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

上传人(卖家):林田 文档编号:5380038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学科范围本课程的考试范围包括社会学概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两部分。其中,社会学概论部分占70,社会学研究方法部分占30。二、要求掌握的基本内容社会学概论方面:要求掌握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的学科背景、发展进程、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研究方法,能够运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社会学研究方法方面:要求掌握社会研究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式,掌握社会学研究的具体方式和技术。三、参考书目郑杭生 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风笑天 主编: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2、版社,2005年2月版。四、考试的知识范围(课程复习大纲)“社会学概论”部分一、绪论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学产生与发展的条件与历程,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科地位及其研究意义。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一章、第二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五章。(一)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产生的社会条件 2、社会学形成的思想材料 3、社会学发展的基本历程(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国外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其分类2、国内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3、社会学研究对象与社会学基本问题(三)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社会学的方法论 2、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3、社会学的具体研究技术(四)社会学的学科地位1、社会

3、学学科地位的演变 2、社会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关系(五)社会学研究的意义1、社会学的理论意义 2、社会学的实践意义二、社会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的概念、特征、构成要素与功能,了解社会学考察社会的角度,重点掌握“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基本观点。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三章、第二章。(一)社会的概念 1、社会的基本定义 2、社会的特征 3、社会的构成要素(孙本文的社会四大要素论与杨心恒的社会三要素论) 4、社会的功能(二)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3、血缘、地缘与业缘的角度三、文化本章要求掌握文化的

4、定义、特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把握“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等不同文化模式评价倾向的基本观点,掌握并学会运用“文化堕距”理论、“文化震惊”理论及“边际文化”概念。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四章。(一)文化的定义与特性1、文化的定义 2、文化的特性(二)文化的类型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 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三)文化的结构1、文化特质 2、文化丛 3、文化模式(四)文化的功能(五)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1、文化中心主义 2、文化相对主义 3、对两种文化模式评价取向的评价(六)文化理论及相关概念1、文化堕距理论 2、文化震

5、惊 3、边际文化四、人的社会化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化的概念、类型、条件与主体,把握社会化的基本内容及其功能,掌握有关社会化机制与过程的主要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五章。(一)社会化的含义1、社会化的定义 2、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二)社会化的类型1、初始社会化 2、预期社会化 3、发展社会化 4、逆向社会化 5、再社会化(三)社会化的条件与主体1、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2、社会化的社会主体(四)社会化理论1、有关“自我意识与人格发展”的理论(1)库利的“镜中我”理论 (2)米德的“角色扮演”理论(3)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4)埃里克森的社会化过程“八阶段”理论2、有

6、关社会化过程的理论(1)生命历程理论 (2)社会化的生命周期(五)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政治社会化 2、道德社会化(六)社会化过程中的问题1、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2、社会化的偏差与失败 3、代差五、社会角色本章要求掌握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社会角色的类型,了解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及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调问题。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六章。(一)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1、社会角色理论的四个来源 2、社会角色的基本定义 3、角色集(二)社会角色的类型1、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2、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3、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4、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三)社会角色的扮演1、社

7、会角色的确定 2、社会角色的表现3、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4、角色距离(四)社会角色的失调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六、社会互动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集合行为”的特征、类型以及社会学解释集合行为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七章。(一)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 (2)角色理论 (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 (5)交换理论 (6)本土方法论(二)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社会互动的情境 2、社会互动的过程(1)贝尔斯的三阶段说 (2)芝加哥

8、学派的四阶段说3、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三)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1、社会互动的维度 2、社会互动的类型(四)集合行为1、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2、集合行为的理论(1)梅尔瑟的基本条件说 (2)塔尔德的模仿理论 (3)勒朋的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论 (5)匿名理论 (6)控制转让理论3、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七、社会群体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群体的基本概念,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及初级群体的社会学研究。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八章。(一)社会群体概述1、社会群体的定义与一般特征2、社会群体存在的基础3、社会群体的类型(二)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1、群体凝聚力2、群体规范3、群体内部关系4、群

