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6大类主观题解题思路汇编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1】先给个母题,然后举几个提问例子,其实都是一道题(例如某某湖泊干涸的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降水稀少,河流补给类型少,水补给量少大量的工农业用水,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全球变暖的影响【2】常见术语提问题型(例如某地的主要经济形式)第一产业以为主,第二产业以为主,第三产业以为主产业分布较为(合理)或者失衡【3】凡是让你回答和结构特点有关的(例如某地的生产结构特点)产业结构单不单一某某产业的比重大,某某产业的比重小某某产业比较发达(注: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变通)【4】为什么要这样做=积极影响=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某某有某方面的
2、优势为什么某地能发展工业=某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例如:南非发展金属矿产加工业的有利条件,所以你就得会一眼看出来他其实就是某地发展第二产业的条件。某资源的种类和储量是否丰富(如果问的是不利条件就回答不丰富)经济基础好,工业技术水平高能源供应充足市场前景广阔,需求量大交通运输条件良好,运输便捷水源充足,用水稳定【5】为什么某地地质条件复杂或者某地地壳运动活跃某地地壳不稳定某地可能多地质灾害某地地势起伏较大【6】内流区的形成原因地形封闭,水不易外流降水量少,河流汇入少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注:要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加以删减或者增加)【7】建坝,建水库的题型答题套路(1)修建的好处=修建的合理理由
3、=重要性可以促使水电,航运,养殖等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强可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防洪疏淤有利于增加居民生产用水量有利于调节河流径流量,改善水质(2)修建不合理=修建的坏处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湖泊的调水功能影响下游地区的供水安全【8】湖泊消失的影响=河流消失的影响=水流量变小的影响(1)自然影响: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土地盐碱化地产水位下降,水域面积减少植被覆盖率下降,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造成海水倒灌(注:此点适用于材料给你的湖泊河流位于沿海地区)(2)社会影响:阻碍农业的发展,造成农作物减产可能导致城市生产生活用水的不足影响水运(注:此点看情况而答,如果是干旱地区就不要写上去。例如咸海
4、消失的影响,新疆某条河水流量变少影响)【9】水系特征河流流向注入海洋支流多不多落差大小情况流域面积大还是小【10】修建(某线路,某管道)的困难或者的困难气候(寒冷、干旱或者模糊答气候恶劣),施工环境差,难度大地形以(一般说困难都是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崎岖,工程量大线路长,工程成本高线路安全得不到保证【11】工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某地以发展重工业或农业为主,请为当地经济模式转型提出几条合理措施减少污水排放,提升环境质量植树造林提高覆盖率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升级发展新型(工业或者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区域协调管理(注:这个题型是新课标全国卷的重点,每年大题必考)【1
5、2】某地生产种植棉花的条件(最常见就是在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发展某种农作物的条件(第五点不写)晴天多,光照充足有充沛的灌溉水源地势较低,地形平坦开阔昼夜温差大棉花成熟期无雨,有利于棉花采摘【13】分析气候差异=分析气候特征常见问法:分析比较A地和B地的气候差异(一般会给图表数据)某地气温高或者低,气温年较差大或者小(要从图表数据得到结论)降水总量怎么样,降水集中在哪些月份【14】悬崖(峭壁等)形成原因地壳运动形成断层岩块上升形成断块山断层面形成陡崖峭壁【15】某地风速大的原因狭管效应受盛行风的影响作用(注:这样写是模糊答,老师看到不算错,能够准确回答什么风更好)植被稀对少,对风的阻力小离风源地
6、近,气压梯度大【16】城市里的环境问题的成因(1)城市水污染的原因等过量的排放生产生活产生大量的垃圾某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保护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城市里的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规定规范排放标准合理布局工厂,植树造林建设污染物(如污水,也可以模糊答污染物)处理厂积极引导树立环保意识转变生产方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17】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人类活动影响小,污染少工业化水平不高空气洁净【18】解决某种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能源,天然气.)的污染,修复,短缺等问题的措施(例如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途径或措施)合理利用某资源,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发展某资源的技术研发,提高某资源利用率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立法保
7、护加强对该资源的综合管理加强宣传,提高对某资源的保护意识【19】生产种植油菜的条件维度较低,温度适宜海拔低,生长周期长【20】某产业生产转移的原因(例如A企业转移到B地区的原因)降低生产成本(如土地资金)B地区的某种资源(如矿产,石油,劳动力,生产原材料.)丰富B地区提供了优惠的政策B地区交通运输条件优越B地区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协调能力开拓更广阔的市场【21】经济意义类专业术语经济效益好,有助于解决资源问题社会效益好,有助于解决就业问题环境效益好,有助于解决环境问题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健康转变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拓宽产业领域有利于治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
8、提高产业的技术水平【22】雾霾的成因自然原因:空气湿度较高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人为原因:引用城市环境问题成因【23】分析交通战略地位(例如让你分析亚欧大陆桥)某某是连接.的中枢某某是沟通.的桥梁某某是横贯.的纽带【24】地形特征地形以.为主地势以.为主地面起伏大、小【25】农作物商品率高的原因或特点土壤肥力高,土层深厚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6】工业集聚的原因=工业集聚的优点(例如一大堆企业聚集到产业园区)共用基础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交流合作与创新实现规模效益产品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接近原料产地(注:看材料情况答)【1】森林的作用=植被的作用=大规模种植某种植物的原
