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文档编号:5363921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第一单元 地球与地图第二单元 行星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第二节地球自转运动第三节地球公转运动第三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节大气环流与气候第三节天气系统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第五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七单元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第八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九单元城市城市化第十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一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二单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第十三单元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

2、发展、地理信息技术第十五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十六单元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第十八单元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第十九单元 世界地理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第二节 世界其他地区第二十单元 中国地理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第二节 中国地理分区第五部分 选修单元第二十一单元 旅游地理第二十二单元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二十三单元 环境保护 特殊知识点一、 经纬网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链接南北两极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都不平行圆,都平行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从赤道到两级逐渐缩短经纬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180

3、度,向西为西经度,代号为W,向东为东经度,代号为E从赤道向南、北各分90度实质某地子午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面面角)地标某点到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线面角)分布规律及图示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划分半球东半球20W 160E 20W 0 180西半球高纬 90N 中纬 60N 北半球低纬 30N030S60S 南半球90S应用小技巧1. 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度数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度数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2.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数相加等于1

4、80度(但东西经不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不同)二、 地球的自转1. 地球自转的特征1) 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2) 周期 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更替周期3) 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均为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级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60纬线上的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2.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不偏。图示:温馨提示 面向物体运动方向判断左和右1. 晨昏线的概念晨昏线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5、是一个大圈。故又称为晨昏圈。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2. 晨昏线的特点(1)晨昏线是平分地球的一个大圆。(2)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始终垂直,地球球面上的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且相切。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3)晨昏线平分赤道。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4)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等。其变化范围为0一2326,春分日秋分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夏至日冬至日时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为2326。(5)晨昏线与纬线圈的切点若切点位于极昼区,则地方时为0:00(24:00),

6、若切点位于极夜区,则地方时为12:00。 (6)晨昏线的移动 晨昏线的移动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都是15/时,方向相反,为自东向西。1. 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2. 时区的划分 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时区跨经度15度。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到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 在中时区以东,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到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每隔15划分一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到西十二区; 东西时区各跨7.5,合为一个时区。3. 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其区时。4. 日界线自然日界线人为日界线经线地方时为0时的

7、经线180经线日期分隔特点时刻在变,该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不动,为了避免在一个政区单位内使用两个日期,该线并不完全沿着180经线划分,而是略有曲折。日期确定1. 两条日界线之间为同一天;2. 向东过0时经线,日期加一天、向西日期减一天;3. 向西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向东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即“东减西加”。(2)应用突破方法1. 已知某地的地方时,求另一地的地方时公式: 已知地地方时4分钟/1*经度差=所求地地方时注意:l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东侧为“+”,西侧为“-”;l 以0经线为准,同侧两地经度差为“-”,异侧两地经度差为“+”。2. 已知某地经度,求另一地经

8、度公式: 已知地经度1/4分钟*两地地方时差数(分钟)=所求地经度注意:l 所求经度地的时刻比已知地的时刻早,已知地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位于西经度时用“-”;l 所求经度地的时刻比已知地的时刻晚,已知地位于东经度和零经度时用“-”,已知地位于西经度时用“+”;l 地方时差的计算:两地地方时的大数减小数。3. 已知某地经度,推算时区公式: (某地经度+7.5)/ 15=该地所在的时区(取商的整数部分)注意:l 东经度为东时区、西经度为西时区。4. 已知某地时区序数,推算时区中央经线公式: 某地时区序数 * 15=该时区中央经线度数注意:l 时区序数乘以15度所得的积为该时区的中央

9、经线的度数,东时区为东经度,西时区为西经度;l 将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分别加减7.5所得的和与差即为该时区的范围。5. 已知某时区的区时,求另一时区的区时公式: 已知地的区时两地的时区差数=所求地的区时注意:l 所求地在已知地东,则用“+”,所求地在已知地西,则用“-”;l 两地的区时差数即两地的时区差数;l 所得的时间是0-24时,为当日时间。24时亦可写作次日0时。所得的时间大于24时,则是第二天,钟点要减去24小时,日期要加上1天;所得的时间是负值时,则是前二天,钟点要加24小时,日期要减1天。6. 与行程有关的时间计算若一架飞机某日某时从A地起飞,经过m小时飞行降落在B地,求飞机降落在

10、B地的时间。公式+m小时起飞时A地的时间 降落时A地的时间时差 时差+m小时起飞时B地的时间 降落时B地的时间3. 地球的公转1) 公转特征l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l 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1月初,远日点7月初。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夏季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冬季l 周期:一个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l 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3) 四季更替和五带l 形成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变化。l 四季划分:天文四季把一年中太阳高度最

