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20232023年年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目 录考点帮必备知识通关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考点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考点3 经济全球化目 录考法帮解题能力提升考法1 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考法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知考法命题扫描考法3 经济全球化趋势探情境创新应用情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 录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读近代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分帮“双一流”名校冲刺明素养知识贯通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1 美国国际金融领域霸权的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 研析2 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欧洲一体化 1.以“布雷顿
2、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高考近五年对此没有考查,但其仍是课程标准要求的重要内容。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2018全国卷,T35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2020全国卷,T35历史解释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020天津高考,T13历史解释4.了解经济全球化
3、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认识人类社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对其反思2019江苏高考,T20历史解释考点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考点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考点3 经济全球化一、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背景2016海南高考第21题(1)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中,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导致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失去了统一的参照物和标准,出现汇率混乱的局面。(2)欧洲衰落,美国强大。二战后,以英国为核心的旧的世界经济格局趋于瓦解,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美国经济实力空前
4、膨胀,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各国都希望建立比较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2.建立:1944年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成立。3.内容“双挂钩”机制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35美元可兑换1盎司黄金;国际货币基金会员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两大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提供短期贷款(属于“救急”性质的机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
5、成员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属于“扶贫”性质的机构)。4.实质: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5.影响(1)积极:结束了货币金融领域的混乱局面,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2)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由此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控制。6.瓦解(1)原因:布雷顿森林体系自身存在缺陷;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削弱,美元多次出现危机;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推动。(2)崩溃: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主要西方
6、国家货币实行了对美元的浮动汇率,固定汇率制度被取消。(3)余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重要的国际组织仍得以存在并继续发挥作用;1976年以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样化、汇率制度多样化为特征的牙买加体系建立。二、世界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1.背景(1)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促使各国认识到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3)美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并积极倡导建立新的国际贸易体系,以达到控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目的。(4)布雷顿森林体系消除了阻碍国际贸易的外汇管制。2.成立: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3.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
7、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4.性质:是一个政府间缔结的关于关税和贸易规则的多边国际协定,是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定(不是正式的国际组织,也不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5.影响(1)客观上创造了一个自由贸易的环境,推动了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2)建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便于美国操纵世界贸易,向外扩张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思维拓展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条件1.金融方面:美国取得了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绝对控制权,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掌握了资本主义世
8、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2.国际贸易方面: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大英帝国特惠制。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的关税,以扩大自己的商品输出,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4.科技方面:战时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特点、原因及历程1.特点(1)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信息、劳务、商品等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
9、。(2)区域性经济集团是政府间的官方性质的组织,具有排他性。2.原因(1)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达到非一国所能控制的程度,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使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客观上要求加强合作。(2)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为经济区域集团化奠定了基础。(3)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加剧。不同地区的经济大国为了加强实力,提高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都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合作。3.历程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1.欧洲联盟(1)原因根本原因: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地理因素:
10、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教训: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强烈渴望。文化传统: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各国都受到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滋养,普遍经历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洗礼,政治体制、价值理念、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接近,心理认同感较强。奠定基础: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向和解。(2)进程1951年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联邦德国六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联营成立。1957年六国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 三个共同体的机构合并,欧共体成立。1993年
