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6篇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运用鸽巢原理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或解释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观察、比较、说理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3、情感 态度:通过对鸽巢原理的灵活运用,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理解鸽巢原理。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纸杯、合作探究作业纸。教学过程:一、 唤起与生成1、谈话:同学
2、们,你们喜欢魔术吗?今天,黄老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请5个同学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相信吗?来,试试看。2、验证: 抽取,统计。是不是凑巧了,再来一次。表演成功!3、至少2张是什么意思?(也就是最少2张,最起码2张,反过来,同一花色的可能有2张,也可能是3张、4张、5张.,一句话概括就是至少2张)。确定是哪个花色了吗 ?(没有)反正总有一个花色,所以,这个数据不管是在哪个花色出现都证明表演是成功的。4、设疑:你们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其实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发现!二、探究与解决(一)、小组探究:4放3的
3、简单鸽巢问题1、出 示: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2、审 题:读题。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证明什么?(我知道了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证明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你怎样理解“不管怎么放”、“总有” 、“至少”的意思?“不管怎么放”:就是随便放、任意放。“总有”: 就是一定有,不确定是哪个笔筒,这个笔筒没有那个笔筒会有。“至少”: 就是最少,最起码。至少有2支,就是最少有2支,不能少于2支。也可能是3支、4支、甚至5支。3、探 究:谈 话:看来大家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眼见为实,就让我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放一放,看看有哪几种放法?活
4、动:小组活动,四人小组。听要求!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都有笔筒和笔,请四个人中面对面的两人一人扶杯子一人放铅笔,另外两人一人口述一人记录,让我们齐心协力,摆出所有情况后,对照题目,看有什么发现。听明白了吗?开始!3、反 馈:汇报结果同学们办法真多,有用画图法,有用数的分解来表示,都很清晰。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成果?可以在第一个笔筒中放4支铅笔,其他两个空着。这种放法可以说成(4,0,0),(3,1,0),(2,2,0),(2,1,1)(课件逐一出示)追 问:谁还有疑问或补充?预设:说一说你比他多了哪一种放法?(2,1,1)和(1,1,2)是一种方法吗?为什么?)只是位置不同,方法相同5、验证:观察这
5、4种摆法,凭什么说“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1)逐一验证:第一种摆法(4,0,0),是不是总有一个笔筒至少2支,哪个?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4支,比2支多也可以吗?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第二种摆法(3,1,0),符合。哪个?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3支,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第三种摆法(2,2,0),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2支, 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第四种摆法(2,1,1),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有2支, 符合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符合条件的那个笔筒在三个笔筒中都是最多的。(2)设疑:我有一个疑问,第一种摆法(4,0,0)放的最多的笔筒里,放有4支,可以说总
6、有一个笔筒至少有4 支铅笔吗?说成3支也不行吗?(3)小结:哦,原来是这样,要考虑所有摆法,然后在所有摆法中,圈出每一种摆法中最多的,再从最多的里面找到至少数,就能得出这个结论。所以,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二)自主探究:5放4的简单鸽巢原理1、过 渡:依此推想下去2、出 示: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 )支铅笔。3、猜 想:同学们猜猜看,至少数是几支?(你说、你说)4、验 证:你们的猜测对吗?让我们来验证一下。活动要求:(1)思考有几种摆法?记录下来。(2)观察每一种摆法,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有困难的可以同桌合作。好
7、,开始。(教师参与其中)。5、汇 报: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中,共有6种摆法分别是:5000 、4100、 3200、 3110 、2200、2111(课件同步播放)预设:我圈出了每种摆法中,放铅笔最多的那个笔筒,然后发现,放铅笔最多的的笔筒里面至少放有2支铅笔。6、订 正:有补充的吗?噢,我们来看,这6种摆法,把每种方法里放的(停顿)最多的铅笔圈出来了,分别是5支、4支、3支、2支,从中找到至少数是2支。7、小 结:恭喜答对的同学!同学们可真是厉害!请看,我们研究了这样的两个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会讲为什么。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
8、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会求至少数。不管是对结论的证明还是求解至少数,我们都采用一一列举的方法,罗列出所有摆法,再通过观察,得出结论。(三)、探究鸽巢原理算式1、谈 话:哎,如果这里有 100支铅笔放进30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还是让求至少数,还用一一列举的方法来研究,你觉得怎么样?(好麻烦,是啊, 想想都觉得麻烦!)2、追 问:数学是一门简洁的科学,那就请同学们想一想,除了通过操作一一列举出来,有没有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找到结果呢?其实,我们刚才已经和那一种方法见过面,以4放3为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每一种摆法,分别找一找,哪一种摆法最能说明: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
9、有2支铅笔呢?3、平均分:为什么这样分呢?生:我是这样想的,先假设每个笔筒中放1支,这样还有1支,这是无论放到哪个笔筒,那个笔筒中就有2支了,所以我认为是对的。(课件演示)师:你为什么要先在每个笔筒中放1支呢?生:因为总共只有4支,平均分,每个笔筒只能分到1支。师:为什么一开始就要去平均分呢?生:平均分,就可以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可能少一点。也就有可能找到和题目意思不一样的情况。师:我明白了,但这样能证明总有一个笔筒中肯定会有2 支笔,怎么就证明了至少有2支呢?生:平均分已经使每个笔筒中的笔尽可能的少了,如果这样都符合要求,那另外的情况肯定也是符合要求的了。师:看来,平均分是保证“至少”数的关键
