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课时作业 21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苏联的经济改革 (时间: 45 分钟 满分: 100 分 )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 1 (2018 黄冈高三评估 )1919 年 3 月,苏俄政府颁布了关于消费公社的法令,规定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该规定 ( ) A提高了苏俄的公有化程度 B激发了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C有助于保障前线的物资供应 D易引起工农内部之间的猜疑 解析: 根据 “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 照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苏俄加强了对社会物资的控制,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正确; A、 D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保证战争胜利,不利于激发工农的生产积极性, B 错误。 答案: C 2 (2018 沧州高三期中 )1921 年 12 月,梁赞省公民拉尼京的姐姐在给列宁的申诉书中这样写道: “ 家里一切能拿走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家具、餐具、水桶,奶牛也被宰杀,部分干草被运往县城,另一部分被警察悄悄据为己有。 ? 转瞬之间一个能够养家并向国家交税的可怜的小家庭即遭毁灭。 ” 这反映了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 B农业全
3、盘集体化势在必行 C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 D “ 玉米运动 ” 不符合苏联国情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新经济政策推行的前期,在征收粮食税的过程中,布尔什维克政府自觉不自觉地在实际工作中沿用了以前的方法,强制征收粮食税,在这一过程中的种种行政和司法弊端,深深伤害了农民的感情,甚至使他们的生存状况臻于绝望境地,C 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新经济政策执行中出现偏差,而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失去民心,排除 A。题干强调的是新经济政 策执行中出现偏差,而不是农业全盘集体化势在必行,排除B。 “ 玉米运动 ” 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的措施,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 答案: C 3 (
4、2018 潍坊高三期末 )1921 年 5 月俄共 (布 )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第八条决议规定: “ 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 这一规定 (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 C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 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该政策的实施有利 于国民经济的恢复。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所述措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排除 A 项;工业化战略尚未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 BC 项。 答案: D 4 (2018 衡水高三期末 )20 世纪 20 年代,斯
5、大林指出: “ 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 ? 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 剪刀差 ,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 ? 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 ( ) A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 B说明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 C指出推行社会主 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D强调不均衡发展轻重工业、农业的迫切性 解析: 据材料 “ 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强调暂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体现了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故 D 选
6、项正确;当时苏联没有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选项错误;材料主旨是说明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不是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正确性,故 B选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 答案: D 5 (2018 晋中高三质监 )1933 1934 年苏联 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 3.29.4 戈比,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 35 60 戈比。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 ) A抵制欧美国家的倾销 B农业为工业做出牺牲 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解析: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同时,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
7、来源要 “ 靠自己 ” ,因而国家通过农产品义务交售、机器拖拉机站的实物报酬、农业税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途径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部分资金,材料信息中小麦交售价格和面粉零售价格的巨大差距,表明此时农业生产服务于工 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故 B 项正确。 AD 两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 1936 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C 项错误。 答案: B 6 (2018 柳州高三测评 )与下图反映信息最为切合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加速发展战略 解析: 图片反映出,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法制被忽视,最后形成了个人的高度集权,符合斯大
8、林模式的特点,故 C 正确; A、 B 不符合材料,排除; D 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C 7 (2018 亳州高三段考 )有学者认为,由于没 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 “ 改革 ” 相关的是 ( )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A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B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D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解析: 由 “ 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
9、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 是赫鲁晓夫的不顾苏联的自然条件种植玉米运动,造成了生态破坏,故本题答案选 B 项; A 项错误,应该是一定程度上减少指令性计划,如 “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 ; C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中没有 “ 建立家庭农场 ” ; D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引发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答案: B 8 (2018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一调 )1957 年 5 月 10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 25 个中央部和 113 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
10、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 105 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 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 )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解析: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反映赫鲁晓夫改革时的在工业方面的权力下放,所以此举的影响只可能是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故 D 正确;苏联并没有走上市场经济道路,此举也没有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故A、 B、 C 错误。 答案: D 9 (2018 马鞍山高三诊断 )下图中 1971 1980 年苏联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 速
11、度趋缓的主要原因是 ( )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 B苏联领导人推行 “ 新经济政策 ” C领导人过分追求稳定,趋于保守 D戈尔巴乔夫 “ 加速发展战略 ” 失败 解析: 1971 1980 年属于勃列日涅夫时期,勃列日涅夫的过分追求稳定、趋于保守导致了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趋缓,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971 1980 年不再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领导人推行 “ 新经济政策 ” 是后来的戈尔巴乔夫,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时期而非戈尔巴乔夫 “ 加速发展战略 ” ,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答案:
12、C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10 (2018 牡丹江高三评估 )俄罗斯晨报报道, 20 世纪苏联领导人好感度最新民调调查结果,勃列日涅夫成为现代俄罗斯人最喜欢的苏联领导人,其中有 56%的受访者对勃列日涅夫持肯定态度。勃列日涅夫得到肯定的理由是 ( ) 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 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 D冲破了斯大林模式束缚 解析: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成为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即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耀才得到肯定,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农民生 活水平未得到明显改善,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苏联军事实力只是与美国匹敌而未全面超过美国,选项 C
13、 不符合题意,排除;勃列日涅夫也未能冲破斯大林模式束缚,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 答案: B 11 (2018 汕头高三摸底 )以 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 1985 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 “ 逆向石油冲击 ” 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 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 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解析: 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 “ 逆向石油冲击 ” 战略时,苏联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地发展石油出口,结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选 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军备竞赛问题,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体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的是石油问题而非粮食问题,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答案: A 12 (2018 烟台高三摸底 )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 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 混合经济 ” 的路子。其实质是 ( ) 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 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解析: 根据题干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