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docx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文档编号:529286 上传时间:2020-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 “何不试之以 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 1.解释“度”字来源:学。科。网 (1)先自度其足 (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 之: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 du 量(长短)(2)d尺寸尺码(3)d尺寸尺码 2.(1)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 (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 (2)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之: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至之市(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 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 要注重实际。 翻译:有一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尺码放在他 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说: “我忘 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 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 “为什么你不

3、用自己的脚去 试一试呢?”他说: “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王冕者, 诸暨人。 七八岁时, 父命牧牛陇上, 窃入学舍, 听诸生诵书; 听已, 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 “ 儿 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 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解释加横线的字。 窃入学舍 窃: ( ) 辄默记 辄: ( ) 儿痴如此 痴: ( ) 恬若不见 恬: ( ) 父怒挞之 挞: ( ) 曷不听其所为 曷: ( ) 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2.翻译句子。 王冕者,诸暨

4、人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答案: 1 窃:偷偷地; 辄:就; 痴:形容极度迷恋某种事物; 恬:坦然; 挞:用鞭子打。 曷:同“何” ,怎么,为什么。 2 王冕是诸暨县人。 一到夜里,王冕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 的灯光读书。 3 吃苦耐劳,勤奋学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之。 ”又誉其矛曰: “吾 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加点字字意。 (1)楚人有鬻 盾与矛者 (2)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之 (3)

5、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上文的内容可用成语 来概括。 4.“其人勿能应也”当时, 这位楚人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用一个成语或 者俗语来回答。 【参考答案】 1.(1)卖 (2)助词,无义 (3)同时存在 2.(1)我的矛很锋利,锋利得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被刺穿的呀。 (2)用您的矛来刺您的盾,会怎么样? 3.自相矛盾 4.瞠目结舌、目瞪口呆 翻译: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 “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 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 “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 “

6、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本来嘛,坚不可 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杞人有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 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 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 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 之者亦舍然大喜。 ( 列子杞人忧天)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忧天地崩坠,身亡 所寄 (2)因往晓 之 (3)其人舍然 大喜

7、 2.翻译句子。 (1)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译文: 3.杞人忧天的故事, 讽刺了生活中的哪一类人?这个成语的含义与哪一句俗语大 致相同? 【参考答案】 1.(1)通“无” ,没有 (2)告诉,使人明白 (3)放心的样子 2.(1)为什么要担忧天会迸裂、地会塌陷呢?(2)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 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3.讽刺的是生活中那种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没根据更没必要忧愁的人。 它与俗 语“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的含义大致相同。 翻译: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 安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

8、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 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 一呼一吸,整天 都在天空里活动, 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 “天是气体, 那日、 月、 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 东西, 即使掉下来, 也不会伤害什么。 ” 那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 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 块的,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 这个人一解释) 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 很高兴; 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 很高兴。 楚有祠者,

9、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 “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 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 手画蛇曰: “吾能为之足! ”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 “蛇固无足,子安 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 古代饮酒用的器皿。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文言疑问词,怎么、怎 样的意思。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 饮之 (2)我能为 之足 (3)蛇固 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 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

10、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1)将要(2)替、给(3)本来(4)失去、得不到 2.(1)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又有剩余。 (2)蛇本来就没有脚, 你怎么能给它画上脚呢? 3.画蛇添足 4.为人处世,不能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十分了不起,于是不顾客观实际, 主观武断,否则,对人对事,总是有害的。多此一举,往往会让你失去很多,造 成不必要的损失 翻译:楚国有个祭祀的官员,给手下办事的人一壶酒。门客们互相商量说: “几 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 这壶酒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成的 人

11、喝酒。 ”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就左手 拿着酒壶, 右手画蛇说: “我能够给蛇添上脚! ”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成了,夺过他 的酒说: “蛇本 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 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 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注释: 跋涉, 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 急遽, 立刻, 表示时间很紧迫。 动词, 用刀子雕刻。迷惑, 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字义。 (1)其剑自舟中坠于 水 (2)从

