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教学课件教学课件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与意义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体系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四、学习和研究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方法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教材的总论部分,对教材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基本理念、性质定位、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做出前提指引性的介绍。本章考核要求: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基本理念以及和谐劳动关系的历史背景与内涵
2、。本章教学重难点: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和谐劳动关系提出的由来与意义。本章导语: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某甲,被某甲,被A股份有限公司聘为总经理,并股份有限公司聘为总经理,并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因发生关联交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因发生关联交易被中国证监委处罚。公司认为某甲失职给公易被中国证监委处罚。公司认为某甲失职给公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董事会决定免去甲总司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经董事会决定免去甲总经理职务并将其辞退,解除了甲与股份制公司经理职务并将其辞退,解除了甲与股份制公司劳动关系。甲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劳动关系。甲以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3、为由,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按约定每月决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并按约定每月53000元工资标准,支付已停发的元工资标准,支付已停发的3个月工资个月工资。典型典型案例案例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与意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目的1 了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2 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理论,形成合理的法学知识结构3 提升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理论与规范解决实践法律争议和难题的能力(二)学习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意
4、义1 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与分析问题的理念和方法2 更加准确和深刻地理念民法、行政法等相关部门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内容体系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内容体系(一)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二)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三)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学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关系1 制度目标制度目标社会利益社会利益2 制度基础制度基础人权人权3 制度理念制度理念实质正义、倾斜实质正义、倾斜保护保护共共性性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劳: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劳: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 社:一般社会成员社:一般社会成员在作用范围上在
5、作用范围上 劳:劳:“给一片面包不如给一份工给一片面包不如给一份工作作”社:社:“需要即是权利需要即是权利”在基本人权保障上在基本人权保障上 劳:市场机制劳:市场机制+倾斜保护倾斜保护 社:社会责任社: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国家责任在实现路径上在实现路径上 劳:个别自治、集体自治劳:个别自治、集体自治+国家国家干预干预 社:国家干预社:国家干预+社会自治社会自治在调整手段上在调整手段上 劳:主动性、主导型性保障劳:主动性、主导型性保障 社:相对而言是被动性、补救性社:相对而言是被动性、补救性保障保障在作用方式上在作用方式上区区别别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法基本理论劳动法基本理论 概念特点
6、概念特点 调整对象调整对象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劳动法基本制度劳动法基本制度 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 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 集体劳动关系法集体劳动关系法 劳动基准法劳动基准法 劳动监察法劳动监察法 劳动争议处理法劳动争议处理法(二)劳动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 概念特征概念特征 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律关系 产生发展与历史演进产生发展与历史演进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社会保障法基本制度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 医疗
7、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工伤保险 生育保险生育保险 失业保险失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社会优抚社会社会保险保险基金基金(三)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内容体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的基本理念(一)人权思想(二)实质正义(三)社会本位(一)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人权思想 作为人依其本质应当享有的权利内涵 对人的价值目的性的重视与尊重基础 制度功能与价值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社会安全网的建立;基本规则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生存权优先、无过错责任、劳动基准、劳动与社会保障权利体系等。体现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
8、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实质正义 既关注过程的公平正义,也关注结果的公平正义,是正义立场的重大转变内涵 社会地位与禀赋差别,形式正义和局限性基础 倾斜保护、契约限制、底线保护(基准与安全网)立法影响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强调“社会中心”价值、社会利益目标、社会均衡发展的实现内涵 社会分工与社会连带、社会合作关系的生成基础 就业公共政策、劳动者权益保护规则、劳动协调机制立法表现(三)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念:社会本位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学习与研究方法四、学习与研究方法(一)唯物辩证法(二)科学抽象法(三)理论联系实际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