11、 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2002年,欧元开始进入流通领域。(3)性质:既是经济联盟,又是政治联盟。(4)基本特点:由发达国家组成;具有超国家的地位和权力;一体化程度最高。(5)影响2018全国卷第35题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使其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打破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使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2.北美自由贸易区2020全国卷第35题(1)背景:西欧与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构成挑战,美国认识到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经济区域集团的重要性。(2)建立:1992年,美、加、墨三国正式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12、(3)目标: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资本、劳务、商品等的自由流通。(4)特点:是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性经济集团。(5)影响对北美三国:弥补了各自经济发展中的不足,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加强了本区域经济的优势。对美洲地区:有利于加强美洲经济合作,促进其经济一体化进程。3.亚太经合组织(1)原因亚太经济迅速崛起和世界经济重心逐渐东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影响。(2)建立和扩大1989年,在澳大利亚堪培拉成立。1991年,中国正式加入该组织,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加入。(3)宗旨和目标: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
13、垒。(4)性质: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官方论坛和磋商机构。(5)基本特点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跨区域的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成员社会发展差异大,经济结构互补性强。合作方式具有开放性和松散性,不具有约束力和强制性。(6)影响对中国: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对亚太地区:有利于推动亚太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提升亚太地区的国际地位。对世界:有利于推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三、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影响1.积极影响(1)有利于促进区域及世界经济的增长。(2)有利于促进成员对外贸易的发展,缩小成员之间的经济差距。(3)区域性经济集团实力的增强有利于集团在世界经济
14、中地位的提高。(4)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消极影响(1)排他性的特点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导致国际竞争加剧,对全球化有一定的阻碍。(2)区域性经济集团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导致国家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3)国家主权概念受到冲击。一、经济全球化1.概念:生产要素(原料、资本、劳动力等)依据市场法则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组合,形成全球性的经济分工合作,使世界经济变成一个整体,也称经济一体化。2.历程基本历程时间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商路和贸易
15、中心转移,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进行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西方国家进行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经济一体化,整体世界形成。世界市场陷入困境一战至二战结束两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和经济危机的爆发。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制度化阶段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建立、牙买加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迅猛
16、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增多;跨国公司数量大增;全球贸易联系更为紧密。2020天津高考第13题基本历程时间影响因素主要表现3.实质:在发达国家的主导下,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4.影响2018江苏高考第20题(1)对世界经济:在加快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经济失控的风险。(2)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3)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原因: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地位: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对策: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的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思维拓展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17、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对世界经济、政治以及国际关系产生影响。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前条件下的具体表现,是经济集团成员面对经济全球化而采取的保护自身经济发展的一种措施,对经济全球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随着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各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更加广泛和紧密,这对经济全球化又起到了促进作用,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最终结果。二、世界贸易组织1.原因:随着世界贸易的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难以适应时代潮流。2.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正式建立,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3.特点:规范化与法制化。4.宗旨:致力于促进各国市场的开放,调解贸易纠
18、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5.意义(1)标志着世界贸易进一步走向规范化,表明一个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大体上构筑起来。(2)有利于促进成员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对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给予了一定重视。(4)是经济全球化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反映,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背景(1)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2)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2.过程(1)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2)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机遇、挑战和对策(1)机
19、遇(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2)挑战:弱势产业面临严峻的压力和挑战。(3)对策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科技创新,降低企业成本。主动应对,遵守运用国际惯例,注意保护知识产权。考法1 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考法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考点3 经济全球化趋势知考法命题扫描探情境创新应用情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命题透视 新兴独立国家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重要现象,近几年全国卷多结合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对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追求进行考查。已考视角预测视角新兴独立国家为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
20、秩序采取的措施1.新兴独立国家发展的机遇2.新兴独立国家应对挑战的措施示例1 2016全国卷,34,4分成立时间名称1955国际茶叶委员会1960石油输出国组织1962可可生产者联盟1970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推动上表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解析 本题从新兴独立国家成立的部分国际组织切入,考查新兴独立国家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做的努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所列的国际组织是新兴独立国家为了应对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以提升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
21、地位而建立起来的,故B项正确,A项错误。C项“开始”说法错误。D项“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答案 B解题反思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许多由新兴独立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和国际性组织,如七十七国集团、非洲国家统一组织、安第斯条约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不发达国家在石油、资源等问题上开展的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斗争以及1982年初召开的“南南合作”会议,充分表现了第三世界国家利用“团结的力量”力求摆脱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控制,促进自身经济发展的愿望。到1984年底,全世界已有独立国家170个。命题透视 近几年高考对该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涉及欧洲联合的