9、因能调节大气成分缓解全球变暖净化空气,分解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增加空气的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2】某种农作物种植规模扩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可能加剧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破坏植被,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3】某地为什么动植物繁衍旺盛降水丰富,气候的垂直差异大地处偏僻,人类活动影响少处于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意识较强【4】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侵占当地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当地生物结构发生变化破坏食物链,减少其他物种的数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5】描述某地的某种资源能源的分布特征资源是否分布均匀分布区的环境特点(注:一般会给,抄材料)分布区位于.【6】开发某种资源的条件(1)有利条件某地资源丰富开采资源残留物少
10、,对环境影响小开采技术要求不高,工程量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距离能源消费消费市场近,市场前景好(2)不利条件开采环境情况复杂对开采技术要求高不易储存,运输不便【7】能源资源开采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加剧全球变暖容易引发事故开采不当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8】某地土壤肥沃的原因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当地属于某某气候,气温稳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慢降水量适中,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较弱植被覆盖率高,为土壤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9】种植某种植物的优势条件植物生长有充足的水分条件 降水多,光照充足 劳动力生产成本低 土地面积广,地价低廉 适宜种植某种植物的范围广【10】世界地图必背中国,
11、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秘鲁,西亚(也叫中东地区,就是不用管每个国家在哪里,只要知道西亚在哪里就行)中南半岛,韩国,印尼,新西兰,南非,地中海区域,冰岛,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注:其实别看什么美国五大湖,但是高考和中国关系不太好的国家都不太会考。有些国家出题是有共性的,例如什么非洲、埃及、伊朗、伊拉克,不需要知道它在哪,只需要定位知道它在非洲、中东,中东的题就是让你知道它热!它石油多!它河流含沙量多!它水少!)高考重点地区:俄罗斯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欧洲的波罗的海,东欧平原,英吉利海峡,地中海,中亚地区(就是什么斯坦)(注:全国卷高考基本只考上面这些地区,背好他们大致在世界的哪个地方)
12、【11】中国地理必背西北地区,东北地区,西藏地区,东南地区,四川盆地,长三角,京津冀,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秦岭,东南丘陵(注:说的地区是一个范围的概念,比如给个经纬度,要知道在西北或者东北等等。不需要具体知道它在哪个省)如西北:干旱,沙漠东北:树林多,冷西南:多高原东南:多丘陵,有台风一、特征类问题答题思路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2)相对位置: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
13、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2.地形地势特征(1)地势特征:平均海拔高低;地势倾斜方向;地势高低起伏状况。(2)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形类型的种类(单一或多样);主要的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的分布情况。(3)区域典型(特殊)地貌:典型的流水地貌(如喀斯特地貌);沿海地区的海岸线特征。3.天气变化特征说出气温、风力、风向、天气阴晴和气压等的变化,包括阴晴状况、冷暖(即气温高低)、气压状况、风力和风向等。【答题指导】在答气候特征的描述时注意以下三点:规范用词;气温和降水一般组合归纳,如高温多雨;突出地区特色,如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等。4.气候特征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描述。(1)气温:气温的高低年均温;
14、最冷月均温;最热月均温气温的季节变化冬夏气温季节变化温差的大小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气温的空间分布高空和地面(2)降水:从降水量的多少(年降水量)、降水的变率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的年际变化)及降水的空间分布等方面描述。(3)其他气候特征要素还有光照、风及各气候要素的组合特征(水热组合特征、光热组合特征)等。5.河流水文特征特征具体内容影响因素“两量”径流量(大小及变化、是否断流等)含沙量(大小及变化等)受植被状况、地形陡缓(以侵蚀还是沉积为主)等影响“两水”水位(高低、变化)与补给类型密切相关水能(蕴藏量的大小)受流量和落差影响“两期”结冰期(有无结冰期、结冰期的长短)汛期(出现的时间及长
15、短,凌汛时间等)与气候类型及河流补给类型相关6.河流水系特征(1)流域概况:流域性质(内流区、外流区);流域面积大小;发源地与入海情况。(2)干流状况:流向;流程;落差;河道曲直、宽窄、深浅;是否有“地上河”等。(3)支流状况:数量(河网疏密);分布;形态(向心状、放射状、扇状、树枝状水系等)。6.典型设问说出某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7.区域特征包括地理位置(绝对位置、相对位置)、自然环境特征(气候、地形地势、水文、自然带和土壤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人口、城市、旅游业等)。二、区位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区位分析类问题的设问形式包括:影响区位的因素(包括主导、主要或限制
16、性因素等)、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区位因素的变化三个方面。1.农业区位因素【常考角度】某一作物(或生物)生存的条件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先分析材料,掌握该作物(或生物)的生活习性,然后据此结合图示逐一分析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即可。(1)自然因素(由气候的水热条件决定能否种植某种作物)气候(光、热、水、温、风)a.光照、昼夜温差影响农作物产量及有机质和糖分的积累。b.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熟制、生长时间、上市时间及产量。c.降水影响农作物的类型。d.风对一些植株高大且易倒伏的农作物影响较大。地形:沿海平原、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盆地、河谷等地的地势平坦,耕作条件好;高大山地、高原等地的地势起伏