9、第一章劳动法基本理论第一节劳动法概述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三节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本章导语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是劳动法的基本原理部分,对于劳动法的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体系内容、法律关系以及历史演变进行介绍和讨论,是劳动法的总论部分,是学习劳动法具体制度的前提。本章考核要求: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的特点、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及其关系、劳动法的体系内容、劳动法律关系的原理、主体和内容,我国劳动立法、外国劳动立法和国际劳动立法的关键性内容。本章教学重难点:本章教学重难点:劳动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10、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之间的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原理、主体及权利内容。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劳动法概述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四、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五、劳动法的体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一、劳动法的概念和特点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 私法与公法相兼容私法与公法相兼容2 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自愿约定与强制标准相结合3 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统一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
11、社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一:劳动关系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概念: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实现社会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注意区分不同表述之间的使用差别1 主体资格法定主体资格法定2 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产生于社会化生产过程中3 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具有财产与人身双重属性4 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平等性与从属性相互交织特特点点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 劳动法价值与调整的目的上2 劳动关系的从属性上3 用工主体资格上4 其他方面上 与与劳劳务务关关系系的的区区别别 归结:防止用人单位滥用劳务关系规避依法
12、应当承担的劳动者职业风险责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的调整对象之二: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主主要要情情形形1 属于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性社会关系2 属于劳动关系运行必然结果的社会关系3 与劳动关系产生、变更、消灭具有一定牵连的社会关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三、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主体上的适用范围主体上的适用范围 企业 个体经济组织 民办非企业单位 事业单位 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会计、律师、估价事务所等合伙组织 基金会地域上的适用范围地域上的适用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由劳动法调整的用工主体与劳动者形成的劳动关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
13、劳动法基本原则(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确立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标准三三个个视视角角1 劳动法价值目标视角:劳动法价值目标视角:应当能蕴含劳动法的价值追求和基本理念2 劳动法特点视角:劳动法特点视角:应当构成判断基本原则的科学性的核心标准3 该法律原则的功能和意义视角:该法律原则的功能和意义视角:要能提升劳动法的实施效益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含含义义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按照自己意愿决定是否参加社会劳动的权利;根据根据自身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权利自身特长、兴趣、爱好选择职业的权利理论理论基础基础是劳动法
14、诞生基础;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是劳动法诞生基础;是劳动法律制度的逻辑起点;由劳动关系人身性质的决定;是人自身发展的;由劳动关系人身性质的决定;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需要具体具体体现体现劳动就业与劳动合同订立;整个劳动合同制度的劳动就业与劳动合同订立;整个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各种具体法律规范(加班、单方辞职、拒基础;各种具体法律规范(加班、单方辞职、拒绝违章指挥权、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等)绝违章指挥权、失业保险待遇的享受等)(二)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自由原则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者权益保护原则含含义义理论理论基础基础具体具体体现体现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
15、决定;是劳动法的本质要求;由劳动关系从属性决定;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劳动者权利的人权性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特殊保护或者倾斜性保护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实建立劳动者权利的内容体系;形成特殊保护的实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体规范体系;设置特殊保护的程序规范体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法基本原则劳动协调原则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既是目标状态,也是调整方法劳动关系特殊性劳动关系特殊性依存与冲突;存在的基础依存与冲突;存在的基础合作;维系的基础合作;维系的基础信赖。信赖。集体谈判;民主参与、三方协商;争议处置等集
16、体谈判;民主参与、三方协商;争议处置等含义含义理论理论基础基础具体具体体现体现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劳动法的体系宪法:宪法:国家国家根本根本大法大法法律:法律:全国全国人大人大及其及其常务常务委员委员会会行政行政法规:法规:国务国务院院地方地方法规法规:有立有立法权法权的地的地方人方人大大部门部门规章:规章:国务国务院各院各部委部委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第二节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四、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一、劳动法律关系概述(一)劳动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点定