22、影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以及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等。在备考时,要充分重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尤其要注意欧盟成员国的诉求不同导致的各成员国对统一政策的态度的不同。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2.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影响1.主要区域性集团组织的特点2.欧洲一体化进程中遇到的问题示例2 2020全国卷,35,4分1992年,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后,又制定了一系列负面清单,如规定外资占商业银行的投资比例不得高于普通股本的30%,外资不得经营内陆港口、海运及空港等。这些规定旨在A.发展国家特色产业B.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C.保障国家经济安全D.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解析 本题
23、以墨西哥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墨西哥属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与美国、加拿大相比,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加强对金融、海运等行业的保护,限制外资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以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故C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墨西哥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制定一系列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的这些规定目的不在于发展国家特色产业、改善对外贸易的机制和环境、巩固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成果,故A、B、D三项错误。答案 C示例3 2018全国卷,35,4分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
24、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解析 本题从20世纪6070年代欧共体共同农业政策实施后的效果切入,考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影响。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A项排除;欧洲经济一体化开始于1951年,在1967年发展为欧洲共同体,由于共同农业政策的实施,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B项符合题意;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与材料中的现象没有直接关系,C、D两项均排除。答案 B名师点拨欧洲共同体实施的共同农业政策,是在共同体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对内实行共同价格,使农产品自由流通,对外实行共
25、同关税,保护内部农产品市场免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实施共同农业政策的费用由成员国共同负担。共同农业政策通过人为的干预,把共同体市场与世界市场相隔离、把共同体农业部门改造得基本上符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价格和保证安全供应等既定的政策目标,对共同体经济发展、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共同农业政策对市场的干预使共同体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命题透视 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利弊等。题型以选择题为主,难度适中,突出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已考视角预测视角1.经济全球化的表现2.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及对其反思1.反全球化运动2.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示例4
26、 2019江苏高考,20,3分“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A.传统文化的价值B.文化理念的趋同C.商业的文化功能D.外来文化的影响解析 本题以学者的观点为切入点,考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也没有涉及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C、D两项错误。答案 A名师提醒经济的全
27、球化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并使文化价值观的冲突更加剧烈。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对我国将产生重大影响,对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升我国的软实力,有效解决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在全球化语境下,更加从容、自信地融于世界。情境解读1.材料性质:趋势图属于计量史学的表达方式,在经济历史领域应用较为广泛,对经济发展的趋势、进程可以作出比较直观的表达,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2.材料背景:经济方面,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科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问世,世界即时沟通成为现实;政治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阻碍世界市场发展的两极格局结束;其他方面
28、,发展中国家崛起,改变了世界市场结构,也为世界市场增添了活力。3.材料内容:材料明显分为欧洲发达国家和中、印、巴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两种不同曲线,其中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说明它们的市场相对比较开放,民族企业抵御外来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强。而中、印、巴三国的平均关税水平有一个由高到低的发展历程,相对比较曲折,说明发展中国家承受外来经济冲击的能力较差,民族企业需要提升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印、巴三国税率的大幅度下降,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各国只有主动适应,迎接挑战,参与国际分工,才能壮大国家经济实力。4.高考导向:自2019年中美贸易冲突以来,
29、世界经济秩序遭遇重大挑战,全球化发展遇阻。当前,经济全球化是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可能成为高考命题方向之一,应引起注意。问题设置材料显示,20世纪末以来中国、巴西、印度平均关税税率有大幅度降低,这说明()A.这些国家国内民族企业处境艰难B.这些国家国民经济机遇、挑战并存C.国际经济旧秩序遭到重创D.市场化已成为这些国家的普遍选择参考答案 B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读近代 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 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经济全球化趋势 明素养知识贯通育思维材料研析研析1 美国国际金融领域霸权的体现:布 雷顿森林体系 研析2 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欧洲一 体化 素养1 运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解读
30、近代以来世界金融 中心的变迁1.一战之前:伦敦独霸天下 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工业生产和世界贸易第一大国,其经济实力令其他国家望尘莫及,一战前夕,英国的海外投资占西方总投资额的一半,英国成为国际资本的供应国,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国际金融领域的统治地位,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2.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伦敦和纽约双雄并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实力。经济危机的爆发更使英国的经济陷入萧条。一战后英镑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衰落。受其影响,在伦敦驻扎了近百年的国际金融机构也开始寻找新的着落点,伦敦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开始衰落。美国在一战之前就已成为
31、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在西欧列强无暇顾及发展经济的空隙,美国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工业生产水平大大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向英国提出挑战,纽约逐渐担负起了向国际市场融通美元资金的任务,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伦敦分庭抗礼。3.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纽约一枝独秀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成为新的世界经济中心。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元完全取代英镑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大量的国际借贷和资本筹措都集中于纽约,纽约成为国际最大的资本供应中心。4.20世纪80年代以来:群雄并起,世界金融中心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 随着世