9、体领导与决策(三)初级社会群体1、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1)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的发展 (2)初级社会群体研究的意义2、初级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3、初级社会群体的形成条件4、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5、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1)转型期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2)初级群体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八、社会组织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组织的含义、类型与结构及社会组织管理理论,重点掌握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我国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对策及组织管理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章。(一)社会组织概述1、社会组织的含义、特征与构成要素2、社会组织的分类(二)社会组织结构1、组织结构的含义2、组织结构

10、的基本形式3、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4、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征与对策(三)社会组织的管理1、组织管理的含义2、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1)古典组织管理理论 (2)行为科学组织管理理论 (3)现代组织管理理论3、组织管理方式(1)家长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 (2)科层制管理方式及其特征(3)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问题九、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基本概念,把握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及当前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了解当前我国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的现状。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一章。(一)社会分层概述1、社会分层的定义与标准2、社会分化及其类型3、阶层、阶级

11、与社会不平等(1)阶级、阶层的一般涵义(2)社会不平等(3)社会分层研究的理论视角(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1、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2、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1)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 (2)帕雷托的精英理论(三)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1、分层的方法与标准 (1)分层的方法 (2)分层标准2、层内关系与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3、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1)社会多元分层结构的含义 (2)结构弹性分析 (3)多元分层结构与个人多重分层地位(四)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1、改革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2、改革以来我国社会分层结构的变化3、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若干问题(五)社会流动1、社会流动的含义2、社会

12、流动的类型3、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4、社会流动的功能十、社会设置本章要求掌握社会设置的含义及相关基本概念,了解社会设置的构成、特征、类型与功能。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二章。(一)社会设置概述1、社会设置的含义2、社会设置的构成3、社会设置的特征4、社会设置的类型(二)社会设置的功能分析1、社会设置的功能2、考察社会设置功能的角度3、社会设置的功能变迁与设置创新十一、社区本章要求掌握社区的涵义、类型等基本概念,把握社区研究的方法,了解社区自身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把握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的相关概念与理论,了解我国的社区转型及社区协调发展的困境与出路。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

13、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三章。(一)社区概述1、社区的含义 (1)社区的定义 (2)社区与社会2、社区的类型3、社区研究的方法 (二)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1、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2、社区人口与社区发展3、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4、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三)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1、城乡协调发展(1)城乡协调发展的融合理论(2)城市布局理论2、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十二、城市化本章要求掌握城市化的定义、过程及有关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代表观点,了解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的相关理论,把握现代城市的社会特征,理解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四章。(一)城市化概述1、城市化的

14、概念及其历史起点2、城市化的必然性3、世界城市化的历程4、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历程5、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的代表观点(二)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变动1、城市空间结构的古典模型(1)“同心环带”模型 (2)“扇形”模型 (3)“多核心”模型2、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 (1)市区 (2)郊区3、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动(1)集中与分散 (2)生态隔离 (3)侵入与承继(三)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1、城市文化特征的社会学理论(1)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2)齐美尔:大城市的精神生活(3)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2、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分析(四)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1、城市问题 (1)城市问题含义 (2)社会学家

15、对城市问题的解释(城市决定论、人口构成论、亚文化论)2、城市规划(1)城市规划定义 (2)欧美城市规划思想(霍华德的“花园城市”、芒福德的“有机秩序”、马塔的“带型城市”)十三、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本章要求掌握社会变迁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变迁的含义、类型、影响因素、根源与机制,掌握社会现代化的含义与特征,把握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了解我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五章。(一)社会变迁1、社会变迁的定义2、社会变迁的类型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4、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二)社会现代化1、社会现代化的含义2、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三)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1、发展

16、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2、迟发展效应3、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与指导作用(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十四、社会问题本章要求掌握社会问题的定义、构成要素、一般特征、类型及社会问题的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相关理论认识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问题,重点掌握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贫困问题。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一节、第三节。(一)社会问题概述1、社会问题的定义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4、社会问题的基本类型(二)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1、社会整合理论2、文化失调理论3、社会解体理论4、价值冲突理论(三)社会转型与社会问题