17、义定义 劳动法主体之间以劳劳动法主体之间以劳动为纽带产生的社会动为纽带产生的社会关系经由劳动法调整关系经由劳动法调整后形成的权利义务关后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与劳动关系的区别 性质不同性质不同 范围不同范围不同 效果不同效果不同 其他其他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主体之间的从属性主体之间的从属性权利义务的强制性权利义务的强制性客体的相对单一性客体的相对单一性特点特点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分类分类意义意义所有制所有制性质性质用工的用工的标准性标准性涉外关涉外关系系劳动者劳动者的组织的组织性性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非标准非标准劳动关劳动关系
18、系双重双重劳务劳务派遣派遣非全非全日日借用借用试用试用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劳动者(二)用人单位(三)其他主体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者: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与 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理论意义理论意义 保障不同情况下法律术语使保障不同情况下法律术语使用概念与其内涵的一致性,用概念与其内涵的一致性,避免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内避免同一法律术语在不同内涵外延方面的混淆,实现法涵外延方面的混淆,实现法律术语使用的严谨与科学律术语使用的严谨与科学 司法实践意义司法实践意义 目的不同:目的不同:保护少年儿童,解决建立劳动关系资格问题 权利性质不同:权
19、利性质不同:属于单向性权利,突破权利义务相对原则,划定就业促进权利适用范围 义务主体不同:义务主体不同:国家主要责任,用人单位社会责任区区分分意意义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达到就业年龄达到就业年龄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年满16周岁 特殊情形:特殊情形:年满18周岁:有毒、有害、重体力、在中学读书 未满16周岁:体育、文艺具有劳动能力具有劳动能力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劳动自由、身体健康程度、文化知识水平、就业愿望等 特殊情形:特殊情形:特殊岗位的特殊要求,如特殊资格认证、特殊身体条件等 劳动行为能力发展趋势:专业技能与文化越来越重要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作为主体资格的劳动者:需具备劳动权利
20、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需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评评价价要要素素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作为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的劳动者含义含义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在劳动合同法律关系中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担义务的当事人。又称职工或者雇员特点特点典型的从属性典型的从属性特别特别提示提示需要对劳动者进一步分类定位:如企业高管需要对劳动者进一步分类定位:如企业高管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分对待与一般劳动者的区分对待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用人单位用人用人单位单位企业企业事业事业单位单位社会社会团体团体民办非民办非企业单企业单位位基金基金会会
21、事务所事务所等合伙等合伙组织组织国家国家机关机关个体个体经济组经济组织织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其他主体其他其他主体主体劳动劳动组织组织服务服务主体主体政府政府就业服务就业服务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劳动保护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社会保险其他服务其他服务工会工会雇主组织雇主组织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三、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劳动者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 就业权:择业自由、平等就业、就业促进、职业保障2 劳动报酬权:按劳、按币、按时获得不低于最低工资的报酬3 休息权:依法享有休息权、不得随意加班加点4 劳动安全卫生权:获得安
22、全卫生的环境条件、知情、取得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健康检查劳动劳动者在者在个别个别劳动劳动法律法律关系关系中的中的权利权利劳动劳动者在者在个别个别劳动劳动法律法律关系关系中的中的权利权利5 职业培训权:获得职业培训资格、保障培训时间、免除有关培训费用、有权获得特殊培训6 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平等享受保险福利、获得社保待遇给付、获得利用公共福利设施7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依法自主选择争议处理方式、请求依法受理争议、控告不法行为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劳动劳动者在者在个别个别劳动劳动法律法律关系关系中的中的义务义务1 履行劳动合同、完成劳动任务2 服从指示命令3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4 执行劳
23、动安全卫生规程5 提高劳动技能6 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7 其他义务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会工会代表代表劳动劳动者相者相对于对于资方资方的权的权利利(二)“劳方”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1 依法行使集体劳动权权利主体:劳动者与工会2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3 检查和监督劳动法的实施4 参与劳动争议和争议行动的处置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基础团结权(狭义)核心集体协商权(集体谈判权或集体交涉权)保障集体行动权(集体争议权)与“劳动三权”相互协调和配合民主参与权集集体体劳劳动动权权的的基基本本内内容容“劳动三权”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员会员相对相对于工于工会的
24、会的权利权利1 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 监督工会工作:行为、资产和经费的使用等3 要求工会代表自己反映诉求、维护利益:要求工会提供指导和帮助、向有关主体反映意见、代表劳方进行集体协商、维护劳动权益、解决劳资纠纷等4 从事工会组织的活动、享受工会给予的各种福利、奖励等5 在工会媒介上发表言论6 其他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工会工会代表代表劳动劳动者相者相对于对于资方资方的义的义务务1 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与资方进行集体协商2 诚信集体协商3 集体协商中履行和平义务4 履行集体合同5 依法行使集体争议行为6 其他义务:动员和组织职工参与经济建设、教育职工爱护财物、协助资方开展民主参与活动和
25、职工社保福利事业、支持资方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会员会员相对相对于工于工会的会的义务义务1 遵守工会章程,执行工会决议,参加工会活动,按月交纳会费2 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遵守劳动纪律3 积极参加民主管理,努力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4 其他:学习法律和工会知识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三、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用人用人单位单位在个在个别劳别劳动法动法律关律关系中系中的权的权利利(一)用人单位在个别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1 用工自主权:招录自主权、招工条件和标准的制定权、用工选录权2 组织管理权3 奖惩权4 其他权利:订立
