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7655905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3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主干知识01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起源与春秋变革【核心梳理】一、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1早期的文明格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初步奠定多元文明格局。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原始社会组织旧石器时代元谋人、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从事渔猎采集,群居生活,用火)原始人群晚期: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时期时代(打磨结合制造石器,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分布广泛,朝多元一体方向发展)早期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彩绘陶器、种植粟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

2、姆渡文化种水稻、养蚕缫丝晚期黄河流域龙山文化黑陶蛋壳陶晚期:父系士族社会(出现贫富分化和不平等,氏族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精美玉器,出现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辽河上游红山文化2早期政治文明与国家治理(1)原始社会: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万邦”时代,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商时期: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商代实行内外服制,扩大了商王朝的政治影响力。(3)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内容、以“家国同构”为主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成为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工具。【对比】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区别分封制宗法制目的有效统

3、治防止纷争范围国家内部宗族内部性质贵族分权制贵族继承制标准按照血缘(王族、古代帝王后代)和功劳大小(功臣)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和年龄的大小(男女不平等,嫡庶不平等)等级四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两级(大宗、小宗)天子地位天下共主天下大宗(4)列国纷争:推动了民族交融,华夏观念为周边民族所认同,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分裂中孕育着统一趋势。(5)政治转型:等级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各国变法图强,中央集权逐步确立;官员选拔实行荐举制和军功授爵制,推动了政治的转型。(6)社会治理法治教化: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是中国最早的成文法。儒家主张利用道德礼仪教化民众。户籍治理:战国时期,户籍制度开始形成

4、。二、经济与社会生活1原始社会:经历了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从渔猎采集到食物生产,原始农业产生;村落形成,人类生活渐趋稳定;原始手工业、商业产生。2商周时期(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生产工具较为原始,青铜农具极少;实行以井田制为内容的奴隶主土地国有制,进行集体劳作;北方以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为主。3、春秋战国时期(1)农业:铁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推广;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成为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模式。【知识卡片】小农经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的作用(1)积极:保证小农家庭的自给自足,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有利于社会

5、稳定。 推动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和手工业发展,为国家提供赋税。(2)局限:具有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难以产生技术突破。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转型。(2)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3)商业:“工商食官”制度遭到破坏;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战国时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成为此后历代王朝的基本经济政策。【知识链接】中国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等问题;根本原因: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2)过程三、思想与文化传承1原始社会:文化

6、遗址分布广泛,体现了多元一体的特征;三皇时代,神话色彩浓重;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夏文化遗存。2夏商周时期(1)思想:夏商时期,相信上天和鬼神,统治者宣扬“天命观”;西周时期,出现“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2)文字:商代甲骨文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字;青铜文化发达。3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老子开创道家学派,将万物本原归结为“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老子(道家)世界观:认为万物的本原是“道”,要顺其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政治观: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方法论:

7、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核心思想“仁”关爱他人政治思想统治者:“为政以德”,以德治民。(进步)“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维护 等级制度。(保守)教育文化“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整理典籍,传世论语其他中庸思想: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凡事掌握 好分寸、恰倒好处。天命思想:“敬鬼神而远之(2) 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流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学派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孟子人性善;仁政(核心);民贵君轻;反对兼并战争荀子人性恶;隆礼重法;君舟民水;制天命而用之

8、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乐天安命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韩非子变法革新;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历史解释1】诸子百家的时代性和阶级性(1)孔子提出“克已复礼”,主张社会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希望通过“仁爱”“德治”等手段,维护旧的社会秩序的愿望。(2)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张统治者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希望统治者争取民心和维护统治的愿望。(3)法家思想反映了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愿望。(4)道家思想反映了春秋晚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面对

9、社会动荡无能为力的消极情绪。(5)墨家思想反映了小生产者要求社会安定建立公平社会的愿望。(6)阴阳家的“相生相胜”理论反映了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历史解释2】先秦儒学的六大思想内涵仁爱思想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整体精神和群体意识儒家强调国家、社会和民族利益,强调整体利益提倡人伦价值孔子强调“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强调个人在人伦关系中地位义务注重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注重思想修养追求精神境界:“至善”成为儒家最高的道德境界。追求理想人格:圣人”成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强调修养践履儒家认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质的重要途