17、1、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成因2、当前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3、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问题(1)人口老龄化 (2)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后果及其对策 (3)艾滋病与人口健康4、当前中国的贫困问题(1)贫困的概念与类型 (2)关于贫困的理论解释 (3)中国城市的贫困问题十五、社会控制本章要求掌握社会控制的含义、特征与类型,社会控制的功能,了解社会控制体系的构成,把握适度社会控制的涵义,掌握社会越轨的含义、类型与原因,重点掌握关于社会越轨原因解释的相关理论。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八章。(一)社会控制概述1、社会控制的定义2、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3、社会控制的功能(二)社会控制体系1

18、、社会控制手段 (1)组织控制 (2)制度控制 (3)文化控制2、社会控制的维度 (1)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 (3)适度社会控制的含义与意义(三)社会越轨与社会控制1、社会越轨的含义及其类型 2、社会越轨原因的理论解释(1)生物学解释 (2)心理学解释 (3)社会学解释(社会失范理论、文化冲突理论、亚文化群理论)3、社会越轨的控制十六、社会政策本章要求掌握社会政策的含义、类型与性质,了解社会政策制定的一般程序,把握有关社会政策执行过程的几种理论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对社会政策执行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第十九章。(一)社会政策概述1、社会政策的定义2、社会政策的分

19、类3、社会政策的性质(二)社会政策的制定程序(三)社会政策的执行1、社会政策执行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2、有关社会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1)四因素论 (2)六因素论 (3)循环理论 (4)中国特色论(四)社会政策的评估1、实施社会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影响2、社会政策评估的含义及其原则3、社会政策终结的含义、内容与方式十七、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本章要求掌握社会保障的含义、构成、历史沿革、基本模式及建立社会保障的意义,了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进程,掌握社会工作的含义、功能与价值,掌握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与方法。(一)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含义2、社会保障的构成3、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4、社会保障的

20、基本模式5、建立社会保障的作用与意义(二)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改革1、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内容与基本方向(三)社会工作概述1、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2、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3、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4、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5、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部分一、导论本章要求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与方法体系构成,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异同及优缺点,熟悉社会学研究的过程。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章。(一)社会研究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社会研究的定义2、社会研究的特征3、社会研究中的困难(二)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1、方法论 2

21、、研究方式 3、具体方法和技术(三)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1、方法论背景: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之争2、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四)社会研究的过程1、选择问题 2、研究设计 3、研究实施 4、资料分析 5、得出结论二、理论与研究本章要求掌握理论与研究的关系,把握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相关概念,熟悉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的过程。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二章。(一)理论及其层次1、理论的定义 2、理论的特征 3、理论的三个层次 4、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二)理论的构成要素1、概念 (1)概念的定义 (2)概念的层次 (3)概念的功能及其制约因素 2、变量(1)变量的定义 (2)定类变量、定序变量、定距变量与

22、定比变量(3)自变量、因变量与中介变量3、命题与假设(1)命题 (2)假设(三)理论与研究的关系1、“科学环”:研究的逻辑2、研究中的两种推理方式: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3、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4、经验的理论功能(四)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1、理论建构的过程(1)从观察到概括(经验概括) (2)从概括到理论2、理论检验的过程(1)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 (2)理论检验的步骤三、选题与文献回顾本章要求掌握选题与文献回顾的基本程序、方法及原则,把握选题与文献回顾中的相关概念。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一)研究问题及其来源1、研究问题与研究主题 2、研究问题的三大来源(二)选题的四个标准1、重

23、要性 2、创造性 3、可行性 4、合适性(三)研究问题的明确化1、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 2、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四)文献回顾1、文献回顾的含义与意义 2、文献回顾的方法 (1)如何查找 (2)如何选择 (3)如何阅读四、研究设计本章要求掌握研究设计的定义;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区分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的异同;根据研究性质的不同,区分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异同;把握社会研究中四种最基本的研究方式,即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理解社会研究中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即个人、群体、组织、社区和社会产品;学会根据研究的不同将研究划分为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熟悉研究的具体方案。相

24、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四章。(一)研究目的1、探索性研究 2、描述性研究 3、解释性研究(二)研究性质1、理论性研究 2、应用性研究(三)研究方式 1、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 2、研究方式的选择(四)分析单位 1、分析单位的概念 2、分析单位的特点 3、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 4、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1)区群谬误 (2)简化论(五)时间维度 1、横向研究 2、纵向研究 (1)趋势研究 (2)同期群研究 (3)同组研究(六)具体方案 五、测量与操作化 本章要求掌握测量的定义、构成要素与方法,把握操作化的定义、程序,重点掌握测量的四种层次,把握测量的信度与效度等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熟悉社会测