12、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舟已行矣,而 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 (3)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到 它,代剑 可是,但是 2.(1)这是我的剑坠下去的地方。 (2)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的吗? 3.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 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翻译: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剑在掉下 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 “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 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 但是剑没有行进

13、, 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买椟还珠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 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注释:肉桂,椒:花椒。如玫瑰花色的美玉。辑:连缀。木匣。卖。 1.楚人对木匣加以修饰,造成了什么结果?请用原文回答。 (2 分)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谁?(1 分) 3.文中最后一句议论批评的是哪个人?这个人错在哪里?(3 分) 4.成语 “买椟还珠”在如今一般用来说明什么道理?与故事本来表达的意思有什 么不同?(4 分) 【参考答案】 1.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2.指卖珠的人 3.批评的是卖珠的人。他在卖珠的工作中过分

14、注重了木匣的装饰,以至匣子的价 值及其外表的美观胜过了珠, 主次颠倒了。 4.如今用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批评“买珠者”一类的人,只注重外表而 不注重本质。 翻译: 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 (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 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熏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 ,用翠 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 还给了楚国人,这 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园中有榆, 其上有蝉。 蝉方奋翼悲鸣, 欲饮清露, 不知螳螂之在后, 曲其颈, 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黄雀 方欲食螳螂,不知童

15、子挟弹丸在榆下,迎而欲弹之。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 深坑,后有掘株也。 1.解释加点字字义。来源:163文库 ZXXK (1)蝉方奋 翼悲鸣,欲饮清露 (2)曲其颈,欲攫 而食之也 (3)举 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4)童子方 欲弹黄雀 2.翻译下列句子。 (1)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2)童子方欲弹黄雀,不知前有深坑,后有掘株也。 3.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上文的大意: 4.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1.展开 夺取(这里有“捕捉”的意思) 抬(起) 正 2.(1)螳螂正想吃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正想啄食它呢。 (2) 小孩子正想

16、 (拉开弹弓) 去弹黄雀, 却不知道前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为人处世,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的利益;绞尽脑 汁,挖空心思去侵害别人的人,也往往被他人算计。 翻译:我家园子中有榆树,树上有蝉,蝉正在振动翅膀鸣叫,想喝早晨的露水, 却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后面, 歪着脖子, 打算捉住并吃掉它; 螳螂正想着吃蝉, 而不知道黄雀在它的后边后,抬着脖子,打算啄吃它;黄雀正想吃,不知道有小 孩子拿着弹弓在下面,对准它准备射击;而小孩子正准备射黄雀时,又不知道前 面有深坑,后有截断的树桩。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

17、长矣。 ”其子趋而 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 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生长、发育的意思。拔的意思。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告诉。 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 不但 1.解释字义。 (1)宋人有悯 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今日病 矣!予助苗长矣 (3)其子趋 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4)以为无益而舍 之者,不耘苗者也 2.翻译句子。 (1)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译文: (2)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这则寓言的大意: 4.它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1)担忧 (2)劳累 (3)赶去 (4

18、)放弃 2.(1)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 (2) (这样做)不只是毫无益处的,还会害了秧苗啊。 3.拔苗助长 4.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 好心办坏事。 翻译: 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春秋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 劳地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 “今天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他儿子小步奔 去看那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想帮助秧苗生长的人是很少的。以 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 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

19、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 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划 3 处) (3 分) 初 竖 执 之 不 可 入 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4 分) (1)但见事多矣 (2)遂依而截之 3.翻译句子。 (3 分) (1)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4.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 把它写下来。 (2 分) 你对执竿者说: 【参考答案】 1.初 竖 执 之不 可 入横 执 之 亦 不 可 入 2.(1)只,只是。 (2)依照、依从、听从。 3.(1)为什

20、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锯开后拿进去呢? 4.我对执竿者说:遇到困难,你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 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翻译: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 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 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 “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 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 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 将长竿子截断了。 自知之明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 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选自荀子荣辱 ) 注释:

21、自知者:有自知之明的人。怨:埋怨。知命:懂得命运。穷:走投无 路。无志:没有见识。失:过失,过错。反:反而。迂:拘泥守旧,不合 时宜。 1.解释加点字字义 岂: 故: 道: 2.翻译 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3.荀子在上文中的主要观点是: 【参考答案】 1.难道 所以 遵循 2.抱怨别人的人必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 3.人应该有自知之明 翻译: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怪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老天;抱怨别人的人必 将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而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 去责求别人,难道不是不合时宜了吗?所以君子遵循那正常的途径,而小人遵循 那怪僻的途径。 对

22、牛弹琴 公明仪为 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转 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 ,即掉 尾奋 耳,蹀躞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 ) 注释: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伏:趴着。耳:耳朵听。掉:摇摆。 蹀躞(di xi) :小步走。 1.解释加点字字义:来源:学+科+网Z+X+X+K 为: 如故: 鸣: 奋: 2.翻译句子: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参考答案】 1.给 像先前一样 叫声 竖起 2.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耳朵听。 3.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翻译: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

23、样埋头吃草。牛并非 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耳朵听。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 (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 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字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 (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 (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1.(1)替,给 (2)通“悦” ,愉快,高兴 (3)喜欢,喜爱 2.滥竽充数 3.管理混

24、乱,职责不明;领导昏庸,优劣不辨。 翻译:齐宣王派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齐 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 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他的儿子齐湣 王(田地)继承了王位。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地独奏,南郭处士就逃跑了。 掩耳盗钟 范氏之亡也, 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 而走 , 则钟大不可负; 以 锤毁之 , 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 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 闻之,悖矣! 选自 吕氏春秋 自知 注释: 范氏之亡也: 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 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 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锤(chu) :槌子或棒子。 况然:形容钟

25、声。 遽(j) :立刻。 悖(bi) :荒谬。 1.解释加点字 负: 走: 以: 之: 2.翻译 (1)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2)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参考答案】 1.用背驮东西 逃跑 用 代词,指代钟 2.(1)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 背。 (2)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 出了很大的响声。 翻译: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 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 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 钟夺

26、走了,就急 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 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捂住自己 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 里之富人见之 ,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 之走。彼知颦美,而 不知颦之所以 美。 注释:西施:越国的美女。颦:皱眉头。里:乡里。挈:带领。彼: 这个。 1.解释加点字 之: 去: 所以: 2.翻译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3)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3.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丑妇人的样子 躲开,避开 原因 2.(1)同村的一

27、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捂着胸 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 (2)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么美。 3.不要盲目地去仿照,只会弄的适得其反。 讽刺了那些不知自丑,不识时务的 人,只知道盲目效仿,结果却适得其反,成为人的笑柄。 翻译: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街上走回去。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 个样子,觉得很美,回去时也 捂着胸口,皱眉蹙额,从街上走过。村里的富 人看见她这副模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意出来;穷人见了,带着 妻子儿女, 远远避开。 这个丑妇看到西施皱眉的样子很美,却不明白西施皱眉的样子为什 么美。 杨子之邻人亡 羊,既率其党

28、,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 “嘻!亡一 羊,何追之者众?”邻人曰: “多歧路。 ”既反 ,问: “获羊乎?”曰: “亡之矣。 ” 曰: “奚亡之?”曰: “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 注释:杨子:对杨朱的尊称。杨朱,战国时哲学家。率:率领,带领.党: 旧时指亲族,现指:朋友,有交情的人。竖:童仆,小仆人。歧:岔路。 1.解释加点字 亡 既 反 2.翻译 (1)既反,问: “获羊乎?” (2)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3.阅读短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1.失去 已经 通“返” ,返回,回来 2.(1)追羊的人已经回来后,杨子问: “找到羊了吗?” (2)我们不知