10、。4、列式:你能用算式表示吗?43=11? 1+1=2讲讲算式含义。a、指名讲:假设把4支铅笔平均放进3个笔筒中,每个笔筒放1支,剩下的1支就要放进其中的一个笔筒,1+1=2,所以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铅笔。b、真棒!讲给你的同桌听。5、运 用:把5支铅笔放进4个笔筒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几支铅笔? 请用算式表示出来。54=11? 1+1=2说说算式的意思。a、同桌齐说。b、谁来说一说?师:我们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这种方法更为快捷、简明。(四)探究稍复杂的鸽巢问题1、加深感悟:我们继续研究这样的问题,边计算边思考:这样的题目有什么特点?结论中的至少数是怎样得到的?2、题组(开
11、火车,口答结果并口述算式)(1)6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支铅笔(2)7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有()支铅笔75=1 2? 1+2=3?75=1 2? 1+1=2出现了两种答案,究竟那种正确?同桌商量商量。不行我再救场(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结果正确?为什么?质 疑:为什么第二次还要平均分?(保证“至少”)把铅笔平均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啊。(3)把笔的数量进一步增加:8支铅笔放5个笔筒里,至少数是多少?85=13? 1+1=2(4)9支铅笔放5个笔筒里,至少数是多少?95=14? 1+1=2(5)好,再增加一支铅笔?至少数是多少?还用加吗?为什么? 10
12、5=2? 正好分完, 至少数是商(6)好再增加一支铅笔,你来说115=21? 2+1=3? 3个你来说说现在至少数为什么变成3个了?(因为商变了,所以至少数变成了3.)那同学们再想想,铅笔的支数到多少支时,至少数还是3?铅笔的支数到多少支的时候,至少数就变成了4了呢?(7)把28支铅笔放进5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放进(? )支铅笔。285=53? 5+1=6?(8)算的这么快,你一定有什么窍门?(比比至少数和商)(9) 把m支铅笔放进n个笔筒里,总有一个笔筒里面至少放进(? )支铅笔。(商+1)3、观察算式,同桌讨论,发现规律。铅笔数笔筒数=商余数” “至少数=商+1”你和他们的发现相
13、同吗?出示:商+14、质疑:和余数有没有关系?(明确:与余数无关,因为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用“商+1”)(五)归纳概括鸽巢原理1、解答:那现在会求100支铅笔放进30个笔筒中的至少数了吗?10030=3 10? 3+1=4 至少数是4个(因为把100支铅笔平均放进30个笔筒中,每个笔筒屉放3支,剩下的10支在平均再放进其中10个笔筒中。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进4支铅笔。)2、推广:刚才我们研究了铅笔放入笔筒的问题,其他还有很多问题和它有相同之处。请看:(1)书本放进抽屉把8本书放进3个抽屉,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为什么?83=22? 2+1=3(
14、因为把8本书平均放进3个抽屉,每个抽屉放2本,剩下的2本就要放进其中的2个抽屉。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里至少放进3本书。)(2)鸽子飞进鸽巢11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至少有几只鸽子飞进同一只鸽笼?114=23? 2+1=3答:至少有 3只鸽子飞进同一只鸽笼。(3)车辆过高速路收费口(图)(4)抢凳子书、鸽子、同学就相当于铅笔,称为要放的物体,抽屉、鸽笼、凳子就相当于笔筒,统称为抽屉。物体数量大于抽屉数量,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3、建立模型:鸽巢原理:同学们发现的这个原理和一位数学家发现的一模一样,让我们追溯到150多年以前:知识链接:(课件)最早指出这个数学原理的,是十九世
15、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利克雷原理”。以上这些问题有相同之处,其实鸽巢、抽屉就相当于笔筒,鸽子、书就相当于铅笔。人们对鸽子飞回鸽巢这个事例记忆犹新,所以像这样的数学问题就叫做鸽巢问题或抽屉问题,它被广泛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一规律能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揭示课题: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它们里面蕴含的这种数学原理,我们就叫做鸽巢原理或抽屉原理。5、小结: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想清楚谁是鸽子,谁是鸽巢?有信心用我们发现的原理继续接受挑战吗?3、巩固与应用那我们
16、回头看看课前小魔术,你明白它的秘密了吗?1、 揭秘魔术:一副牌,取出大小王,还剩52张牌,你们5 人每人随意抽一张,我知道至少有2张牌是同花色的。答:因为把5张牌,平均分在4个花色里,每个花色有1张,剩下的1张无论是什么花色,总有一个花色至少是2张。正确应用鸽巢原理是表演成功的秘密武器!2、飞镖运动同学们玩过投飞镖吗?飞镖运动是一种集竞技、健身及娱乐于一体的绅士运动。课件:张叔叔参加飞镖运动比赛,投了5镖,成绩是41环,张叔叔至少有一镖不低于(? )环。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5相当于鸽巢,41相当于鸽子。把.)415=81? 8+1=9在我们同学身上
17、也有鸽巢问题,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六年级的情况。3、我们六年级共有367名学生,其中六(2班)有49名学生。(1)六年级里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2)六(2)班中至少有5人的生日是在同一个月。他们说的对吗?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谁来说说你们的想法?(1、367人相当于鸽子,365、或366天相当于鸽巢.? 2、49人相当于鸽子,12个月相当于鸽巢.)真理是越辩越明!3、星座测试命运说起生日,我想起了现在非常流行的星座。采访几位同学,你是什么星座?你用星座测试过命运吗?你相信星座测试的命运吗?我们用鸽巢原理来说说你的想法。全中国13亿人,12个星座,总有至少一亿以上的人命运相同。尽管他们的出身、
18、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可能吗?这真的很荒谬。用星座测试命运,充其量是一种游戏娱乐一下而已,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4、柯南破案:? “鸽巢问题”的原理不仅在数学中有用,在现实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看,谁来了?(课件)有一次,小柯南走在大街上,无意间听到了一位老大爷和一个年轻人的对话:年轻人:大爷,我最近急用钱,想把我的一个手机号卖掉,价格500元,请问您要吗?大爷:是什么手机号呢?这么贵?年轻人:我的手机号很特别,它所有的数字中没有一个数字重复.所以才这么贵的!老大爷:哦!听到这里,柯南马上跑过去悄悄提醒老大爷:“大爷,这是一个骗子,您要小心!”并且马上报了警,警察赶到后
19、调查发现这个人果真是个骗子。聪明的你,知道柯南是根据什么判断那个年轻人是骗子的吗?(手机号11位数字相当于鸽子。0-9这十个数字相当于鸽巢,1110=11? 1+1=2,总有至少一个数字重复出现。)4、 回顾与整理。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鸽巢问题”,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类似于“鸽巢问题”这样的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你留心观察加上细心思考,一定会在平凡的事件中有不平凡的发现,也能创造一条真正属于你自己的原理!下 课!板书设计:鸽? 巢? 问? 题? 物体? 抽屉 至少数4? 3 =? 11? ? 1+1=2?5? ? 4? =? 11? ? ? 1+1=2?7? ? 5? =? 12? ?
