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十一单元 必修二模块综合检测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卷 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南宋继承了北宋发行纸币的制度,以杭州为中心流
2、通的 “ 会子 ” 是南宋主要的纸币, “ 会子 ” 与“ 交子 ” 不同, “ 会子 ” 可以兑换铜铁钱, “ 交子 ” 主要兑换铁钱。真正发行纸币并流通全国始于元代,名曰 “ 交钞 ” 。这表明宋元时期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纸币流通制度完善 C经济中心的南移 D商人地位的提高 2三国时期吴国以一隅之地与中原的曹魏相抗衡 , 东晋和南朝政权也都以半壁江山与北方各政权对峙。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的经济发展维持了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材料反映出 A南北经济发展处于平衡的状态 B南北对峙阻断了经济文化交流 C北方社会安定有利于恢复生产 D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已经出现 3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 : 根据不同
3、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 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 C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 D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 4 16 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稳定的,只是由于战争 或歉收等原因才发生暂时的波动。从 16 世纪 30 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 16 世纪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价平均上涨了 4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 2 倍到 2 倍半。这一变化 A引起国力变化,巩固西葡霸主地位 B
4、造成社会动荡,阻碍国际贸易交流 C促使社会分化,加速封建势力衰落 D推高金银价格,抑制商品经济发展 5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 NOVAREPERTA)。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 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 6从 1585 年到 1604 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7 1830 年,剑桥大学数
5、学教授查尔斯 巴比奇出版论英国科学的衰退一书,分析了欧洲各国的科学状况,指出英国的业余科研传统正在使英国丧失曾经拥有的优势。他呼吁英国人必须将科学作为一项事业来加以关注,科学家应受到良好的培养和 教育,并成为一种职业。这反映出 A欧洲其他国家科学水平超越英国 B英国丧失原有优势地位 C英国科学家普遍缺乏培养和教育 D工业革命的不断扩展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8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
6、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 信 9历史学家使用 “ 原始积累 ”“ 君主专制 ”“ 人文主义 ” 等词汇来描述 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0 1834 年英国济贫法修正案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对这一规定理解准确的是 A贫困者主要是圈地运动中的失地农民 B
7、说明英国自由主义政策失灵 C有利于维持资本主义 自由劳动力市场 D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普遍愿望 11 1870 年至 1914 年,英国先后出台了失业工人法、养老金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失业保险法、国民健康保险法、国民保险法等法律;此外还针对工资、劳动时间、工伤赔偿等颁布了工厂法、煤矿法、工人赔偿法、最低工资法等。这表明英国 A工业化推动福利制度发展 B社会福利制度最为发达 C民众生活得到了根本保障 D民主政治惠及社会下层 12 1872-1890 年,洋纱在华销售几乎每年都在跌价,最低时曾下跌 1/3 以上;洋布在华销售跌价的程度比洋纱更 甚,但洋布进口增加不如洋纱迅速。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沦为列
8、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B大量利用进口洋纱发展机器纺织业 C传统手工纺纱业遭到沉重打击 D土布比洋布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13 1950 年,入朝前夕,枪支型号众多子弹不能通用的中国军队各单位紧急 “ 互相换枪 ” ,如第 38军基本使用日式步枪,第 40 军主要使用缴获的美制步枪。中央军委要求全国 “ 打扫仓库 ” ,把以往各地缴获的各种口径、不同型号的弹药分类,统一送往朝鲜前线。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国重工业的落后 B解放军的优异战绩 C中国军队的装备 落后 D军队装备急需标准化 14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 , 这反映了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大中城市 小城镇 1979
9、18495 18.96 216 2361 1986 26366 24.52 347 10718 1995 35174 29.04 640 17532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 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 15个人肖像照片的兴盛始于鸦片战争之后,到宣统年间,大小城市都出现了照相馆。人们往往将照片题记与赠送结合起来,以表达 与传递情感。如胡适在美国留学时,他用照片题诗寄给未婚妻江冬秀 “ 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 这说明,近代照相技术的传入 A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B丰富了民众的交流方式 C改变了民众的传统观念 D加快了城乡经济的发
10、展 16导致 1898-1919 年(见图)报刊数量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 B政府注重舆论宣传 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思想政治运动的促进 17杨继绳指出: 1929 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约为 100 亿美元, 1933 年,增加为 130 亿 美元,1936 年增加 150 亿美元。经过政府三年 “ 注射 ” 之后,国民总所得额与国民总消费额上升了 50%,但政府的投资计划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程度,仍有 900 余万人失业,直到二战期间政府投资扩大到 1030 亿元,就业问题才得以缓解。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自由放任政策优于政府干预 B以工代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C
11、二战是美国渡过危机的唯一因素 D罗斯福新政的作用相对有限的 18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 “ 霍莱 斯姆特法令 ” ,对 890 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 40%。由此导致的连锁 反应是 1931 年 6 月到 1932 年 4 月,76 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这一现象 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B自由主义政策已经过时 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 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 19 1979 年英国撒切尔夫人政府经议会审议通过了五项法案,将罢工和各种形式的怠工变为违法行为,并对违法的工会课以严厉的经济处罚。同时,她还将英国电信公司这类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公众股票的形式而加
12、以私有化。这表明英国 A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民主政治出现 了 倒退局面 C国有企业改革以失败告终 D执政党更替影响经济发展 20 有学者认为:每当苏共面临危机的时候,其领导层就会有头脑清醒者出来力挽危局, ? 使苏共平安度过 “ 崛起 危机 拯救 ” 。与之相关的是 A和平方式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国家经济 C大力垦荒实现农业迅速发展 D强化国防工业展开军备竞赛 21 1966 年苏联正式推行 “ 新经济体制 ” ,其中包括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增强国家计划在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减少下达给企业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企业支配利润的权限。由此可以看出 “ 新经济体
13、制 ” A对斯大林模式有所冲击 B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主导作用 C完善巩固了斯大林模式 D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22 1928 年至 1929 年,苏联遇到了 “ 谷物收购危机 ” ,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 1929 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 1937 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材料主要反映了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A违背了农民的主观意愿 B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C为工业化的发展积累资金和原料 D顺利改造了生产关系 23在欧债危机的倒逼下,一方面,欧盟 各国签订财政契约,成立 “ 欧洲稳定机制 ” ,还初步建起了银行业联盟;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赢得选票,又不得不实行 “ 带有民族国家色彩 ” 的政策。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 A欧盟国际地位得以提高 B欧洲一体化进程曲折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欧盟政治一体化加强 24 2014 年 7 月,世贸组织就中美间部分贸易争端投诉作出裁决,认定 2012 年美国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发起的反补贴措施违反了世贸相关协议,征收了不当关税。这一裁决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A充分照顾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 B迫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