17、较大,耕作条件不好。水源:丰富的地下水、河湖水、冰雪融水等可提供灌溉水源。光热条件好,但气候较干旱的地区,水源(指天然降水)既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又是主导性因素。土壤:土壤肥力状况;土壤透气性和酸碱性。生物因素:病虫害。(2)社会经济因素(尤其对商品农业影响较大)市场:距离市场的远近及市场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园艺业、乳畜业等要求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包括河运、海运、公路、铁路、航空等)。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技术: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灌溉技术、冷藏保鲜技术等。(主要影响商品农业,自给农业则一般不考虑)国家政策:价格、补贴、资金、技术等。其他:如耕作经
18、验、饮食习惯等。2.工业区位因素传统工业与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是不同的,燃料、原料对传统工业影响较大,对新兴工业影响较小,市场、交通、政策、环境等是它们共同的区位因素,环境因素在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中考虑的侧重点是不同的。(1)传统工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自然资源(矿产、能源、水源、土地)状况、地形条件(如位于平原地区)等。社会经济因素:a.经济基础;b.交通条件:水路、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等;c.距离问题:是否靠近原料产地或燃料产地;d.劳动力:数量、工资水平和素质;e.科学技术:周边是否有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f.市场:是否靠近市场。环境因素:一般而言,传统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较多,所以既要考虑工业
19、污染物排放对区域环境的影响,也要考虑区域环境对污染物的承载力。(主要从风向和水源两个角度考虑: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或者是位于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有水污染的工厂宜布局在城市河流的下游)(2)新兴工业的区位因素创新能力:科技是新兴工业的主导因素,受教育科技水平、劳动力素质、创新环境等影响。环境质量:新兴工业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需要有优美洁净的环境,多分布在城市上风上水方向,或者在传统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较小的地方。交通运输:需要有发达的航空运输和高速公路网。消费市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其他:政策扶持、社会协作等。影响交通运输区位的因素包括自然
20、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四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属于限制性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是决定性因素,而科学技术条件则是保障性因素。【典型设问】如2017年课标全国卷第37(3)题:分析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3.交通运输区位因素交通区位因素有“点”“线”之分,交通运输网中的点有港口码头、车站、机场等,交通线有铁路线、公路线等,交通运输网中的“点”和“线”的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应作具体分析。(1)港口的区位自然条件决定港口的位置a.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等。b.陆域条件:陆地平坦开阔利于储存货物,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c.水域条件:港阔水深,不冻不
21、淤,淡水充足,湾内避风良好(或背风)。经济腹地决定港口的兴衰看经济腹地的范围大小、资源优劣、经济强弱、与腹地交通联系是否便利。城市依托促进港口的发展港口所依托城市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辐射带动能力等会影响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其他因素:如政策、科技水平等。(2)铁路线的区位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线路的总体走向(宏观选线)。铁路线的总体走向(通往的地区)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和城市分布、资源开发条件、路网布局、国防需求等决定。自然条件影响线路的区域布局形态(微观选线)。在总体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铁路线具体从什么地方经过,其选线路径受到地形、地质、气象气候、水文状况、生物分布、生态环保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三
22、、成因(过程)分析类问题答题思路1.自然地理类(1)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由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状况共同决定。(2)影响风力的因素根本原因:区域间的温差水平气压差 ;大气环流(风带、季风);地势高低;地形平坦开阔或崎岖闭塞;垭口或峡谷(狭管效应)。【典型设问】12013年课标全国卷第36题第(2)问,分析下图H县城附近冬春季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答案】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会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纬度;地形、地势、坡向;海陆(海陆分布和海陆位置);
23、洋流(寒暖流);植被状况或地表性质;天气阴晴;天气系统(高低压、冷暖锋、冷暖气团);人类活动(如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第36题第(1)问,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答案】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4)影响降水的因素纬度位置:纬度位置决定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及天气系统影响降水。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的不同,使得陆地受海洋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因此降水量也会产生差异。下垫面:山坡方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势高低、森林植被、
