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03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1、早晨起来,看到地面湿漉漉的且有积水,于是想到昨晚可能下雨了。这种心理活动属于(D)A、知觉B、想象C、记忆D、思维2、注意的两个明显特点是(D)A、指向性和选择性B、指向性和广泛性C、指向性和灵活性D、指向性和集中性3、飞行时差所造成的睡眠困难属于(B)A、情境性失眠B、失律性失眠C、药物性失眠D、假性失眠4、引起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称为(B)A、绝对感受
2、性B、绝对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差别感觉阈限5、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流派是(B)A、格式塔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机能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一般是(D)A、先慢后快B、时快时慢C、匀速发展D、先快后慢7、视觉区主要位于大脑皮层(C)A、额叶B、顶叶C、枕叶D、颞叶8、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系统化与具体化9、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A)A、综合认知能力B、综合操作能力C、综合应用能力D、综合表征能力10、一个儿童智力测验的得分为85,他所在团体的智力测验平均分为80,标准差为5。这个儿童的
3、离差智商是(C)A、100B、110C、115D、12011、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任务简单时,低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B、任务困难时,高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C、任务难度中等时,中等动机强度工作效率最高D、高工作效率需要的最佳动机强度与任务难度无关12、发现问题时的惊奇感、分析问题时的怀疑感等属于(B)A、道德感B、理智感C、成就感D、效能感13、“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这说明人格具有(B)A、独特性B、稳定性C、统合性D、功能性14、某人情绪发生快、强度大,精力旺盛,做事勇敢果断:但是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感情用事。此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
4、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15、如果群体成员最初的意见倾向于保守,经群体讨论后会更加保守;如果最初的意见倾向于冒险,经群体讨论后可能更加冒险。这种现象属于(A)A、群体极化B、群体思维C、社会助长D、社会惰化16、用经济学概念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认为与他人交往时的付出是为了获得某种收获或者逃避某种惩罚,并希望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这种人际交往理论是(C)A、自我功效理论B、三维人际关系理论C、社会交换理论D、三度归因理论17、一些吸烟者认为“吸烟有害健康”没有科学根据,依然我行我素。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C)A、文饰B、退行C、否认D、投射18、没有理由地重复一些思想和行
5、动,并为此而感到非常焦虑。这种心理障碍属于(D)A、广泛性焦虑障碍B、恐慌障碍C、恐惧症D、强迫症19、某儿童盲目地接受社会习俗和规则,认为遵从一系列严格规则的行为就是好的。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他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C)A、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B、好孩子道德C、权威与维持社会秩序的道德D、个体内在良心的道德20、人格发展过程中存在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混乱冲突的年龄阶段是(B)A、儿童期B、青少年期C、成年期D、老年期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意识答: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
6、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2、心境答: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体现了“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的弥散性特点。23、推理答:推理是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从一般原理推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24、认知方式答:认知方式是指人们在对事物、现象或人进行认识的过程中,个人所偏爱使用的加工信息的方式,也叫认知风格。25、职业枯竭答:职业枯竭也叫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巨大工作压力下,个体所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它包括有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知觉的含义及其特性。答: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
7、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知觉的特性包括:(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27、什么是学习?按学习内容将学习分为哪些类型?答:学习包含三个重要特点:由经验而产生;学到了知识或行为改变;学习过程是认知或行为改变的过程。依学习内容划分为:(1)知识学习(2)技能学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28、简述动机的功能。答:(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调节与维持功能。29、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答:1937年奥尔波特首次提出了人格特质理论。他把人格特质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共同特质
8、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质。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其中,个人特质又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其中,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3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哪些?答:(1)相似性与互补性(2)个人品质(3)邻近性与熟悉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任选2题,3题均答者,以前2小题计分,每小题10分。共20分)31、结合实际阐述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答:一、认识客观世界1、学习心理学,可以加深人们对自身的了解。通过学习心理学,可以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出某些行为,这些行为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以及自己现在的个性、脾气等特征又是如何
9、形成的等。2、同样,也可以把学到的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到人际交往中,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断其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实现对外部世界的更准确的认知。二、调整和控制行为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进行预测和调整。也可以通过改变内外在的因素实现对行为的调控。也就是说,可以尽量消除不利因素,创设有利情境,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积极行为。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心理学分为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大部分,理论心理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以间接方式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的,而应用研究的各个分支在实际工作中则可以直接起作用。32、试述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答:智力既受先天生物学因素的影响,也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具体因素主要有:一、遗传因
10、素对智力的影响1、家庭谱系研究2、双生子研究二、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1、收养研究2、早期干预研究三、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智力的发展,一种最明显的方式就是知识的传授。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发展能力和其他心理品质。四、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起来的,智力当然也不例外。1、离开了实践活动,即使有良好的素质、环境和教育,能力和智力也难以形成和发展起来。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早就指出“施用累能”,即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2、当今社会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学生素质的提高,不仅要通过在学校里吸收知识,更多的要
11、在社会实践中实现。3、社会也呼唤多种不同的能力,或者说多元智能,要想使自己的多种能力同时得到发展和提高,也只能在社会实践中实现。33、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答:(1)问题表征的方式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问题表征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影响问题的解决。举例:下图显示的是一个残缺的国际象棋棋盘,它有两个角被切掉了,现只剩下62个正方形。假若有31张骨牌,每一张恰好可以遮盖棋盘上两个正方形。是否能够用骨牌把这个棋盘上的所有部分盖住呢?(2)无关信息的干扰在问题给出的条件中,无关信息会对问题解决产生干扰。我们在解题时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举例:某城市有1
12、5%的人不把电话号码放在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机抽取200个号码,问其中有多少人是不把电话号码放在号码簿上的?(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惯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人们在表征物体时总是参照物体的传统功能,不会变通,在问题解决时不能用新的方式来表征问题情境。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例:在一次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拿出一只蜡烛、一枚图钉、一盒火柴,要求学生利用这三个条件,把蜡烛点燃,固定在教室直立的墙壁上。解决方法是用火柴把蜡烛点燃,然后用图钉把空火柴盒固定在墙上,再用蜡油把蜡烛粘在火柴盒上。(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性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去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当问题情境已发生改变时,心向可能会影响问题的解决。总的来说,心向可能促进或阻碍问题解决。举例:由于蜜蜂基于出口就在光亮处的思维方式,想当然地设定了出口的方位,并且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可以说,正是由于这种思维定势,它们才没有能走出囚室。而苍蝇没有对亮光的定势,而是四下乱飞走出了囚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