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19 讲 国共十年对峙与解放战争 阶段特征 政治上: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并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基本上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全国抗战、解放战争期间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遭到摧残。 思想上:毛泽东思想形成,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把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而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一、国共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时期 ) 1.武 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
2、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 1927 年 9 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 秋收起义 。 10 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 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废除 封建剥削 。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 “ 工农武装割据 ” 思想 。 (2)实践 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军事:从 1930 年 10 月起,毛泽东、朱德
3、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 “ 围剿 ” 。 政权: 1931 年 11 月,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3)成就:到 1930 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红军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 “ 左 ” 倾 错误,第五次反 “ 围剿 ” 失败。 (2)经过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开始: 1934 年 10 月,中央机关和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生死转折:遵义会议肯定了 毛泽东 的正确军事主 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胜利会师: 1935 年 10 月,
4、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1936 年 10 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3)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 “ 围剿 ”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长征 精神。 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概念辨析 “ 左 ” 倾与右倾 ?1?“ 左 ” 倾: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 “ 左 ” 倾错误, “ 文化大革命 ” 中的 “ 左 ” 倾错误等。 ?2?右倾: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关系:二者都以主
5、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思想基础都是主观主义。因此,既要反 “ 左 ” ,也要反右。 二、解放战争 1.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 (1)努力 重庆谈判: 1945 年 10 月,国共双方签署 双十协定 。 政治协商会议: 1946 年初,在 重庆 召开,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结果:政协协议被国民党撕毁,和平建国的希望破灭。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标志: 1946 年 6 月,国民党大举进攻 中原 解放区。 (2)战争进程 阶段 时间 战略重点 战略防御 1946年 6月 1947年 6月 粉碎国民党的 全面进攻 和对陕北、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
6、1947年 6月 1948年 9月 1947 年 6 月,刘邓大军挺进 大别山 地区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战略决战 1948年 9月 1949年 1月 发动辽沈、 淮海 、平津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 年 4 月 解放南京,推翻 国民政府 统治 (3)胜利意义 对中国: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对世界: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轻巧识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央所在地的变化 考点一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1.长征
7、胜利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系 (1)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以陕北为根据地,将中国革命的胜利推向全国。 (2)长征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有了稳固的革命根据地,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有了稳 固的后【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方。中国共产党以陕甘宁抗日根据地为基点,将革命辐射到全国。 (3)红军长征胜利实现了我党北上抗日总方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共产党路线方针的胜利。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确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政治思想的指导地位。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
8、立 形成 “ 工农武装割据 ” 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右倾错误 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 “ 左 ” 倾错误 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 陕北。 (4)中 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 “ 外战 ” : 1927 1936 年内战 1937 年国共合作抗日。 1.论从史出 中共对民主革命道路的选择 史料一 1927 年 8 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结论 史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共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的分歧与矛盾。划线部分信息 “ 同
9、时选择了两条道路 ”“ 城市武装暴动 ”“ 农村武装暴动 ” 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史料二 朱德 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 ? 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结论 史料二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解读史料要注意出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部作品阐述了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划线部分信息 “ 根据地 ”“ 建设政权 ”“ 土地革命 ”“ 扩大人民武装 ” 是 “ 工农武装割据 ” 的重要内容,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 “ 工农武装割据 ” 道路。 2.史由证来 阅读下
10、列两幅示意图,分析论证革命中心变化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图一 1929 1932 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图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提示:两幅示意图体现了中国革命中心由南方 (瑞金 )转移到西北 (延安 ),从革命力量、抗战形势上去分析。 论证: _ _ 答案 长征使中国革命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保存了革命的力量,有利于人民武装的发展壮大;随着民族矛盾的加深,全民族抗战的来临,革命中心陕北成为抗战的后方和指挥中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二 解放战争时期民主、和平与独裁、内战的较量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1)从最高纲领到最低
11、纲领: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统一中国。 (2)从以城市为中心到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3)从反蒋抗日到联蒋抗日: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展抗日战争,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4)从农村再到城市:人民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战略反攻,到三大战役战略决战,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到城市。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变迁 (1)国民革命时期 政策: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依据:帝国主义 “ 以华治华 ” ,支持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广大民众
12、与帝国主义支 持下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土地革命时期 政策:由武装反蒋到逼蒋抗日。 依据:国民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 1931 年,随着日本大举侵华,社会主要矛盾由阶级矛盾转向民族矛盾。 (3)抗日战争时期 政策:联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依据:法西斯与世界人民的矛盾成为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都投入到抗日救国运动中,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 (4)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自卫反蒋。 依据:美国扶蒋反共,蒋介石坚持专制独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人 民同美蒋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方针、策略:论证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我党的战略方针有何重要变化? 史料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 ?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毛泽东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论证: _ _ _ 答案 在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年,展开了战略反攻,从内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引向外线 (国民党统治区 ),说明中国共产党及时抓住有利战机,改变了策略。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