24、人类活动使下垫面状况不同,影响降水。【主要设题角度】气候对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河流、植被和土壤等)的影响;对人文要素(城市、工农业和交通等)的影响;气候影响下天气状况的描述等。(5)影响气候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决定气温分布;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影响降水分布;下垫面状况(海陆状况、地形地势、洋流等);人类活动。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是从宏观尺度影响大的气候格局;下垫面状况会从微观尺度影响气温和降水,进而影响局地气候;人类活动则是通过影响大气成分(如CO2的增加)以及改变下垫面状况,进而影响全球气候或局地气候。【典型设问】2016年课标全国卷第37题第(1)问,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
25、异的影响。【答案】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6)干旱缺水(或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水汽无法进入或到达。二可从气流升降分析:地处盛行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平坦,抬升作用微弱。蒸发大:可从气温和风力等方面分析。径流少:可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分析;还可从下渗、储留空间、储留时间等方面分析。需求多:可从人口和城市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季节农事活动等方面分析。典例分析:分析我国西南干旱的原因。【特别提醒】分析影响我国地下径流的因素时,尤其需要考虑喀斯特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暗河众多,储存着丰富的地下水。西南干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多喀斯特
26、地貌,地表水下渗较多;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水资源调用难度大、成本高;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地势高,水流快,水资源储留难等。(7)影响径流量的因素河流的补给类型(以冰雪融水作为补给的河流一般径流量较小);流域的降水情况(看气候类型);集水范围(看流域面积、径流长度及支流数量);流域的蒸发和下渗状况;流域内湖泊、沼泽等湿地的分布状况;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人类活动。(8)影响含沙量的因素流域内植被覆盖状况;流域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流域内地势起伏大小(地势高、坡度陡以侵蚀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大;地势低,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含沙量较小);流域的土质(疏松或黏实)。【典型设问】2016年课标全国卷第36题第
27、(1)问,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8分)【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点有二:一是要掌握腐殖质的成因,腐殖质丰富意味着动植物资源丰富,进而可推断出此地水热条件好;二是泥沙含量少意味着水土流失状况不严重,说明植被茂密,河流侵蚀力不强。【答案】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8分)(9)影响河流航运价值的因素河流的航运价值由河流的通航能力和其流经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共同决定。自然条件决定河流的通航能力。自然条件:径流量的大小(看气候类型和流域面积)影响通航能力;径流量的变率(看降水季节分配)影响通航季节
28、稳定性;径流长度影响通航里程;河流流速的急缓(看地形)影响通航的平稳性;含沙量(主要看植被状况)影响航道的畅通;结冰期(看气温)影响通航的时间等。社会经济条件: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流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流域的资源分布状况;是否有运河沟通其他水系以扩大通航范围;能否实现水陆、河海联运等。(10)沼泽的成因分析思路水为什么会积于地表?水为什么难上天、难入地、难流走?有来水:从气候、水文看降水量丰富,河湖密布或河流泛滥,水源较充足。难流走:从地形地势看地势低平或相对低洼,致使排水不畅。难上天:从气温看当地纬度(或海拔)高,气温低,致使蒸发微弱。难入地(下渗):从冻土因素看地下有永久冻土层,致使地表水
29、难以下渗。【典型设问】2014年课标全国卷第36题第(1)问,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11)冲积扇(或三角洲)的成因沉积物:由上游侵蚀作用产生,侵蚀作用又受地表植被状况、土质松黏、地形陡缓等因素影响。发生沉积作用:河流在出山口或入海口附近,地势平缓,流速减慢,搬运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记忆口诀】热带雨林气候的非地带性主要分布在“澳巴马”偏东部地区。(12)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原因大部分位于热带,气温较高;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
30、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在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2.人文地理及区域整治(1)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城市化、交通通信等。自然原因:地区间自然环境的差异或自然环境的变化(资源、气候、淡水、土壤、矿产、自然灾害等)。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等。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等。【典型设问】2017年天津卷第12题第(1)问,根据“义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目前外来人口约占常住人口的37%”这一材料,说明义乌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4分)【答案】商贸发达(商品集散地);就业岗位多(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4分)(2
