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第 7 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展示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015 选择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12、 2017 选择, 2013 简析 );兼顾效率与公平。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考点 1 按劳分配为主体 (1)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 平均分配 ) (2)内容要求 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分配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 (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 )。 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具体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主要形式:国 企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农村中家
2、庭承包土地所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村办企业、街道办企业职工工资所得。 (3)原因 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重要意义: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点拨 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 (所有制结构 )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按劳分配 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 、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
3、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典例 1 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打破平均主义 “ 大锅饭 ”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调动人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 “ 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生活先好起来 ” 的政策,推动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 ) 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生产力的要求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分配制度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A B C D 答案 B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解析 材料体现了按劳分配原则符合我国的国情
4、,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故 符合题意。材料说的是我国的分配制度,不是基本经济制度, 排除。 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跟踪训练 1 某国有企业一名高级钳工技师,累计为企业设计制造了 10 多项工装卡具,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100 多万,企业给他的工资也远高于其他普通职工。该企业的做法 ( ) 真正贯彻了 按劳分配原则 否认了平均分配的合理性 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可能会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该国有企业的做法属于多劳多得,贯彻了按劳分配原则,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正确。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不是一回事, 错误。按劳分配制度不会形成两极分化, 排除。故选
5、 B。 考点 2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形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知识、土地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劳动要素分配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 要素分配 储蓄利息、股息、债券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技术要素分配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管理要素分配 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按贡献获得的收入 信息要素分配 提供市场信息的收入 知识要素分配 稿酬所得 土地要素分配 出租房屋获得的租金,转让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收入 (2)意义: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
6、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 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点拨 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营、外资企业中工人获得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动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农民承包集体土地自己经营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转包给他人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 (3)我国的分配制度 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为什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根本上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制决定分配方式,直接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7、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如图: 点拨 有人认为,我国的分配制度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该观点错误。按劳分配强调公平,但也体现效率,因为多劳多得;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强调效率,但也体现公平,因为规则平等、机会均等。地区经济差别、城乡差别、行业差别,特别是个人因素是造成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 典例 2 (2015 江苏高考 )据统计, 2014 年全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 40%来自房地产, 17%来自银行理财, 16%来自存款, 12%来自股票,其他来自信托、基金、保险等。对该经济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 体现按生 产要素分配 居民投资风险不断降低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居
8、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分配方式。居民财产性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故 正确。通过财产性收入来源的多样化,可见财产配置多元化,故 正确。材料体现了投资的多元化,没有涉及风险降低,排除 。财产收益来自初次分配,排除 。故选 B。 跟踪训练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鼓励各类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 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 ) A是我国分配制度的重大变革 B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C是我国按劳分配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D保障了科研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9、答案 B 解析 股权激励方式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并没有改变我国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 , A 不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公有制,而材料说的是 “ 各类企业 ” ,所以 C 不选; D 夸大了科研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故选 B。 【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 (所有制 )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 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
10、是资本要素收入。 考点 3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是什么: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保证基本生活需要。(收入分配公平 平均主义 ) 点拨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 下 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与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 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 OPQ 之间的面积为 B。基尼系数 A(A B)。基尼系数在 0 1 之间,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实现社会结构由 “ 金字塔型 ” 向 “ 橄榄型 ” 转变。 (2)为什么: 存在五大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过低、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过低。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
11、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收入分配公平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提高效率。 (3)怎么 办 根本:发展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制度: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
12、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再分配: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 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合、提低、扩中、调高、取【 精品教育资源文库 】 非,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效率: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维护公平需要切实提高效率。 其他:发挥财政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的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宏观调控,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点拨 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在物质生产领域内的分配
13、,如劳动报酬、企业收入、政府收入等。再分配: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继续 进行的分配,如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财政支出 )等。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典例 3 (2012 江苏高考 )如下图所示,有利于实现社会结构由 “ 金字塔型 ” 向 “ 橄榄型 ”转变的措施是 ( ) 改革税制增加社会各阶层收入 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 逐步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审题时快速找到 “ 金字塔型 ”“ 橄榄型 ”“ 转变的措施 ” 等有效的 “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