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轻与重教学设计教学任务与设计意图:一、教材分析:轻与重一课是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的选取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生活体验。本节课的教学以实践活动为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二、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从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操作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仍然积极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学生熟悉的物品知识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安排了较为丰富的操作实践活动观察,掂一掂,挂一挂,
2、称一称,来帮助学生来感受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方法。从认知情况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比较轻重的经验,但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所接触的事物及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所以出现了个体差异。其中大部分能够积极参与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的对策是: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利用有趣的数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教材及学生的潜在因素,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做到因人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三、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认识物体的轻重。2、会对物体进行直接比较。3、能够对物体的轻重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4、通过小组
3、合作,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和互助能力。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简单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并能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教学难点:对物体的轻重能够使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比较。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材的设计意图,我采取“问题情境自主建构验证应用拓展”的教学方法。教学的内容主要从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实物和实践中选择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如情境的创设利用“米奇比轻重”引导学生入境,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数学教学是活动的教学,为此构建新知的过程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让学生在猜一猜、掂一掂等活动中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去深入思考,开阔思维,并引发创新的欲望,并且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学生身上,让他们在观察中思维、比较中对照,从中不断完善自己,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教师操作工具、天平、衣架等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可真热闹啊!除了听课的各位老师,我还请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他是谁?(米奇)。1、比一比师:今天,米奇给你们带来了很多东西。瞧,它拿来了什么?生:(两只大小不同的苹果)师:谁来猜猜看,这两只苹果的轻重?请用下面的三句话告诉大家。()和()比 板书()比()重()比()轻师:你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得出的?(观察出来的)板书:观察师:
5、这次,米奇拿来了更多的苹果,谁能比一比它们的轻重?生:数量多的苹果比较重。师:接着看,现在米奇给拿来什么?谁能说说它们的轻重吗?(气球比苹果轻,苹果比气球重)师:虽然气球比较大,但是它还是比苹果轻。所以我们不能仅仅只凭外观马上判断轻重。小结:通过观察以及我们生活经验的判断,有时我们可以看物体的大小或是多少或材质的不同来判断它们的轻与重。2、揭示课题 那是不是所有的东西一看就都能知道轻重了呢?(不一定)。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比较物体轻与重的方法。板书 轻与重【设计意图】在引入部分,我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比较两个物体的轻与重,然后再过渡到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中的2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让学生
6、展开思维的翅膀去猜想、实践、体验、论证。学生想到了很多方法,如生活中使用的工具,天平称等等。这样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注意力马上集中在如何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二)探究新知1、掂一掂师:米奇又拿来了两个大小一样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这一回你还能用直接观察出它们的轻重吗?(不能)师: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外表看着一模一样的盒子的轻重呢?(生各抒己见)师:可是现在教室里没有你需要的工具,怎么办呢?(用手掂)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小朋友是什么动作?(掂一掂)师:真棒。当我们不能用观察的方法来判断轻与重时可以用手来掂一掂。(板书:掂)谁想来验证一下他说的对不对?(请多位学生上来掂一掂,
7、得出答案)小结:有时通过观察不能马上比较出物体的轻重时,我们可以用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轻重。2、小组活动(比较苹果,橙子或矿泉水的轻重)师:米奇又有新任务给我们了。请轻声读读任务内容,读完坐正告诉老师。(出示要求:4人一组,每组的小朋友轮流从组长那里任选两样物体挑选合适的方法、比一比,说一说。)()和()比()比()重()比()轻 师:要求清楚了吗?比完以后我们还要用那三句话说说。好,开始活动。反馈:刚才在比较的过程中有什么感受?小结:刚才我们学会了根据生活经验观察比较两样物体的轻重,如果观察不出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出两样物体的轻重。【设计意图】当没有这些工具时学生马上想到了用手来掂
8、一掂,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大胆地猜测、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习兴趣提高了、主动地进行思维。在“掂一掂”的设计中,我选择了四样物品:苹果、梨、水、气球。在教材中有苹果和气球两样物品,我结合教材又增加了两样,这样在比较时,学生就有6种不同的选择,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小组活动更丰富,还可以让学生有较多的语言训练。在猜测中有的学生会认为大盒子重,可见学生常常会有“大的就是重的”这样的误解,“气球”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说“气球中间是空的,所以它轻”从而体验到物体的轻重不但与它的大小有关,还和它的材质有关。3、橡皮筋比轻重(挂一挂)(1)设疑师:老师这里有2个看上去差不多的水果,拿在手里也掂不出轻重,你还有
