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材分析: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是三角形边的重要性质,了解这一知识,不仅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特征,而且可以用它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一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之后才学习的,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在学习这一知识时,主要通过有序、有效的实践探索、感悟、总结,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知识。学情调查分析:学生对“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的理解,可分为两步探讨:一是8cm、5cm、2cm这三根小木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二是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中任意取两根,并将它们的长度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让学生初步发现三角形任
2、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然后再让他们自己去求证实。最后引导学生讨论三根木棒分别是8cm、5cm、3cm能不能围成三角形,这样学生就更完善的理解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三边的关系。设计理念:让学在一系列的有序有效的探究、发现、总结的过程,学会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知识,从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发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感,成功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
3、和乐于探究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想象和交流,发现并归纳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 布置学生准备8cm 、5cm 、4cm 、2cm的四根小木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复习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口答)2.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情境图。说一说,为什么小明选中间这条路走呢?走中间这条路,实质上是走了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实质上是走了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具备这样的关系呢?(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
4、自生活,然后数学又能解决生活中很多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探索实践1任意选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2.操作交流。(1)学生从自己准备的四根小棒中选出三根小棒来围一围,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把每次的操作记录在下表中:所选三根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能否围成了三角形能( )否( )能( )否( )能( )否( )能( )否( )能( )否( )(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你选择的是哪三根小棒,是否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所选三根小棒的长度(单位:厘米)能否围成了三角形8 5 4能5 4 2能8 5 2否8 4 2否课件演示:围三角形的几种情况A、追问
5、:有两种情况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引导学生认识到:三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就不能围成三角形。教师小结:因为4cm+2cm8cm,5cm+2cm8、4+85、5+84; 4+25、4+52、5+24。小结: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C、验证规律。提问: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a、画一画:用三角尺画一个三角形。b、量一量:量出三角形的各边长度。(单位:毫米)c、算一算:算出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d、总结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追问:对于“任意两边”这四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4). 议一议: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
6、角形吗?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亲自探究,亲自发现,在乐中学,学中乐,轻轻松松掌握了“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重要知识,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功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索能力。】三、巩固练习1. 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组织交流汇报。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判断的依据,小结:可以直接用两短边的和与第三边比较。2.课件出示题目, 全班共同完成这道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在学生完成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第三条边的长度范围,即“两边之差第三边8、4+85、5+84; 4+25、4+52、5+24。任意两根小棒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最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最长的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反思:我这一节教案的教学思路,从生活中来,提出生中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节课的数学问题,“小明去学校为什么走中间的路?”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实践、发现,最后证实得出结论,学生应用结论,回到生活中来,正确解释“小明为什么上学走中间的那条路?”我觉得教学思路清晰、有序。并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