20、 ? 1+1=2?9 ? 5? =? 14? ? 1+1=2?11 ? ? 5? =? 21 ? ? 2+1=3?28? ? 5? =? 53? ? 5+1=6?100? ? 30? =? 31 3+1=4?m n = 商余数? 商+1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2一、教学内容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教材第5556页练习十二第37题)二、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2、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重难点:会灵活运用按比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师: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什么?(点名学生回答)2、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5、6题。(学
21、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3、师:按比分配问题有几种解题方法?是什么?(同桌之间说一说)引导学生回顾按比分配的两种解题方法。二、指导练习1、教学教材第55页练习十二第3题。(1)组织学生观察图画,理解题意,了解信息。(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橡皮艇上有1名救生员和7名游客,也就是救生员和游客的人数比是17。(3)交流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3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是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遵循“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这一理念。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重点突
22、出了以下几个方面:1面向全体,重视学生对基本解题方法的理解。在教学中,对于“解比例”,从审题、分析、列比例,到求出的解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及所用单位,都通过相应的问题加以突出,使学生都能够运用“列比例法”去解决各种相关的问题。2拓展思维,重视学生对解题策略个性化和多样化的体验。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结合相关例题,巧妙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广泛思考,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找到自己个性化的解题策略的同时,也在交流、讨论中感受并理解其他同学的不同解题方法。3渗透思想,引导学生实现解题策略的优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解题策略进行比较,使学生在理解不同解题策略的同时,选择比较简捷易
23、懂的解法,从而实现解决问题策略的优化。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地图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提问。(1)什么是比例尺?关于比例尺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引导学生从比例尺意义的认识及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的认识等方面回答)(2)说一说下列比例尺表示的具体意义。比例尺1250000。比例尺801。比例尺。(引导学生交流后说一说每种比例尺的实际意义)2导入新课。通过交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掌握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如何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比例尺的应用)设计意图:全面回顾比例尺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探究新知1教学例2,根据比例尺和
24、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1)课件出示教材54页例2。(2)审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预设生:本题已知比例尺是1400000,图上的长度是7.8cm,求实际长度是多少。(3)思考、交流:如何求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预设生1:先设从苹果园站至四惠东站的实际长度是xcm,再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列出比例式,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生2: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直接用图上长度7.8乘比例尺中的400000,求出实际长度是多少厘米。生3: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计算:4000001000004(km),7.8431.2(km)。(4)重点理解基本解法。问题1:为什么设的实际长度要以“cm”为单位?问题2:列比
25、例的依据是什么?问题3:“400000”表示什么?预设生1:设的实际长度以“cm”为单位,是因为图上的长度单位是“cm”,只有图上的长度单位和实际的长度单位统一了,才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生2:列比例的依据是“比例尺”。生3:“400000”表示图上1cm的长度相当于实际400000cm的长度。(5)学生独立用解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后,指名板演并订正。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4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重点:会
26、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认识到成正比例关系的两个量的图象特点。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正比例的特征来判断两个变量是否成正比例。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正比例要满足哪两个条件?生:要满足两个条件1、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增加而增加、减少而减少;2、两种量相对应的比值不变。师: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下:y=5x,y和x成正比例吗?为什么?生:成正比例,因为y和x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随着x的变化,y也在不断变化,y和x的比值始终等于5.所以y和x成正比例。师:看来对于成正比例
27、的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已经掌握,下面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y和x成正比例,y是x的5倍,它们之间的关系能通过图画的到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课题:画一画)(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正比例的有关知识,导入本课。)二、动手画图,理解含义。填表,说一说表中两个量的关系。一个数 0 1 2 3 4 5 6 7 8 9 10这个数的5倍(1)学生填表。(2)学生汇报。(3)谁能说一说这两个量的关系。这两个量在不断变化,并且一个数增大,它地5倍也不断增大,但他们的比值不变。所以这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带领学生看懂图,明确图上横轴、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明确各点所表示的含义