9、其它好办法吗?生:用秤去称!师:你们见过秤吗?(出示多种天平称图片)怎么用秤来比较轻重呢?演示进行比较,并问学生如何为什么?生:把2种水果放在天平秤上,重的物体沉下去,轻的物体升上去。演示师:天平秤就像跷跷板一样,低的一端重,高的一端轻。(出示跷跷板图片)问:比较的结果谁会说?师:我们还可以用工具-天平秤 来称一称 板书师问:除了天平秤还有其他方法吗? 今天老师还有一种方法,你看的懂吗?师:(出示皮筋)老师使用两根相同的橡皮筋进行实验。( 实物演示挂上去后)观察,皮筋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比出两个水果的轻重吗?反馈: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比的是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生:因为挂苹果的橡皮筋比挂橙子的橡
10、皮筋长,所以,苹果比橙子重,橙子比苹果轻。小结:橡皮筋拉伸得越长,说明所挂的物体越重。我们还可以用橡皮筋挂一挂来比轻重。 板书 挂一挂过渡:刚才我们比较2种物体,现在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要比较多种物体了。【设计意图】当两个物体重量比较接近无法用手感觉时(掂不出)该如何来判断,在实践中又对学生提出了新的问题:当2个物体的重量差不多时,还可以用手边的工具橡皮筋来“挂一挂”,但前提条件是橡皮筋的长度是一样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反复让学生指出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有的孩子会误解,以为谁最低谁就最重。在这里我又结合课件形象的显示出橡皮筋拉长的长度。(三)练习巩固1、用橡皮筋比较多种物体的轻与重练习:师:(出示课件
11、)小丁丁用同样的橡皮筋将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等挂起来。根据他摆的,你能判断出这些物体的轻重吗?师:现在看着这幅图,能告诉我谁最重谁最轻了吗?为什么?生:xx最重,xx最轻。因为物体越重,橡皮筋就会拉的越长,所以xx最重。师:请你们根据这幅图,把这些物体从最重到最轻排一下?记录在学习单上。(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只写这些学习用品的第一个字。谁轻谁重1、(最轻)2、3、4、5、(最重)比较架子和海绵时,橡皮筋的长度差不多,有什么好办法吗可以帮助我们比出他们的轻重?(出示红线)小结:在生活中我们比较物品轻重的时候,有时可以用眼观察,有时用手掂,还有的时候会借助工具来比较,
12、就比如刚才我们用到了天平秤、橡皮筋这些工具。当比较几样物体的轻重时,我们还能比出它们中谁最重,谁最轻。【设计意图】五样物体比较轻重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观察、掂、挂的方法,并进行了充分的体验,例如,在掂一掂中,学生自己选择两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在这些体验活动之后,要比较五样物体的轻重怎么办呢?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选择、判断,有目测、有用生活经验估测、有两个两个掂,最后选择了用橡皮筋挂的方法,这是对所学本领判断后的灵活运用。每组人人参与,学生有选择地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把比较结果记录在纸上,这里即提升了学生的研究判断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活动的组织也更有序了。应该说
13、这个活动让学生的思维更深入了,对如何运用方法来比轻重也比较清晰了。(四)直接比较(逻辑推理法)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来比一比呢?1、(出示PPT要求)比一比三本书的轻重。师:老师自己制作一个天枰,看(出示简易天平)你知道怎么使用吗? 活动要求:1)4人为1组,在衣架两端系上塑料袋,做成简易天平。 2)合作完成3本书的轻重比较1个组员拎天枰,2个组员放书,组长记录。3)思考:怎么比?比了几次?你们能按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它们吗?反馈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比的?比了几次?生1:两两相比,比了3次。师:哪个小组比他们比的次数少?少比了哪本和哪本?没比过怎么知道它们的轻重?生2:比了2次(语文数学,数
14、学英语)语文和英语没比过,但能从前两次比较看出,语文书比英语书重,英语书是最轻的。小结:大家都说得非常好,比较三本书的轻重,可以先比较两本书,从中选出较重的和第三本书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三本书中最重的。再将剩余的两本书进行比较,找出最轻的。2、巩固练习。看图,比较谁最轻,谁最重? 3、比较四个物品的轻重(出示书P43)比较:香蕉、苹果、芒果和梨。哪种水果最轻?反馈:梨芒果=苹果香蕉问:你是怎么比的?小结:比较三个物体的轻与重,可以用推理的方法,两两比较,不能遗漏,最后得出结果。【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书上的练习,第一题比较3本书的轻重。我自制了简易天平,在衣架2端系上了塑料袋。4人1组分工合作,学
15、生非常感兴趣,跃跃欲试。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从事操作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掌握了判断方法,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中自主参与、互动体验、感悟交流,学生在一系列的有效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协作精神,同时让学生积累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五)拓展练习(等量代换) 机动1、(天平图)2个苹果=4根香蕉师:天平平衡了说明了什么呢?(生: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如果加放一个苹果,另一边要加放几个香蕉呢?如果一边放8根香蕉,另一边需要放多少个苹果?2、(天平图)2个苹果=4个桃子,4个生梨=12
16、个桃子师:一个苹果和一个生梨,天平另一边要放多少个桃子。【设计意图】拓展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方法的运用和培养他们发散性思维。学生通过看图可以说清图意并能从中发现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2个香蕉的重量,也有的同学说出了1个苹果比1个香蕉重,从而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比较出左右两边物体总重量的轻与重。在最后一题学生能通过前段时间学习的本领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出物体的轻与重,整节课我充分运用了集体的力量,学生讨论得很积极,想到了许多方法,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合作精神也体现出来了。(六)全课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新本领?今天我们学会了利用生活常识用眼睛观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借助橡皮筋挂
17、一挂和天平秤称一称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小朋友都学得很棒,下课以后,我们也可以和我们得好朋友利用今天的本领来比较物体的轻重。八、板书设计:轻与重观察掂一掂 ()和()比挂一挂 ()比()重称一称 ()比()轻九、设计说明: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学习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为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中常用的六种感官量包括长度、重量、容量、角度、面积、体积概念及技能的学习发展,都应该经历下述四个阶段,量的初步概念;量的间接比较;量的普遍单位比较;量的测量单位制度概念。本套教材通过设计“轻与重”“克与千克的认识”来体现上述的四个过程,让学生经历统一标准比较轻重的思维过程,台湾康轩版教材也采用了这样的编排思路。而对比其它版本教材,基本都是直接编排“克与千克”,缺少“轻与重”这一内容的编排。学生已有的基础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度量时已经经历了此思维过程,同时,在二年级第一学期乘与除(第79页)时,已初步体验到容量的间接比较方法。基于以上的认识与思考,通过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直接比较、间接比较,使用逻辑推理进行比较的过程,经历统一标准比较物体轻重的思维过程。正如史宁中所言,智慧是表现在过程中的,表现在过程中的东西必须通过过程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