26、合同时了解劳动者相关信息、保护商业秘密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用人用人单位单位在个在个别劳别劳动法动法律关律关系中系中的义的义务务1 不得从事就业歧视行为2 支付劳动报酬3 执行各种劳动标准4 提供职业培训5 缴纳社会保险费6 依法行使组织管理权:如不强迫冒险作业等7 不滥用惩戒权8 其他义务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资方”在集体劳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资资方方”在集在集体劳体劳动法动法律关律关系中系中的权的权利利1 建立雇主组织建立雇主组织2 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3 集体行动权:集体行动权:如闭厂权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资资方
27、方”在集在集体劳体劳动法动法律关律关系中系中的义的义务务 不得从事“不当劳动行为”:如应支持和保障劳方依法行使团结权、支持工会的正当运营和合法活动、不得对行使集体劳动权的会员从事不利益之歧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与劳方进行集体协商、应当做到诚信协商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三节 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新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发展三、国际劳动立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外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1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用工方式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和用工方式的变化变化2 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3 实
28、质正义理念对契约自由的修正实质正义理念对契约自由的修正产生产生背景背景产生产生标志标志18021802年英国年英国学徒健康与道德法学徒健康与道德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契约自由仍占主导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契约自由仍占主导地位2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蓬勃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劳动立法的蓬勃发展3 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以来:非正规用工的调整、年代以来:非正规用工的调整、“去管制化浪潮去管制化浪潮”的应对、的应对、“灵活安全性灵活安全性”的价值追求的价值追求发展发展历程历程引申思考:1.信息社会对劳动法调整生产的影响?2.非正规就业对劳动法调整的影响?
29、3.“去管制化”思潮对我国劳动法调整的影响?4.如何处理劳动关系的安定性与灵活性?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二、我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一)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立法(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改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的劳动立法(四)劳动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的劳动立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的劳动立法19541954年年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工会法工会法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保险条例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劳动争议解决程序的规定等(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改
30、革开放前的劳动立法19781978年年宪法宪法恢复规定保障劳动权。恢复规定保障劳动权。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界90年代的劳动立法19821982年年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明确规定保障劳动权、休息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教育权。劳动就业方面:劳动就业方面:职业介绍暂行规定职业介绍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国营企业招用工人暂行规定关于招工考核择优录取的暂行规定关于招工考核择优录取的暂行规定等等劳动合同方面:劳动合同方面: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等等职业培训方面:职业培训方面:关于就
31、业训练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关于就业训练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等等工时制度方面:工时制度方面:19821982年年宪法宪法规定保障休息权规定保障休息权工资制度方面:工资制度方面: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关于国家机关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等等劳动安全卫生方面: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尘肺病防治条例尘肺病防治条例等等特殊群体保护方面:特殊群体保护方面: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等社会保险方面:社会保险方面: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等等集体劳动法方面:集
32、体劳动法方面:工会法工会法的修改的修改劳动争议处置方面:劳动争议处置方面: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法颁布和实施以来的劳动立法劳动合同方面:劳动合同方面: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等集体劳动关系法方面:集体劳动关系法方面: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合同规定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工会法工会法的再次修改等的再次修改等劳动基准方面:劳动基准方面: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工资支付暂行规定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安全生产法产法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规定等等劳动就业方面:劳动就业方
33、面: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于就业管理规定就业服务于就业管理规定等等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劳动争议处理方面: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等社会保险方面:社会保险方面:失业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及修改、及修改、社社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会保险征缴暂行条例尘社会保险法尘社会保险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等等相关司法解释:相关司法解释:最高法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解释(一、二、三、四)(一、二、三、四)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国际劳动立法三、国际劳动立法(一)概念又称国际劳动标准或国
