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复习课复习课复习复习 强基强基 储能储能 超越超越文 学 常 识文 学 常 识四书:四书:论语论语孟子孟子大学大学中庸中庸五经:五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六经(艺):六经(艺):诗诗书书礼礼易易 乐乐 春秋春秋六艺(技能):六艺(技能):礼、乐、射、御、书、数礼、乐、射、御、书、数诗六义: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赋、比、兴论语的文体语录体语录体: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中国古代散文的一种体式。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师的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
2、言片语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的记录,短小简约,不重文采,不讲求篇章结构,也不讲求段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落、内容间的联系,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故称之为语录体。称之为语录体。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先秦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论语及宋代记载程颢、程颐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言行的二程遗书,均堪称语录体的典范。其中论语简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明深刻、语约义丰,往往在一两句话里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和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
3、语、警句和格言。人生经验,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警句和格言。文化常识古人的年龄称呼称呼年龄年龄称呼称呼 年龄年龄孩提孩提不惑不惑龆龀龆龀天命天命垂髫、垂髫、总角总角耳顺耳顺豆蔻豆蔻花甲花甲及笄及笄古稀古稀束发束发耄耋耄耋弱冠弱冠悬车悬车而立而立期颐期颐男子40岁8岁古代儿童将垂发扎成两个发髻,形状似羊角。总角不分男女。黄发人老垂髫小童年的代称(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女子十三四岁女子十五岁,女子成年男子十五岁男子二十岁,男子成年男子三十岁2-3岁的儿童男子50岁男子60岁男子60岁男子70岁男子80岁男子70岁退休男子100岁姓姓文化常识古人的称呼名名字字号号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4、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供长辈和自己称唤。古代男子成人(20岁)、女子成人(15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晚辈和平辈称,表尊敬号: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往往即兴而起,不一定和名之间有联系。但号往往用一些漂亮或高雅的字眼,因此号又俗称雅号。姓本是整个氏族的称号,表明一种血缘关系,留有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2.用于介绍或作传。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姓姓 名名 字字 号号 一、一、通假字通假字 1.1.鼓瑟鼓瑟希希:希通希通“稀稀”,稀疏,稀
5、疏。2 2.莫莫春者春者:莫同莫同“暮暮”,晚。,晚。3.3.毋吾毋吾以以也也:以,同以,同“已已”,停止,停止 二、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 1 1、如、如会同会同,端章甫端章甫 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古:诸侯相见、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今: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2 2、加之以、加之以师旅师旅 古:泛指侵略的军队古:泛指侵略的军队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今:军队编制单位之一文言知识总结文言知识总结 三、活用现象三、活用现象 1 1、端章甫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 2 2、风风乎舞雩:乎舞雩:风,名作
6、动,吹风风,名作动,吹风 3 3、三子者出,曾晳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后,名作动,走在后面 4 4、赤也为之赤也为之小小,孰能为之孰能为之大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 5 5、异乎三子者之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撰,动作名,才能,指为政的才能。6 6、可使可使足足民民:足,使足,使富足富足 四、特殊句式四、特殊句式 1 1、以吾一日、以吾一日长长乎尔乎尔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2 2、不、不吾吾知知也也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即:即:“不知吾也不知吾也 3 3、如或知尔,则、如或知尔,则何何以以哉哉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4 4、摄、摄乎大
7、国之间乎大国之间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5 5、加加之之以师旅以师旅,因因之之以饥馑以饥馑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6 6、异、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7 7、浴浴乎沂乎沂,风风乎舞雩乎舞雩,咏而归咏而归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8 8、夫三子者之言、夫三子者之言何何如如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9 9、为国为国以礼以礼状语后置状语后置 重点实词重点实词 1 1、居则曰:居,闲居居则曰:居,闲居,平时平时在家在家,平常平常。2 2、摄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3 3、加之以师旅:加,加到加之以师旅:加,加到上上 4 4、比及比及三年:比及,到三年:比及,到 5 5、且知且知方方
8、也:方,道,是非准则。(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方,道,是非准则。(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6 6、舍舍瑟而瑟而作作:舍,放下;作,起舍,放下;作,起 7 7、异乎三子者之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8 8、何伤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乎?亦各言其志也:何伤,何妨 9 9、咏、咏而归:咏,唱歌而归:咏,唱歌 1010、吾吾与与点也:与,赞成点也:与,赞成 1111、为国以礼,其言不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让:让,谦让让,谦让 五、重点虚词五、重点虚词 1 1、以、以(1 1)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 2)毋吾)毋吾以以也:(
