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

上传人(卖家):青草浅笑 文档编号:52547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 1 页 共 21 页 考前高频结论必记考前高频结论必记  一、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宗法制与分封制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 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 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2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及其演变趋势 (1)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汉)、 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世袭到中央 行政任命的变化, 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2、的完成;从郡 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 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相权三分;职权分明;节制君权。 (2)影响:三省六部制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 率,减少决策失误。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使封 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 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其演变趋势 (1)措施: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军

3、权、财权; 明代废除丞相,设置内阁;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 (2)演变趋势: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演变: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 唐开始直至 1905 年废除的科举制。 (2)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 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二、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6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土地制度 (1)耕作方式的演变及影响 演变:经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的铁犁牛耕。 影响:铁犁牛耕成为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

4、决定了中国 古代基本生产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的男耕女 织为主要组织方式,推动了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进步。 第 2 页 共 21 页 (2)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 的土地国有制和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又有三种类型:国家土 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是封建生产关系存在的基石。 7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 (1)从西周至唐:坊、市分置,商业活动受地域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 理市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 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

5、发展,乡村集市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 (2)宋元明清: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市镇兴起和发展, 农村的“草市”发展。 宋元时期: 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如出现了夜市、 晓市等,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明清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 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减弱。 三、古代中国传统儒学思想文化 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 的核心是“仁”, 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两人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 思想家。 (2)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

6、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 调和阶级矛盾。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 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 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 崇。 9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 (1)主张: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提出“存天理, 灭人欲”的主张; 宋明陆王心学, 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 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积极:有利 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 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

7、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10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1)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 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 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四、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 3 页 共 21 页 11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

8、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 代化进程。 (3)特征: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加强商品 输出的特征;主要侵华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增强的英法美等国。甲午中 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反映了西方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输出的需要; 侵华国家增多;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12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1)结果:推翻了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但革命 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影响: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创造了

9、条件;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与 习俗的变化;从整体史观看,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亚洲 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 13抗日战争 (1)1931 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开始局部侵华,1932 年日本发动“一二 八”事变,3 月伪满洲国建立,1935 年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 社会的主要矛盾。 (2)1937 年卢沟桥事变, 日本全面侵华,1937 年 9 月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 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引下,共同抗战。 (3)1945 年,中国人民取得了近百年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 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14中国共产

10、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贡献 (1)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的毛泽东思想。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和人民解放战争,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历史,建立起新中国,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程。 五、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5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造成中国农 民、手工业者大量破产,因而具有“破坏”作用,买办商人出现,中国逐渐卷入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的附庸。 (2)客观上促进了中

11、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瓦解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 (3)列强侵华将中国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的同时,带来先进的技术和 第 4 页 共 21 页 观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客观上促进 了中国的近代化。 16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影响因素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 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它大体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日渐萎缩等阶 段。 (2)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政府政策、列强侵华、革命运动与战争、实业救国 思潮等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7近

12、代社会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的变化 (1)近代随着列强的侵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人们 的思想观念和社会习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特别是民国初年的社会风俗与人们思想道德观念发生巨变,如摒弃等级 观念,平等意识增强、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等,这是近代文明 发展的表现,更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标志。 六、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8康梁维新思想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 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 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上升到制度层次。 (2)孙中山的三民主

13、义: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为主体内容的三民 主义,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形成了完整的革命理 论,将向西方学习的制度层次深入一步。五四运动后,孙中山接受苏俄及共产 国际的帮助,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新高潮。 19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播 (1)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将西方 启蒙思想中的民主、 自由、 平等学说引入中国,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将反封建推进到思想文化的深层次。 (2)马克思主义传播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推动了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促使中 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14、变。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宣传的主流,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 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外交 20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的民族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祖 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 5 页 共 21 页 2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与成就 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背景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5、成就非凡。即:一个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两大会议: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 议;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2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1)打破了长期以来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促进了我国外 交事业的发展。 (2)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便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有利于构建相对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中国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 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保持国际社会的稳定,促进世界的和平 与发展。 八、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23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

16、探索的成就与失误 (1)成就:“一五”计划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国家 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的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 基础。1956 年中共八大召开,我国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2)失误:1958 年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 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反映了全党和全国人 民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忽视了我 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大跃进”运动:“大跃进”的主要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 高速度,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等,忽视

17、了客观经济 规律,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表现。 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人民公社化运动犯了生产关 系严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错误,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次重大失 误。 “文化大革命” :1966 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其以“阶级斗争 为纲”,严重偏离经济建设的轨道,严重干扰和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 24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新时期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体的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增强企业活力,扩

18、大企业自主权;多种所有制 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 年初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推动下,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 第 6 页 共 21 页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l 世纪初期,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九、古代雅典、罗马的政治制度 25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和法律至上的特点。 它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范围狭小,只适合于本邦的成年男性公民。 (2)实质: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地位和利益,是极少数人的民主,广 大的奴隶、外邦移民和妇女根本没