34、际劳工标准,指国际劳工组织制又称国际劳动标准或国际劳工标准,指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最低标准定的与劳动者权益有关的最低标准(二)表现形式国际劳国际劳工标准工标准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公约有遵守义务国际劳工建议国际劳工建议书书参考或借鉴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产生背景1 19001900年:第一次国家劳工会议召开年:第一次国家劳工会议召开2 19061906年:通过了最早的国际劳动立法年:通过了最早的国际劳动立法3 1919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4 19941994年:通过年:通过费城宣言费城宣言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国际劳动组织国
35、际劳工国际劳工组织的机组织的机构构国际劳工大会国际劳工大会最高权力机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国际劳工局国际劳工局常设秘书处常设秘书处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国际国际劳工劳工组织组织宗旨宗旨基本基本原则原则职责职责目标目标费城费城宣言宣言:1.劳动者不是商品2.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是不断进步的必要条件3.反对贫困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五)国际劳工公约的类型国际劳国际劳工公约工公约核心公约核心公约必须遵守优先公约优先公约应特别注意一般公约一般公约定期报告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强迫劳强迫劳动公约动公约(29号);号);废除强
36、废除强迫劳动公迫劳动公约约(105号)号)保护组保护组织权利公织权利公约约(87号);号);组织和组织和集体谈判集体谈判权利公约权利公约(98号)号)准予就准予就业最低年业最低年龄公约龄公约(138号号););禁止和禁止和立即行动立即行动消除最恶消除最恶劣形式的劣形式的童工劳动童工劳动公约公约(182号)号)男女同男女同工同酬公工同酬公约约(100号号););消除就消除就业和职业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歧视公约(111号号)废除强废除强迫劳动迫劳动自由结自由结社和集社和集体谈判体谈判禁止使禁止使用童工用童工平等平等就业就业八大核心公约八大核心公约(六)国际劳动公约的主要内容基本劳动权利基本劳动权利就业
37、政策和就业就业政策和就业条件条件劳动基准劳动基准特殊群体保护特殊群体保护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劳动关系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711971年:新中国恢复了在年:新中国恢复了在ILOILO的合法席位的合法席位19831983年:新中国正式恢复了在年:新中国正式恢复了在ILOILO的活动的活动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达到截止目前,我国已经批准的国际劳工公约达到2626项,项,其中含核心公约其中含核心公约4 4项:项:第第100100号号男女同工同酬公约男女同工同酬公约、第、第111111号号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第、第138138号号准予就业最低年龄
38、公约准予就业最低年龄公约、第、第182182号号禁止和立即行禁止和立即行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动消除最恶劣形式的童工劳动公约(七)我国与国际劳动立法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章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就业促进法律制度第一节 就业促进概述第二节 反就业歧视第三节 就业服务和管理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导语本章导语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就业是劳动法研究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劳动法学理论大厦的基石。劳动就业的界定既是建立并确认劳动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认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其他问题的基础。本章考核要求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并掌握以下问题: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
39、,就业目标,国家促进就业的职责,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就业服务和管理的制度框架和要求。本章教学重本章教学重难点:难点:我国就业政策转型,政府促进就业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相关义务,灵活就业背景下人力资源市场的灵活性与安全性,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第一节 就业促进概述就业促进概述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二、就业政策与目标三、促进就业的国家职责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形式劳动就业的概念劳动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社会活动。劳动就业具有主体特定、劳动自愿、有益社会和有偿
40、劳动等特征劳动就业的形式:正规部门就业与非正规部门就业。国际劳工组织认为,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劳动者往往游离于法律保障的范围之外且工作极不稳定。灵活就业与标准用工。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就业形式的灵活程度与从属性的强弱等。我国常见的灵活就业形式: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自营就业,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就业政策与目标二、就业政策与目标就业政策:从新中国成立初的“两扇门”就业方针,到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提出的“三结合”就业方针,再到2002年提出的积极就业政策,再到就业促进法实现就业政策促进向法律治理的转型。延伸问题1:我国就业制度转型中的遗留问题、原因及其影响。延伸问题
41、2:我国积极就业政策的历史贡献、不足及前瞻。就业目标:基于国际国内各种因素,我国就业促进目标在应然层面应定位于促进充分就业与保障公平就业两个方面。延伸问题1:我国就业目标面临的现实困境。延伸问题2:政府促进就业的有限性及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促进就业的国家职责三、促进就业的国家职责 扩大就业: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我国相关立法对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做了明确规定,旨在不断提升劳动者就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完善就业援助:主要措施包括政策激励、开发
42、公益岗位、积极提供其他就业援助服务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第二节 反就业歧视反就业歧视一、就业歧视的认定二、就业歧视的类型三、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就业歧视的认定一、就业歧视的认定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规定:就业歧视主要是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效果为取消或损害就业或职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根据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认定就业歧视需要同步考察如下要素:歧视原因,歧视行为,歧视类型,歧视领域,歧视后果,歧视例外。延伸问题:鉴于就业歧视的界定既需要学习“他者”,也要“本土化”,我国就业歧