10、径,强调关注现实政治,具有理性精神(3) 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体现为儒家与法家之争。(第二次德法之争)儒家法家主张人性善,主张德治。人性恶,主张法治。代表人物及 其观点孔子:提出统治者要“为政以 德”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不要过度消耗民力。商鞅: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颁行法令,奖励耕战)孟子:建议统治者要“施仁政 于民,省刑罚,薄税敛”。韩非:主张君主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 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必守法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以礼为主(王道)。以刑为主(霸道)。影响儒家主张通过道德礼义教化 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但不 适用于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 时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

11、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 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在法家思想 的指引下,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4科技:在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学等方面成就突出。5文艺: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屈原创造的楚辞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文体。主干知识0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核心梳理】一、 秦朝的政治文明1. 完成统一:相继灭掉六国,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代指极南的地区),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奠定了此后历代疆域的基本版图。)2. 确立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

12、帝独尊。3.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 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掌政事、监察和军务;九卿分掌具体事务。(2)推行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地方设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3)文书制度: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传送到全国各地。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秦朝文书十分繁密,秦始皇日夜都要批阅大量文书。田赋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要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人

13、头税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汉朝时,分口赋、算赋,不分男女,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甚至农民饲养六畜都要缴税。徭役更卒徭役的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 城垣、道路、河渠等繁重劳动。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4) 基层治理:编制户籍,实行分类登记制度;县下设乡和里,乡设三老,里设里正,基层形成乡里制度,建立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5) 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二、两汉政治文

14、明1中央集权制度(1)汉承秦制:汉初,地方采取郡国并行制,造成王国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权力。(2)地方区划:汉朝沿袭秦朝的郡、县二级制。东汉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东汉晚期,“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光武中兴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 节省政府开支; 稳定社会秩序;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查全国垦田 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继承西汉独尊儒术的传统,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3)中枢机构:汉武帝

15、时设置中朝,加强皇权。东汉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2选官与监察(1)选官:汉武帝推行察举制,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考核制度主要是上计制。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2)监察制度:汉武帝时设置刺史,监察地方官员。3法律与赋役(1)法律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秦汉朝廷发布法律文告,称“令”。(2)赋役:主要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还征收财产税。4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1)管理机构:汉朝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反击匈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89 年,东汉窦宪出击北匈奴。(3)边疆治理: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

16、、敦煌四郡;汉武帝派张赛出使西域,公元前 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移民屯田。(4)对外交往: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97 年,甘英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光武帝赐倭国“汉委(倭)奴国王”金印。5社会基层治理(1)户籍:实行编户齐民。(2)社会组织:汉承秦制,继续推行乡里制度和什伍组织等社会基层组织。(3)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军杖一一鸠杖,以示尊重。三、秦汉时期经济与社会生活1秦朝(1)经济举措:统一车轨和度量衡,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道

17、路交通:修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直道和驰道是秦朝的国都咸阳通往全国 各地的交通大道,驰道专门供秦始皇出巡所用,具有广泛的军事、政治、经济价值;而直道则是专门用于军事目的,是为了随时出兵同匈奴作战而修。五尺道是驰道通过高山陡坡(峤道)地段时路面的宽度)2两汉(1)经济发展:西汉初,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措施目的(作用)政治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加强皇权;加强中央集权;节省政府开支;稳定社会秩序;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

18、,惩处贪污腐败经济清杳全国垦田、户口数量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 推动社会经济重新发展释放奴婢文化重视儒学继承西汉独尊儒术的传统, 儒学得到了继续发展(2)农业生产衣耕技术: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水利工程;东汉时期,庄园经济发展,出现翻车。农业体系: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3) 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的场景,东汉时使用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时间工具及其用途古代 中国约3万年前山顶洞人已经用骨针缝制兽皮新石器时代晚期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汉朝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构造复杂的提花机织岀带有精 美花纹的纺织品元朝以后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和

