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大单元学习任务的为人民服务解读、活动设计及教学叙事一、文本教学解读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写作”学习任务群。结合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是:革命先辈的精神品质值得继承和发扬。表达方法服务于表达意图。单元核心学习任务设计为:举行“奋斗的历程”主题展览会。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探究,从表达内容、意图及效果等方面,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了解议论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立
2、党为公的根本宗旨。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党的历史,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的中心思想,主要写了五方面内容:第一自然段明确“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第二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死”;第三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批评;第四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困难;第五自然段论述如何对待“我们的队伍”里死去的同志。课文中多次强调“我们”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不言而喻,“我们”是谁,“我们的队伍”是谁?课文第一句就明确指出是“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这支“革命队伍”,这是全文的出发点。“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彻底地为人
3、民的利益工作的”提出“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即“为人民服务”,指出“我们”与“人民”的关系,这是全文展开论述的根基。“完全”“彻底”两个词不仅体现了用词的严谨,也是作为领袖向全党全军树立的高标,更是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可以围绕“查阅相关资料,理清段落结构”的目标展开学习。通过深入探究,明确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人死的意义有不同。为了阐述清楚这一论点,作者先引用古人的话来说明死的不同意义,学习时,可以先让学生借助阅读经验说说对司马迁的了解,随机了解名言的意思,根据回答补充出示有关司马迁这一名言来历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司马迁对于死的意义的理解。接着具体说明了两种不同的死的意义和价值,
4、学习时,出示关于“法西斯”的资料进行补充。最后用张思德的例子证明开头第一句话的观点,学习时可结合查阅张思德的生平及事迹来深入理解。学习第三自然段时,可以围绕“借助思维导图,感受严谨结构”的目标展开学习。结合课后习题3的提示,关注“因为.所以.”“不管.都.”“只要.就.”这几个关联词。通过去掉关联词,对比阅读等方法,感受有关联词的句子之间关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的论述特点,明确作者为了表明“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清晰有层次地阐述了“我们欢迎批评”“欢迎任何人的批评”“接受任何人的只要正确的批评”。体现了表达方式服务于表达意图的宗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可以围绕“查阅相关资料,明确革命目标”
5、的目标展开学习。要想深入理解“我们”的“共同的革命目标”,就要查阅当时的历史背景资料,诸如当时的人口数、全国的人口数、中央红军刚到陕北的状况等背景资料,结合相关资料,具体解释“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很关键,既然“我们这个队伍”的性质是“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既然“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那么,为了正在受难的“人民”,“我们”当然要“努力奋斗”。于是自然论及“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进而自然论及“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与前文的“重于泰山”相呼应。学习第五自然段时,要聚焦“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表达效果”的学习目标。既然
6、这篇课文是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那么演讲的效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我们可以借助相关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影响力。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自主识字学词的方式,会写“彻、迁”等9个生字,会写“革命、解放”等17个生字。2.理解课题对全文的统领作用,知道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个方面的意思,把握各自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内涵,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二、学习活动设计(一)整体把握,梳理课文思路。1.整体感知。学习活动:默读课文,边读边在旁边批注关键词,提炼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
7、要内容。(1)默读课文,圈画批注。(2)组织交流,梳理总结。 队伍性质正确对待生死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正确对待困难正确对待死去的同志2.明确论点,理清结构。学习活动:这篇课文是一篇议论文,议论文都会围绕中心论点来讲道理。这篇课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结合刚才概括的每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用上“因为.所以.”这对关联词,说说课文是怎么围绕中心论点来讲道理的?(1)关注课题和关键句,明确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解释: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2)借助关联词,理清逻辑关系。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第2自然段)
8、;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不怕别人的批评(第3自然段);因为我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有责任克服困难,解救正在受难中的中国人民(第4自然段)。【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议论类的演讲稿,对学生而言,论说类文章还不是这个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对论说类文章的相关知识,如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点到为止,不必过多介绍,或不作介绍。重要的是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理清内部逻辑关系。这篇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写了四个方面,每一段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论述。借助关联词梳理论述思路,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概括能力。】(二)品读语句,体会表达方法。1.学习第2自然段,体会表达方法。学习活动:默读第