9、也:(同同“已已”停止;一说,动词,用停止;一说,动词,用)(3 3)则何)则何以以哉:哉:动词,做动词,做(4 4)加之)加之以以师旅:介词,用师旅:介词,用(5 5)以以俟君子(而,连词)俟君子(而,连词)2 2、如、如(1 1)如如或知尔:假如或知尔:假如(2 2)方六七十,)方六七十,如如五六十;宗庙之事,五六十;宗庙之事,如如会同。会同。或者或者(3 3)如如其礼乐:至于其礼乐:至于 3 3、亦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各言其志也已矣:亦,不过是,只不过 4 4、唯唯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求则非邦也与:唯,句首语气词 5 5、而而(1 1)子路率尔)子路率尔而而对曰:
10、连词,表修饰。对曰:连词,表修饰。(2 2)舍瑟)舍瑟而而作:连词,表顺接。作:连词,表顺接。(3 3)非诸侯)非诸侯而而何:连词,表并列。何:连词,表并列。6.6.乎乎(1 1)以吾一日长)以吾一日长乎乎尔:介词,比尔:介词,比(2 2)摄)摄乎乎大国之间:介词,在大国之间:介词,在(3 3)异)异乎乎三子者之撰:介词,和,跟三子者之撰:介词,和,跟(4 4)浴)浴乎乎沂,风沂,风乎乎舞雩:介词,到,在舞雩:介词,到,在(5 5)何伤)何伤乎乎:语气词,表反问,呢?:语气词,表反问,呢?六六、一词多义、一词多义 1 1、方、方(1 1)方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2 2
11、)且知)且知方方也:道,是非准则也:道,是非准则。(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2 2、尔、尔(1 1)以吾一日长乎)以吾一日长乎尔尔:代词,你们:代词,你们(2 2)子路率)子路率尔尔而对曰;鼓瑟希,铿而对曰;鼓瑟希,铿尔尔: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助词,形容词词尾,表状态(的样子)的样子)(3 3)尔尔何如:你何如:你 3.3.为为(1 1)由也)由也为为之(管理,治理)之(管理,治理)(2 2)愿)愿为为小相焉(做)小相焉(做)4.4.言言(1 1)亦各)亦各言言其志也(说、谈,动词)其志也(说、谈,动词)(2 2)夫三子者之)夫三子者之言言何如(话,名词)何如(
12、话,名词)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一句简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2.在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以消除弟子顾虑。,以消除弟子顾虑。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两两句写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句写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
13、开阔的印象。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 他 们 创 造 一 个 轻 松、亲 切、活 跃 的 环 境 的 句 子 是为 他 们 创 造 一 个 轻 松、亲 切、活 跃 的 环 境 的 句 子 是“,”。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
14、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毋吾以也。居则曰毋吾以也。居则曰:。,?”情境默写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侍坐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一句简明扼要地写出四个学生的姓名,并交代了一个典型的探究学习的场景。场景。2.在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中,孔子询问弟子的治国志向,他首先从自己谈起,首先从自己谈起,“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15、”,以消除弟子顾虑。,以消除弟子顾虑。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两句写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两句写孔子一出场,就给人以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印象。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也”。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6、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中,孔子用以消除弟子顾虑,让弟子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们畅所欲言的句子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以吾一日长乎尔以吾一日长乎尔,毋,毋吾以也。居则曰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三句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
17、心,三句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述志。述志。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志向的句子是:“!,?”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师长风范询问弟子,中,孔子以师长风范询问弟子,怎 么 做 才 能 让 别 人 了 解 你 的 句 子 是怎 么 做 才 能 让 别 人 了 解 你 的 句 子 是“居 则 曰居 则 曰:!,?”10.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
18、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样的选择?在论语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子 曰:子 曰:“以 吾 一 日 长 乎 尔,毋 吾 以 也。居 则 曰:以 吾 一 日 长 乎 尔,毋 吾 以 也。居 则 曰:不 吾 知不 吾 知也。也。,?”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居则曰: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19、三句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三句明确地提出这次谈话的中心,也是文章的中心的中心述志。述志。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中,写孔子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志向的句子是:志向的句子是:“居则曰: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以师长风范询问弟子,中,孔子以师长风范询问弟子,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了解你的句子是怎么做才能让别人了解你的句子是“居则曰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尔,则何以哉?”10.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20、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如果有一个机会摆在你面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样的选择?在论语论语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中,孔子就曾经和弟子们谈论过这样的话题。子曰: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不吾知也。如或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知尔,则何以哉?”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中,孔子用问句来引导弟子表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达治国思想和措施的句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