28、。为下一步在表格上描点,扫清障碍。)三、试一试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生:所有的点在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设计意图:学生会很形象的看到所有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进一步体会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关系时,所绘成的图是一条直线。)四、练一练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师: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图,看一看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所形成的的图形是不是一条直线?(设计意图:从反方进一步证明成不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形成的图像不是一条直线。通过对比方式,再次验证结论。)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
29、(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3、回答下列问题(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 ),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巩固所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5一 、学生情况分析:上学期期末参加考试人数10人,本班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
30、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班级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二、教材分析:教学任务:本册教材内容包括:负数,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整理和复习等内容。本册教材的教学是让学生:1.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量的值估计另量的值。3.会看比例尺,能方格纸等按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
31、,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5.能从统计图表提取统计信息,解释统计结果,并能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体会数据产生误导。6.经历从生活中问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8.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学好数学的信心。10.养成作业、书写整洁的习惯。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使
32、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2、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掌握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学会正确计算它们的体积。3、学会绘制复式统计表和统计图,并能看懂、分析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所说明的问题。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能正确判别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量,学会解答比较容易的比例应用题。5、通过小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整理,巩固和深化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计算和解题能力,培养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教学重点:圆柱、圆锥 ,比例的应用,小学阶段主要数学知识的复习。三、教学措施: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2、在集体
33、备课基础上,还应同年级老师交换听课,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驾御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教与学的效益。3、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情境,努力构建和谐有效课堂,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先形象具体,后抽象概括,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4、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教给学生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横向联系。5、 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6、 抓好育尖补差工作,利用
34、课余时间为他们补课。四、课时安排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本班情况灵活:小学六年级数学数与形教案篇61.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新旧知识的类比,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解决问题。儿童心理学指出:类比、迁移能充分调动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因为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与分数应用题大致相同,所以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上课伊始,通过对例题改编而成的分数应用题的分析、列式、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1”,谁和谁相比。2.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
35、化,充分培养学生用不同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组织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明确根据数据的特点可以灵活地进行转化,再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复习。(1)课件出示复习题。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牙病的学生人数占全校人数的。春蕾小学共有750名学生,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2)引导学生思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什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谁是单位“1”,谁和谁相比)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用乘法计算,列式为750)(3)尝试解答。(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2.导入。师:刚才我们复习了用分数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复习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及解法,为实现知识间的迁移作铺垫。学习新课旧知迁移,探究新知。(1)课件出示教材85页例2。(2)学生尝试解题,交流计算过程。预设生1:求有牙病的学生有多少人,就是求750的20%是多少。题中的数量关系符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所以列式为75020%,计算时可以把百分数直接化成小数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