19、技术,使得棉布成为人们的常 用服装材料。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古代西方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4)商业贸易:实行盐铁官营;推行均输平准;对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发展,西汉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等。【拓展认知】汉代豪强地主经济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豪强地主庄园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规模化、综合性和独立性;是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经济组织;土地来源多元化。北方坞壁经济:坞壁在坞壁主的统率下从事战斗和生产,坞壁是战时的特殊组织。流民投靠豪强以求“荫护”,耕种豪强的土地而给其缴纳地租,但人身依附关系较庄园经济要松弛,更多的是出于坞壁具有保卫性的作用。寺院地主经济:以庄园经济

20、形式经营土地,综合性与自给自足性明显;是以宗教关系为纽带的封建经济组织;寺院经济有一定免赋役的特权;土地来源多元化。四、秦汉时期思想与文化交流1秦朝(1)统一文字:小篆。(2)治国思想:推崇法家思想。(3)文化专制:焚书坑儒。2两汉(1)思想儒学:西汉初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佛教:两汉之际,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合作探究】秦汉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同点目的文化专制实质加强中央集权不同点: 方式和结果采用法家思想,对其它思想粗暴破坏, 加速秦的灭亡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思想,

21、促进了大一统 局面的形成和巩固(2)史学西汉:司马迁编写史记,首创纪传体通史体裁。东汉:班固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3)文学:突出表现在汉赋、乐府诗和东汉流行的五言诗。(4)科技医药: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时期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东汉华佗创制“麻沸散”“五禽戏”、张仲景著成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医圣”。提出辩证施治原则,奠定中医临床学基础)。数学:西汉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105 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5)汉字:战国至秦汉时期,汉字已经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

22、,各国在汉字基础上,创造了本国文字。(6)教育: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汉朝的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地方开始设立官学。主干知识0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核心梳理】一、政治制度1政治特点(1)政权更迭:经历了三国鼎立、西晋短暂统一和南北朝的对峙。(2)门阀政治:魏晋,士族形成;东晋,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朝政,成为政权的主要支柱。2政治体制(1)中央体制: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制。(2)地方政制:实行州、郡、县三级制。(3)选官制度:曹魏创立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中正选人只重视家世,成为维护士族

23、特权的工具。(4)官员考核:由于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法规大都流于形式。二、民族交融1孝文帝改革(1)措施:均田制、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洛阳、移风易俗、实行汉制等(2)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加速了政权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为隋唐时期重新统奠定了基础。内容影响政治迁都洛阳(更近距离的融入汉民族)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 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经济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社会风俗(全面汉化)实行礼治,改革鲜卑旧俗: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改籍贯。建立汉式门第观,新改姓部分鲜卑更族定为尊冋门。胡

24、汉通婚,鲜卑皇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2民族交融(1)少数民族内迁:东汉以来,西、北边陲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促进民族交融。(2) 建立政权:少数民族建立割据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知识卡片】国号、年号、庙号、谥号1国号 :指国家的称号,起源于夏朝,如辛亥鼎革,民国肇基,定以国号即中华民国纪年。2年号 :指古代帝王在位期间纪年的名号,后也用于记述帝王在位期间某一阶段的年岁,起源于汉武帝时期,如贞观、开元等。3庙号 :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始于商周时期,如汉武帝刘彻的庙号为世宗。4谥号 :指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

25、迹所给予的称号,以褒贬善恶,如刘邦的谥号为汉高祖。【拓展认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色(1)经济:魏晋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过定居生活。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相互学习,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生活习俗呈现民族交融的特征。(2)政治: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少数民族政治制度的封建化。(3)文化:西晋时期,内迁少数民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等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4)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

26、少民族交融加强。三、社会治理1. 法律制度: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命令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更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春秋决狱:以儒家经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审判方式;以经注律:经学家用儒家经典来解释现法律条文)魏明帝在朝廷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了律令的儒家化。(2)特点:以经注律,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为量刑原则之一(3)目的:维护儒家的三纲五常。2户籍制度(1)两晋:政府对南方土著居民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的人口以“白籍”进行登记。(2)东晋后期和南朝:将侨居户口编入

