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1234567第一、二单元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第一、二单元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_;_;_铁器北京人新石器_;_;_社会变革原始农耕生活远古的传说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一)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遗址名称 距今时间生活地点外貌特征生产和生活情况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北京_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鼻骨扁平,嘴部前伸,保留_的特征使用打制的粗糙石器和木棒,会使用_。靠釆集和狩猎为生,过群居生活。天然火周口店古猿北京人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
2、据。(二)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11929年,我国考古学家_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用火遗迹。此后,北京人遗址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为复原北京人的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可见,_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_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手段。2周口店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容最丰富的、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裴文中北京人化石考古发现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1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居民名称距今时间生活地点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房屋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生活状态北方:半坡居民距今约6 000年陕西省西安(_流域)_
3、式圆形彩陶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定居、农耕生活南方:河姆渡居民距今约7 000年浙江省余姚(_流域)_式陶器、水井黄河粟半地穴长江水稻干栏2原始农业的产生距今10 000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我国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和黍的最早起源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1炎黄联盟:_之战,炎帝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炎黄联盟在_之战大败蚩尤,后来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阪泉涿鹿人文
4、初祖2炎帝(神农氏)的发明:相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3黄帝(轩辕氏)的发明:相传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一)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1_朝是我国历史上第_个王朝(奴隶制),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历史上最早国家的产生。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一夏2夏、商、周三代的更替朝代时间开国之君亡国之君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_桀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汤_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
5、_禹周幽王纣(二)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2内容:周王根据_远近和功劳大小,将_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_,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_,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_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3作用:稳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扩大了统治范围,开发了边疆地区。血缘关系宗亲诸侯国独立性社会等级(一)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1青铜器是由铜、锡、铅的合金铸造的器具,因颜色青灰,所以叫做青铜器。主要用于_及_等方
6、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饮食祭祀军事“泥范铸造法”司母戊鼎2工艺: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制作的鼎盛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采用_。3代表:商朝的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二)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刻写材料 龟甲和兽骨出现_朝主要用途 迷信占卜造字特点 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意义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今天的_,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演变而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朝开始商甲骨文汉字商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_农具和_出现并推广,_大大提高。私田的大量开垦,井田制逐渐瓦解,促进了封建
7、经济迅速发展,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并逐渐壮大。分封制弊端也日益严重并逐渐瓦解,_衰微,周王无力控制诸侯。地方_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周王室经济上依赖诸侯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铁制牛耕生产力王室诸侯国2诸侯争霸:春秋时期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等先后称霸。齐桓公成为第一个霸主。战国时期,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3影响:客观上孕育了_的因素,出现了大规模的_。4春秋是我国_制的瓦解和崩溃时期;战国是我国_制的确立和形成时期。统一民族交融奴隶封建1背景:A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即生产力水平的
8、提高,如铁器和牛耕的出现和推广,铁器和牛耕出现于春秋时期,推广于战国时期)根本动力。B新兴地主阶级的出现变法主力。C各国统治者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称雄天下的欲望直接因素。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内容:项目内容影响政治(1)建立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加强_(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壮大(3)改革_制度,实行“连坐法”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有利于社会稳定县制中央集权户籍项目内容影响经济(1)废除_,允许土地自由_有利于_制度确立(2)奖励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有利于_(3)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发展军事(1)
9、奖励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有利于_井田制买卖封建土地私有耕织国富军功强兵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条件主体修建者地点作用都江堰(_枢纽)铁器的普遍使用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秦国_四川岷江流域防洪、灌溉、水运;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水利李冰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_学派创始人,著道德经。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朴素的_,认为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政治上,主张“_”。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
10、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道家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2孔子:春秋末期鲁国人,_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思想家。核心思想是“_”,提出“仁者爱人”;政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实行德政。教育思想: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教学方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思想。仁儒家3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儒家孟子(1)主张实行“仁政”治国,轻徭薄赋;(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
11、“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道家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法家韩非(1)强调以法治国和改革;(2)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思想文化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元谋人,而不是北京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2半坡居民最具特色的陶器是彩陶(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猪纹陶钵(黑陶)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
12、勿施于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轻徭薄赋;荀子主张实行“礼治”。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代表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而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则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4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但青铜农具未被广泛应用。5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而非秦朝。1比较: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禅让制是传说时代帝位让授予贤的一种制度,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集体协商和民主选举产生的。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禅让制是民主推举,世袭制是血缘传承。2归纳:夏商周大事年表重要年代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禹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汤公元前104
13、6年牧野之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商纣王、周武王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周厉王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周幽王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周平王1.该图是_的头部复原像。前额_、眉骨_、颧骨_、鼻骨_、嘴部_、脑容量比现代人_,能够_。2.该图是_圆形房屋。3.该图是_房屋。直立行走北京人低平粗壮突出扁平前伸小半地穴式干栏式4.上图是西周_制,统治阶级最底层是_。5.上图舌战群雄的人物是_,他的改革发生在_国。6.上图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_。7.上图是被奉为“万世师表”的_。分封士商鞅秦司母戊鼎孔子 井田制是中国奴隶社会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出现在夏商,西周时盛行。西周规定一切土地属于