11、大,白昼最长的季节定为夏季,反之为冬季。春秋为过渡季节。北温带国家四季35月为春季,依次每3个月为一个季节。l 五带划分:以回归线和极线圈为界线。4) 黄赤交角大小及变化l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在南北纬2326之间;l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l 黄赤交角的度数=回归线的度数l 极圈的度数=90-黄赤交角的度数说明 1.黄赤交角的变化影响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与黄赤交角度数呈正相关。2.黄赤交角的变化影响昼夜长短年变化幅度:除赤道外,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年变化幅度随黄赤交角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且维度越高越明显。但赤道上始终是1

12、2小时、黄赤交角变化后寒带范围内仍有极昼极夜现象。1. 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2. 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1) 对称规律: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如23.5N的昼长等于23.5S的夜长。2) 递增规律: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昼短夜长,且维度越高,夜越长。3) 变幅规律:赤道全年昼夜平分,维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 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维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5) 昼夜长短状况规律:天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

13、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高纬白昼时间越长、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无关。3. 太阳高度1) 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等于0。昼半球的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的太阳高度小于0。2) 太阳高度分布规律: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四周递减,晨昏线上为零。3)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l 极点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无变化,其太阳高度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维度。l 极圈及其以内地区极昼期间,太阳高度24小时内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刚好出现济州地区的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和为90,且该日地区太阳高度最小值为0;其他极昼地区该日太阳高度最小值=当地纬度-刚好出现极昼地区纬度。某地某日刚好出现极昼,则该地

14、当日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l 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4.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1) 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 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维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维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维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半球各维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当中的最大值。归纳 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离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

15、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专题一、地球上的大气解读探究考点内容命题规律命题趋势一、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现象大气受热过程1. 热点预测:2016年仍将以热力环流原理、应用、等压线图判读为主,以选择题为主,分值4-8分。2. 趋势分析:以气候要素等值线分布图为背景,考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趋势较明显。二、热力环流三、等压线和风知识清单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考点一 大气的收入过程及逆温现象1. 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受热过程如下图:2. 大气的两大作用及影响1) 作用l 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

16、辐射具有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所减弱。l 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的热量起到了补偿的功能,减少了大气的热量损失,起到保温作用。2) 影响l 使地球表面温度变化较小 无大气的月球表面和有大气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差异较大。地球表面温度变化不像月球表面那样剧烈。白天,地球上的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削弱作用,使得地表增温幅度比月球小;夜晚,地球上的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降温幅度比月球小。l 使阴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白天多云时,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时,地面降温幅度比晴天小,故阴天昼夜温差较晴天小。3. 逆温现象1) 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

17、气温降低约0.6。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离地面越高,受热越少,气温就越低。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2) 辐射逆温的发展过程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或黎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弱,地面辐射散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层大气降温较小,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在黎明前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消失。3) 逆温的影响l 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这使得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现带来不便。l 加剧大气污染。逆温使得空气垂直对流受阻,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l 对航空

18、造成影响。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这时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过程中不会有太大颠簸。考点二 热力环流1. 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 形成过程3. 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及其影响图示海陆风影响: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也简单山风吹向谷底,使得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城市热岛环流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置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考点三 等压线和风1. 风形成的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2.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冷热不均。3. 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

19、球为例)风受力作用受力作用分析风向理想状态受1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受2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背风而立,左低右高近地面风受3力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背风而立,左前低、右后高突破方法1. 等压面的判读方法1) 判断气压高低判断依据:l 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l 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PD=PC=PA=PB。综合分析得:PBPAPDPC。2

20、) 判读等压面的凹凸l 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记忆为“高凸低凹”。另: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 判断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及其下垫面性质l 等压面的弯曲状况(如高空等压面向上凸出或近地面向下弯曲)近地面空气垂直运动状况(上升运动)判读出气温高低(气温高)根据不同下垫面的热力差异,判读出下垫面的性质,如高压可能对应夏季的海洋(冬季的陆地)、白天的绿地(夜晚的裸地)、城市的郊区等。4) 判断近地面的天气状况及气温日较差l 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大气垂直运动状况天气状况(上升多阴雨天气,下降多晴朗天气)日较差大小(晴天气温日较差大、阴天气温日较差小)。2. 风向和风力的判

21、断方法1) 风压定律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右后方,低气压在左前方;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气压在左后方,低气压在右前方。2) 风向的判定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无需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所示:3) 风力的判读风力的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因此,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如上图,风力:ABCD。注意:在不同地图

22、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上,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越小。如下图,风力:ABCD。第二节 大气环流与气候解读探究考点内容命题规律命题趋势一、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 热点预测:2016年仍将重点考察气温、降水以及气候等知识,题型以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难度中等。3. 趋势分析:以重要区域图或气候要素图为背景,考察判读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及成因的趋势较明显。二、气温与降水三、气候类型知识清单考点一 全球性大气环流1. 气压带、风带1) 成因:高低维度间因获得太阳辐射的