21、、公西华侍坐中,中,“”一句写子路一句写子路是个急性人,是个急性人,“率尔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了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两字很准确地表现了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性格。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性格特征的一句是:。1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中,从“”一句可以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15.子路、曾皙、冉有
22、、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什么样的国家:“,”。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中,子路自信认为在“,”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成军事强国的目标。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面临的困难是“,”,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家的效果是“,”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
23、优秀的政治才能。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1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中,“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写子一句写子路是个急性人,路是个急性人,“率尔率尔”两字很准确地表现了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两字很准确地表现了子路直率而又粗疏鲁莽的性格。1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中,每个弟子在述志时都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们的性格特征,尤其是仲由,文章通过对他的神态描写来凸显其性格特征的一句是:一句是: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率尔而对曰。14.子路、
24、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中,从“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率尔而对曰”一句可一句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直率。1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中,子路的政治设想中要治理什么样的国家:样的国家:“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6.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自信认为在中,子路自信认为在“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情况下,他可以
25、用三年时间完的情况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完成军事强国的目标。成军事强国的目标。17.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千乘之国”面临面临的困难是的困难是“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子路认为治理这样,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的国家的效果是“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18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冉有中,对冉有:冉有冉有“如其礼乐
26、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以俟君子”的回答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反问“,”,既然是治理国家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19.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指出公西华也想参中,孔子指出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只不过讲的谦虚一点罢了的句子是:与国家大政,只不过讲的谦虚一点罢了的句子是:“?,?”20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子是:子是:?,?,?2121.子路、曾
27、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22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公西华中,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情溢于言表,“,?”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可以大用。以大用。181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冉有中,对冉有:冉有冉有“如其礼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以俟君子”的回答的回答,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孔子当时没有评点,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反问“安
28、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礼乐教化之事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19.19.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指出公西华也想参中,孔子指出公西华也想参与国家大政,只不过讲的谦虚一点罢了的句子是:与国家大政,只不过讲的谦虚一点罢了的句子是:“唯赤则非邦也与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2020.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中,孔子评公西华志向的句子是:子是: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29、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为之大?21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中,孔子认为公西华的才能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可以有更大的发挥的句子是: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能为之大?222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公西华中,对公西华:孔子的惋惜之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情溢于言表,“赤也为之小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可以大用。
30、以大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通假字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鼓瑟希鼓瑟希 B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春者,春服既成 C早缫而绪早缫而绪 D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答案答案 D 2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对下列加粗词语的理解,有误有误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俟:等待)C点,尔何如点,尔何如(何如:怎么样何如:怎么样)D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撰:撰写)答案答案 D同步练习 3下列句子中下列句子中红色红色字的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的一句