32、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金融格局也出现了新的局面:伦敦重新崛起,再度成为足以与纽约争雄的金融中心;日本经济崛起,带动东京成为另外一个影响全球的金融中心;德国经济的兴旺也使法兰克福成为欧洲的金融中心,而欧洲中央银行的落户更是进一步加强了法兰克福的金融中心地位;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联系的重要窗口,加上自由港的独特地位,在中国经济持续繁荣的背景下,也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国际金融市场形成了以纽约与伦敦为主,以东京、法兰克福和香港为辅的格局。示例1 1971年12月美元贬值7.89%,1973年2月,美国单方面宣布美元再次贬值10%,面对美国这一行动,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被迫于3月宣布实行汇
33、率的联合浮动。这些现象表明A.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B.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出现C.原有的货币体系亟待调整和重建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解析 美元再次贬值、欧洲经济共同体实行汇率的联合浮动,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说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金融体系亟待调整和重建,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美、日、西欧之间的关系,无法体现三足鼎立局面形成,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涉及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排除B项;由材料现象不能推断出美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排除D项。答案 C素养2 运用唯物史观解读经济全球化趋势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世界扩展,世界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强,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出
34、现。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三大机构成立,它们成为调节世界金融、投资和贸易的三大支柱,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投资迅速增加,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进入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从经济全球化的历程来看,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始终是核心推动力,其重要表现则是西方发达国家培育起来的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配置资源、获取利润。
35、由于资本主义具有天然的扩张性,且西方发达国家在某些发展阶段运用武力强行打开落后国家的大门,反全球化自始存在。反全球化存在的根源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不景气激起了当前的反全球化浪潮,且民族、种族、宗教、文化冲突等社会问题的影响已经明显上升,这些是长期性问题,并因经济不景气的周期性因素而加剧。第二个层次是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制度建设方面的缺陷,包括社会福利、劳动制度、国家政治体制等。这些缺陷导致第一个层次中的问题日益加剧,也削弱了很多国家随全球化进程及时自我调整、与时俱进的能力,不少国家甚至丧失了正视问题、凝聚共识、采取行动的勇气和能力。从反全球化的根源不难看出,退而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
36、解决经济不景气毫无裨益,只有反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使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程度日益加深。因此,全球化的经济需要全球性的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促进国际经济稳定发展。国际社会还应共同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示例2 2018江苏高考,20,3分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
37、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解析 本题考查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意在考查考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解题的关键在于考生要认识到题干中“由此可知”的“此”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二是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的对待,A项内容是对此的提炼和总结,说法正确。B、C两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均排除;该学者的言论强调的是全球化的影响而不是应对全球化的策略,D项排除。答案 A研析1 美国国际金融领域霸权的体现: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基金会议,讨论建立战后国际货币体系问题。
38、会议结束时,通过了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以及两个附件,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1945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其主要内容包括两点: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第二,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这一体系使美元在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主要储备货币。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新的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国际货币金融的混乱局面得以结束,相对稳定了世界经济,扩大了世界贸易。但
39、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主要是英美两个国家为维护战后自身利益进行斗争、达成妥协的结果。该体系带有明显的西方金融霸权主义的色彩,它的存在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本身的内在矛盾性。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因此它必须具备两个大的前提:一是美元的稳定,美国国际收支的平衡;二是美国要拥有足够的黄金储备。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要保持美元的稳定与价值是不可能的。当美元地位动摇,布雷顿森林体系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前提。摘编自李世安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特里芬难题”材料解读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反
40、映了美元在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阐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积极影响;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具有西方金融霸权主义色彩;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内在矛盾。材料阐述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客观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凸显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材料运用【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存在的问题。(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及其影响。【试答】(1)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问题:“特里芬难题”,美元无法在充当国际货币与保持自身币值长期稳定之间做到平衡。(2)实质:
41、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影响: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维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但其内在矛盾问题,也加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研析2 区域经济发展的典范欧洲一体化 材料一1963年1月,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敌对必须要有一个具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摘编自苏兹贝克七大洲风云四十年材料二第一条通过本条
42、约,缔约各方在它们之间建立一个欧洲经济共同体。第二条共同体的目标应是:通过共同市场的建立和各成员国经济政策的逐步接近,在整个共同体内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发展,不断的均衡的扩展,日益增长的稳定,生活水平的加速提高以及各成员国间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材料解读表明欧洲联合的原因之一是应对美国的控制;反映出戴高乐希望欧洲实现联合;指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两则材料阐述了欧共体出现的原因及自身定位,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学科核心素养。材料运用【问题设置】(1)根据材料一,指出戴高乐谈话的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共体的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试答】(1)主旨:实现欧洲联合,建立一个自主的欧洲。原因: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联合的必要性;西欧各国地域相连;近代以来欧洲国家持续不断的冲突和战争,激起了欧洲人对统一的强烈渴望;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法德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走向和解。(2)目标:促进欧共体成员国经济发展,提升成员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密切成员国之间的关系。评价:加速了欧洲经济发展,使其与美国、日本并立为世界经济三强;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