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5.15.浮与沉教学设计浮与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浮与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小船能浮在水面上为线索,探究浮的特点,然后延伸到浮与沉建立起联系,让学生 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从生活中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并提示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 部分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并通过实验得出浮力的感性认识, 再研究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得出结论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 这种力就是 水的浮力。不但浮在水
2、面的物体(部分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而且浸入水中的物体(全部 在水中)同样受到水的浮力。再研究生活中浮力的应用;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在经历模拟实 验和讨论活动后,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好奇心,制作一个浮沉子。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激 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 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科学, 对科学已经有了浓厚的兴趣, 对浮力常识已经有较多 的认识,能够观察浮力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并且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探 究任务。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
3、的浮力,比较抽象,学生还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进行 合理的引导,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 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是水的浮力;了解浮力在生活的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物体的浮沉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沉浮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情感态度价值度价值观:观: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物体浮沉的原因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
4、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器材准备】【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皮筋等。 教师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记录表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引入课题引入课题 1.PPT 3 1.PPT 3 出示出示 师: 小船能浮在水面上, 我们套上游泳圈就不会沉入水中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研 究一下吗? 生 1:它们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生 2:它们怎么样会下沉? 生 3 师:总结并板书课题(15.浮与沉) 二、活动过程二、活动过程 活动一:活动一:它们在水中是浮还是沉。 1. PPT 4 PPT 4 出示出示 出示气球
5、、木块、螺丝钉、乒乓球等图片。 师:它们是浮还是沉? 生:气球、乒乓球浮,木块、螺丝钉沉。 2.学生分组实验。 3.师:通过实验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乒乓球、气球浮在水面上,螺丝钉、木块沉下去。 师:不同物体在水中,有的是上浮,有的是下沉。 活动二:活动二:感受认知浮力。 1.PPT 7 PPT 7 出示出示 出示学生用手按压气球图片。 2.师:大家把气球朝下按,感受一下手有什么感觉? 生做实验,并汇报:手感到有一种向上的力。 PPT 8 PPT 8 出示出示 师: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 活动三活动三: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1.PPT 9PPT 9 出示出示
6、 教师出示石块沉入水中图片。 2.师: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生 1:受到 生 2:没有 师:科学不是全靠猜测,需要我们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PPT 11 PPT 11 出示出示 出示课本情景图。 1.师:根据老师准备的材料,大家思考一下这个实验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总结出实验方案。 学生小组实验。 小组展示。 PPT 13 PPT 13 出示出示 师生总结: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活动活动三:三: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1.PPT 14PPT 14 出示出示 出示轮船、救生圈、浮桥等图片。 师:这几种物体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生:都是利用了浮力。 师:鱼漂利用了什么? 生:浮力。 三、拓展活动三、拓展活动-制作浮沉子制作浮沉子 PPT 17PPT 17 出示出示 课本浮沉子图片,学生通过动手制作,从而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关系。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浮与沉浮与沉 物体在水中受到竖直向上托起的力,就是水的浮力 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 【记录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