31、是()A为为国以礼国以礼 由也由也为为之之 B方方六七十六七十 且知且知方方也也 C方六七十,方六七十,如如五六十五六十 如如会同会同 D如如或或知尔知尔 人固有一死,人固有一死,或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答案答案 B B 4对下列语句的分析,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不吾知也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是宾语前置句。B“浴乎沂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是状语后置句。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前置句。是定语前置句。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句中的“端端”是名是名词活用
32、作动词,本意为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此处译为“穿穿着礼服着礼服”。答案答案 C C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符合文意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从从“率尔而对曰: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的神态、语言的神态、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描写中,可以看出子路是一个有抱负,坦诚,但性格比较鲁莽、轻率、自负的人
33、。自负的人。B从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礼乐,以俟君子”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冉有是一个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的人。很有分寸的人。C从从“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是一个谦恭有礼,娴于辞令的人。D从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34、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舞雩,咏而归”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的语言描写中,可以看出曾皙是一个洒脱、只追求个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享受而没有理想的人。答案答案D D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 3人,步卒人,步卒7272人,称一乘。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
35、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冠者,成年人,20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20岁行冠礼,就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20岁的人。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答案答案 C C 7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各句从句式角度看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居则曰:居则曰:“不吾
36、知也。不吾知也。”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C异乎三子者之撰异乎三子者之撰 D夫三子者之言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何如?答案答案 C C 8对下列句中对下列句中加加红色红色字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子路率子路率尔尔而对而对 鼓瑟希,铿鼓瑟希,铿尔尔 求求也也为之为之 夫子何哂由夫子何哂由也也 A相同,也相同相同,也相同B不同,也不同不同,也不同 C相同,不同相同,不同D不同,相同不同,相同答案答案 B(1)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摄摄乎大国之间,乎大国之间,加加之以师旅,之以师旅,因因之以饥馑。之以饥馑。译文:译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
37、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夹在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它,接 连下来,又有饥饿连下来,又有饥饿。(2)居则曰:)居则曰:“不不吾知吾知也。也。”如或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知尔,则何以哉?译文:译文:平日里说:平日里说:“没有人了解我。没有人了解我。”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如果有人了解你,那你打算做什么 事情呢?事情呢?”(3)方六七十,)方六七十,如如五六十,求也为之,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比及三年,可使足民。三年,可使足民。如如其礼乐,以其礼乐,以俟俟君子。君子。译文:译文:一个方圆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一个方圆
38、六七十里甚至于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振兴来。至于振兴礼乐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贤人君子来推行了。来推行了。“(4)鼓鼓瑟希,铿尔,瑟希,铿尔,舍舍瑟而作,对曰: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译文:译文: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我和他们三人所讲的不一样呀!(5)莫莫春者,春服既成,春者,春服既成,冠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39、而归。译文:译文: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仆,到沂河沂河里游泳(祈福),里游泳(祈福),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在舞雩台上乘凉,唱着歌回家(6)安安见方六七十,见方六七十,如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五六十而非邦也者?赤也为之小,孰孰能为之大?能为之大?译文:译文: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公西华只能替诸侯做小相,那么,谁又能给诸侯做大相?能给诸侯做大相?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字
40、仲尼,姓孔氏。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字仲尼,姓孔氏。昭公十七年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郯子曰:“我高祖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仲尼闻之,见于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犹信。”定公十五年,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定公十五年,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