23、不同,差生热量差异。2) 分布位置3) 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难移。2.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1)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冬季风2)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分布和夏季风3.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季风环流以亚洲东部最为典型。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面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海陆间热力差异最大,其形成的季风环流也最为典型。东亚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比较见下表:季风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亚洲内陆太平洋亚洲

24、内陆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炎热、湿润温暖、干燥炎热、湿润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考点二 气温与降水1. 气温1) 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l 日变化一般情况下,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14:00)左右。l 气温日较差一般规律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平原(山谷)山地(山峰);晴天阴天;随维度增高而减小。l 年变化:一般随维度增高而增大。北半球陆地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北半球海洋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2) 气温低空间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纬度夏季陆地高于海洋气温,冬季相反。山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3) 影

25、响气温的因素因素说明维度位置纬度高(低),太阳高度小(大),太阳辐射能少(多)海陆位置海洋性气候(比热容大:冬温夏凉,温度季节变化小,降水丰富,季节变化均匀);大陆性气候(比热容小:冬冷夏热,温度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地形地势高(低),气温低(高);高山阻挡冷空气侵入(地形封闭不易散热)洋流寒(暖)流,气温低(高)2. 降水1) 分布规律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2) 影响降水的因素因素说明大气环流气流上升易降水,如赤道低气压带;风向由低纬吹向高纬易降水,如西风带控制区降水多;副高或信风带控制区降水

26、少;风向由海洋吹向陆地易降水,如夏季风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洋流暖流增湿、寒流减湿人类活动兴修水利、人工造林可增大降水考点三 气候类型1. 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及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关系2. 世界部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及特征1) 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如英国)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终年温和湿润(700-1000mm)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炎热干燥(250mm)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全年都受赤道低气

27、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2000mm以上)2) 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之间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湿季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750-1000mm)3) 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季风气候约在10-25N之间的大陆东岸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终年高温,分旱(10月-次年5月)雨(6-9月)两季(1500-20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约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

28、东岸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500mm)温带季风气候约在35-50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寒冷干燥(0以下),夏季高温多雨(400-8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内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于3. 地带性气候的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1)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又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加强了地形雨的形成,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2)东非高原赤道地区:热带草原气候

29、。(原因: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难形成对流雨)3)巴塔哥尼亚高原:温带大陆件气候。(原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西风的深入,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4)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和索马里半岛东南侧的热带沙漠气候,其分布接近赤道。(原因:寒流的影响)突破方法方法一 影响等温线因素的判读方法等温线走向示意图原因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太阳辐射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海洋影响程度不同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ABC同纬度,B地气温夏季高于A、C两地,冬季气温低于A、C两地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

30、向、高原边缘平行)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地形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暖流增温、寒流降温洋流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山地闭合曲线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地势高方法二 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1. 宏观看趋势1) 等降水量线的密集,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2) 一般而言,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由沿海向内陆递减;3) 迎风坡上,随海拔上升,降水呈少多少的分布规律、背风坡上,随海拔降低,降水呈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l 根据上述降水量变化曲线得知,H为最大降水

31、高度。l 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作垂直于竖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l 由山坡两侧降水量分布特征得知:A坡为背风坡,B为迎风坡。2. 微观看特殊1) 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2) 如果某地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3) 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例题】2013浙江文综,36(2)(3),2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

32、。(30分)材料一: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2)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0分)(3)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0分)方法三 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1. 根据气温降水数据判断年最低月均温年降水分配气候类型大于15(热带)年雨型,各月均在100mm以上热带雨林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小于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夏雨型,年降水量大于1000mm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0-15(亚热带或温带)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地中海气候年雨型,各月均匀,50mm左右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亚热带季风气候

33、小于0(温带)夏雨型,夏季超过100mm温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夏季少雨100mm温带大陆性气候2. 常见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折线图、点状图、二维坐标图、三维坐标图、玫瑰图等。共性特征:提供的都是气温和降水资料。判读方法:读出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图1所示气候类型终年气温高,降水季节变化显著,分旱雨两季,是热带季风气候。图2、图4所示气候类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图3、图6所示气候类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为地中海气候。图5包括a、b、c、d死地的气候统计资料,读图时应注意看清图例,读出四地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后再