43、视的界定需要考量的要素。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就业歧视的类型二、就业歧视的类型 1 性别歧视性别歧视2 户籍与地域歧视户籍与地域歧视3 年龄歧视年龄歧视4 健康歧视健康歧视5 残疾歧视残疾歧视6 身体歧视身体歧视7 其他歧视其他歧视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三、就业歧视的法律治理就业歧视的立法保护: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规定了公民的平等权、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禁止就业歧视、保障特殊群体就业等主要内容。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就业促进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实施就业歧视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域外主要经验
44、: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合理配置举证责任,强化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等。反就业歧视需要法律治理与观念改造协同推进。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节第三节 就业服务和管理就业服务和管理就业服务,指由特定的机构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措施,以满足劳动者求职就业或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需求的行为。基于提供服务主体对就业服务的分类:公共就业服务经营性就业服务就业管理: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其主要内容有:培育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依法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反就业歧视,规范职业中介机构的行为,开展劳动力调查统计工作,建立就业登记制度与失业预警机制,建立全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等。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章第三章 劳
45、动合同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第三节劳动合同的履行、中止、变更和承继第四节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第五节 劳动合同特殊制度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劳动合同是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定平台,是依法治理劳动关系的法定纽带。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力资源市场配置和劳动关系协调的法律手段,以稳定劳动关系为基本功能,是集体劳动法和劳动条件基准法调整劳动关系的基础。本章考核要求: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劳动合同的概念、特点与分类,劳动规章制度的有效建立,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及要求、形式,劳动合同的主要条款和效力,劳动合同
46、的履行、中止、变更、承继、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特殊制度。本章教学重难点:本章教学重难点:如何把劳动合同的定义、定位、特殊性等置于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理解,以满足劳动合同制度在新经济、新就业等背景下的功能发挥。如何理解劳动规章制度的功能、属性及其蕴含的劳资权利义务边界。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解除、终止和劳动合同特殊制度有关的法律规定及其适用。本章导语: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合同概述劳动合同概述一、劳动合同的概念二、劳动合同的特点三、基于期限对劳动合同的分类四、劳动规章制度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或劳动协议,可在法律行为
47、(法律事实)意义上使用,即指劳动合同的运行;也可在法律关系(社会关系)意义上使用,即指劳动合同关系。比较而言,可将劳动合同定义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从属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合同的特点 1 从属性合同2 继续性合同3 不完全合同4 关系性合同5 附合合同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三、基于期限对劳动合同的分类劳劳动合动合同法同法第第1313、1414、1515条条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界定合同的界定2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无
48、固定期限劳动合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组合结构同的组合结构3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劳动合同的选择同的选择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规章制度四、劳动规章制度劳动规章制度的界定劳动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依法制定并在本单位实施的组织劳动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职工和用人单位在劳动过程中的行为规则,是用工自主权和职工民主管理权相结合的产物。劳动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目的、主体、程序、内容、效力等方面n高等教育出
49、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四、劳动规章制度四、劳动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定义务:一是应当“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义务。二是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的义务。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法定环节:职工参与,报送审查或备案,公示或告知劳动者。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劳动规章制度的效力仅来源于法律的赋予。劳动规章制度的有效要件包括:制定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制定程序合法。延伸问题:鉴于立法尚有缺陷,个案实践中如何把握劳动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及合理性,是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订立一、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三、劳动合同的主
50、要条款四、劳动合同的效力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一、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一、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1 招工(招聘)阶段2 订立劳动合同阶段3 缔约告知义务4 劳动合同的续订n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二、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劳动合同订立形式的法律选择: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一般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非全日制用工可采用口头形式。劳动合同书面形式的法律意义:证据效力,成立效力,生效效力,对抗第三人效力。劳动合同法没有赋予书面劳动合同以建立劳动关系的效力。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义务及法律责任:主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诚信协商并成立劳动合同,不及时订立劳动合同会承担补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