41、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犹龙邪!”同步迁移 后,孔子学乐于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后,孔子学乐于苌弘,言终退。苌弘语刘文公曰:“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吾观孔仲尼有圣人之表,河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
42、,成汤之容体也。目而隆颡,黄帝之形貌也;修肱而龟背,长九尺有六寸,成汤之容体也。然言称先然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王,躬履谦让,洽闻强记,博物不穷,抑亦圣人之兴者乎。”刘子曰:刘子曰:“方今周室衰方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苌弘曰:苌弘曰:“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既而夫子闻之,曰:既而夫子闻之,曰:“吾岂敢哉!亦好礼乐者也。吾岂敢哉!亦好礼乐者也。”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十日不
43、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可以益矣!”孔子曰:孔子曰:“丘已习其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丘未得其志也。也。”有间,曰: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44、: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师盖云文王操也。王操也。”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吾闻之吾闻之/良贾深藏良贾深藏/若虚君子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是皆无益于子之身/B吾闻之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多欲态色/与淫志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是皆无益于子之身/C吾闻之吾闻之/良贾深藏良贾深藏/若虚君子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
45、多欲态色/与淫志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是皆无益于子之身/D吾闻之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句意: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是有高尚的品德,他的貌好像很愚句意: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是有高尚的品德,他的貌好像很愚钝,抛弃的骄气和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钝,抛弃的骄气和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46、君子盛德君子盛德”,“君子君子”是是“盛德盛德”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C。“骄气与多欲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态色与淫志”结构一致完整,中间应断开,排除结构一致完整,中间应断开,排除B。故选故选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四夷,古代统治者对四方少数民族的蔑称。即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B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一说为古代神话中的五个天帝之一。黄帝,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一说为古代神话中的
47、五个天帝之一。C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古时也常借指平民。文中意为前者。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俭朴。古时也常借指平民。文中意为前者。D再拜,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也可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再拜,拜两次,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也可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C.“布衣,布制的衣服,指衣着俭朴。文中意为前者”错误。布衣,文中指平民。故选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A刘文公认为在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武力相争的时代,孔子作为一个普通人不能成为圣人。这与苌弘的刘文公认为在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武力相争的时代,孔子作为一个普通
48、人不能成为圣人。这与苌弘的观点相同。观点相同。B孔子不知道龙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但是依然认为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具有君子的高尚品德,虚怀若谷,孔子不知道龙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但是依然认为自己见到的老子就像龙一样具有君子的高尚品德,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大智若愚。C孔子的高祖少皞挚即位时,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少皞挚就用鸟记事,用鸟为各部门长官命名。孔子听到这件事,孔子的高祖少皞挚即位时,凤鸟正好来到,所以少皞挚就用鸟记事,用鸟为各部门长官命名。孔子听到这件事,便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便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D孔子学习弹琴,从领略乐曲的形式到弹奏技巧,再到领悟主旨,最终领悟到作者的身形气质,从而判定乐
49、曲的孔子学习弹琴,从领略乐曲的形式到弹奏技巧,再到领悟主旨,最终领悟到作者的身形气质,从而判定乐曲的作者为周文王。作者为周文王。A.“这与苌弘的观点相同这与苌弘的观点相同”错误。由原文错误。由原文“刘子曰:刘子曰:方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方今周室衰微而诸侯力争,孔丘布衣,圣将安施?苌弘曰:苌弘曰:尧、尧、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舜、文、武之道,或弛而坠,礼乐崩丧,亦正其统纪而已矣”可知,刘文公说:可知,刘文公说:“如今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如今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都忙于以武力相争,孔丘不过一介布农,怎么可能成为圣人?以武力相争,孔丘不过一介布
50、农,怎么可能成为圣人?”苌弘说:苌弘说:“尧、舜、文、武之道,已被今人抛弃,当今之世尧、舜、文、武之道,已被今人抛弃,当今之世礼乐之道已经分崩离析了,也应该出现圣者,正其道统了礼乐之道已经分崩离析了,也应该出现圣者,正其道统了”,由此可知,苌弘与刘文公的观点相反。,由此可知,苌弘与刘文公的观点相反。故选故选A。素材运用 心灵的回声心灵的回声 翻开书本,不觉间感受到一丝斑驳的古意。旷远,凄凉,连音乐也无法抵达。我的翻开书本,不觉间感受到一丝斑驳的古意。旷远,凄凉,连音乐也无法抵达。我的渺小,仿佛天地之间的一缕烟尘,只有在纷乱的世界里,静静地感受一位老人跨越千渺小,仿佛天地之间的一缕烟尘,只有在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