14、周王所有,周王将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并向周王缴纳一定的贡赋。由于土地被分成许多方块,形似“井”字,俗称“井田”。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到春秋时,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战国时商鞅变法,允许土地买卖,确立土地私有制,从法律上逐渐废除了该制度。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包括: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高潮到衰亡的历史,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5、、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用联系的眼光而不要孤立地看待历史,等等。(2018广东)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刀耕火种 B游牧渔猎 C农耕定居 D铁犁牛耕【分析】例1答案为C。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实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从题干中“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可以判断它是农耕定居生活方式。C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建筑技术的进步 B人工取火的发明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分
16、析】例2答案为D。由于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D“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都江堰的修建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分析】例3答案为C。材料提供的信息分两部分:前一句反映东周时期由于分封制逐步崩溃,导致诸侯(材料中的“封建主”指诸侯王,不是新兴地主阶级)混
17、战不绝,政治动荡;后一句,“经济变革”指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逐渐被废除,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故C正确。以上三例都属于典型的唯物史观问题,反映的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原理。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地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
18、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据材料一,指出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它们的推广促进了哪个阶级的兴起?铁制农具和牛耕。地主阶级。(2)材料二“”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东:齐国。南:楚国。(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中“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历史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确立县制;改革户籍制度;奖励军功。作用: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灭六国、统一全
19、国奠定了基础。(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对中国古代文化有什么影响?现象:百家争鸣。影响: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分析】第(1)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提高了粮食产量。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使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第(2)题考查“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第(3)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第(4)题考查百家争鸣及影响。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飞速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学派之间展
20、开了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1(2021菏泽)遗址能为已经消逝的文明或者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北京人遗址为我们提供的历史见证是,北京人已经()A定居生活 B学会用火 C饲养家畜 D种植粮食B2(2021滨州)了解我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生存状况有多种途径,可信度最高的是()A神话传说 B考古发现 C影视作品 D学者推断3(2020宜昌)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代表的良渚文化具有“稻作、礼玉、黑陶”等特征。与良渚文化特征类似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红
21、山遗址 D大汶口遗址BB4(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A5(2021海南)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D渔叉、渔钩、渔网6(2019广东)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22、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CD7(2020广东)河南安阳发掘的“妇好墓”(商王武丁夫人墓)中的玉器,经化学成分分析,与新疆和田玉的成分一致。据此推测合理的是()A中原与西北地区存在联系 B中外科技交往历史悠久C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商朝 D商朝统治中心远及新疆8(2021福建)通过分封制度,“周人终于建立了一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强大国家”,使西周王朝的统治触角伸向了遥远的地方。据此可知,分封制()A强化了诸侯权力 B扩大了统治范围C加速了西周灭亡 D确立了君主专制AB9(2021郴州)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烽。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周幽王能
23、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加强地方控制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10它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材料中的“封建领主制”即()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DB11(2021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12(2021北京)夏、商、西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
24、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征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则是()A打制石器 B原始陶器 C青铜铸造 D瓷器烧制CC13(2021兰州)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结合下表判断,“从”字采用的造字方法是()A.象形 B会意 C形声 D假借造字方法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字例 日 明 河 正 借为征B14(2021黄冈)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图1、2、3。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分封诸侯巩固统治图1司母戊鼎(河南安阳出土)图2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图3三
25、星堆青铜面具(四川广汉出土)B15(2021潍坊)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私有土地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16(2021包头)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二者的共同出发点是()A弘扬社会正气 B寻求国家治理方案 C塑造理想人格 D建立中央集权统治BC17(2020重庆)有人曾经说“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这一评价旨在说明()A商鞅变法成效巨大 B孝公确立皇帝制度 C春秋时期诸侯称霸 D战国时期大国争雄18(2021临沂)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
26、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 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 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AA19(2021眉山)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离开土地的“游民”逐渐增多,独立的工商业者游走各地,游士凭借智慧谋略活跃于各国的社会舞台,游侠靠勇武为人排忧解难。这类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出现了大变革 B诸侯争霸破坏农业生产C思想多元格局开始形成 D新的生产方式得到普及A20(2020营口)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民法典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27、律体系具有重大意义。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思想家是()A孟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D21.(2021南京)“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个过程,以农业产生为上限。”有助于印证和推测“上限”的是()A北京人的发现 B半坡遗址的发掘 C.青铜工艺的成就 D铁制农具的出现B22.(2021重庆)传说蚕丛是蜀地首先称王的人,他的眼睛向前突出。右图所示文物与蚕丛形象吻合。由此可见()A.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 B考古是了解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C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 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C23(2021广东)考古学者发现,殷墟各遗址出土的商代人骨普遍有明显跪坐姿势形成的痕迹,且年龄越大越明显。甲
28、骨文中亦有众多和跪坐姿势相关的文字(如右图)。据此推测,这种跪坐姿势是()A礼仪规范的结果 B狩猎生活的需要C战斗训练的要求 D刑罚残酷的表现A24.(2020广东)右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C25.(2021青岛)春秋时期,晏婴提出“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战国时期,商鞅主张“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共同点是()A宣扬变法革新 B主张以民为本 C维护邦国利益 D规范统治秩序C26(2021南京)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国家的外部形式表现为方国联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
29、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分布在天下各地,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中国历史材料二: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请回答:(1)“商”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一,商、西周时国家外部形式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商汤;商朝:各国松散联盟;西周:通过分封制和宗法礼制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2)据材料二,列举“国家形态”转折的表现,并结合商鞅变法的一项措施予以说明。表现: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复合制国家开始向单一制国家转变。说明:商鞅变法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3)对比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国家治理的新发展。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官僚制度三位一体的封建国家政治体制,两汉进一步完善。(4)综上所述,概括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确立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古代中国辽阔版图的基本轮廓;形成了以“汉”命名的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封建大一统时期。