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重点文言文《孟子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卖家):小魏子好文库 文档编号:533477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文言文《孟子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文言文《孟子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二语文上册:重点文言文《孟子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课文主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列举事例论证了在战争中天时、地利和人和三个要素的作用,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表现了孟子“仁政”的治国主张。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

2、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通过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述了人才和困境的关系,明确指出了国家和人才一样,要在艰苦环境中生存发展强大的道理。理解词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指有利于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人和:指得人心,上下团结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城:内城郭:外城。在城外加筑的一道城墙环(hun):包围之:代这座城而:连词表转折。夫:句首发语词,不译而:连词表递进天时:指有利于攻战的自然气候条件是:这也:表判断语气,“是”城非不高也:城墙并不是不高啊。非:不是池: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武器;革,甲胄,用以护身的盔甲之类坚利:

3、坚固精良。利:精良米粟(s):粮食。多:充足委:抛弃而:然后去:离开之:代词,代“城”是:代词,这故:所以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封,划定。封疆:疆界、边境。固:使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的地理环境威:威服以:凭借,依靠之意兵革:本意是“兵器和铠甲”,比喻“武力、军事”得道者:实施“仁政”的君主。者,什么的人,此处特指君主。道,正义失道者:不实施“仁政”的君主寡:少之至:到达极点畔:通“叛”,背叛之:意思是“到、到达”至:意思是“极点”顺:归顺,服从以:凭借之: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亲戚: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故:所以有:要么,或者胜:取得

4、胜利【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

5、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富贵不能淫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秦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秦合纵相对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平息,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是:这,这个焉:怎么未学:没有学之:丈夫之冠也及下文女子之嫁也中的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6、丈夫之冠: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冠: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举行加冠礼,叫做冠。古人16岁既为加冠父命之:父亲给予训导;父亲开导他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嫁:出嫁往:去,到戒:告诫女(r):通汝你必敬必戒;必:一定。敬:恭敬。戒:留神,当心,谨慎违:违背夫子:旧时称自己的丈夫以:把顺:顺从为:作为正:正理,及基本原则道:方法居天下之广居:第一个居:居住。第二个居居所立:站,站立正:正大大道:光明的大道得:实现志:志向由:实行独行其道:独:独自。行:这里是固守;坚持的意思。道:原则,行为准则淫:迷乱移:改变屈:压服【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

7、就太平无事。孟子说: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正理,是妇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孙衍、张仪在诸侯面前竟也像妇人一样!)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 “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姚姓,名重华发:起,指任用畎(qun)亩:田亩,此处意为耕田。吠,

8、田间水渠傅说(f yu):殷商时为胥靡(一种刑徒),筑于傅险(又作傅岩,在今山西平陆东)举:选拔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胶鬲(g):商纣王大臣,与微子、箕子、王子比干同称贤人鱼盐:此处意为在海边捕鱼晒盐管夷吾:管仲,颍上(今河南许昌)人,家贫困士:狱官孙叔敖(o):蒍姓,名敖,字孙叔,一字艾猎。春秋时为楚国令尹(宰相)。本为“期思之鄙人”,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偏僻之地称为鄙海:海滨百里奚(x):又作百里傒市:市井故:所以任:责任,担子,使命是:代词,这,这些也:助词,用在前半句的末尾,表示停顿一下,后半句将要加以解说必:一定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苦恼

9、心志:意志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饥饿体肤:肌肤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空,穷。乏,绝拂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颠倒错乱。拂,违背,不顺。乱,错乱所为:所行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动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韧曾:同“增”,增加能:才干恒:常常,总是过:过错,过失困于心:在内心里困惑衡于虑:思虑堵塞。衡,同“横”,梗塞,指不顺作:奋起,指有所作为征于色:面色上有征验,意为面容憔悴。征,征验,征兆色,颜面,面色发于声:言语上有抒发,意为言语愤激而后喻:然后人们才知晓他。喻,知晓,明白入: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内法家:坚守法度的大臣拂(b

10、)士: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佐出: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国外敌国: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恒:常常亡:灭亡生于忧患:忧患使人生存发展死于安乐: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收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

11、,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问题归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用顶真修辞,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2.结尾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结尾运用对比论证,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得道”“失道”对战争的决

12、定意义,突出强调了“得道”即“人和”的重要性。得人心者,人心所背,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深化了文章中心。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是如何来证明他的观点的?围绕“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作者以战争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从进攻一方来论述。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以看出,指的是个小国家,强大的军队占据有利时机包围一个小国,即使围而不攻,被包围者也一定是坚持不住的,然而却没能使小国屈服,这是因为小国占据了有利的地势。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接着又从防守一方来论述。城高,护城河深,武器精良,粮食多,完全可以长期坚守,然而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

13、是因为军心不稳,内部不团结。这就是“地利不如人和”。可见,各种客观条件及诸多因素在战争中都比不上“人和”的因素,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富贵不能淫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

14、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5.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分析法。他们都出身卑微,都经历过磨练,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作者列举六位由卑微而

15、显贵的杰出历史人物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要成大器,担负治国重任,必须经受磨练,即忧患可以激人奋发有为,人才是在逆境中造就的。这也为下文论理奠定了事实基础。2. 文章第2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阐明了作者的什么观点?运用排比作用分析法。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句式短促有力,多方面地描写了担大任的人所经历的种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从而突出作者的观点:艰苦磨难能培养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能增长人担当大任的能力。3.“人恒过,然后能改而后喻”,这段文字论述了什么?由人及国,从内外两方面说明导致亡国的原因。虽是从反面论证,但正面的意思很清楚:一个国君要想把国家治理好,也需要和人才一样经受内外两方面的艰苦磨练。4第3段的论证思路是什么?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磨难挫折产生的积极作用,然后从反面深入论述国家没有磨难,安乐无忧就会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中考专区 > 中考其它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初二语文上册:重点文言文《孟子三章》知识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