27、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社会动乱和人口流动打破了原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封建政府无法掌握人口、田亩等信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导致部分人口失去土地成为地主阶级的依附阶层。为保障赋役征发,封建政府不得不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现实,重新制定新型户籍分类标准。(2)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和兵源;将流民正式编人户籍,一定程度上可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打击了家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四、经济与社会生活1封建经济发展(1)农业:三国时期马钧革新翻车;庄园经济发展。(2)手工业:南朝

28、时,制成匣钵;采取灌钢法。【知识链接】:中世纪西欧庄园和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庄园不同点政治制度:中世纪西欧庄园处于封建制度,由贵族拥有,并在家族中通过遗传传承;而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是由官员和财富阶层拥有的。经济结构:中世纪西欧庄园通常是自给自足的农场,农田和动物是庄园的重要资产;而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庄园通常是农田的租赁者,农田是从地主那里租来的。2江南开发:北方战乱,人口南下,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资源,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经济发展。3经济制度:魏晋时期,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五、思想传承与文化交流1思想(1)道教:东汉末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在民

29、间广泛传播,并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2)佛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时期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南朝范缜抨击佛教,北魏、北周等统治者灭佛。佛教的危害: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2科教与文艺(1)科技: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域图(提出“制图六体”),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青蒿素抗疟的记载。(2)教育:西晋开始设立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3)文学:先后出现建安文学、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文学形式。(4)艺术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东晋王

30、羲之世称“书圣”。书法特点:从实用转为审美、从自发走向自觉。绘画:东晋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是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3中外交流(1)东晋:高僧法显到天竺取经求法。(2)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3)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拓展认知】魏晋南北朝文化反映的时代特色科学技术成就突出如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裴秀的禹贡地域图等,反映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界异常活跃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 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

31、烙印体现民族交融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和成就,体现民族特色和不同的民族风格带有分裂割据烙印此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具有 明显的差别,尤其是南北文化差异很大,如南北民歌风格迥异主干知识03 隋唐政治制度的创新与社会治理【核心梳理】一、隋朝政治文明1政治统治(1)短暂统治:581618年。(2)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改革。(3)隋炀帝: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导致灭亡。2政治制度(1)中央体制: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2)地方区划: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3)官员选拔与管理选拔: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管理:考核归尚书省吏部,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

32、每年要派员向中央报告。监察: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长官为御史大夫。3民族关系:战争: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行册封: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联系: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设机构: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4基层治理(1)户籍制度:命州县官“大索貌阅”,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2)社会救济:隋文帝置仓积谷,鼓励民间自置义仓。5对外关系西域: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赤土国: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国王也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二、唐朝政治文明1政治统治(1)前期:

33、618年,唐朝建立。先后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贞观之治: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武周政治(“贞观遗风”):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开元盛世: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2)中后期:“安史之乱”促使唐朝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朝统治。安史之乱(755-763):原因:政治腐败: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趋于腐败。唐玄宗为加强边防,在边境重地增置军镇,设节度使,节度使兵力不断扩大,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影响:破坏社会经济,唐朝从此

34、由盛转衰;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削弱中央集权;边防空虚,少数民族趁机侵扰;黄河流域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北民南迁,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藩镇的权力:在政治上,拥有自主权,可以自行任免官吏,节度使死后职位传给儿子或部将;在经济上,拥有财权;在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装,独霸一方。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央集权,但又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藩镇相互征战,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影响了中央财政,但藩镇内部经济又有一定的发展唐政府为解决藩镇问题,提高宦官权力,导致后面宦官专权乱政及党争不断(例如牛李党争)2政治制度(1)中央体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既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趋势。

35、(2)地方行政:沿用隋制,根据山川形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实行道、州、县三级制;唐中期以后,设节度使,形成藩镇割据局面。(3)官员选拔与管理选拔: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管理: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科目结果制举皇帝自设科目考试选人考试合格只是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常举每年举行,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等几十种,其中明经和进士两科最受社会重视。科举制的原因: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势力壮大,他们要求相应的政治地位。中央政府为打击士族的特权地位,加强中央集权,重视选拔人才。评价科举制:积极:采用更加公平的选拔方式,打破特权

36、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文学的繁荣,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气。对西方现代文官制度产生重要影响。消极: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个性和才能的发挥,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4)监察制度:中央: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地方: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3法律与教化(1)唐律疏议: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3)社会层面:重视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知识链接】唐律疏议