19、有公民权和政治权利。 26罗马法的演变、内容及特点 (1)罗马法经历了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演变 历程 十二铜表法 的颁布, 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标志着罗马公民法的诞生。  公民法主要是调整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其内容主 要包括元老院法令、元首命令、大法官告示及习惯法等。 适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主要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规 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等。 (2)特点:罗马法律的历史悠久以及罗马的不断扩张,促使罗马法律内容 丰富、体系完备,又有鲜明的阶段性。罗马法倡导平等、正义、理性、法律至 上的原则。 其核心内容是调整财产关系, 规

20、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渗透自然法的思想。 (3)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利益,保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权利的奴隶制法律 体系。 十、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27英国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1688 年英国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君主立宪制的 确立奠定了基础。 (2)在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 关;首相通过国王形式上的任命即可以组阁,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 会监督内阁;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成为民族团结的纽 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

21、用。 28美国 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作用 (1)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联邦制原则:美国国家结构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政府与州政府 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但是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同时 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 共和制原则: 宪法废除贵族头衔和世袭职务, 规定所有的公职向人民开放。 第 7 页 共 21 页 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通过民选产生的;国家和政府应该为公共利益服务,不为个 人谋取利益。 (2)评价: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体

22、现了分 权与制衡的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但宪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允 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人和印第安人拥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等。 29法、德代议制的确立过程、特点 (1)法国:过程: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最终推翻了君主制;1875 年, 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 特点:共和派与保守派长期反复斗争,历程曲折漫长。 (2)德意志:过程:1871 年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 德意志帝 国宪法的颁布,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 特点:德意志是名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德意志皇帝控制行政权和军队,拥 有广泛的权力;德意志宰相由皇帝任命,宰相主持政

23、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 只对皇帝负责;德意志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但无实权,法律须经皇帝批准;立 宪为虚,专制为实,具有浓厚封建专制、军国主义色彩。 十一、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0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的影响 (1)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引起“商业革命”“价格革命”, 加速了西欧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 的发展;欧洲国家开始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政治方面:首先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新兴的商业资产阶级开始崛起, 传统的贵族和封建主受到了削弱。思想文化方面: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快了 世界文明的交流、冲突和融合。 (2)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 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

24、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对欧洲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的大量财富 转化为资本, 推动了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 原始积累。 对殖民地:促使亚非拉国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 深重灾难;但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 地的发展和进步。 对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造成殖民争霸战争的发生。 3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及其影响 (1)形成历程 新航路的开辟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西欧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二次

25、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第 8 页 共 21 页 (2)影响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 扩大 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 推动了世界贸易和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从道德角度看: 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 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 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十二、现代世界的政治格局的演变 32 “冷战”局面下两极格局的对峙 (1)“冷战”的含义:

26、指二战后以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除直 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 全方位的对抗。  (2)特点: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其内部虽然有 矛盾和分歧,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在两极格局中,美苏两个 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美苏“冷战”是 斗争的主要方式,具体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和经济 上的割据。两极格局的对峙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两极格局实质是美苏两分天 下,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33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 (1)多极化趋势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

27、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 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 (2)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 随着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 两极格局结束。 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种力量重新组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政治格 局的特点是“一超多强” ,多极化的趋势进一步发展。 十三、世界现代化经济模式调整及经济格局的演变 34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核心内容是余粮收集制,是用军事、行政手段控制 社会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实质是试图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2)新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实行粮食税,主要是以经济手段为主,利用市 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28、 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 发展商品经济, 恢复国民经济, 实质是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是列宁对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进一步探索的结果。 35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特点及影响 (1)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斯大林模式形成。 (2)特点:所有制形式:单一的公有制;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 理体制;调节手段:排斥市场,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管理手段: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 第 9 页 共 21 页 (3)影响:这种模式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主 要表现为较短时间内使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国民经济获得较大发展;

29、但 这种模式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或弊端, 日益严重地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 各项事业的发展,为日后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和政治发展埋下了隐患,成为后来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根源。 36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福利国家的认识 (1)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新的特点: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 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 和借鉴。 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 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2)认

30、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 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 的一种代价, 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 并不能彻底消灭贫 困和两极分化,不能同社会主义相提并论。 福利国家制度带来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也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37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背景、特点 (1)背景:二战后西欧普遍衰落,美国经济实力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2)特点:双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一固定: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

31、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 38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和经济全球化 (1)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盟:由发达国家组成;合作程度最高,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过 渡。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体现了 南北合作;由大国主导。 亚太经合组织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范围最广、规模最 大;各国差异最大;松散性,开放性,合作程度较低。 (2)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科技发展的推动;交通和通信手段进步, 国 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局势相对稳定。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资本在全球的流动, 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 内的新一轮扩张。 第 10 页