29、道它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就回来了。 ” 3.客观事物错综复杂,干什么事情,都必须专一,不能三心二意,见异思迁。如 果毫无主见,见到岔路就想另 走,那就会歧路亡羊寓言所告诫的那样,到头 来是会一无所获。 翻译:杨子的邻居丢失了羊,于是率领他的朋友,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 子说: “呵!丢一只羊,干嘛要这么多人去追?”邻居说: “岔路很多。 ”追羊的 人已经回来后,杨子问: “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 “让羊跑掉了。 ”问: “为什 么会让它跑掉呢?”邻居回答: “岔路之中还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从哪条路上 跑了,所以就回来了。 ” 客有曰:“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报齿。 ”一呆弟子思久之,曰:

30、“我食 梨则嚼而不咽,不能伤我之脾; 我食枣则吞而不嚼,不能伤我之齿。 ”狎者曰: “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遂绝倒。 (选自湛渊静语) 注释:损脾:损害脾脏。狎(xi)者;喜欢开玩笑的人。狎,亲近而不庄重。 囫囵(h ln):整个儿,完整的。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梨益齿而损脾(利益) B.一呆弟子思久之(很长时间) C.不能伤我之脾(损害) D.遂绝倒(于是,就)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2)你真是囫囵吞却一个枣也! 3.“囫囵吞枣”这则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1.A 2.(1)吃梨对牙齿有好处

31、,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好处,对牙齿却有损 害。 (2)你真是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 3.示例:这则故事告诫我们,学习时要多动脑筋,要加以分析思考,不能不加分 析地笼统接受。 翻译:有一个客人说:“吃梨对牙齿有好处,对脾脏却有损害;吃枣对脾脏有好 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乎乎的年轻人(听了这句话,)思考了很久,说: “我吃梨的时候,只咀嚼却不吞咽,(它就)不能损害我的脾脏;我吃枣的时候, 只吞下却不咀嚼,(它就)不能损害我的牙齿。 ”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说:“你真是 整个儿吞下一个枣呀!”于是大家都(笑得)前俯后仰。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

32、: “老 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 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 古国名。迷惑失道:迷 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 1.解释加点的词 春往而冬反 ( ) 迷惑失道 ( ) 遂得水( ) 2.翻译 (1)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3.文中故事是成语 的来历,现比喻 【参考答案】 1.通“返” ,返回 道路,归途 找到 2.(1)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 (2)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

33、。3.老马识途;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翻译: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 到归途。管仲说: “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 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 “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 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 此挖掘,终于找到了水。 程门立雪 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 颐偶瞑坐,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 2.翻译句子 时盖年四十矣 3.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34、 1.离开 睡醒 2.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 3.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翻译: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 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 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 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来源:163文库 ZXXK 阅读伯牙鼓琴 ,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 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 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汤汤乎若流水( )

35、巍巍乎若太山(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 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 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 3.翻译下列句子。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 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 _ _ 解析:文言文的阅读。结合注释,字义,句意以及所表达的内涵。 1.(1)心志,情志。 (2)高大的样子。 (3)形容极短的时间。 (4)水流大而急 的样子。 2.高山流水解释: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锺子期死了,伯牙把琴摔坏,把琴弦弄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 得他为之

36、弹琴的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草书大王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 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 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 亦不自识。 诟其侄曰: “汝胡不早问, 致余忘之。 ” 注释:流辈:人们。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得句,得到佳 句。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诟(gu) :责骂。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 ) (2)使侄录之 ( ) (3)侄罔然而止 ( ) (4)执所书问曰 ( ) 2翻译下列句子: 此何字也?