37、过程:唐初,律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并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特点:孝道入法;德主刑辅;礼法合一,出礼入刑;法律体系影响: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是礼法结合的典范。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自己的法律。大唐开元礼(732)内容:分吉、宾、军、嘉、凶五礼。特点: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地位: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之作。4民族关系(1)设置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羁縻府州

38、制度:“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特点:以夷制夷,因俗而治。作用:加强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的稳定,民族融合、经济文化交流。(2)民族关系突厥、回纥东突厥:唐太宗时期大败东突厥汗国并俘获东突厥可汗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回纥:唐玄宗时册封回纥首领为怀柔可汗西域唐太宗:设置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置北庭都护府靺鞨唐玄宗时期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吐蕃7世纪前期,文成公主入藏,唐蕃和亲9世纪中期:唐蕃长庆会盟南召王多经唐朝加封,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链接选择性必南诏修1P61】唐朝的民族交融方式:战争统一+设置机构+和亲联姻+册封爵位+会盟通好【思考】

39、唐朝的民族政策有何特点?有何意义?对当今的民族政策有何启示?(1)特点:政策开明包容;政策灵活多样;以“和”为主;因俗而治,因地制宜。(2)意义:有利于祖国边疆开发;有利于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3)启示: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宗教信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对外交往:政治统一,对外关系空前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活跃;与西域商路畅通。大食:使包括造纸术在内的中国技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近20次,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6基层治理(1)户籍制度: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2)社会治理: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

40、设坊,郊外设村;实行邻保制度。(3)社会救济:政府重视官方储备,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唐朝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主干知识04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核心梳理】一、隋唐的政治统治1、隋朝的建设(1)广设仓库:在长安、洛阳两都和地方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物资和备水旱赈济。(2)隋炀帝的建设兴建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开通大运河: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2、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1)“贞观之治”继位的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

41、局面,史称“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背景:武周政权结束后不久,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评价:这一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3)民族关系东突厥:6世纪中叶,突厥建立政权,后来分为东、西突厥。贞观初年,唐朝大败东突厥,俘获东突厥可汗,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西突厥:高宗在位时,联合回纥灭亡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吐蕃:7世纪前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大批手工艺品和多种技术

42、、医药书籍等,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停止了纷争。靺鞨: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1农业、手工业发展(1)农业:在江南水田地方推广曲辕犁,耕犁基本定型;灌溉工具出现筒车。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两种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曲辕犁作用:耕犁已相当完善,适应不同耕作要求,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一直为后世沿用。 (2)手工业:定窑始建于唐朝;唐宋时期,工匠制造出支钉(置于器物底部防止器物在烧制过

43、程中粘连)2经济制度隋朝:沿用租调制。废除了前代许多苛捐杂税,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1)唐初:租庸调制基础:国家向成年男子授田的均田制。内容:针对21-59岁之间成年男子征收。“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的谷物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庸”:代役税。成年男子服役期间不去服徭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影响:(以庸代役)相对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也保证了政府的赋税收入。(2)唐中后期: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背景:唐朝中后期,土地买卖和兼并严重,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财政收入锐降。实施:780年,唐德宗采

44、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内容: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然后将总额分解到各地,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两税法的影响:积极性:A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财政收入B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局限性: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政府为保证财政又增加捐税,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3商路贸易(1)货币:开元通宝。(2)信贷:唐朝的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3)契约: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4)丝绸之路:唐中期

45、后,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思考】唐代之后,陆上丝绸之路衰落,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西域地区一度脱离了中原政权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沿途的自然环境逐渐恶化4社会生活(1)交通:隋朝开通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2)城市:隋朝兴建洛阳城。唐都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三、文化传承与交流1思想领域(1)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2)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武则天时,佛教完成本土化。唐中期,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时间儒学道教佛教汉朝汉武帝时确立正统地位东汉末兴起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吸收佛、道精神,有新发展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吸收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历史 > 高考专区 > 三轮冲刺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4年新高考统编版历史三轮复习:中国古代史 知识点考点梳理汇编(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