32、共 21 页 十四、近现代世界的思想科技文化 39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及其内涵 (1)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 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的历程。 (2)不同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古希腊人文主义突出人自身,突出人的决定。 文艺复兴肯定人和人性,强调人的价值。 宗教改革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力,提倡个人宗教信仰的自由, 发展了人文主 义思想。 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科学、自由、平等, 反对特权等。 40牛顿力学体系、相对论、量子论和达尔文进化论 (1)牛顿经典力学体系是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 18 世纪的工业革命及其

33、以后的机器生产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2)达尔文进化论是生物学的一次伟大综合,有力地挑战了神创论,极大地 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对处于危亡国家的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对整个世界 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3)量子论和相对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弥补了经典物理学的缺陷, 掀起了物理学的革命。 一、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2 句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 下共主的地位。 2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宗法 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 来。 3 “皇帝”名号的确立

34、,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以“皇帝”之称代 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4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5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 办事效率。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6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 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7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 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

35、公平、公正。 8从汉到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君主专制 第 11 页 共 21 页 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二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即不断削弱地 方权力,把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9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的教训,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亲掌六部; 所设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置内阁,内 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中央机构,不能正式统领六部百司,明后期内阁权利有所上 升有票拟权。 10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发展变化的趋势:相权逐渐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11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最初只参与处理西北军务,后职权扩大,可参 与处理机要

36、事务。但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 12清代军机处的设置,简化了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专制皇权 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古代中国经济 8 句 13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汉朝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14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 业相结合;生产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 15在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其积极作 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成长,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16明代以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37、;统治者往往对民营 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17两宋时期“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 受时空的限制;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 子”;还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城市中出现娱乐场所-瓦肆;边境榷场贸易发 达。 18古代城镇的发展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随着 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19 封建统治者长期以来采取的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清朝统治者采取的闭关锁 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0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

38、始积累,阻碍 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 落后于世界潮流;使封建自然经济长期延续,从而助长了封建统治者故步自封、 夜郎自大的心态。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化 14 句 2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 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 第 12 页 共 21 页 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 秩序。 2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 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 政”思想。孟子的“仁政”

39、贯穿着民本思想。 24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 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 辩证法思想。 25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 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26西汉董仲舒提倡“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属于唯心主义。但 其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27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 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 28,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 的欲求;都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

40、命,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积极影响。 2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主要特点: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带有一 定的民主色彩;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0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西方,推动了西方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31中国古代科技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主要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为 巩固大一统封建专制统治,古代统治者重视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教化,教育中 缺乏自然科学的成分,使中国古代失去了研究自然科学的条件。 32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是词成为宋代文 学的主流形式的物质基础。 33 明代中叶以后, 手工业和商业繁盛, 商品流通扩大,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市

41、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 代。此外,封建制度开始衰落,社会矛盾凸现,不少文人开始对现实进行批判。  34中国画的演变深刻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如隋唐时期绘画艺 术的发展,是隋唐盛世的缩影;宋代绘画艺术则明显地反映工商业发达、城市繁 荣的时代特征。 二、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近代中国政治文明 14 句 35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扩张的必然结果;中国 的封建落后,导致了自卫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6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 的主权独立和领土

42、完整,不仅引起了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领域的根本性变化,也 引起了爱国人士思想观念的转化。 37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 主要是指它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 起了反侵略的任务,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第 13 页 共 21 页 38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 度大大加深。 39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 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40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打击了帝 国主义及其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 41辛亥革命推

43、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2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是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3国共合作下的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促使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 流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44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 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 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 阶段,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45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 的全民族抗战。 全民族抗战既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也

44、是抗战的重要特点。  46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抗日 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7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成 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48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关系经历了“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 折历程。 近代中国经济文明 8 句 49自然经济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生产关系。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向中 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 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 50洋务运动中,引进了外国先进

45、的机器设备创办了大量的洋务企业,是中 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 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5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特点:资本少,规模小,以轻工业为主;主要 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分布地域极不均衡;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 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 依赖关系。 52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解体加速;清政府放宽 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53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扩

46、张, 第 14 页 共 21 页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5419271936 年,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有了 较快的发展。 55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再加上日本发 动侵华战争、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56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三 大因素;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 近代中国思想文明 10 句 57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提倡学习西方的“长 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 58 魏源在 海国图志 一书中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 明确提出向西

47、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59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 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 6019 世纪 90 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 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 提出了系 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 61 著名思想家严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 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 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 62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表达了中 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 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48、。 63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 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 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 64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的确立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 侵略性质。 65从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近代中国的思想界经历了从“学器 物”到“仿制度”“走俄国的路”再到“走自己的路”的曲折历程。 66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 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 马克思主

49、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三、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明 现代中国政治、外交 9 句 67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8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 第 15 页 共 21 页 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69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 1954 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蒙古自治区早在 1947 年就已成立, 其他自治区在新中国成 立后成立。 70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 71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 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三历史考前高频结论必记.doc)为本站会员(青草浅笑)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