31、)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下降(城市的弊),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好;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了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小城镇的利)。高速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增强(城乡交通便利);电脑及网络等现代通信的出现和普及,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居家办公可行性)。(3)工业集聚的原因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生产建设投资。加强信息交流与协作,促进技术创新。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4)工业分散的原因老工业区过度集聚导致了环境污染、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等问题,产生工业
32、转移和分散的现象。【特别提醒】工业分散或产业转移的实质还是存在区域差异,尤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因此,通过工业分散或产业转移可以降低成本,获取更大的利润。跨国公司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或接近市场,或接近原料地,或接近劳动力丰富的地区等,以降低生产成本(如轻小贵的电子元器件厂与电子产品组装厂之间的分散;复杂产品的生产与其各种零部件厂之间的分散,如飞机制造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工业的地域联系提供强有力地支持。(5)产业转移的原因劳动力因素:劳动力的数量、素质及工资水平等方面的地区差异。企业内部交易成本: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职工培训成本、行政
33、成本、公用事业费用等方面的区域差异。市场因素:市场区位的变化,开拓新市场的需要等。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如升级转型等)。资源、原材料、地价等的区域差异。国家政策或生态环境改善的需要等。3.资源或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三大类。(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自然原因: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季节变化大,淡水资源有限,陆地面积小,陆地存蓄水能力弱。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大;人类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2)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速度快,土质疏松;地表植
34、被稀疏;地质条件不稳定(多地震等)。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过度开垦)、开矿、植被破坏严重、工程建设等。(3)荒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次要):a.气候干旱少雨;b.水源缺乏;c.大风日数多;d.植被稀少;e.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主要):a.人口激增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b.三“过”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导致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失衡;c.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绿洲地区);d.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4)沙尘暴的成因基本条件:蒸发量大、降水少,气候干旱。物质条件:地表物质干燥疏松,沙源丰富(物燥、有沙)。植被状况:植被稀少(或植被遭到破坏),地表缺乏植被的固着(植被稀疏)。动力条
35、件:扬尘时的上升气流和大风天气多。【应考提示】本部分内容的考查多出现在选修地理的环境保护部分。【典型设问】72014年课标全国卷 第36题第(2)问,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5分)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答案】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2分)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3分)【答题提示】条件分析评
36、价类试题在答题时需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结合自然和人文条件展开分析。当然如果题目中有限定词明确指向,则根据限定词具体要求作答。(5)赤潮产生的原因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或过度海水养殖,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营养丰富的海水及适宜的水温、盐度等环境促使赤潮生物大量繁殖;水体交换不良的港湾和沿岸海域容易发生赤潮。(6)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自然因素:逆温、静风天气;水汽含量高;大量的尘埃和污染物。人为因素:重工业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能源消费以煤为主,排放量大;交通工具多样,大量的尾气排放;冬季集中供暖、建筑工地的扬尘等。四、条件分析评价类问题答题思路新课标考题对区域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农业和
37、工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评价考查较多,也更强调对材料的充分解读,着重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对基本原理的分析应用能力。无论是评价还是分析某地农业生产或工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基本思路都是先看某种植物或动物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或某种产业的生产需要什么条件,尤其是主导性的区位条件),再结合所考区域的自然、人文区域特征,看该地具备什么特征,哪些是优势,哪些是不足,进行分析或评价,评价要从有利和不利(或者优势和不足)两方面进行。【答题提示】在综合题中,“影响类”问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有利影响+不利影响;空间尺度:本地区(事物)影响+其他地区(事物)影响;时间尺度: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