37、 _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 _ 答案:1 (1)喜欢 喜爱 (2)抄录 (3)迷惑不解的样子 (4)写 2这是什么字啊? 丞相仔细地看了很久,连自己也不能识别。3 (略)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 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 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难: (2)幸尚宽,何为不可 幸: (3)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为: (4)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以: 2.上文最后一句中的“

38、此”指代的是 。 3.用现代汉语写出“宁可以急相弃邪?”一句的意思。 _ 4从文段内容看,华歆、王朗谁优谁劣?理由是什么? 答案:1感到为难 幸好、幸亏 因为 凭借 2能不能讲求信用(大意符合即可)3难道能因为事情危急就丢下他吗? 4我认为是华歆优王朗劣。理由是:华歆讲信用而且考虑问题很周到,当初“难 之” 的原因就是考虑到接纳 “欲依附” 者后的问题, 毕竟, 他们自己也是避难者。 而王朗表面上是见义勇为,救助他人,实际上,他却胆小怕事,一见事态危急就 想把逃难者丢下,不讲信用。 景公之时, 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 坐堂侧陛。 晏子入见, 立有间。 公曰: “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39、。 ”晏子对曰: “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 “婴闻古之贤君, 饱而知人之饥, 温而知人之寒, 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 公曰: “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雨(y)雪:下雪。雨,落,降,用如动词。陛:宫殿的台阶。闻命:听 到辞命。闻,听;命,辞命。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 ) (2)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 ( ) (3)立有间 ( ) (4)寡人闻命矣。 ( ) 2、 翻译句子: (1)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2)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3、景公听了晏子的一番话, “

40、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这说明了他是一个怎 样的人?这个故事对我们今天的领导者有什么借鉴意义? 答案:1 (1)下雪(2)通“披” ,穿着 (3)一会儿(4)领教、受教 2 (1)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 (2)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后会想到别人还饿着,自己穿暖后会想到别人还冻 着,自己安逸后会想到别人辛劳着。3 (言之成理即可)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使弈秋诲二人弈 非然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

41、矣。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为是其智弗若与?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教诲,教导这样引,拉及,比得上 2C 3只听弈秋的教导。 能说 (难道) 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4 .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 尽。 其子患之, 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 不在乎于鸡。夫有鼠,

42、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 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 弗食鸡则已耳, 去饥寒犹远。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注释:中山:地名 盍:何不 垣墉:墙壁 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 ) (2)告其父曰: “盍去诸?” ( ) (3) 是 非 若 所 知 也 ( ) (4) 不 病 于 无 鸡 乎 ? ( ) 2联系上下文,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译: (2)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译: 3.对上面这则寓言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若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考虑自己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只要达到了这

43、个目标,其他方面即使有些损失,也应该在所不惜。 B、一个人如果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什么事都想做成,但又什么代价都不想付 出,到头来只能是一事无成。 C、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评价任何事物,应看他的主要方面是好是坏,不能吹毛 求疵。 D、 “有失才会有得”是本文的主旨。 答案:1.(1)忧虑、担忧(2)赶走 (3)这不是 (4) 危害 2(1)我就会饥寒交迫,其危害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2)为什么要把那猫 赶走呢? 3C 薛谭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 自谓尽之, 遂辞归。 秦青弗止, 饯行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薛谭

44、学讴于秦青 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饯行于郊衢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2翻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案: 1.向 尽完 大道 阻止 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3(供参考)无论是学习知识还是学习技术,都应该精益求精,不能自满。百 尺竿头,尚需更进一步,何况是技艺不精的人呢?虚心方能让人进步,傲慢只能 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 4薛谭身上当然也有可取之处。他能够及时地知错改过,向老师道歉,并永远 不说回去之类的话,这说明他认识到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道理。 “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 ” 晋文公守信

45、得原卫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 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 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 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 降公。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 “ 。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注释】原:原国。期:约定。金:钟。亡:失去。 卫人:卫国人。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裹十日粮 裹: 成 语: 君姑待之 姑: 成 语: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答案:1、携带 马革裹尸 裹足不前 姑且 养奸 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 、原国的粮食已吃光,力量用完了, 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 、攻原得卫者,信也(意思对即可) 、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 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 战国策秦策二 有两虎争人而斗者,卞庄子将刺之。管与止之,曰: “虎者,戾虫;人者, 甘饵也,今两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语文 > 部编版(统编版) > 六年级下册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真题(30篇附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副主任)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