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导入齐读下面两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1.我几乎认为,假如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林语堂吾国吾民)2.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高晓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一:一: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文选,为南朝梁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考证的五言诗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杂诗”类之首。类之首。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东汉末年,社
2、会动荡,政治混乱。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无门。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境遇和感受。写作背景写作背景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是古诗十九首之一。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
3、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二:二:诵读指导诵读指导诵读指导诵读指导原作展现 涉江采芙蓉佚名 两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诵读指导诵读指导默读这首诗,批注文中一两处特别有感触的词语或句子。白话译诗 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
4、的爱人。回头看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两心相爱却要分隔两地不能在一起,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诵读指导诵读指导创作背景这是反映游子思妇的相思之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诵读指导诵读指导创作背景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此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
5、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三:三:研读文章研读文章涉江采芙蓉是一首写别的情诗。诗诗句句赏赏读读在古代封建社会里,生活是很简单的,最密切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夫妻朋友关系,由于战争、徭役和仕宦,这种亲密关系往往长期被截断。更由于当时交通不便,书信无法往来,相隔两地音信全无,就成为许多人私生活中最伤心的事。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表达别离情绪的,就主题来说,这首诗是很典型的。“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芙蓉:荷花的别名。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诗诗句句赏赏读读这两句是说,划船到江中去采集荷花,又来到沼泽地摘取芬芳的兰草。夏秋时节,江南水乡,日暖花香,荷花盛开
6、,女主人公在江中泽畔采集了鲜艳的荷花,又摘取了芬芳的兰草。诗歌就这样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起笔,芙蓉、兰泽、芳草等语,将画面装饰的绚丽灿烂,让人顿感主人公形象雅洁,心情愉快美好。“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遗:赠送,远道:远方。诗诗句句赏赏读读这两句是说,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我朝思暮想的心上人远在天边。这两句自问自答,感情陡然一转,由欢乐转为悲哀,一腔热忱,遭到兜头一盆冷水泼来,一霎时天地为之变色,草木为之含悲,心中无限的凄凉寂寞,伤心失望。这是一句深沉的疑问,一声无奈的叹息。“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回顾,回转头看。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遥远没有尽头。诗诗句句赏赏读读这两句是说,回头
7、遥望我的故乡,长路漫漫看不到尽头。这两句承“远道”、“所思”而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遥远的远方,读者似乎看到男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伫立在路边,徒劳地向故乡方向张望,他看到的道路漫漫浩浩,绵延不尽。故乡在哪儿?所思的人在哪儿?诗中的另一主人公,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感情痛苦到极点。“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同心:指夫妻。古代婚礼的一种仪式,新郎新娘用彩缎结同心,并相挽而行。终老:终生。诗诗句句赏赏读读这两句是说,两个心心相印的人啊,永远异地相思,只有忧伤陪伴他们终老。这两句诗是写一对长久分别得有情人,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更深的担忧涌上心头。你认为从“涉江采芙蓉”到“所思在远道”,是触景生情还是
8、托物抒情?为什么?诗诗句句赏赏读读托物言志。主人公不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所思”是时时刻刻在心头的。“涉江采芙蓉”也是为了“所思”。借芙蓉之高洁来表达自己感情的纯洁美好。五、六句的“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诗诗句句赏赏读读动作描写。“还顾”和“望”,这两个词的动作性和画面性很强,让这种思念之情更加浓重。多少思念多少爱,全在这一深情的还顾里;多少忧伤多少桶,都在这悲情的回望里。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诗诗句句小小结结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
9、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诗诗句句赏赏读读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可以说,思妇采莲,真有乐府诗集江南中的“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的快乐。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这里,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接着两句空间发生了突然转换,视角发生了变化,不写自己,而写身在“远道”的丈夫:“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诗诗句句赏赏读读也许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应。上面两
10、句写思妇还在思夫的时候,诗歌就转换了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无非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这样的写法就是一种“悬想”的方法,即不写此处写彼处。杜甫的月夜就是这样的写法。四:四: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悬想小小试试身身手手杜甫不写自己想念妻儿,而写妻子想念自己,这样就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效果。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因而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悬想小小试试身身手手如果从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的坚强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的“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可以说,这样的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作业:小小试试身身手手1、背诵并默写全诗。2、课后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古诗十九首还有哪些诗歌,选一首最喜欢的进行鉴赏品味,下节课班上交流。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