难恢复的不良反应。如GM(氨基糖苷类)引起的N性耳聋 (永久性、不可逆)。不良反应的定义不良反应的定义:不符合用药目的,并不符合用药目的,并给给病人带来不适病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基础理论精选优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