34、确定其气候类型。它们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图7中12条半径分别代表一年12个月,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各月的降水量和气温,据图中数据可确定其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方法四 气候的描述方法1. 气候特征的分析和描述(1)气温特征:主要分析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和气温年较差。一般来说,最低月气温低于0c描述时一般称作寒冷,0一10为低温,10C一22:为温暧,22一28为高温,高于28为炎热。气温年较差大于15可以认为大陆性强,气温季节变化大:小于10表明海洋性显著,气温季节变化小。(2)降水特征:主要读取各月降水量,分析降水季节变化,估算降水总量。一般来说,月

35、降水量低于10mm描述时称作稀少,10mm一50mm为少雨,50mm一10mm为多雨,大于100mm为丰富。(3)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结合上述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并对气温和降水配合情况进行描述。如7月均温大于22,降水量超过50mm,可描述为“高温多雨”。2. 描述气候分布主要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大方面分析。如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南北纬25一35大陆东部等。3. 描述气候成因主要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方面人手。4. 在探讨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时,常要表述温差大小、光照强弱、热量及降水的多少等。 第三节 天气系统考点一 锋面系统1

36、. 锋面特征1) 结构特征: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2) 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多阴雨,大风天气、降水多分布在冷气团一侧。2. 分类1) 冷锋: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2) 暖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3)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3. 锋与天气1) 冷锋与天气2) 暖锋与天气3) 准静止锋与天气阴雨天持续时间长(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在江淮准静止锋控制下形成的)考点二 高低压系统低压系统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

37、: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流向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天气状况多云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突破方法方法一 锋面气旋图的判断方法(以北半球为例)1 确定锋面位置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2 确定风向依据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偏转关系可确定各点风向。如图中F、G处为偏北风、E、H处为偏南风。3 确定气流(气团)的性质图中F、G都在锋面的北侧,风从北方吹来,来自高纬地区,而E、H正好相反,故F、G

38、处气温比南面的E、H处气温低,确实F、G为冷气团,E、H为暖气团。4 确定锋面性质锋面应随气旋一起呈逆时针方向移动。由此可确定锋面AB是冷气团F主动向暖气团E移动新城的,为冷锋;CD为暖锋。一般来说,无论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七选中型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即“左冷右暖”。5 确定锋面气旋控制地区的天气图中可知,气旋的右方低压槽为暖锋控制,故在封签G处等地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左方低压槽为冷锋控制,故在锋后F处等地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冷锋与暖锋之间为暖气团控制。方法二 冷暖峰的判断方法1

39、. 看箭头方向2. 看锋面坡度3. 看雨区范围和位置4. 看符号方法三 巧用手势判断天气运动的方法1. 借助手势判断风向如图,北半球用右手定则,南半球用左右定则,手心向着自己,四个手指头伸直的方向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拇指的方向就代表风向。2. 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反气旋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考点内容一、水循环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二、陆地水体陆地水体,河流径流三、洋流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清单考点一 水循环1. 水循环的类型、环节和意义意义:l 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l 使地表各圈层之间、海陆

40、之间实现物质迁移和能量的交换;l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2.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l 有利措施: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可增大蒸发量。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是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农林措施:“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课增加降水。l 不利行为: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考点二 陆地水体1. 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和特点河流因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也存在

41、显著差异,具体比较如下:河流补给水源径流变化规律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典型地区补给特点降水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汛期;地中海气候区,冬季汛期、夏季枯水期;季风气候区,夏秋汛期、冬春枯水期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典型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季节性积雪融水春季积雪融化常形成春汛春季气温东北地区补给在春季,水量变化缓和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夏季汛期,冬季封冻,小河断流气温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补给在夏季,水量较稳定湖泊水对河流流经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湖泊蓄水量普遍对于河流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地下水补给稳定可靠,且与河水

42、互补地下水水位高低普遍水量较稳定,与河流互补2. 河流特征1) 基本概念l 河流水系:指集水河道的结构,包括源地、流程、流域、支流及其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l 河流水温:指河流的水情,是河水状况及其变化等。包括流量、流速、水位、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要素。2) 影响因素气候因素(降水量、降水形式、强度、蒸发等)下垫面因素(地形、地质、植被状况等)项目描述方法影响因素对航运的影响河流水文特征流量流量大小河流补给量和流域面积。补给量和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水量大,流量平稳,丰水期长(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少(少淤),对航运有利。水位汛

43、期水位高低、季节变化、汛期时间及长短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含沙量含沙量的大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降水强度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含沙量越大。结冰期结冰期的有无或长短冬季气温高低。有结冰期的河流,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源地、流向、落差、支流(多少、形状)、流域面积、河道特征(宽窄、深浅、曲直)等流域的地形特征。河流的流向、落差、水系形态与地形密切相关。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浅、曲流发育。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对航运有利。考点三 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 > 地理 > 高考专区 > 一轮复习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3届高考一轮地理复习:必备基础考点总结汇编(实用必备!).docx)为本站会员(wenku818)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