25、量中常用的几种量表。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五章。(一)测量的概念与层次1、测量的概念2、测量的四个要素3、社会测量的特点4、测量的四个层次(二)概念的操作化1、概念、变量与指标2、操作化的含义与作用3、操作化的方法(三)指数与量表1、指数与量表的概念2、几种常用的量表(1)李克特量表 (2)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 (3)语义差异量表(四)测量的信度与效度1、信度 2、效度 3、信度与效度的关系六、抽样本章要求掌握抽样的基本概念,抽样的原理、程序与方法,以及抽样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及其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六章。(一)抽样的概念与类型1、抽样的概念 (1)总体 (2)样本 (

26、3)抽样 (4)抽样单位 (5)抽样框 (6)参数值 (7)统计值2、抽样的类型 (1)概率抽样 (2)非概率抽样(二)概率抽样的原理与程序1、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 2、抽样的一般程序 3、抽样设计的原则(三)概率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 2、系统抽样 3、分层抽样 4、整群抽样 5、多段抽样(四)户内抽样与PPS抽样1、户内抽样及其优点 2、PPS抽样的含义与程序 (五)非概率抽样方法 1、偶遇抽样 2、判断抽样 3、定额抽样 4、雪球抽样(六)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1、样本规模2、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3、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七、调查研究本章要求掌握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了解调查研究的三大题材、

27、基本类型,熟悉问卷设计、调查实施的方法与程序,重点掌握调查研究的主要优缺点及其所面临的挑战,掌握不同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优缺点。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七章。(一)调查研究的概念、题材与优缺点1、调查研究的含义2、调查研究的主要特征3、调查研究的题材4、调查研究的优点与缺点5、调查研究方式所面临的挑战(二)问卷设计1、问卷的结构2、问卷设计的原则3、问卷设计的步骤4、问卷答案设计的穷尽性与互斥性5、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6、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1)数量的把握 (2)顺序排列的规则 (3)相倚问题的设计(三)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1、自填问卷法的优缺点2、个别发送法的优缺点3、邮寄填答法的优缺点4

28、、集中填答法的优缺点5、当面访谈法的优缺点6、电话访谈法的优缺点(四)调查的组织与实施八、实验研究本章要求掌握实验研究的含义、基本要素与类型,了解实验研究的程序与逻辑要求,掌握影响实验正确性的相关因素。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八章。(一)实验的概念与逻辑1、实验的定义2、实验的基本要素 (1)自变量与因变量 (2)前测与后测 (3)实验组与控制组3、实验的逻辑4、实验的特点与意义(二)实验的程序与类型1、实验研究的程序2、实验的分类(三)基本实验设计1、经典实验设计 2、更为复杂的实验设计(四)实地实验 1、从传统人到现代人 2、群体间的冲突(五)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九、文献研究本章要求

29、掌握文献研究的含义、类型、优缺点,掌握文献研究的方法尤其是内容分析法、二次分析法与统计资料分析法。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九章。(一)文献与文献研究1、文献与文献的类型2、文献研究及其类型3、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二)内容分析1、内容分析的概念2、内容分析的程序(二)二次分析1、二次分析的含义2、二次分析的步骤3、二次分析的优缺点(三)现存统计资料分析1、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2、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步骤3、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效度与信度十、实地研究本章要求掌握实地研究的含义、类型与优缺点,掌握实地研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实地中几种具体的研究方式,包括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等等。相关知识点参见社会学研究方法第十章。(一)实地研究概述1、实地研究的含义2、个案研究与社区研究3、实地研究的优点与缺点4、实地研究的过程(二)观察法1、观察法的概念及其类型2、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的角色3、参与观察法的优点与缺点(三)无结构访谈法1、无结构访谈的含义与分类2、进行无结构访谈的注意事项3、访谈控制的方式4、集体访谈(座谈会)的含义与特点五、可能出现的题型名词解释、简答题、比较分析题、论述题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常用办公文档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参考模板范本.doc)为本站会员(林田)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