38、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五、影响意义类问题答题思路所谓地理意义,是指某事物产生的地理方面的影响。意义实质上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是某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意义”往往与“积极影响”和“积极作用”视为等同,但如果题目设问仅仅提到“影响”,则分析时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1.水循环的影响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地球各圈层联系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等。2.我国地势的影响(1)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农业经营。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的地势,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给东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也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
39、交通,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巨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广大山区有丰富的森林、草场、矿产、旅游资源。(2)不利影响山区广大,使得我国耕地比重小。山区广大,地形崎岖,使得交通不便。三级阶梯交界处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3.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气候:产生城市光污染、光化学烟雾;产生城市“热岛效应”“湿岛效应”和“狭管效应”等。(2)影响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影响城市水蒸发、地表水下渗、径流等;生产、生活排污会污染城市水源。(3)影响土地:城市化发展占用大量耕地;大量垃圾等废弃物的排放污染土地。(4)影响生物:城市化破坏植被和原有生态系统
40、,使生物多样性减少。4.产业转移的影响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产业转移既促进了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合作,又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产业转移对产业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也各不相同,都有其利与弊。(1)对产业迁入地的影响有利影响:促进资源开发,有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第二产业比重,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加速资源的消耗;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2)对产业迁出地的影响有利
41、影响: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腾笼换鸟”);降低区域资源消耗;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不利影响:减少了就业机会;引起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外流。5.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1)过度开垦:水土流失、荒漠化、次生盐碱化、水资源短缺等;(2)过度放牧:草场破坏、荒漠化等。(3)过度采伐:森林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等。这些不利影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关键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设问中的关键词迅速繁殖,这意味着对“湖泊鱼类资源和捕捞业的影响”主要从不利方面进行回答。【典型设问】2013年课标全国卷第37题第(3)问,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2、)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答案】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6分)六、对策措施类问题答题思路【解题技巧】对策措施类问题在答题时主要考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四个方面
43、。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是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面对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类应该采取措施和对策,更好地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类的问题能够很好地考查考生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设问形式。对策措施类的解题思路,最根本的原则是要对“症”(原因)下“药”(措施),根据原因或危害,寻找相应措施。1.干旱缺水问题(1)开源:开发水资源,提高供水能力;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海水淡化等。(2)节流:加强用水管理,实行水价调节,增强节水意识;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防止和治理水污染;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等农业灌溉技术。2.
44、能源紧张问题(1)开源【方法总结】措施类问题答题思路主要有管理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四个方面。在答题时结合具体情况逐一展开分析即可。立足国内,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增加能源产量;放眼国际,采取多元化战略,开拓更多石油进口渠道;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建设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缓解东部能源紧缺问题;稳妥发展核电、利用乙醇汽油等;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2)节流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3.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源枯竭问题)(1)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2)改造传统产业,减少数量,扩大规模;(3)发展科技,为地区企业改造和转型提供技术支持;(4)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等。4.保护湿地(1)还湖(还沼、还塘),退耕还林(还草);(2)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滥捕滥伐;(3)防止和治理水污染;【特别注意】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即便设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也应该首先分析成因,然后再找对策。(4)建立休渔制度,限制网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5)加强宣传,建立健全法规,增强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