9、2自然段,根据需要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作者是怎么把“正确对待生死”这一观点说清楚的?(1)根据需要,查阅资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出自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仁安的回信。他在信中提出了“生死观”,表达自己为实现理想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精神。张思德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曾经担任中央警备团警备班长和毛泽东的卫士。参加过长征,是为人民服务的典范。1944年他带领战士们执行烧炭任务时,窑洞突然塌方,牺牲时年仅29岁。(2)借助资料,加深理解。作者为了论述“正确对待生死”这一论点,先引用司马迁的名言论证自己的观点,接着具体说明了两种不同“死”的意义,最后列举张思德同
10、志的例子,论证了“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的观点。2.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表达方法。(1)对比阅读,关注关联词。出示删除关联词的句子: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2)组织交流,体会关联词的作用。3.背诵第2、3自然段,积累语用。【设计意图:根据阅读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从宏观视角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段落结构,从微观角度让理解不断走向深入。基于理解的记忆,可以成为相对永恒的记忆。本环节教学的最后一步,用背诵作为检测手段,让学习效果清晰可见。】(三)借助
11、资料,加深理解。1.拓展阅读。学习活动:联系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1)组织交流,联系在十六年前的回忆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了解到的革命先辈的事迹,说说谁的死就是“重于泰山”,谁的死就是“轻于鸿毛”。(2)班级内交流展示。【设计意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就是学生“近在眼前”的学习资料,符合“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的学习目标。这一板块旨在引导学生结合本单元学习内容中了解到的英雄先辈的事迹,加深对“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这一论点的理解,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进行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叙事本单元课文文体多样,针对文体的
12、不同特点,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为人民服务是一篇议论式的演讲稿,这篇议论文的文本特点是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这一文本特点,学习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自主探究,分别是这篇议论文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写得效果如何?根据这一提示,学生对这篇议论文进行了自主探究,形成了作业内容,具体情形如下:关于写了什么,也就是这篇课文的论点,学生都能够找到第一自然段“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这句话,通过抓住“完全”“彻底”,得出“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论点。关于怎么写的,也就是这篇课文的论据,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的中
13、心句进行判断,但不能很好地提炼概括,需要教师帮助,如,“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可以提炼为“正确对待生死”(第二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的第三至五自然段,尝试提炼论据,如,正确对待批评(第三自然段)、正确对待困难(第四自然段)、正确对待死去的同志(第五自然段)。提炼观点至关重要,提炼观点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是如何论述的,如,在论述“正确对待生死”时,作者以“死的意义”为出发点,论述了两种不同的死法,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或者替法西斯卖力而死,这两种死的意义大不相同,前者“重于泰山”,后者“轻于鸿毛”,共产党人张思德的死就“重于泰山”。提炼观点能帮助学生“透视”句与句之
14、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论述“如何对待困难”时,作者围绕“团结”进行了论述,先提及了我们这个队伍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却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表明我们都是志同道合中人。我们这个队伍正在经历困难,将来还将历经磨难,因此,我们这个队伍中每个人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尤为重要的。查阅相关资料,联系当时现状,“困难”是指,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提炼观点有助于学生“追问”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于写得效果如何,也就是这篇演讲稿的影响,学生是这样探究的,具体情形如下: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了这篇演讲稿的写作时间,根据时间节点,学生联系了已有学习经验,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记叙了共产党人董存瑞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身躯托起炸药包,炸掉了敌人的暗堡,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消灭了全部敌人;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同志为了军队不被敌人发现,在烈火中纹丝不动,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黄继光为了革命的胜利,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也不幸牺牲。这些事例说明,毛泽东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演讲的为人民服务,在全党全军上下产生了深远影响,党内同志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付出努力,乃至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